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四川越西县毒麦发生与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四川越西县在县农场引种试验田的“1124”品种上发现毒麦5窝11株(当时由县植保站鉴定),经处理后直至1990年未发现毒麦。1991年,越城镇农户播种了从汉源县引进的“绵阳20号”小麦种子,之后在5块小麦田里发现毒麦,(县植保站发现后送省站专家鉴定),面积约3000m2共53...  相似文献   

2.
解大明 《植物医生》2003,16(1):11-12
小麦白粉病近年来在思南县的发生程度已呈明显上升趋势 ,成为该地区对小麦产量构成较大威胁的主要病害。 2 0世纪 90年代初 ,小麦白粉病仅在一些感病品种上和常年发病的老病区发生。自 1996年以来 ,小麦白粉病在其他小麦品种上的发生程度不断加重。据我站历年资料反映 ,1992年全县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 0 .0 76万hm2 ,1998年发病面积上升到 0 .11万hm2 ,2 0 0 1年 3月下旬发病面积已达 0 .2 7万hm2 ,占全县小麦种植面积 36 .4 % ,2 0 0 2年 4月上旬发病面积 0 .5 3万hm2 ,占小麦种植面积 80 %。从 1992年到2 0 0 2年 10年间全县小麦白…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邗江县公道镇7400亩小麦,发生毒麦面积2000亩。该县植保植检站在调查的基础上采取了综合治理措施。即(1)建立突击拔除制度。根据几年实践经验找出区别和拔除毒麦最佳期“小麦黄,毒麦青;小麦矮,毒麦高”。(2)统一供种,杜绝蔓延。(3)严格处  相似文献   

4.
灵宝市常年种植小麦 3 .1 3万hm2 ,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 52 .8%,其独特的“七山二塬一分川”的地理特征 ,使小麦病虫区域间差异明显。从 1 997年开始 ,笔者对不同生态类型区的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 ,提出了各生态类型区病虫的综合防治技术。到 1 999年已累计示范应用 4 .1万hm2 次 ,挽回小麦损失 1 0 4 5.9万kg。1 小麦生态区域划分及各区病虫害发生特点根据对不同海拔高度小麦病虫系统调查和阶段普查的结果 ,参照灵宝市种植业区划的标准 ,将灵宝市小麦病虫的发生情况分为 3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区 ,即河川灌区 (海拔高…  相似文献   

5.
1990年7月25日,在饶河县永乐乡关门村麦田中发现了一种毒麦,经南京农业大学李扬汉教授鉴定,为黑麦草属欧毒麦Lolium persicum Boiss.& Honen。欧毒麦以种子繁殖,在土内10cm深处尚能出土,在室内放至两年,仍具萌发能力。分蘖力较强,一般有3~6个分蘖;适应性较强,不论旱涝年,繁殖能力均比小麦高出1~2倍。出苗期比小麦晚,但出土后生长迅速,抽穗和成熟都早于小麦,而且容易脱落,在麦收时,落粒率为10%左右。对欧毒麦的防治方法,可采用50%硫酸铵或60%硝酸铵浸泡麦种,将漂浮水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森林检疫对象普查及危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国华 《植物检疫》2003,17(1):34-36
内蒙古自治区根据国家林业局的指示精神 ,从 1 998年下半年开始至 2 0 0 0年底 ,开展了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普查工作。经过普查 ,基本摸清了林业部颁布的 35种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在内蒙古的分布情况 ,本文对分布在内蒙古的 9种森检对象的发生与危害分别予以阐述 ,并给以危险性评估。1 杨干透翅蛾Sesiasiningensis (Hsu)分布 :鄂尔多斯市的东胜区、乌审旗、鄂托克前旗。寄主 :杨属 (Populus)植物。危害 :全自治区分布面积 2 6 90hm2 ,发生面积 1 0 2 2hm2 ,其中轻度 533hm2 ,中度356hm2 ,重度 1 33hm2 。该…  相似文献   

7.
尤宝栋 《植物保护》1964,2(6):279-279
今年5月21日,我们在江苏省泰州市杨庄人民公社调查毒麦发生情况。共计调查了4个大队12个生产队247亩小麦田,实际检查面积23.2亩,共查获毒麦283株。在这些毒麦中发现有一株毒麦的穗子上生了红霉,经过显微镜检查,看到了小麦赤霉  相似文献   

