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度应力是混凝土桥梁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混凝土T型梁水化热阶段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随着热量的流动,裂缝会出现和扩展,从而抑制热量的流动.分析水化热阶段的温度分布以及温度应力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由理论联系工程实例对内蒙古宝贝河大桥T型梁水化热阶段进行分析,从而优化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2.
倪焱 《经济林研究》1989,7(1):75-78
根据浙江省59个气象站的地面热量指标和轻度、纬度及海拨高度等资料,应用多元统计学原理,建立了浙江省地面热量状况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从而得到浙江省地面热量的空间递变规律。根据油桐对热量条件的基本要求,确定浙江省油桐自然分布的垂直适宜上限,从而推演出油桐垂直分布的宏观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山东野生高等植物各区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分布受自然、历史和人类活动等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热量和水分,山东各植被区存在差异:热量由北向南逐渐增高,水分由东向西递减,对植物分布有明显影响。本文就各植被区自然、地理等条件简明概述,并对各区植被分布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深居内陆,地域辽阔,一方面受到辐射热量的影响,从南到北,相继出现暖温带(日温≥10℃持续期日平均气温总和≥3200℃)、中温带(1700~3200 ℃)和寒温带(≤1700℃)的热量梯度气温带;另一方面又由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作用,自东向西随水分的递减而形成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干旱的地理气候差异.在这种水热条件的融汇、综合作用下,使内蒙古在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分布和发育着森林、草原、荒漠及其各个过渡类型的水平地带性植被,并使欧亚大陆中部按南北方向分布的各植被带在内蒙古境内形成了东北--西南方向的偏转.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天然植被分布最为显著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地膜覆盖提高新疆杨育苗成活率和苗木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能够提高膜下地温,促使土壤深层水上移,增加膜下0~20 cm土壤湿度,是提高新疆杨成活率的关键因素.增加的"地积温",通过延长生长期,保持土壤热量和水分稳定,增加叶片光合利用,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充分利用土壤肥力作用等,提高苗木的生长量,进而提高了苗木质量.同时地膜覆盖产生的热量、水分和养分的梯度差异,可以改变根系垂直分布,增加土壤10~20 cm范围内侧根数量和质量,对提高苗木质量,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南北跨越16个纬度(约1700km)东西跨29个经度(2400余km).各项自然要素由南往北,自东而西差异极为显著,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地区. 特别是以热量、水分为主的气候因素影响下,使全区生态环境均呈现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弧形带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气象区划将松山区划分为西部、中部、东部3个气候区,全区由西向东,海拔、降水、热量逐渐减少,林木生长、分布呈现出差异.本文应用上限效果测度,依林木产量、产值、价值,布局了林种,选择了树种,为林业更大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流态化反应器广泛应用于生物质快速热解工艺中,但流程中的流化气加热和急冷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研究在年处理量1 250 t的中试流程基础上,根据液相产物的沸点分布和高温气相产物露点分析,提出间壁式冷却与接触式冷凝两级冷凝方案,并通过对关键过程的能级分析,结合物料和热量衡算,提出优化的热量回收流程。新流程在不凝气燃烧供给反应热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一级冷凝放出的热量151.55 MJ/h,占总供热量20%,提高了生产流程热效率,优化后流程可实现热量自给,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生态地理区域界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点1961-2003年的逐日观测资料,采用克立格法(Kriging)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分析黑龙江省43 a来的气候变化情况,并按照桑斯维特(C.W.Thonthwaite)气候分类法,探讨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生态地理区域界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温增高、降水量波动变化的背景下,黑龙江省温带与暖温带的热量界限发生了北撤和东移,寒温带与温带的热量界限发生了大幅度的北撤;分布于小兴安岭北部具有湿润气候特征的地区转变成半湿润的气候特征;黑龙江省西南部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限并无明显变化,但在三江平原中部地区半干旱区面积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尖峰岭昆虫的区系成分,优势种,与国内各地昆虫的相似程度,热量与昆虫世代,该地有我国蛾类特有种的分布地理区以及某些昆虫的垂直生态分布。  相似文献   

