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统计中系马里努阿犬3个世代系谱资料和兴奋性状测试记录,对中系马里努阿犬兴奋性状不同的选育方法进行模拟研究。利用系谱资料,F3和F4世代兴奋性状数据,估算个体育种值,依据表型和育种值数据,对F4犬群按照个体表型、家系表型、个体育种值、家系育种值进行排序,各选择35%个体,筛选其在F5代中的个体,统计分析各种选择方法后代表型和遗传进展,评测不同选择方法对中系马里努阿犬兴奋性状选育最优方法。研究结果:选择中系马里努阿犬个体育种值好于选择家系育种值好于选择家系好于选择个体表型,选择中系马里努阿犬公犬效果好于选择母犬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英国产Fluotec型半封闭式氟烷麻醉仪,对中国瘦肉新品系DⅣ系196头猪进行氟烷测验(其中公45,母151),结果2头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1.03%。公母猪间对氟烷的耐受性差异不显著(P>0.05)。个体间氟烷耐受性的差异颇大。选择36头氟烷阳性猪进行肥育测定至90kg屠宰和肉质评定,各肉质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云南省母猪多、乱、杂和产仔数、瘦肉率、生长增重三低问题,经云南省科委1992年立项开展了“商品瘦肉猪杂交配套系选育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课题,下设“滇陆、滇昆和滇玉新品系猪选育及杂交利用研究”3个子课题,该课题由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主持,陆良县畜牧食品局、县种猪试验场;宜良县畜牧局、县兴牧养殖总场;江川县畜牧局、县农业局等单位合作进行攻关.历时8年,运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采用群体续代选育法,通过对组建基础群,杂交合成,横交固定、闭锁繁育,继代选育、定向培育和突出选择等一系列育种技术措施的实施,分别完成了3个新品系猪0~5世代选育,累计测定核心群母猪1260窝,扩繁群母猪900窝;后备母猪2700头,后备公猪900头;同胞育肥测定875头,屠宰312头;杂交配合力测定16个组合442窝,其中杂交育肥48窝计504头,测定380头,屠宰132头.全面完成合同规定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产仔数和瘦肉率主选性状的遗传性基本稳定.滇陆、滇昆和滇玉3~5世代初产仔猪分别为11.18、10.54和9.81头;经产分别为12.54、12.21和12.89头;42日龄初产离乳窝重分别为68.38、66.38和66.30kg;70日龄保育窝重151.31、117.83和141.30kg.  相似文献   

4.
选择加系大约克(Y)、美系杜洛克(D)、加系长白(L)、滇陆系(N1-4)四世代公猪各3头,分别随机各与10头滇陆系(N1-4)四世代母猪杂交,平均产仔数分别为10.68、10.75、11.10、11.43头;平均产活仔数为10.28、10.43、10.45、10.96头;28日龄断乳社会公德理为62.25kg、63.82kg、61.59kg、53.70kg;60日龄育成窝重分别为165.35kg  相似文献   

5.
山西肉型猪新品系(SD—Ⅰ系)6月龄体重遗传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混合模型BLUP法对山西瘦肉型猪新品系(SD-Ⅰ系)选育过程中0-4世代40头公猪的447头后裔6月龄体重进行了遗传趋势评估。结果表明,群体平均育种值随世代的增加而增加,说明SD-Ⅰ系猪选育过程中所采取的育种措施是有效的。各世代间基本一致,且除0世代外,对表型值都有正的效应。继续进行选育,6月体重有提高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用混合模型BLUP法对山西瘦肉型猪新品系(SD Ⅰ系)选育过程中0~4世代40头公猪的447头后裔6月龄体重进行了遗传趋势评估。结果表明:群体平均育种值随世代的增加而增加,说明SD Ⅰ系猪选育过程中所采取的育种措施是有效的。各世代间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且除0世代外,对表型值都有正的效应。继续进行选育,6月龄体重尚有提高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N3系,选择乌金猪和DⅢ-2系组建基础群,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经过G0-G5共6个世代的测定与选择,其主要经济性状已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333头母猪头胎平均产仔数9.50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2.89头,肥育期日重590g,饲料利用率3.19,达90kg体重195d,肉质优良,后备猪生长发育良好,主选笥状变异系数较小,6世代平均近交系数达8.86%,各个体间具有一定的遗传相似性,杂优猪日增生723g,达90kg体重167d,胴体瘦肉率53.83%。同时深入开展有关配套技术和专题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N3系选育群体规模大,推广速度快,已初步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 湖北白猪Ⅳ系于1982年组建基础群。迄今已完成八个世代的培育与选择.在选育过程中,以数量遗传理论为指导,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方法。实行综合测定制度,使主选经济性状达到并超过了育种目标.本文拟对湖北白猪Ⅳ系的选育方法与培育措施作简要介绍.一、扩大遗传基础,汇集多位点的增效基因,精选基础群基础群血统的宽窄,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未来品系群的质量乃至决定新品系能否育成.欲培育一高质量的品系,必须汇集广泛的遗传基础以利基因重组,并汇集多位点的增效基因,提高群体中高值基因的频率.据此,我们依育种方案所规定的杂交方案,先后引进了20头通城母猪,25头长白公猪(其中丹麦长白12头),11头大白公猪,各分为六  相似文献   

