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12月29日,北京林业大学,我国林业系统第一个协同创新中心挂牌成立。这个"林木资源高效培育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吹响了林业协同创新的冲锋号。协同创新已成潮流一个新的名词被人们越来越熟悉: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木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按照工作计划,于2018年8月在江苏丹阳组织联盟专家企业行暨"十四五"木竹产业科技发展需求座谈会。活动由南京林业大学林业资源高效加工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协办,大亚人造板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在联盟理事长储富祥和副理事长叶克林带领下,木材工业研究所所长傅峰、副所长吕斌,南京林业大学林业资源高效加工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周捍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梅长彤、  相似文献   

3.
协同创新是增强科技支撑能力的重要方式,其中平台建设是基础。加强林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对于培养林业拔尖创新人才、增强林业自主创新能力、增进服务林业现代化建设能力和丰富森林文化内涵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按照基础性研发、技术性开发、产业化应用和专业化服务四大类型,分析了浙江省林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创新平台建设提出的要求,提出了浙江省林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体系架构、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机制完善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国有林区的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有林区是林业改革发展的重点,新时期的林业发展处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国有林区要把依靠信息技术、整合林业资源、促进协同发展作为创新的重要途径,以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另外对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我国林业系统首个协同创新中心走过了一年多的历程。日前,参与中心建设的9所大学、科研院所和优势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们,聚集在北京林业大学新建成的学研中心大厦里,回望过去,谋划未来。目标只有一个,就是继续推进林木资源高效培育利用协同创新,为绿色中国建设贡献力量。木材进口已超国家警戒线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6.
日前,国家林业局发文同意依托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成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寒温带林业研究中心”。该中心的成立,旨在为加强以寒温带林业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基础科学研究,进一步完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布局。  相似文献   

7.
从林业科研计划管理和林业科技成果管理2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省级林业科研管理的现状,阐述了林业科研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引入科研质量全面管理、营造协同攻关的氛围、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等林业科研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林业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本性问题,科技创新是提升林业发展水平的重大举措。党和国家极为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充分调动林业科技创新主体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以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制度创新做为林业科技进步、保障森林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  相似文献   

9.
<正>浙江农林大学林业工程学科始建于1958年,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学科已形成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工与生物基材料、林业装备与信息化、家具设计与工程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2个,浙江省重大科技创新服  相似文献   

10.
《陕西林业》2008,(4):27-27
西安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原西安市林业技术推广站)是西安市林业局直属事业单位,现有职工31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10人。主要承担全市林业技术推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乡镇林业站管理、林木良种引进、林木种苗质量检验和执法监督、飞播造林、森林资源监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林业重点工程检查验收等职能,是西安市唯一的一个市级林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机构。近年来,在市林业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中心紧紧围绕全市林业工作的中心,不断强化自身建设,积极开展林业科技示范、科技推广和科技创新工作,为全市林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
姜世福 《山西林业》2009,(1):F0003-F0003
2008年,朔州市林业系统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大了造林绿化力度,强化了森林资源保护,林业建设取得了空前成绩。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3月16日)去年9月,全国林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汪洋副总理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国林业和林业科技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入分析了林业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深刻阐明了加快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要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作用,以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制度创新加快林业科技进步,为保障森林生态安全、促  相似文献   

13.
《浙江林业科技》2007,27(5):11-11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座落于杭州小和山高教园区,成立于1958年,是一所综合性省级林业科学研究机构,在2005年农业部和科技部的全国农林科研院所综合实力评价中排名第15位。下设林业、林产工业、生态环境、竹类、生物技术、信息与标准化、新材料7个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浙江省竹子资源与加工利用重点中试基地,浙江省竹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浙江省食用菌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分析、中试转化机构,浙江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经济实体;在衢州和安吉设立了经济林和竹子产业化研究所;成立了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舟山分院、丽水分院、衢州分院和湖州分院。主要从事森林资源培育、森林生态、森林保护、林产化工、森林食品、园林花卉、技术标准、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消息,7月28日,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财政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三批湖南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的通知(湘教通[2015]351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木竹资源高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获批认定。至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成为湖南省省属高校中获批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数量最多的高校。"木竹资源高效利用2011协同创新中心",是  相似文献   

15.
正浙江农林大学林业工程学科始建于1958年,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学科已形成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工与生物基材料、林业装备与信息化、家具设计与工程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2个,浙江省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2个,参与发起建设国家木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学科拥有研究人员67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  相似文献   

16.
《湖南林业》2008,(8):11-11
为解决林业资金短缺问题,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信贷资金对林业的支持,浏阳市出台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试行)》和相关信贷管理办法,规范林权流转行为,建立林权交易中心,组建了林业评估、拍卖、担保等机构,适时召开银行融资洽谈会,构建林业发展融资平台,积极稳妥地推进以森林资源资产抵押为核心的金融服务创新。其形式有:  相似文献   

17.
金秋时节,银杏叶黄。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中,畅谈创新林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他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林业高校加快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步伐提供了新的战略窗口期。要准确把握高等林业教育的现实阶段特征,遵循教育规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协同推进综合改革。”
  高等林业教育发展呈现新特征
  宋维明告诉记者,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林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培养出了毕业生65万多人,办学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出诸多新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正>浙江农林大学林业工程学科始建于1958年,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学科已形成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工与生物基材料、林业装备与信息化、家具设计与工程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2个,浙江省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2个,参与发起建设国家木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学科拥有研究人员67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  相似文献   

19.
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的渭南市,处于亚欧大陆桥的中心区段.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的“东大门”。1999年以来,渭南市以建立比较完备的区域性林业生态体系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创新机制,产业带动.大力发展非国有林业,坚持走生态产业型林业发展路子,实现了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对我国花园中心建设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协同创新理论,分别从建设花园中心的企业与政府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其他企业等不同角度,探讨协同创新合作在花园中心建设中的应用,可为促进花园中心在我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