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丽水市油茶低产林林分结构及产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浙江省丽水市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对丽水市3个油茶低产林基地的林分结构、产量和果实性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油茶低产林疏密不均,林地利用不合理;鲜茶果产量为40.57~75.80 kg/667m2之间,茶油产量为2.54~4.74 kg/667m2,产量较低;果壳厚0.20~0.33 cm,鲜出籽率37.2%~47.4%,品种较差。  相似文献   

2.
油茶新品种丰产林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油茶高产新品种丰产栽培的经济效益分析表明:造林后第7.4年可收回造林和经营的全部投资;造林后第8年,可产球果7 500 kg.hm-2,产油450 kg.hm-2,开始进入丰产期;随后年产量不断增长,造林后的第10年即实现丰产目标,纯收入达到1.5万元.hm-2。  相似文献   

3.
高温干旱对油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干旱、高温等自然因素对不同林分、不同栽培模式油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油茶物种抗旱性差异显著,在调查的3个物种中,小果油茶的抗旱性最强,普通油茶次之,腾冲油茶的抗旱性最差;不同林龄林分的抗旱性不同,1~2年生新造林分的抗旱能力明显低于3年生或以上林龄的林分,且3~4年生林分抵御夏季高温干旱的能力要强于5~7年生林分;山坡中下部造林、大苗造林、减少新造林套作经营(花生)、科学覆膜管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新造林的抗旱能力,加强修剪和抚育管理是改善油茶成林和老林抗旱性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今后的油茶生产过程中,应从油茶育种、育苗、造林和栽培管理一系列环节出发,研究形成一整套油茶抗旱栽培的技术体系,才能够真正地提高油茶抗旱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给油茶低成本造林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分别以2年生油茶嫁接容器苗和嫁接裸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的栽培方法进行了6 a的造林对比试验,比较了以不同方法栽培的种苗保存率、生长量(树高和冠幅)、产量及投资效益。试验结果表明:油茶栽培保存率的平均值,裸根苗造林新方法与容器苗造林方法的相差2.1%,其差值为1.2%~10.0%;但栽培后第5年的油茶生长量(树高和冠幅),裸根苗造林的油茶树高、冠幅生长量均值比容器苗造林的分别增大了44~86.8、70.4~129.7 cm;栽培第6年的油茶果产量均值,裸根苗造林比容器苗造林的提高了1 960.5 kg;投资效益方面,栽培6 a内,容器苗造林的需要投入6.94元才能收回1.00元的成本,而裸根苗造林的只需投入3.29元就能收回1.00元的成本。综合研究结果分析可知:在生产应用中,裸根苗造林方法比容器苗造林方法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油茶林产量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7年对湖南省25个油茶林样地的产量状况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油茶自然低产林平均产果量只有2 382 kg/hm~2,油茶低产林经改造后产量提高2.01倍,4年平均产果量达到了4 788 kg/hm~2。油茶林采用良种+良法,造林第四年产果量1 249.5 kg/hm~2,第五年产果量3 075 kg/hm~2,第六年产果量5 497.5kg/hm~2,盛产期产果量9 757.5 kg/hm~2。油茶花期,油茶花芽分化与油脂转换高峰期的气候条件对油茶产量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油茶盛产期良种林,由于其产量高,对水、养分等需求量大,更容易受花期低温阴雨、高温干旱等灾害性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9–2012年连续4 a对仙居仙油茶(Camelia oleifera)进行优树选择,以选出适合本地生长的油茶优树。结果表明:共决选出油茶优树5株;5株油茶优树属霜降籽,中花类型,树冠开张,生长良好,抗病虫能力强;果实大小、分布均匀,每株平均产鲜果6.69~15.04 kg,平均冠幅产鲜果1.27~2.07 kg/m2,最少年份在0.53 kg/m2以上;冠幅产油85.96~134.77g/m2,折合产油601.5~934.5 kg/hm2;鲜出籽率43.4~47.06%,干出籽率25.83~32.01%,种仁含油率42.23%~46.4%,果油率6.27~8.46%;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86.69%~89.64%,酸价0.21~0.32。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河北省从90年代后期进行梨树结构调整。对新引进的以黄金梨、绿宝石、黄冠、园黄和大果水晶为主的30多个新品种,均采用高接换头技术,嫁接成活率平均在90%以上。采用高接换头技术更换新品种,当年成花,2a每667m2产量1500kg,667m2效益3000元以上;3a恢复原来枝量和产量,每667m2产量达到2500kg,667m2效益6000元以上,是原品种效益的3倍。  相似文献   

8.
甘草栽培可分为集约经营和一般经营。集约经营即先育苗后移栽 ;一般经营即直播种植。1 集约经营1.1 甘草育苗1选购种子 :秋后选购质量好的红甘草种子 ,净种率达 90 %以上 ,千粒重达 9.8g,室内发芽率达 85%~ 90 %。2育苗 :选定土层深厚的沙壤土、灌水方便的地块 (或大棚 )作为苗田。深翻 3 0 cm施足基肥 ( 2 0 0 0~ 3 0 0 0 kg/ 667m2 )。喷施 3 %乐果粉 2 kg/ 667m2 (或多菌灵 ) ,清除杂草及石块等 ,然后平整作床(长 8~ 10 m,宽 2~ 3 m,中间开浅沟以便灌水 )。播种量 :田间 4 kg/667m2 ;大棚内 7kg/ 667m2。播种方法 :浅沟条播或撒播 …  相似文献   

