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广东省新育成水稻品种米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广东省2000~2002年育成的140个水稻品种(组合)的米质分析样本,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优质稻谷(GB/T17891-1999)》检验方法,测定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粒型、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等7项指标,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米质性状优质达标率的高低顺序为糙米率>粒型>垩白粒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垩白度,垩白度大、直链淀粉含量达标率低是制约我省稻米品质全面提高的瓶颈;整精米率早、晚稻品种差别最大,提高整精米率是从整体上提高早稻品种米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粳稻品种(系)稻米品质差异,改良稻米品质,筛选出新疆优质粳稻品种(系)。【方法】 以新疆近年来筛选出的16份粳稻品种(系)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粳稻品种外观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采用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粳稻品种(系)品质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 供试16个粳稻品种(系)稻米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在1.5%~140.0%,其中糙米率变异系数最小为1.5%,垩白度变异系数最大为140.0%。垩白度与垩白率,糙米率与精米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新稻56号品质性状综合得分最高为2.233 7,新稻50号品质性状综合得分最低为-1.716 5。第Ⅲ类粳稻品种(系)品质较优,第Ⅱ类次之,第I类与优质稻米要求差距较大。【结论】 16个粳稻品种(系)中新稻56号品质最好,新稻50号品质最差,降低稻米垩白度和垩白率可以作为新疆粳稻品质改良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全面系统地评价杂交水稻骨干育种亲本的米质性状,对于杂交水稻稻米品质性状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274份来源于中国十余个水稻主产区的骨干育种亲本及部分国外来源的育种材料进行了基于类群划分的米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项米质性状中,籼稻糙米率、透明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达到三等以上标准,粳稻糙米率、整精米率、透明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达到三等以上标准。籼稻米质性状优质达标率变化范围为27.7%~97.7%,粳稻米质性状优质达标率变化范围为16.7%~100%,籼、粳稻垩白性状的优质达标率均较低。籼稻类群中,恢复系和保持系的垩白性状和直链淀粉含量是米质性状改良的重点,常规稻直链淀粉含量较优,热带籼稻中IR43、GIZA 178等米质性状优良,是杂交育种的有利种质资源。筛选出10项米质指标均达三级以上的各类亲本材料共23份,这些育种材料可以作为优异的米质性状改良的基因供体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应加强垩白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广西地区水稻品种稻米品质的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改良该地区的稻米品质和选育优质水稻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4~2010年广西地区1713份水稻品种为材料,分析了近几年间广西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等12项指标,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样品数据统计。【结果】广西地区水稻品种整精米率较高,有中软的胶稠度,但垩白粒率较高,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达标率偏低。【结论】培育低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适中的品种应是今后该地区育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广西地区水稻品种稻米品质的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改良该地区的稻米品质和选育优质水稻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4-2010年广西地区1713份水稻品种为材料,分析了近几年间广西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等12项指标,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样品数据统计。【结果】广西地区水稻品种整精米率较高,有中软的胶稠度,但垩白粒率较高,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达标率偏低。【结论】培育低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适中的品种应是今后该地区育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水稻品质现状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辽宁省近年来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的20个水稻新品种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在辽宁省主栽品种中,品质性状能够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的品种占总数的20%,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米的品种占总数的30%,达到国家三级优质米的品种占总数的25%,未能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的占25%。在参试水稻品种米质性状中,垩白性状变化最大,是目前在水稻生产上米质不能达标的主要因素,其次是长宽比、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而最为稳定的是糙米率和精米率。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和垩白率为影响目前辽宁省粳稻品种品质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杂交稻与常规稻产量和品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1~2005年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晚熟组的3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对杂交稻和常规稻在区域试验中的平均产量和主要稻谷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平均产量648.49kg/667m^2,比常规稻高6.87%,达显著水平。杂交稻糙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优质达标率与常规稻相当,虽然杂交稻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优质达标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稻,但常规稻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优质达标率也较低,所以杂交稻和常规稻都以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为品质改良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杂交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与改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整精米率、垩白和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及米饭感官品质等稻米主要品质性状遗传研究状况的阐述,认为:(1)如果要求杂效稻的整精米率提高,双亲都必须有较高的整精米率;对其遗传改良可以通过粒形与垩白可遗传变异的选择来进行。(2)要使杂交稻具有良好的外观和蒸煮食味品质,应该采用双亲胚乳性状差异尽可能小的亲本;亲本改良尤其要注意不育系自身品质性状的改良。(3)杂交稻米质一般介于双亲之间;通过粒形因子和胚乳性状的选择,可以育成米粒清澈透亮又可为人们所喜爱的食味品质的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9.
不同粒型粳稻品种产量与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8个不同粒型粳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优质米品种的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这些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普通粒型品种的成粒率较高,每穗成粒数较多,产量高于长粒型品种。糙米率、精米率与成粒率呈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成粒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提高成粒率对其他米质性状无明显负作用,因此,能进一步提高米质,使高产和优质在较高的水平上统一起来。粒长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辽宁的自然条件下,既高产又优质的品种谷粒不宜过长。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黑龙江省51个生产应用品种和中试品种(系)稻米的碾米品质,外现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等9项指标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达国家优质米一般标准最高的是糊化温度(达标率100%)、达省优质米一级标准最高的是精米率,达标率97.05%),无论国标还是省标,达标率最低的垩白米率(达标率9.62%),通过相关分析得知,糙米率与精米率、精半率与整精米率达极显著正相关而且二者均与外观品质呈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是极显著负相关。同时探讨了我省稻米品质,改良的重点及途径。  相似文献   

