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林下中草药高效栽培模式,栽培紫苑、黄蜀葵、芍药、牡丹、蒲公英等中草药,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以蒲公英为例,其具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还富含营养,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植物,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21,(3)
林下套种中草药栽培已经逐渐成为常态,而就目前现实情况来看,林下套种中草药栽培模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协调利用自然资源,对于中草药种植产业多元化发展也有着一定促进作用。接下来本文将对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方法与技术进行一定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其做相应整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草药,蒲公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蒲公英属植物中化学成分种类繁多、复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单独或与其它中药配合使用,发挥直接或间接的治疗作用。根据国内、外对蒲公英属植物的研究报道,现综述了蒲公英属各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蒲公英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及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林下套种中草药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资源,长短结合,能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了中草药的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阐述了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意义和原则,总结了林下套种中草药的8种栽培模式,从选种、选地、整地、栽培管理、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林下套种中草药的主要技术,指出了林下套种中草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现阶段的国家建设当中,林业与药业是两项非常重要的产业,但是均遭遇到了自身的挑战和问题,为了在日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良好的提升,可尝试通过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来完善林业与药业的不足。相对而言,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实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行性,而且能够在各项问题的综合改进方面,取得较高的创新效果。文章针对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方法与技术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进行,已  相似文献   

6.
蒲公英俗称婆婆丁、黄花地丁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0-25 cm,叶汁乳白色,根深,根表皮黄褐色。蒲公英的地上茎叶可生食、凉拌、炒食等,属于药食同缘的中草药。全株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功效。随着人们对蒲公英保健认识的明晰,蒲公英的利用向蒲公英中成药、蒲公英饮料、蒲公英茶等多元化发展,需求逐年扩大,而野生蒲公英资源却在逐年减少,所以人工种植是满足市场需求的必然途径。人工种植蒲公英平均亩产250 kg左右,亩产值6 000-7 000元,种植蒲公英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中草药的销路一直看好。作为北药重要生产基地的长白山林区中草药人工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但由于中草药栽培产业存在很多隐患和问题,将会影响栽培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而林下仿野生栽培,在不同程度上即可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应在林区大力发展中草药林下仿野生栽培。1当前国内发展中草药栽培存在的问题1.1人工栽培中草药有效成分下降药材实现人工栽培后,由于土壤、肥料等原因,  相似文献   

8.
由于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保健意识也逐渐增强,一些有预防与保健功能的药食两用的中草药也日益受到人类的青睐,价格也在逐年攀升。种植药食两用型中草药也成为目前农民增收的途径之一。本文介绍了药食两用的蒲公英在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在浙西南山区进行药食同源植物黄精林下套种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的产量与品质最佳。栽培上以选择栽培环境与种茎为要,同时加强林间管理,科学肥水供给,综合防治病虫,多花黄精才可得到优质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0.
探讨林下中草药种植的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上对于中草药的需求越来越广,我国的林权制度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这种改革对于林下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正是在这种强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下,林下中草药种植的规模不断扩大,通过人工栽培繁殖的中草药已经成为中草药市场的主要草药来源。文章通过分析目前林下中草药种植管理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对林下中草药种植的管理技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月见草别名晚樱草、待霄草、山芝麻、夜来香,北方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淮河以南为二年生植物。黑龙江省一年生栽培月见草是药食兼用植物,可治疗多种疾病。由于月见草在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广泛用途,产量高,效益好,目前黑龙江地区的月见草人工栽培已形成产业链。  相似文献   

12.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药用真菌,营养价值丰富,也是目前食用菌产业中创造经济价值相对较高的一类。羊肚菌林下栽培开辟了一种新型种植模式,本文详细介绍了羊肚菌生物学特性、营养、药用价值和林下栽培的意义及前景,并分析了河南省羊肚菌林下栽培模式及林下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蒲公英是药食两用植物,可以生食。近年来,由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吸引人们大面积的栽培,但是栽培的方法不一,收获不一,笔者探讨如何栽培才能实现其高效高产。  相似文献   

14.
<正>蒲公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痛散结的功效。蒲公英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  相似文献   

15.
蒲公英,别名婆婆丁、黄花苗、黄花地丁、奶汁草等,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含蒲公英醇、胆碱、有机酸、菊糖、葡萄糖、Vc、Vd、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素,同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含有大量的铁、Ca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因此,蒲公英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价值,是一种高维营养菜。蒲公英其食用部分为嫩苗或嫩叶,经过洗净后可生食或炒食、做汤、凉拌。蒲公英野生长在路边、沟边、宅畔、荒地、田间及丘陵地带,适应性很强,也可人工栽培。蒲公英的人工栽培模式有露地栽培、保护地栽培等。  相似文献   

16.
<正>蒲公英属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药食兼用作用。在药用方面,蒲公英主要以根入药。味苦、甘,性寒,是清热解毒之中药,也是重要的消炎健胃药。在食用方面,其嫩苗及嫩叶可生食或炒食,做汤、凉拌均可。目前,野生蒲公英在国内多省份多有分布,因其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我国大多地区均可人工种植。1菜用栽培1.1整地施肥:选土壤肥沃,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3%壤土或沙壤土,其种植地环境冷凉为佳。整地前,亩施  相似文献   

17.
多花黄精是百合科黄精属多年草本植物,我我国大宗药材,随着多花黄精要用价值被人们认识,原料需求量增大,刺激药农对多花黄精采挖,导致野生资源枯竭加速,进行人工栽培是满足市场需求的有效途径,由于管理措施与种植模式差异,严重影响药材品质。多花黄精林下仿野生种植可保持药材品质,目前林下仿生栽培技术不完善,研究多花黄精植物特性,总结林下栽培科学技术方法,为药材产业良性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详细阐述多花黄精的植物特征特性,重点介绍林下栽培技术,包括良种繁殖、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促进林下种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球盖菇由国际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其口感好、营养丰富,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可充分利用华北地区广阔的林下空闲场地和麦秸、玉米秸等大宗农作物废弃物直接进行林下周年生料栽培,变闲为用、变废为宝,减少秸秆焚烧、保护环境,是发展林下生态经济的好项目。其主要投入为菌种成本,采用液体菌种技术可大幅度缩短菌种生产周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大球盖菇华北地区林下周年生料栽培迅速推广。  相似文献   

19.
大球盖菇由国际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其口感好、营养丰富,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可充分利用华北地区广阔的林下空闲场地和麦秸、玉米秸等大宗农作物废弃物直接进行林下周年生料栽培,变闲为用、变废为宝,减少秸秆焚烧、保护环境,是发展林下生态经济的好项目。其主要投入为菌种成本,采用液体菌种技术可大幅度缩短菌种生产周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大球盖菇华北地区林下周年生料栽培迅速推广。  相似文献   

20.
蒲公英的栽培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引言蒲公英,俗称婆婆丁、黄花地丁、地丁、蒲蒲苗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檀物,全草可入药,性寒、味苦、利湿,具有清热解毒、消痛散结的功效。除药用外,蒲公英嫩苗及嫩叶可生食、凉拌、炒食、做汤、盐渍咸菜等。并且,蒲公英基部叶呈匐匍状,在地面附着力很强,便于护土防尘,是天生的植被用材。然而,近年来,野生蒲公英资源连年枯竭,因此发展人工栽培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