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用植物蛋白饲料养虾淡水对虾在东南亚国家属于高价值佳肴,在饲养方法上有粗放型也有集约型。饲料费用占整个养虾成本的50%左右,如能降低饲料价格,将使淡水对虾养殖业具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过去,水产养殖业中的传统饲料蛋白均来源于海洋鱼类,但近年来鱼粉及动...  相似文献   

2.
对虾是一种优良的蛋白质食品,国际市场容量为50~100万吨。目前,世界对虾产量中,除一部分由海洋捕捞外,大部分来自人工养殖。日本、印尼、南朝鲜、菲律宾、泰国、印度以及美洲的厄瓜多尔、巴西、秘鲁等国,对虾养殖业都很发达。我国台湾对虾养殖业也发展很快,每年有大宗对虾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由于养虾技术的突破和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政策的放开、搞活,近年来,我国养虾业异军突起,成为水产养殖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3.
农业部渔业局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最近在沪召开了全国对虾养殖工作会议。会议要求,要精心组织、把握机遇、合理利用资源,为实现我国对虾养殖业的第二次创业重振雄风。 近5年来,我国养虾业曾经历了虾病爆发、遭受严重损失的低谷阶段。为此,全国上下各级有关领导、渔业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都十分关心和重视虾病的综合防治,并采取了积极措施,使对虾养殖业逐渐走出低谷。1993~1996年全国对虾总产量虽一直徘徊在6万  相似文献   

4.
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的病理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南起南海,北至渤海之滨,对虾养殖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灾害,由于对虾肝胰腺坏死等病,致使对虾养殖业损失惨重,尽管各方面尽了最大的努力进行挽救,但收效甚微。前车之鉴,浙江省宁波富宁饲料公司郑胜江等人在虾病防治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其“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的病理和防治”一文,对今年虾病的防治工作进行了很好的总结。为了明年及今后养虾业的发展,本刊适时发表此文,希望能引起行业关注,及早做好明年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
陈宪春 《饲料工业》1993,14(4):28-29
<正> 对虾养殖行业目前已遍及全球的40多个国家或地区,产量已达69.9万吨。我国的“养虾热”兴起于80年代,目前全国产量大致在20万吨左右,每年可为国家创汇4亿多美元,是我国沿海地区的致富行业。以对虾为龙头而引发并兴旺的周边产业还有很多,其从业大军已超过300多万。目前配合饲料已取代了鲜活饵料,对虾饲料产量也达30余万吨。我国不仅养虾位居世界第一,对虾配合饲料也是世界第一。过去有人以为日本是养虾的发源地,其实不然,养虾的“始祖”确确实实是中国,是中国台湾省当时的凤山厅打狗盐田,即现在的高雄市。  相似文献   

6.
周兴华  向枭  陈建 《中国饲料》2002,(19):19-21
虾类肉嫩味美 ,营养丰富 ,易于消化吸收 ,是人们喜爱的营养食品。我国养虾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已成为养虾大国 ,在虾类的营养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 蛋白质和氨基酸综合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 ,虾类对可消化蛋白质需求量多少依次为 :对虾 >罗氏沼虾 >青虾。而同一品种在不同发育阶段又为 :虾苗 >仔虾 >亲虾 >成虾。对虾饲料中蛋白质适宜含量问题 ,由于研究工作者所用饲料源、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不同 ,其结果相差很大。M .B .New报道 ,对虾饲料的适宜蛋白质含量为 2 7%~ 3 5 %,但有报道认为 40 %~ 6 0 %较适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虾养殖发展中的问题与水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对虾养殖发展中的问题与水环境保护中国水产学会常务理事王东石世界养虾业正处于增长期,1992年养虾产量约75万吨。世界养虾国高速发展养虾业,面对着共同的问题,是生态环境的污染和虾病的严重危害。一、中国对虾养殖发展中的问题中国对虾养殖的发展很快,19...  相似文献   

8.
姚建  徐明起 《饲料工业》1996,17(3):25-27
复合氨基酸添加剂在对虾饲料中的应用研究黄海水产研究所姚建,徐明起,朱伯清,梁萌青随着养虾业的发展,鱼粉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而且鱼粉价格上扬,造成对虾饲料价格增加,养虾利润降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在探讨用廉价蛋白源替代鱼粉,已取得较好结果。我们于199...  相似文献   

9.
酶制剂在对虾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健 《饲料工业》1996,17(1):16-18
酶制剂在对虾饲料中的应用黄海水产研究所姚健我国大规模养虾始于80年代初期,迄今养虾面积约16万公顷,总产量高达约20万吨,成为我国水产养殖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养殖虾的个体仅为同期野生虾的1/3~1/2,这是池养对虾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虾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养虾业方兴未艾,其养殖总面积和总产量跃居世界前茅。近九年来,为了改良品种,提高产量,我国引进了日本等国产的对虾苗。为了保护我国养虾业的健康发展,防止国外对虾疾病的传入,根据我所及兄弟所  相似文献   

11.
国际市场虾需求量的增长导致了养虾业的发展。由于虾是主要依赖配合饲料的一种人工养殖动物,所以养虾业的发展引起了市场上商品饲料的激增。养虾者对商品饲料的季节利用性和价格波动较为关注,但对饲料质量和所购饲料是否潜藏有害影响则注意不够。这种潜在有害影响,主要因配合或贮存不当所致。饲料在相对高湿度(65%以上)和不卫生条件下贮存(存在有昆虫)可以引起黄曲霉毒素的霉菌——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生长(Smith和Moss,1985)。Wiseman等(1982)报道,黄曲霉毒素(AFL)可以在贮存不当的对虾饲料中自行产  相似文献   