8.
1 发生概况三化螟是安徽省水稻的主要害虫 ,50~ 70年代发生为害尤为突出。 70年代 ,沿江稻区为防治三化螟 ,曾出现“万家灯火”诱虫景象 ,当时全省年发生面积高达 1 47万hm2 次以上。 80年代初至 90年代初 ,发生逐渐衰落 ,发生面积逐年减小 ,为害程度逐年减轻 ,到 80年代末期 ,有些地方甚至见不到三化螟。 1 995年以来 ,三化螟发生面积逐年扩大 ,为害程度逐年加重。年发生面积已由最低年份 1 991年的 1 1 .5万hm2 次 ,上升到1 999年的 66.7万hm2 次。特别是三代三化螟近年已成为本省沿江稻区迟中稻、单季晚稻、早栽双晚穗期的主要害…  相似文献   

9.
代明江 《植物医生》2002,15(6):9-10
小麦是宁南县最主要的小春粮食作物 ,常年种植面积在 30 0 0hm2 左右。自 1997年以来 ,宁南县小麦条锈病连年大流行 ,1997年发病面积约 6 70hm2 ,占全县小麦播种面积的 2 2 .2 6 %,产量损失达 8.7万kg ,发病面积和危害损失逐年加重 ,到 2 0 0 0年小麦条锈发病面积达约 2 70 0hm2 ,占全县小麦播种面积的83.5 8%,产量损失达 2 0 .85万kg ,对小春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小麦条锈病防治的好坏成为决定小麦产量高低乃至全县粮食生产丰欠的重要因素。1 宁南县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1.1 发病早侵染时间长常年 11月上中旬始见条锈病 ,先在河谷…  相似文献   

10.
黄梅县从1967年开始就有毒麦发生,经过多年防除实践,摸索出一套组织上实行行政管理,技术上以县植保植检站牵头,组织专门的技术力量为主的调查方法。在综合防除措施上则采取“查、检、换、拔、选、制”的六字措施,即逐村逐组详查;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发生毒麦区与无毒麦区调种;小麦抽穗扬花之时,发动群众拔除毒麦;小麦成熟期发动群众进行穗选或块选,并单打、单收、单藏;与各级政府共同制定乡规民约,保证综合  相似文献   

11.
小麦根腐病Bipolarissororiniana (Sacc .)Shoem是近几年阜城县小麦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 2 0 0 0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 2 .4万hm2 ,此病发生 1 .3万hm2 ,病田率达 54% ,病田平均病株率达 61 % ,严重田块病株达1 0 0 %。小麦根腐病自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 ,能为害小麦植株的各个部位。苗期感病 ,芽鞘及根变褐腐烂 ,无效分蘖增多 ,丛生不长 ;成株期感病根冠或茎基部腐烂 ,引起茎基部折断而倒伏或形成“白穗” ,造成小麦减产。1 严重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分析 ,造成小麦根腐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小麦主栽…  相似文献   

12.
来鸿     
编辑同志: 目前植物检疫工作,有些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已流于形式,其影响危害极大。如我县是新稻区,随着调入“金刚州”稻种后,水稻白叶枯病迅速传播和蔓延。小麦腥黑穗病原来只零星发生,由于引种“扬麦一号”、“武麦一号”没有严格进行种子处理,使小麦网腥黑穗病传遍每个公社。又如毒麦,由于外国品种的盲目引进,使我县遭受其害。还有棉花黄、枯萎病等仍继续蔓延。特此向贵刊反映,  相似文献   

13.
桂林地区原无毒麦,据调查,兴安县1969年从河南平顶山调入小麦种未经检疫而传入。灵川县海洋公社发生毒麦有两个来源:一是一些群众到发生毒麦的邻近公社兴安县高尚公社串换麦种;二是据海洋公社粮所曾所长反映:“1967年从墨西哥,1971年从阿尔巴尼亚、加拿大调小麦种而传入。”毒麦传入后,逐步蔓延,田间混杂率逐年增加。经1976年普查和1978年复查,结果查明,全地区发生毒麦的共有兴安.灵川、临桂、阳朔  相似文献   