9.
测定8周龄1500只岭南黄鸡A系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浓度,据此建立了高VLDL(高脂)系和低VLDL(低脂)系;测定了零世代基础群及选择后高低VLDL系个体重、血浆VLDL、甘油三酯、总脂、胆固醇浓度和腹脂。结果表明,零世代血浆VLDL的变异系数很大,对其选择应该是有效的;零世代血浆VLDL、总脂、胆固醇浓度雄性高于雌性(P〈0.01),血浆甘油三酯浓度雌性高于雄性(P=0.0001)。  相似文献   

10.
统计昆明犬家系3个世代兴奋性测试记录和系谱数据,对昆明犬兴奋性状不同选育方法进行模拟研究。利用家系系谱资料及F3和F4世代兴奋性状数据,估算个体育种值,依据表型和育种值,对F4犬群按照个体表型、家系表型、个体育种值、家系育种值排序,各选择30%个体,寻找其在F5代中的个体,计算各种选择方法所产生后代的表型和遗传进展,评估各种选择方法对昆明犬兴奋性状选育最优方法。研究表明:选择昆明犬个体育种值好于选择昆明犬家系育种值好于选择家系表型好于选择个体表型,选择昆明犬公犬效果好于选择昆明犬母犬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所承担的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Ⅱ系选育任务,自1986年以来,通过以国外瘦肉型猪种与太湖猪杂交,选择优秀杂种猪进行横交扩群等育种措施,取得了如下初步结果.一、基础群母猪繁殖性能测定(一)初产母猪(横交)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应用经10个世代选育的中国瘦肉猪新品系SⅣ系为父本,以国内优秀母系苏太猪、里岔黑猪瘦肉系为母本,进行杂交肥育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各项生产性能表现优异,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优秀配套组合.其中1~3胎窝均产仔数长×苏太组分别为11.87头、11.69头、12.5头,长×里组合分别为11.63头、11头、13头;达90kg体重日龄两组合分别为174.03天和173.85天;饲料利用效率分别为2.719和2.715;胴体瘦肉率达到63.43%和62.28%pH1分别为6.24和5.96;系水力分别为82.79%和72.85%;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1.91%和1.68%.  相似文献   

13.
综述猪窝产仔数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的效果。表明“超多产”选择方案是提高猪窝产仔数的一种有效方法;窝产仔数的两个组分—排卵数和出生前存活率—之间存在大的负遗传相关;直接选择排卵数的反应是每世代产生0.49±0.10个卵子,窝产仔数的相关反应被估计为每世代0.089±0.058头猪,出生前存活率的相关反应大约是每世代(-1.6±0.5)%;对排卵数和出生前存活率的指数选择产生每世代0.78±0.04个卵子、0.11±0.05头总产仔数、(-0.9±0.1)%出生前存活率的反应。最后介绍了基于排卵数、潜在的胚胎存活率和子宫容量建立起来的窝产仔数的一种模型,组分的一个指数应当是选择窝产仔数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杜洛克猪新品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远著  王振骅 《养猪》1994,(1):28-32
杜洛克猪新品系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选育。于1987年秋组建基础群,一年一个世代,迄今已完成四个世代的测定与选择,各项性能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产仔数:初产母猪为919头,经产母猪为10.6头;同胞肥育测定猪试期(30-90千克)平均日增重为730.1克,达90千克体重日龄为164.27天,每千克增重耗料2.96千克,90千克体重屠宰胴体平均膘厚为2.22厘米,眼肌面积32.65厘米2,腿臀比例31.65%,瘦肉率64.15%。主选性状日增重和瘦肉率比选育前分别提高61.31克和2.02%,作为父本品系通过初步杂交配套利用,表现了良好的配合力。目前已推广种猪3300多头。  相似文献   

