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云南樟9个种源39个家系开展了自由授粉子代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地径、树高和冠幅在种源和家系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变异,地径在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地径、树高和冠幅在家系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地径种源遗传力为0.63,地径、树高和冠幅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83、0.89和0.85,地径、树高和冠幅在家系水平上受强度遗传控制;选择出1个优良种源,地径遗传增益为6.38%,选择出7个优良家系,地径、树高和冠幅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9.07%、14.9%和13.35%。  相似文献   

2.
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种源和家系存在着较为丰富的变异,选育潜力大,苗期评价可为台湾桤木优良家系早期选择提供参考。本研究对台湾桤木的5个种源、65个家系7个月生苗木的生长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源和家系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表现较好的是双流和卫子种源。采用改良后的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法,并以苗高、地径和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初选出13个优良家系,其平均苗高69.60 cm、平均地径4.19 mm,分别比群体平均值高12.44%和10.85%。  相似文献   

3.
乐昌含笑种源与家系种子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4年对广东、广西、湖南、江西乐昌含笑的14个种源与广东的15个家系种子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乐昌含笑平均种子千粒重143.9 g,乐两16家系千粒重最大,达202 g,千粒重在家系间差异较在种源间差异大。平均始发天数57 d,种源间的差异较家系间差异大。平均播种总天数为155 d,总平均发芽期为100 d,广东乐昌大源种源、乐两12与乐两16家系的平均发芽期在种源、家系中均为最短,家系间播种总天数和平均发芽期总体上比种源间短。场圃平均发芽率为48.05%,种源为24.85%~73.70%,家系为17.93%~88.44%,其中乐两16家系最高,达88.44%,场圃发芽率种源间及家系间的差异均很明显,以家系间的差异尤其明显。1年生苗木平均高48.6 cm,平均地径0.71 cm,广东乐昌九峰种源的苗高和湖南醴陵王仙种源的地径在种源中分居首位,乐两14家系的苗高和乐两4家系的地径在家系中分居第一位。场圃发芽率与种子千粒重、平均发芽期分别呈较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平均发芽期与播种总天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苗高与地径、始发天数分别呈较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29个种源与家系分为5类,综合评价以乐大1、乐两16、乐两12、乐两15家系种子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大花序桉家系生长(苗高、地径)性状,为大花序桉苗期遗传变异与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1年生大花序桉为材料进行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变异分析、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选择优良家系。大花序桉苗高和地径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其重复力为0.895和0.985。苗高和地径变异系数分别为44.01%和65.96%。苗高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894和1.605,地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985和2.93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一般配合力高的家系差异较大,难以进行联合筛选,需进一步分析。大花序桉家系幼苗生长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大花序桉幼苗苗高和地径具有独立性,可进行单独定向选择。针对育种目标,利用隶属函数法最终选择出5个优良家系(39、19、38、25和13),其中家系39和19地径增益巨大,分别为254.47%和123.59%,可作为优良亲本选择或定向培育材料。  相似文献   

5.
以10个种源地的82个家系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 cyclolepis)初选优树子代为研究对象,进行苗期试验。初步选择出江南油杉优良种源及家系。结果表明:参试的江南油杉家系/种源的千粒质量、苗高和地径生长量达到极显著水平。1年生江南油杉家系苗高、地径的遗传力分别为0. 949 5、0. 913 5;种源苗高、地径的遗传力分别为0. 972 7、0. 9730。相关分析表明,江南油杉苗高、地径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根据苗高、地径的标准化值,初步选出FZ、LY为优良种源,所选出优良种源苗高、地径生长性状均值与种源总体平均值比较,苗高、地径分别提高12. 54%、15. 05%;最优种源与种源总体平均值比较,苗高、地径分别提高11.36%、27. 18%;初步选出LY4、FZ6、LL5、LL10、FZ5、WM8、TE2、FN4、TE9、FZ2、WM9、TL6、BB5、FZ7、FZ9、JX1、LY2、TE3等18个优良家系,其苗高、地径生长性状均值与CK平均值比较,苗高、地径分别提高24 03%、22 82%;最优家系与CK平均值比较,苗高、地径分别提高60. 28%、21.84%。  相似文献   