9.
在山西省高寒区进行日光温室大棚枣栽培试验,试验表明,设施栽培能够达到或略超适生区太原市、晋中市露天栽培的条件,完全可以满足枣树生长发育的要求,达到经济栽培的目的。1月15日至30日为扣棚时间,7月以前的保温调控技术是关键技术。与适生区露天栽培相比较,萌芽期为3月下旬,提前了20 d~30 d;新梢生长提前10 d~15 d,但其它物候期与实生区接近。2年生时0.5 m×1.0 m园内鲜枣产量达1 067.2 kg/667 m2;1 m×2 m园内鲜枣产量达500.3 kg/667 m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湖南湘林系列、茶陵二仙系列、华硕系列等高产油茶新造林所采油茶果为材料,对收获的油茶果进行分级处理,有效解决油茶果处理中油茶籽高破损率、低剥壳率、低净度等问题。通过分析茶果尺寸分布情况,拟合其尺寸分布模型,得到油茶果数量和油茶果横径之间的关系,根据滚筒筛设计工艺计算,得到合适的参数范围。为了达到油茶果处理成套装备生产要求,经过生产实验最终确定滚筒筛采用非等差级差分级,相关参数为:滚筒筛长为2.2 m,直径为0.6 m;筛网级数为6级;转速为20 r/min;电机功率为0.75 kw。  相似文献   

11.
油茶幼林结实与果枝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油茶自花授粉全同胞子代、无性系间控制授粉全同胞子代、半同胞子代和无性系四种不同群体的结果枝特性和开花结实特点等主要经济性状的研究,揭示了四种群体及其优良林分的结实特性和产量规律,为油茶杂交组合、优良家系和无性系等良种的生产应用和栽培技术、以及进一步开展杂交和选择育种研究积累了必要的技术和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2.
高铝低磷对油茶生长及其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油茶和人工栽培油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试验研究高铝低磷胁迫对油茶幼苗生长及其根系有机酸分泌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无磷(-p)情况下,铝毒对油茶幼苗的生长不利,而在铝胁迫下,磷的加入(0.2 mmol· L-1)能够显著降低铝的胁迫;无论是野生油茶还是人工栽培油茶,土壤中铝达到一定浓度,会显著降低油茶根系有机酸总量...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油茶良种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的研究,掌握一套备砧、嫁接和接后管理等较为完善的芽苗砧嫁接技术。该技术能加速油茶良种繁育,提高苗木质量,可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油茶无性系及其半同胞子代、自交子代和杂交子代4种不同群体的产量结构、产量频率分布、产量构成等产量性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探索4种群体及其优良林分的结实特性和产量规律,为油茶杂交子代,优良家系和无性系等良种的生产应用和栽培技术、以及进一步开展杂交和选择育种研究积累了必要的技术和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5.
采用L16(43)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张氏红山茶嫁接成活率的砧木种类、嫁接方法和嫁接时间等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砧木种类和嫁接方法是影响张氏红山茶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子;3个因子不同水平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各有差异;以油茶大砧或红露珍做为砧木,采用皮接法嫁接张氏红山茶,全年均可嫁接,且其嫁接成活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6.
介绍腾冲红花油茶,猴子木、怒江红山茶分布区域、适生环境.在云南腾冲、龙陵、昌宁县分别选取连续3年结实、性状稳定的优良单株进行单果重、果皮厚度、鲜出籽率、干出籽率、脂肪酸组成、矿物质含量、氨基酸含量等指标测定及分析.结果认为,这3个油茶品种都具有山茶油的共同特征和优点,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700 ~2 500 m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7.
油茶优良无性系造林及可配性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对6种不同无性系测定,表明油茶优良无性系自然着果率高,优良无性系之间的可配性很强,各无性系之间正反交的成果率都较高,解决了优良无性系造林中许多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周育娟 《绿色科技》2022,(1):165-169
肇庆市宜林地资源充足,气候条件适宜种植油茶,油茶栽培历史悠久,具有发展油茶产业的有利条件,但目前全市油茶林面积小、产量少、多为散生、不成规模,应促进油茶产业化发展.为此,提出了肇庆市发展油茶产业要重视栽培区域与立地、油茶品种与苗木、茶油产量与品质等3大关键科技问题.油茶基地规划与建设务必考虑海拔、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遂昌县种植面积2 hm^2以上油茶良种基地的林分生长状况、经营管理情况进行调查,指出油茶良种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其丰产栽培模式和技术。调查发现,现有油茶林种植密度偏大、良种配置不合理、经营管理粗放、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等造成良种不能丰产稳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油茶良种高产稳产,除了选择适宜的造林地和油茶良种以外,优化种植模式、合理修剪、疏伐、间作套种等栽培管理技术也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