15.
川藏黑猪高繁殖力新品系繁殖性能世代选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川藏黑猪高繁殖力新品系(F01系)的繁殖性能,对F01系04世代母猪的繁殖性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F01系产仔数和活仔数均比较高,04世代母猪的繁殖性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F01系产仔数和活仔数均比较高,04各世代初产产仔数均在10头以上,经产产仔数12头以上,第4世代初产、经产产仔数分别为11.19、12.37头,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随着世代选育逐步提高;新品系的发情周期为21.26 d,持续期为4 d,妊娠期为114.21 d。数据分析结果,F01系经过5世代继代选育后,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繁殖性状已趋于稳定,是一个理想的母系种猪。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2015年从加拿大海波尔种猪公司引进的加系大白公猪35头、母猪393头,2017年再次从该公司引进加系大白公猪30头、母猪60头,组成育种基础群,在四川省某原种场开展选育工作。采用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方法,应用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结合基因组芯片育种技术,期间由国内优秀育种公司适当引入外血,优化血缘血统,加强种猪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选育。经过8年的选育,培育成了专门化大白N66系,具有产仔数高、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的突出特点,适合作为第一母本应用于高产、节粮瘦肉型猪配套系。  相似文献   

17.
《湖南畜牧兽医》2004,(2):35-36
本标准适用于猪的培育品种和配套系的审定。一、品种审定条件①有共同来源,血缘清楚。地方品种分布于相对隔离的区域,未与其它品种杂交。经杂交选育的品种,自群繁育应在4个世代以上。②纯种基础母猪达到1000头以上,符合育种指标要求的个体应在70%,(u-)/S<-0 5244(u是育种指标,是群体平均数,S是群体标准差)。3代之内没有亲缘关系的家系应有10个以上。③提供公、母猪初配体重,母猪初产、经产平均产仔数及育成数,21日龄窝重,肥育猪达到屠宰体重的日龄,活体背膘厚,日增重,料重比,屠宰率,胴体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肉品质、瘦肉率等性能指标。④…  相似文献   

18.
本项目3个新品系(N1、N2和N3系)猪基础群选用苏钟猪(长白、太湖各半血)和DⅢ-2系(杜洛克25%,长白、喜兴黑猪各37.5%)公猪分别也约乌二元杂、新乌二元杂和本地乌金母猪交配,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分别完成了3个新品系猪0-5世代的横交固定和继代选育,现已分别获6世代。3-5世代初产分别为11.18,10.54和9.81头;经产分别为12.54、12.21和12.89头;5世代达90kg体重日龄184、194和195d;日增重640、612和590g;料重比3.25:1、3.26:1和3.19:1;胴体瘦肉率51.25%、50.51%和48.21%。与大约克杂交,杂种优势显著,杂优猪达90kg体重日龄151、155和167d;料重比3.21:1、2.89:1和3.01:1;日增重842、893和723g;胴体瘦肉率57.45%、55.06%和53.83%,且肉质优良,主选性状产仔数和瘦肉率遗传性基本稳定,已全面完成合同规定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分别于1999年6月和2000年6月通过了省内外专家组的鉴定。8年来,累计示范推广到本县以外县市3个新品系各世代母猪12322头(N14849头、N24350头、N3系3123头),生产两系杂优猪393569头,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采用PCR—RFLP技术,对正邦集团大白猪原始基础群及其育种核心群0、1世代共538头个体,以及红星衣场大白猪原始基础群和育种核心群0世代共249头个体进行氟烷基因(Hal)基因型检测,并对阳性个体予以清除使其净化。基因继代选择结果显示,正邦原始基础群及核心群0、1世代群体Hal^n基因频率分别为9.48%、2.22%、0;红星原始基础群及核心群0世代群体Hal^n基因频率分别为1.08%、0,呈现世代递减并实现净化,进而培育出大白猪抗应激品系。研究表明,PCR—RFLP技术可准确诊断猪氟烷基因,在种猪选育过程中及时淘汰携带氟烷基因的个体,提高猪种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仙湖肉鸭配套系的选育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进一步稳定和提高仙湖肉鸭配套系的质量和生产性能水平,利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科研禽场仙湖肉鸭核心群第6世代的种鸭,采用家系选育和个体选育相结合的品系选育方法,经过4个世代的系统选育,获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第10世代A系肉鸭49日龄平均活重达3.89千克,饲料转化率为2.69,胸腿肌率达24.3%;B系第9世代种鸭64周龄平均产蛋量达210个,种蛋受精率和入孵蛋孵化率分别为88.4%、8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