6.
西南桦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优良乡土阔叶树种。文章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1个西南桦种源在广东省中部引种的苗期及幼林生长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种西南桦的地径、苗高以及幼树高生长在种源间、家系间差异极显著,种源内遗传变异大于种源间,家系遗传力高于种源。依据苗期地径选择出表现良好的5个种源,在其中选择出35个优良家系,遗传增益为14.59%;根据苗高在5个优良种源中选择20个优良家系,遗传增益达到21.27%。幼林阶段高生长与苗期略有变化,根据幼树高生长指标在5个优良种源中进一步选出25个优良家系,遗传增益达到10.03%。  相似文献   

7.
对从四川省9个县(区)收集的44个桢楠优株家系苗期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嵌套式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种源和家系间的苗高和地径均具有极显著差异。种源间苗高和地径变异系数分别在0.23~0.42和0.15~0.28之间,家系苗高和地径变异系数分别在0.05~0.43和0.10~0.34之间。以苗高、地径为评价指标,以改良后的布雷金多性症状综合评定法进行评定,初选出都6、9和4号3个优良种源,31、22、32、6和38号5个优良家系。根据苗期生长数据的分布,部分桢楠优株家系已表现出生长优势,具有进一步筛选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6个核桃楸母树林种子种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6个核桃楸优良种源地种子,在襄汾县西贾苗圃试验地进行播种育苗,调查出苗率、苗高、地径生长量,并进行核桃楸种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核桃楸种子的千粒重、种子长度和种子直径差异显著,其3年生苗木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差异不显著。皋落、上庄种源地的种子最好,种源间平均苗高的变异系数为21.79%,平均地径的变异系数为22.27%,种源内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9.
对90余个秃杉家系种子品质及1年生苗木生长的观测分析表明:秃杉家系种子千粒重平均为1.342 g,变异呈连续的数量性状,近似于对数正态分布曲线;家系的场圃发芽率平均为10.56%,变异呈连续的数量性状,近似于泊松分布曲线;千粒重、场圃发芽率和苗高间呈正相关关系,而千粒重、场圃发芽率与地径相关不密切;1年生苗高和地径在家系间和家系内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而在种源间则苗高差异极显著、地径差异不显著,苗高和地径均大于对照的有19个家系。  相似文献   