11.
赣晚糯7号是从余江糯稻的变异株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籼糯新品种,具有长势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2006~2007年参加江西省区试,平均产量为6895.8 kg/hm2,其米质达国优级,糯性好。2008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东北主要粳稻品种品质的若干性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东北地区55个水稻品种为试材,对稻米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与分析,并做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整精米率偏低、垩白率偏高是制约东北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龙稻3的优质米达标率最高,6项重要指标达到了国家部颁优质米1级指标;长白9的碾磨品质最好;莎莎妮的垩白率和垩白度最小;龙稻3的蛋白质含量最低,成分分析仪显示的食味值高;沈稻1的品尝食味值最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率与垩白率、胶稠度及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食味仪测定的食味值极显著正相关.垩白率与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食味仪测定的食味值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的水稻品种的品尝综合食味值较高,但垩白率偏高,整精米率偏低.  相似文献   

13.
云南高原粳稻品质性状因子及品种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高原粳稻区生产上应用的41个粳稻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对其12个品质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及品种聚类。结果表明,稻米品质性状间相互关系较为复杂。在选取的6个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因子中,垩白因子、粒形因子和碾米品质因子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72.51%;将供试材料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其结果聚为6大类,显示出大部分品种(系)的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因此,在粳稻品质育种时,应注重外观品质(垩白和粒形性状)和碾米品质选择,同时要拓宽亲本遗传背景,加强亲本创新研究,以提高品质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4.
软米是云南种植历史悠久的一类优质特色稻种,研究其籽粒淀粉品质特性对阐明优质食味米机制、改良稻米食味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以36份云南软米地方品种为研究材料,以高直链淀粉品种、糯米品种、软米育成品种及其他育成品种为对照材料,测定不同环境下种植收获的稻谷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和RVA特征值等稻米淀粉品质指标,利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分析淀粉品质特性与环境稳定性。结果表明,36份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的籽粒淀粉品质主要特性为: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居中;糊化温度最高,但与对照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RVA谱特征值中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高;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峰值时间和起浆温度基本介于高直链淀粉品种与糯米品种之间。同时,云南软米品种(指云南软米地方品种和软米育成品种总称)与高直链淀粉品种、糯米品种和其他育成品种之间的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云南软米品种,尤其是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直链淀粉含量与RVA谱特征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的籽粒淀粉品质特性受环境影响最大,10个性状中,除糊化温度外,其余9个性状均表现显著差异(P<0.05)。也发现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的淀粉品质特征与其来源地有关系,来自南部边缘水、陆稻区与滇南单、双季籼稻区材料的淀粉品质特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上,描述云南软米品种籽粒淀粉品质主要特征时,除了将直链淀粉含量作为基本描述性指标外,还需结合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3个RVA谱特征值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也需注意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籽粒淀粉品质特性的表现对环境敏感,选育广适应性软米品种难度极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9个引进水稻品种的16个品质性状(包括RVA黏度谱)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最低黏度与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呈显著负相关,消减值和回复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中粒形因子与蒸煮食味品质因子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62.159%;19个水稻品种被归为3类,各具优秀品质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市场粳米食味品质、外观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通过试验对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稻米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正常粒率与粉状粒率、茶系粒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胴割粒率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千粒重、粒体积与食味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在优良食味粳稻育种中应该注重选育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的品种,并且不过分追求大粒。在优质栽培中应采取措施促进子粒正常成熟,降低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7.
海亚香糯是海南海亚南繁种业有限公司以万冲农家香糯为母本、自育的糯稻中间材料HN23(昌江农家糯稻/雷州农家糯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籼型香糯稻新品种,于2015年7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海南作为早、晚稻种植。该品种株叶形态好、生育期适宜、抗倒伏、抗稻瘟病、生态适应性广、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高产稳产、米质优良(达部颁优质三等食用长粒糯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稻米清香和黏性好。介绍了其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云南粳稻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MMI模型对种植在4个试点的11个粳稻品种的稻米品质进行稳定性分析,以品质性状的表型值及其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和环境间的差异以及品种×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随品种和环境不同而变化较大,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顺序为粒宽粒长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其稳定性参数分别为0.13,0.14,0.31,0.37,0.43,0.48,0.79,0.84和2.33。综合考虑稻米的品质性状及其稳定性,云粳4号、云粳优10号、云粳12号和云粳15号稻米品质好且稳定性较高,可作育种亲本,以改良稻米品质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早籼稻品种演变进程中稻米品质的演变特征,在同一生态条件下种植不同年代育成的16个代表性早籼稻品种,依据国家标准测定各早籼稻品种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与蒸煮食味品质。结果表明,早籼稻品种演变进程中,加工品质变化不大,整精米率略有下降;粒长变大、粒宽变小,长宽比值变大,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均下降,透明度显著降低;碱消值、胶稠度均变化不大;营养品质中,直链淀粉含量变幅为23.3%~24.7%,差异均不显著,蛋白质变幅为11.7%~12.4%,差异均不显著;质量指数增加,而部标等级均较低,为5级或6级。研究表明,在早籼稻品种品质改良过程中,应根据需要进行区别对待,进行后续开发。  相似文献   

20.
籼型杂交水稻主要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江西省2005年主推的22个水稻品种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主要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22个组合中只有4个组合的垩白粒率达到部颁优质米(NY/T593-2002)二级标准,垩白度和胶稠度达到一级标准的组合比例很少;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和胶稠度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表明降低垩白粒率与垩白度、提高胶稠度是改良杂交水稻品质的主要目标。结实率与垩白度和出糙率之间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认为要兼顾杂交水稻的品质改良与产量的提高,可适当增加千粒重,同时必须根据各性状的相关性,在选配亲本时要全面考虑各性状的关系,特别是产量构成因素和主要品质性状间的搭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