14.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具有易传播、发病快、难防治的特点 ,被称为松树的“癌症” ,列为国家级森检对象。自1990年发生以来 ,经过 10年的封锁治理 ,目前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 ,并压缩到长岛县南长山镇 40 0hm2 的松林 ,发病株数已从过去的上千株下降到 40 0株。每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再生稻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修水县再生稻种植的区域已从“双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区扩展到双季稻区” ,出现了“双改再”的局面。2 0 0 1年全县再生稻栽培面积为 3 3 3 .3hm2 ,其中“双改再”面积为 1 53 .3hm2 。经测产验收 ,头季稻为 450Kg 667m2 ,再生稻 2 50Kg 667m2 ,出现了一批单产 3 0 0Kg 667m2 以上的村 ,3 50Kg 667m2 以上的组和 450Kg 667m2 的高产田块。本文就再生稻高产与头季稻的关系及病虫害发生等作一简要介绍。.1 再生稻的高产依赖于头季稻1 .1 再生稻叶片少而小 ,穗粒较小 ,穗均粒 3 5~ 42粒 ,母…  相似文献   

16.
1  2 0 0 2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概况受特殊气候影响 ,2 0 0 2年我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为偏重发生年份 ,重于 2 0 0 1年 ,共计发生面积 4 38万hm2 (次 ) ,其中 ,重大病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及面积均重于和大于 2 0 0 1年 ,发生面积达到2 0 8.6万hm2 (次 )。稻纵卷叶螟及小麦条锈病是 1997年来最重的一年。小麦条锈病发生区县为 2 2个 ,占全市区县数的 5 6.4 %。稻飞虱发生程度为 4级 ,部分地区 5级 ,发生面积 2 9.8万hm2 (次 ) ;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为 5级 ,局部特大发生 ,…  相似文献   

17.
襄樊市1997年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襄樊市植保站(441021)杨秋生张荣华黄永俊小麦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1996~1997年度小麦种植面积26.4万hm2,其主要品种有“89—11”,华麦8号,宜宾一号、豫麦系、881、杂交小麦、81513...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小麦黄矮病曾于 1 966、1 968、1 970、1 973、1 978、1 980和 1 987年先后大流行。 1 999年又一次大流行。渭北、陕北中度偏重流行 ,渭北东部塬区大流行 ,全省发病面积 3 2 .1万hm2 。发病范围之广 ,为害之重 ,为近 1 0a来所罕见。特大流行的合阳县病田率达1 0 0 %,病株率 95%以上 ,平均产量损失 2 9.5%,严重的损失 4 9.6%,为近 50a来少有。延安市发病面积 7万hm2 ,占小麦种植面积的 72 %。其中偏重流行面积 4 .2万hm2 ,特大流行 0 .2万hm2 ,翻种 0 .1万hm2 。渭南市发病面积 1 8.9万hm2 ,一般病田率 60 %,病株率 2 0 …  相似文献   

19.
我县产地检疫情形可谓忧喜共存,但忧大于喜,它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检疫任务一贯繁重磐安县自从1976年一个村几块田进行杂交水稻种子试制以来,由于平均海拔500m以上,昼夜温差大,隆起的矮山纵横其间,隔离条件优越,被列为省重点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但20余年来经过了许多波折,特别是1988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传入我县以来,连续8年(1998~1995年)累计处理病田20.67hm2,病种4.57万kg,烧毁稻草14万kg,取消因发病而涉及的村和畈不符合基地选择条件的面积达1000hm2,并通过对9万多kg亲本采用强氯精消毒处理,在水稻感病时期统一组织新植霉素(…  相似文献   

20.
毒麦是一种含有毒麦碱的危险性杂草,为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之一。它不但能造成小麦减产,还对人畜安全有很大威胁。我市各地在60年代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毒麦的发生和蔓延。但近几年,由于调运串换种子把关不严和防治工作有所忽视,田间毒麦混杂率又明显回升,部分田块毒麦混杂率高达15%以上。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各县植保站连续进行了三年的调查,基本查清了我市毒麦的种类,发生分布和为害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