12.
近十几年来,随着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集约化程度的不断加强,造成了环境严重恶化,对虾病毒病也日趋严重。我国沿海地区自1992年下半年开始虾病大流行,日趋严重。对虾暴发流行性病毒病使我国1993年~1994年对虾绝收面积达50%以上,产量从24万吨跌落到4万吨。虽然国内外对对虾病毒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还有许多未知领域,药物治疗或预防接种仍无法应用于生产。因此如何通过饲养管理来预防、控制虾病毒病的发生是养虾业的关键。1选择优良或高健康虾苗要看虾的清洁程度、活力及在阳光下的稳定状况及游泳行为等。除…  相似文献   

13.
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以来,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HPNS)使得亚洲对虾产量大幅下降,给亚洲养虾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以凡纳滨对虾养殖为主的对虾养殖业亦受到冲击。AHPNS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病原菌通过效应蛋白PirA与PirB产生毒力,病虾消化器官颜色苍白,肝胰腺萎缩,空肠空胃,发病1d~3d内病死率达到100%。目前对于AHPNS的致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论文对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病理学、病原学、毒力因子、检测技术和防控手段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产养殖业的重视,以及受国外水产养殖技术的影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尤其是斑节对虾(草虾)、日本对虾(花虾)、墨吉对虾(白虾)的养殖,越来越引起养殖业主的重视.养殖业主对虾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对虾的消化系统短而且细,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对虾饲料加工要求远比普通畜禽饲料的加工要求高.下面,着重探讨一下生产对虾饲料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获得世界第一养虾大国的桂冠.中国对虾的年育苗量,成虾养殖面积,年总产量均名列世界前茅.但对虾配合饵料的生产和使用技术等方面还比较落后. 对虾配合饵料是养殖对虾的物质基础.配合饵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间接影响虾病的发生和沿海海域生态环境的变化;配合饵料使用的多少,不仅影响对虾养殖业的发展,也影响海洋水产资源的繁殖保护.因此,发展优质对虾配合饵料的生产与应用,是对虾养殖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养虾概况世界上约有40个国家或地区在养殖对虾,养虾总面积1990年为1500万亩,养虾总产量为63.3万吨.约为对虾上市量的25%。主要养虾国家多分布在东半球,有养虾场16565个,养虾面积约为1340万亩,养殖虾53.5万吨,为世界养虾总产量的84.5%。养虾业有逐年增长之势。中国大规模养虾始自1980年,养虾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到1988年达到第一次高峰,详见表1。表1 我国1980—1988年养虾面积及亩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产养殖业的重视,以及受国外水产养殖技术的影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尤其是斑节对虾(草虾)、日本对虾(花虾)、墨吉对虾(白虾)的养殖,越来越引起养殖业主的重视。养殖业主对虾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对虾的消化系统短而且细,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对虾饲料加工要求远比普通畜禽饲料的加工要求高。下面,着重探讨一下生产对虾饲料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天津高密度养虾模式的成功,高密度养殖造成的对虾疾病也越来越严重,白斑病毒病(WSSV)已成为危害养虾业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特点是突然发病,周期短、传播快,可引起对虾大批死亡甚至绝产,给养虾业带来巨大损失。为此,河北农业大学山区研究所研制了一种新的对虾专用免疫营养添加剂“克白克”,并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9.
得内贸者得天下——国内对虾产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洪 《广东饲料》2010,19(6):13-16
曾几何时,对虾作为水产品摆上餐桌,实属国人高档消费,北方人要吃顿虾那才叫"金贵"。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养虾业逐步兴起,对虾工厂化人工繁育技术取得阶段突破,苗种实现规模化生产,为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我国对虾养殖进入大发展时期。1992年,全国对虾养殖面积达到200万亩,年对虾养殖产量约20万吨,一跃成为世界对虾养殖大国。特别是1998年南美白对虾和全人工繁育技术的引进,实现了南美白对虾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2006年全国对虾养殖总量突破100万吨,人均年消费量仅535克,刚刚过一斤。2009年全球对虾养殖总量为338万吨,其中海水养殖量为287万吨,淡水养殖量约51万吨。中国仍为全球主要对虾生产国,对虾养殖总量为130.3万吨,占全球总量的38.6%,其中海水养殖约占六成,淡水养殖约为四成。目前,从养殖品种上看,南美白对虾是我国对虾养殖业骨干品种,占国内对虾总量的73%;从养殖区域上看,淡水养殖分布相对较广,其中珠江三角洲占42%,长江三角洲为38%;而海水养殖则以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南方四省为主,占全国海水养殖总量的近80%,其中仅广东养殖对虾产量近50万吨,占全国对虾养殖总量的38%,接近四成!(其他省份,广西为21%,海南为16%,福建4%)。广东是名副其实的对虾养殖大省,而湛江又是我省对虾海水养殖的重点区域。继2009年多次湛江调研后,2010年5月初,笔者再赴湛江,走访饲料企业、水产药品企业、养殖户,并在湛江南三岛就对虾养殖模式和技术需求作了调研,以期为养虾业发展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一直炙手可热的对虾养殖业,在1989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造成全国性的养虾生产大滑坡,以优质高产而连续三年称雄全国的河北省唐海县也未能幸免。对虾生产的突发性大滑坡,在海水养殖行业激起了强烈反响,引起沿海地区乃至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变故带有相当程度的偶然性,但纵观养虾生产从萧条到兴旺乃至滑坡的全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它集中反映了养虾业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存在的若干矛盾,值得我们回过头来深刻思考。下面仅就唐海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