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正>本试验通过青稞引种试验,比较所引青稞新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品质及田间综合表现,客观评价其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新疆青稞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参试品种7个:甘青4号、甘青5号、黄青1号、黄青2号、北青9号、昆仑14号、昆仑15号,对照青稞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昆仑10号。2.试验方法试验设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奇台麦类试验站试验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抗青稞根腐病的优良品种,结合甘南州青稞栽培种植现状,采用烧杯水琼脂法对37个青稞品种进行室内抗性筛选,对20个青稞品种(系)进行田间抗性鉴定试验,采用Topsis综合评价分析各品种千粒重、抗倒性、产量、根腐病发病率等指标。室内抗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NQK01-03、碌曲紫青稞和黄青1号为抗病品种,黄青2号、昆仑14号、藏青13号、康青7号和舟曲紫青稞为中抗品种。田间抗性筛选结果表明,0217、昆仑14号、0349、甘青7号、12-10556为优良抗病品种,折合产量在4 040~5 660 kg/hm2。所筛选鉴定的青稞品种能有效降低根腐病发生率且可大幅提高产量,可在甘南州不同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不同青稞品种抗大麦黄矮病毒的差异。[方法]于2018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对25份青稞品种进行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引起的青稞黄矮病的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在供试25个品种中未监测到免疫(IM)和高抗(HR)材料;仅1份材料康青7号表现抗(R);云枝黑青稞、北青8号、甘青4号、藏青320、昆仑1号、长青裸大麦、黄青2号、藏青148、牡丹青稞、甘青3号、青海黄、北青6号、北青7号、昆仑15号和甘青2号15份材料表现中抗(R);甘青1号、新民元棱、双胚青稞、黄青1号、柴青6号、肚里黄、康青3号和冬青8号8份材料表现感(S);1份品种喜马拉雅6号表现高感(HS),分别占供试材料的4.0%、60.0%、32.0%和4.0%。将25份青稞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最长距离0.65作为最佳分割点,将试验品种分为1个抗病品种、15个中抗品种、8个感病品种和1个高感品种,与抗性类型完全吻合。[结论]获得的这些有效抗病品种,为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抗病育种提供核心抗源。  相似文献   

4.
迭部县青稞新品种引进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迭部县种植的青稞新品种,进行了青稞新品种引进试验。结果表明,从出苗、拔节至抽穗,参试各品种表现整齐一致,但由于苗期持续干旱,甘青5号、甘青6号、甘青7号受旱,植株生长势下降,株高仅66~68 cm;成熟时有青干现象,籽粒不够饱满,千粒重较低,甘青6号、甘青7号、黄青2号、柴青1号千粒重均只有35 g左右。其他7个品种在整个生育期表现较好,抗旱、抗倒伏,抗条纹病、黑粉病,成穗率高,产量均在3 750~4 500 kg/hm~2之间,作为中高产品种,可作为川水地今后更新换代的高产主栽品种,其他品种在当地海拔1 900~2 600 m的大部分地区作为中产、稳产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高寒山区青稞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天祝藏族自治县高寒山区对引进的15个青稞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甘青5号、甘青4号、北青7号的综合性状表现良好,折合产量分别较对照品种北青5号提高10.94%、7.81%、6.45%,适宜在该区及相同生态类型区(海拔2 700 m左右)示范种植;长黑青稞、短白青稞较对照品种北青5号晚熟9 d,减产幅度较大,不宜推广。康青7号、藏青690、康青8号较对照品种北青5号产量增幅较小,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青稞在我国广为分布,以其早熟、耐寒、耐脊、抗逆性强等特点,成为高海拔地区最适宜种植的优势作物。2017年民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8个优良新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昆仑14号、黄青1号、甘青4号产量相对较高,适合本地区种植生产,这几个品种株高较低、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重,综合农艺性状好,可在本县海拔2 000~2 500 m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青稞第3轮全国区试合作点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2011年第3轮国家青稞品种区试合作点试验结果表明,在10个参试品种(系)中,9640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折合产量为6090 kg/hm2,较对照品种康青3号增产35.08%;9642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折合产量为5760 kg/hm2,较对照增产27.64%。9640、9642可作为主栽品种在甘南州青稞种植区种植,0376可作为搭配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8.
“黄青1号”青稞于2012年1月通过了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同年9月通过了全国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黄青1号”属春性中熟型,生育期102 ~ 123天,幼苗直立,苗期生长旺盛,叶绿色.  相似文献   

9.
以青稞品种康青3号为对照,对甘南州农科所提供的5个青稞新品种在卓尼县木耳镇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新品种9716综合表现突出,其生育期106d,折合产量5027.8kg/hm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康青3号,具有一定的生产潜力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青稞品种康青3号为对照,对甘南州农科所提供的5个青稞新品种在卓尼县木耳镇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新品种9716综合表现突出,其生育期106d,折合产量5027.8kg/hm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康青3号,具有一定的生产潜力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青稞新品种黄青1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品种来源 青稞新品种黄青1号原代号9640,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1996年以甘青1号为母本,90-19-14-1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通过系统选育而成。2003年参加品鉴试验,2004年参加品比试验,2005—2007年参加甘南州青稞品种区域试验,2007—2011年进行甘南州青稞生产试验示范,2009—2011年参加第3轮国家青稞品种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第3轮国家青稞品种生产试验,2012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定名,同年9月通过全国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12.
青稞是甘南藏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也是甘南藏区的特色农作物,它不仅是甘南藏区人民的传统主食,还是甘南州农副经济发展的重要原料,在酿酒、畜牧方面都起到重大作用。甘南藏区青稞育种工作对促进甘南藏区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作用。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期,甘南州种植的青稞品种呈现出"多乱杂"的特点,而随着当地农业科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青稞育种工作也逐渐规范化,出现了如"黄青1号"、"甘青3号"、"甘青4号"、"甘青5号"等优秀品种。本文就基于甘南藏区青稞育种工作进行回顾,并基于实际情况提出一定的育种建议~([1])。  相似文献   