11.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保持着生物圈的活力和稳定,并在改变生物圈方面起着主导的作用.森林除能治理山河,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吸滞烟尘,减弱噪音外,还可调温、增湿、保水、防风、防灾。1.调温效应。白天,当阳光照射到森林树冠时,约有35%的热量被树冠所吸收,20—25%的热量由树冠反射回天空,使到达林内的太阳辐射热量大为减少.同时,森林  相似文献   

12.
12个桃品种的花芽休眠需冷量和开花需热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浙西南地区研究12个桃品种花芽休眠需冷量和开花需热量生态指标.犹他模型测定结果显示:12个桃品种中,花芽休眠需冷量低的品种为春蜜、超红、中油11号、中油7号、中油4号,约为550~650 cu;其次是丽油5号、仓方早生、燕红、丽油3号、早凤凰,约为650~ 800 cu;需冷量高的品种为新川中岛和赤月,约为900~ 950cu.同一地区不同品种需热量差异较大,同一品种年际间差异相对较小.以生长度天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开花需热量低的品种为赤月和丽油3号,大约400 ~ 500 d·℃;其次是新川中岛,大约500~600 d·℃;春蜜、丽油5号、早凤凰、中油4号、中油7号、仓方早生和燕红大约600 ~ 700 d·℃;需热量较高的是中油11号和超红,约为700~800 d·℃.12个桃品种花芽休眠需冷量与开花需热量之间呈乘幂函数曲线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水竹又称花竹,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我省现有水竹林面积约10多万亩,益阳地区是我省水竹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我区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雨水充沛,光、热、水、土壤等均适宜水竹生长。我区农民又有经营水竹的习惯和丰富的生产经验,至少可以规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西部和内蒙东部,境内地势广阔,气温较高,日照长,热量充足,水资源丰富,适宜种植各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但这个地区分布着大片的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Na_2Co_3,NaHCo_3)为主要成份的苏打盐渍土,由于  相似文献   

15.
地膜覆盖能够提高膜下地温,促使土壤深层水上移,增加膜下0~20cm土壤湿度,是提高新疆杨成活率的关键因素。增加的"地积温",通过延长生长期,保持土壤热量和水分稳定,增加叶片光合利用,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充分利用土壤肥力作用等,提高苗木的生长量,进而提高了苗木质量。同时地膜覆盖产生的热量、水分和养分的梯度差异,可以改变根系垂直分布,增加土壤10~20cm范围内侧根数量和质量,提高苗木质量,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构树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L.)具有速生、适应性强、分布广、易繁殖、热量高、轮伐期短的特点,在我国的温带、热带均有分布,不论平原、丘陵或山地都能生长. 据测定,构树在同等立地条件下早期生长与刺槐、杨树等生长不相上下(见表1),另据2年生构树在同等条件下与杨树生长对比看,构树单株重18.5kg,而杨树只有15.5kg,二者相差16%.  相似文献   

17.
大家知道,糖与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六大营养素。糖,也叫作碳水化合物,是构成人机体的要素,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维持着心脏和神经的功能,供给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动力.这种动力在营养学上称为热能或热量.如果饮食中缺乏热量,成年人就会慢慢地消瘦下去,无法维持正常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一、引种区和原产区的自然条件新疆核桃主要分布在南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区域。气候特点是雨量较少、气温高、热量大,湿度小、气候干燥。另外当地昼夜温差大,光照时数多,生长期长。原产区和引种区气候条件的几个主要因子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9.
燃烧热的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燃烧热,即1摩尔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还有一个相近的名词:热值或发热量,指单位质量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这两个名词是有区别的,但目前常混用。燃烧热在林火管理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为了定量地预测林火行为,常常用各种林火蔓延模型,美国国家火险等级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林火蔓延模型——罗森美尔(Rothermel,R.C.)模型,在该模型中林火蔓延速度用反应强度(即火头中单位面积上发出的热量)来表示,而后者与可燃物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7,30(B10):103-108
内蒙古深居内陆,地域辽阔,一方面受到辐射热量的影响,从南到北,相继出现暖温带(日温≥10℃持续期日平均气温总和≥3200℃)、中温带(1700~3200℃)和寒温带(≤1700℃)的热量梯度气温带;另一方面又由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作用,自东向西随水分的递减而形成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干旱的地理气候差异。在这种水热条件的融汇、综合作用下,使内蒙古在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分布和发育着森林、草原、荒漠及其各个过渡类型的水平地带性植被,[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