10.
杂种落叶松家系苗期高生长变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落叶松杂种苗与各优良种源苗(2年生)进行变异分析的结果表明,各种源间存在丰富变异,变异系数在26.8%~46.9%之间,平均为32.8%;各种源间苗高生长量差异极显著,青山种源杂种苗高生长最快,为49.21cm,小北湖优良种源苗高生长最慢,为22.6cm,青山种源高生长比小北湖种源高生长快117.7%;23个落叶松各家系间苗高差异极显著,生长最快的黑龙江青山Q6号家系(58.04cm)比生长最慢的小北湖家系(22.6cm)快156.8%.各家系内苗高存在丰富变异,变异系数在17.5%~46.9%之间,平均为26.3%.种源内家系间苗高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1.
福建永安光皮桦种源家系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采自南方5省区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H.Winkl.)天然林的12个种源176个家系种子在福建永安进行了苗期测定,并在3个不同海拔高度开展造林试验,调查其1年生幼林的树高、地径,据此对优良种源、家系进行了初步选择。结果表明:光皮桦苗期高生长在种源家系间差异显著;1年生幼林各种源、家系、海拔间树高和地径差异均极显著,种源和海拔的交互作用对树高影响极显著,而对地径影响不显著;种源遗传力高于家系,树高遗传力高于地径;以树高为主要指标,初步筛选出适合当地生长的5个优良种源,并选择出适合不同海拔的优良家系各30个,其种源遗传增益达13.27%,家系遗传增益为12.84%,选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红锥不同种源苗期生长与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福建、广西和广东的5个不同红锥种源成苗物候期和苗木高径生长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节律基本一致,呈现出明显的"慢—快—慢"节律,可将苗期划分为生长初期(4~6月)、生长盛期(7~8月)、生长缓慢期(9~10月)和休眠期(11~12月)4个时期;不同种源间生长差异极显著,苗高和地径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1.48%和86.25%,遗传变异分析初步认定福建华安和广西凭祥的种源表现良好,应作为优良种源重点发展;福建安溪的种源表现中等,有发展潜力,需进一步观测和改良;表现较差的为福建南靖和广东信宜的种源。针对红锥生长节律并结合育苗实践,总结出苗木在各个时期的关键培育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滇西南地区15个县的0.5年生旱冬瓜种源的苗高、地径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不同种源旱冬瓜苗高、地径的生长变异及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苗高和地径2个因子进行逐步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在苗高、地径生长上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苗高生长表现最好的是孟连种源,平均苗高达31.4 cm;地径生长表现最好的种源是勐海种源,平均地径为0.38 cm。环境因子及地理因素对旱冬瓜种源的遗传变异有影响,苗高、地径与各种源原产地的地理经度呈负相关;采用种源间苗高、地径进行逐步聚类分析,15个种源可分为5类,根据各种源苗期苗高、地径的生长状况,初步筛选出瑞丽、孟连2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4.
樟树种源/家系苗期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樟树遗传变异的来源和规律,进行了樟树苗期种源/家系两水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樟树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和家系两个层次。樟树苗高、枝下高、冻害性状在种源层次的变异远大于家系层次的变异,地径则相反。方差分析表明,樟树苗期种源间在苗高、地径、枝下高、冻害性状上有极显著差异;家系之间在苗高、地径、冻害性状上有极显著差异,在枝下高性状上无显著差异,种源内大多数家系间各性状的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苗高、枝下高、冻害各性状值,高于富阳种源(Ck)的家系分别有125、95、88、108个,低于富阳种源(Ck)的分别有56、86、93、73个。苗高与种源纬度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1月均温、绝对低温显著相关;冻害与纬度极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1月均温、绝对低温显著相关;枝下高与纬度显著相关,与年均温、1月均温、绝对低温显著负相关;苗高与冻害极显著相关,与地径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樟树种源/家系苗期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樟树遗传变异的来源和规律,进行了樟 树苗期种源/家系两水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樟树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和家系两个层次。樟树苗高,枝下高,冻害性状在种源层次的变异远大于家系层次的变异,地径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红皮云杉种源间及家系间苗期高生长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皮云杉5个种源(2年生)苗高生长分析结果表明,红皮云杉种源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在25.6%~31.2%之间,平均值为28.28%;5个种源间苗高生长差异极显著,高生长最大的鸡西种源(11.5 cm)与克什克腾种源(11.3 cm)分别高出生长量最小的塔河种源(9.05 cm)27.07%和24.86%。各种源内家系之间存在丰富变异,其中克什克腾种源家系间变异最大,变异系数在22.1%~35.3%之间,平均值为27.53%,高生长最大的C15号家系高出最小的C12号家系62.4%,种源内家系间苗高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7.
收集福建和江西闽楠自然分布区20个地理种源,在福建明溪县进行其地理种源试验。2013年11月,调查9年生闽楠幼林的生长量指标,以选择闽楠的优良地理种源,进行其子代林遗传增益分析,结果表明,闽楠的树高、地径、冠幅等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和变异系数;树高、地径、冠幅等性状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综合树高、地径、冠幅等3个性状,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方法决选出:福建明溪为最优种源,福建永安、福建浦城与江西上饶为优良地理种源;4个优良地理种源的平均遗传增益,树高为23.73%,地径为27.77%,冠幅为26.11%。  相似文献   

18.
乌桕不同种源苗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桕27个种源85个单株子代苗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1年生苗高和地径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种源间平均苗高和地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0.08%和25.21%;同一种源不同单株子代间乌桕的苗期生长变化明显。相关分析表明,乌桕1年生苗地径与苗高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但与年降水量、年均温度、无霜期、≥10℃年积温等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明显。抗寒性调查表明,广东阳春、福建建宁、四川广元和贵州榕江4种源冬季地上部分均遭受严重冻害。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源无患子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9个种源90个家系的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种子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长乐林场进行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无患子1年生苗生长期可分为生长初期、速生期和木质化期,地径生长高峰期晚于苗高生长高峰期。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源、不同生长时期苗高和地径生长性状差异较大,呈极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苗高生长性状与种源地纬度呈显著性负相关,南部种源苗期生长性状明显好于北部种源,初步选择出江西上犹、浙江龙泉、江西宜丰3个优良种源,上犹7号、上犹8号、上犹9号、宜丰1号、宜丰6号、龙泉4号和龙泉10号共计7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20.
对采自翅荚木主要分布区的9个种源进行了苗期试验,结果表明:翅荚木苗期叶片小叶宽度、长度和面积存在极显著差异,并与种子的大小和千粒质量相关;不同种源间的苗高、地径及苗木生物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翅荚木苗木喜阳耐高温,7-8月地径生长量占全年的47.38%~51.90%,高生长量占全年的62.82%~69.06%.因此,抗寒性等特异性状的选择应该成为翅荚木种源选择的重点,单株选择是培育速生良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