13.
2012—2014年第四轮国家青稞品种区试合作点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 — 2014年第四轮国家青稞品种区试合作点试验结果表明,在9个参试品种(系)中,甘9828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折合产量4 700 kg/hm2,居第1位;甘9619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折合产量为4 600 kg/hm2,居第2位,以上2个品种(系)可在甘南州青稞种植区推广种植。09YN-04折合产量为4 300 kg/hm2,居第3位,可作为搭配品种在甘南州青稞种植区种植。其余品种(系)作为种质资源保存。  相似文献   

14.
2012—2014年第四轮国家青稞品种区试合作点试验结果表明,在9个参试品种(系)中,甘9828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折合产量4700 kg/hm2,居第1位;甘9619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折合产量为4600 kg/hm2,居第2位,以上2个品种(系)可在甘南州青稞种植区推广种植.09YN-04折合产量为4300 kg/hm2,居第3位,可作为搭配品种在甘南州青稞种植区种植.其余品种(系)作为种质资源保存.  相似文献   

15.
为了鉴定青稞新品系在甘南州不同生态区域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综合农艺性状,从中筛选出适合甘南州种植的青稞新品系,进行了第十轮甘南州青稞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卓尼试点的7个参试品种(系)中,0349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折合产量为4 250.25 kg/hm~2,较对照康青3号(CK1)增产13.1%,较对照肚里黄(CK2)增产26.1%,居第一位;0217-2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折合产量为4 102.95 kg/hm~2,较对照康青3号(CK1)增产9.4%,较对照肚里黄(CK2)增产21.8%,居第二位;0033-1折合产量为3 952.95 kg/hm~2,较对照康青3号(CK1)增产5.4%,较对照肚里黄(CK2)增产17.3%,居第三位。青稞新品系0349、0217-2、0033-1通过3年试验,在卓尼试点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丰产、稳产性较好,抗逆性强,可在卓尼县进行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宜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冷凉区种植的优质高产青稞品种,从甘肃省内外引进5个近年来选育的青稞新品种,对其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籽粒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陇青1号在相同水肥条件下未发生倒伏,抗倒伏能力强,克服了多棱青稞抗倒性差、不利于轻简化、机械化收获的难题;陇青1号产量为7 605.71 kg/hm2,较当地农家青稞增产29.2%,产量位居参试品种第1位,适宜在甘肃省河西中部区冷凉区及同类型高海拔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地区青稞品种地域性强,了解青稞品种的演变及其分布对优化青稞种植的空间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梳理了青稞近70年的品种培育过程,从青稞品种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以及自身品质三个维度分析了青稞品种的演变及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青稞品种培育过程分为萌芽阶段、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每个阶段培育出的青稞品种在当时都表现出明显的产量提升和品质进步,满足了与时俱进的公众需求;(2)不同品种对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因此青稞品种的布局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3)青稞的主要品种有11个,其中藏青2000为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提升青稞的产量及品质需要在充分认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提升耕作条件并改良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8.
对8种青稞品种在低氮培养条件下苗期叶和根中的相关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旨在明确适合耐低氮青稞筛选的重要生理指标,并对各青稞品种耐低氮能力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与正常培养条件相比,低氮条件下青稞各项生理指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8种青稞中叶和根总氮、总蛋白、NR酶活性和叶绿素SPAD都出现下降,叶和根中脯氨酸、MDA、SOD、POD、GS酶活性出现上升,但不同品种中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幅度不同。通过对各生理指标进行分析,发现根GS酶活性可以作为青稞耐低氮资源快速筛选的初级指标,渗透调节物和抗氧化酶活性在青稞耐低氮性中起着主要作用,可以作为耐低氮青稞筛选的重要指标。多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耐低氮能力排序分别为‘黄青1号’>‘肚里黄’>‘昆仑15’>‘二道眉白青稞’>‘特 邬’>‘洛隆宗’>‘昆仑18’>‘康青3号’。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耐低氮青稞资源大规模筛选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探明青稞新品种甘青10的栽培种植技术要点,支撑青稞产业化标准种植,现进行甘青10号田间施肥与播量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甘青10号尿素施用量为150kg/hm2、磷酸二铵施用量为300kg/hm2,播量为223.5kg/hm2时,处理A3B3产量表现为最优,农艺性状适中,其次为A2B3、A2B4。即青稞新品种甘青10号施肥水平在尿素为150kg/hm2、磷酸二铵为225-300kg/hm2,播量在223.5-256.5kg/hm2时产量表现较好,能够实现青稞新品种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20.
西藏地区二棱青稞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大面积推广种植二棱青稞品种,本文进行了西藏二棱青稞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品系有QTB13、QTB25,生产示范产量分别为3 187.50、3 234.4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