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9 毫秒
1.
近年来,德宏州农技推广中心、德宏州农科所与云南农大、云南省农科院合作,开展了冬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在基本摸清冬玉米低产主要原因的基础上,制定了提高冬玉米产量的规范化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并积极示范推广,使全州冬玉米单产和效益都有了大幅度提高.2001年,全州冬玉米播种面积4 163.66hm2,平均每公顷产5 629.5 kg,收入达到8445元.  相似文献   

2.
德宏州山区夏玉米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德宏州山区主产粮食作物为玉米,年耕种面积达5万hm~2,占全州耕地面积的40%以上,所以玉米被列为人们的主要经济支柱。然而德宏州玉米667 m~2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影响了玉米生产的发展。基于此,介绍了德宏州玉米生产情况,分析了德宏州山区夏玉米发展的限制因素,对德宏州山区夏玉米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德宏州秋冬甜玉米常年种植面积1.33万hm2左右,由于鲜食甜玉米给德宏州农户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几年来种植户越来越多,但种植水平参差不齐,播种时间把握不准,田间管理不到位,导致很多农户的玉米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本文作者就德宏州鲜食甜玉米提供几点种植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德宏州冬玉米低产的主要原因,并针对低产原因,提出了科学确定播种期、增加密度、灌"五水"、攻"四肥"等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德宏州潞西市地处云南省西部低纬高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十湿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季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19.6℃。近几年来.在德宏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农业厅的支持帮助下,德宏州把冬农开发作为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抓,冬农开发已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6.
冬马铃薯是德宏州冬季农业农民创收的主要产业之一,较全国大部分地区具有上市早、价格高等优势。本文通过分析德宏州近年来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引进应用推广现状,提出了加快当地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的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冬马铃薯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等,为促进德宏州冬马铃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德宏州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德宏州两年来玉米高产创建实施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玉米高产创建的建议,以期为提高德宏州玉米高产创建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德宏州玉米生产发展的现状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宏州常年玉米播种面积为1.0~2.3万hm2,占全州耕地面积的40%以上,产量约占全州粮食总产量的40%。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玉米已发展成为重要的粮、经、饲三用作物,玉米生产对德宏州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分析了国内外玉米发展现状以及中国加入WTO后对德宏州造成的冲击,从4个历史阶段的划分,较为详细地综述了德宏州玉米生产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就品种、群众的思想意识和传统习惯、土壤气候等方面分析了德宏州玉米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发展潜力,同时针对本州实际,提出了科研单位与种子部门联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选取云南省德宏州5个县(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采样调查、问卷调查和资料调研的方法,对德宏州主要覆膜作物的地膜使用与残留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德宏州5类覆膜作物种植面积10.44万公顷,地膜使用量为0.53万吨,地膜平均厚度为0.006毫米,平均地膜用量为50.77千克/公顷,平均残膜量为27.06千克/公顷;德宏州残膜回收率低,回收方式单一,主要为人工捡拾,回收率为47.2%;不同县市土壤残膜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瑞丽市>陇川县>芒市>梁河县>盈江县;不同覆膜作物土壤残膜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冬玉米>冬春烟>冬早西瓜>冬早蔬菜>甘蔗;因地膜回收水平不一致等因素影响,地膜残留量与作物覆膜年限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地处边疆的云南省德宏州,现阶段玉米的种植占当地农作物的36.9%,对于农作物来说产量的多少对于评定一个地方的生产水平是否先进至关重要。通过数据来分析德宏州1952—2008年玉米产量的变化,以期为德宏州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地处边疆的云南省德宏州,现阶段玉米的种植占当地农作物的36.9%,对于农作物来说产量的多少对于评定一个地方的生产水平是否先进至关重要。通过数据来分析德宏州1952—2008年玉米产量的变化,以期为德宏州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12年在德宏州农科所进行了玉米不同播期对产量的影响试验,能够直观有效的说明2012年玉米的播期对其产量的影响,对以后在德宏州所推广玉米的播种时期选择上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介绍特用玉米的国内外发展概况、类型和用途,阐述德宏州特用玉米发展现状,对该地发展特用玉米的优势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以为德宏州特用玉米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德宏州坝区气候条件出发,根据玉米的生物学特性,浅析了秋季制种的必要性,提出了杂交玉米秋季制种的全套技术措施。重点阐述了提高制种质量和产量的关键环节-去雄和人工授粉。  相似文献   

15.
对德宏州玉米种植面积1952-2008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1952年德宏州玉米种植面积2.88万亩,到2008年种植面积达到38.88万亩,增加13.47倍,并初步把其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云南省德宏州冬马铃薯已发展到18万亩,鲜薯产量30万t,实现产值43 055万元,成为全省最大的冬马铃薯生产基地。受冬马铃薯经济效益的利益驱动,广大种植户为了获得高产,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不仅生产成本提高,还严重破坏了土壤和生态环境,进而影响了冬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德宏马铃薯综合试验站)按照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任务书  相似文献   

17.
小麦是德宏州冬季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由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粮食价格的回升,农民种植积极性提高,全州小麦种植面积开始回升,仅次于玉米,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小麦单产,节约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及规范种植技术,德宏州引进了小麦免耕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德宏州近20年来冬季种植玉米的面积有很大的变动,从1988年种植面积的0.859 1万亩,发展到了2008年的10.71万亩.通过分析这些变化来分析德宏州内冬季玉米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德宏州地处云南西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土地肥沃,草山草坡面积广阔,牧草资源丰富等优越自然资源,适合发展畜牧业。但德宏广大农村一到冬春季节,天然草地牧草枯竭,人工种植牧草技术粗放,牧草品种单一,形成了草食家畜夏秋季增膘,冬春季掉膘的规律性变化。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20.
对德宏州玉米种植面积与粮食种植面积的变化及相关性进行分析,分析了玉米产量低下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以促进玉米在当地的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