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甘南牧区草地生产力与载畜量时空动态平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2005~2007年每日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MOD09GA和草地地上生物量鲜重实测数据与实际载畜量资料,建立甘南州草地生物量与可食牧草量遥感监测模型、不同季节放牧草场的理论载畜量模型和草畜平衡监测模型,分析天然草地的生产力与载畜量的时空动态平衡状况与调控对策。结果表明,甘南州全年总可食牧草的鲜草产量为61.9亿kg,其中暖季草场、冷季草场和全年草场的可食牧草产量分别占总可食牧草产量的35%、24%和42%。全州的理论载畜量为689.5万羊单位,冷季牧场和全年草场的超载率分别为82%和84%,而暖季草场欠载率为37%,全州草地的超载率为26%。如果保持现有的家畜数量不减,则全年需要补给牧草约26亿kg,补饲量占全州天然草地提供牧草量的42%。如果将农牧区和纯牧区的超载量分别降低50%和80%,则需要补给牧草13亿kg和5.2亿kg,补饲量占全州天然草地提供牧草量的21%和8.4%。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青藏高原天然草场高效利用管理模式,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进行冬春天然草场有机无机复合肥添加及刈割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后天然草地牧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不施肥草场。施肥后在天然草场牧草生长中期进行刈割能提高牧草生物量和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施肥、刈割是青藏高原天然草场的有效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3.
天然草场造林后土壤含水量最高可提高 6 .73 % ,孔隙度提高 3 .1%~ 7.1% ,有机质含量可提高 1.0 8% ;草场由原来的线叶菊 -针茅草场或隐子草、寸草苔草场转变成羊草草场 ,可食牧草产量从 10 1.5 3公斤 /亩提高到 10 7.2公斤 /亩 ,优良牧草由造林前的2 7.9%提高到造林后 6 7.6 %。天然草场载畜量 15 .14亩 /年·只 ,造林地载畜量 2 8.91亩 /年·只。造林后载畜量虽然降低了近5 0 % ,主要是由于天然草场造林后土地利用系数降低的原因 ,但从防风固沙、以水带草、以林护草的意义上讲 ,则有数字所不能表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集了青海湖地区不同季节牧场的主要高山植物物种,分析其常规营养成分,为青藏高原地区家畜养殖饲草料配方和营养标准提供参考,以指导牧民和养殖户等合理利用天然草场、配合补饲饲料,提高青藏高原的畜牧业水平。结果表明,青海湖地区夏季草场主要优势物种为矮嵩草和小嵩草,秋季牧场主要优势物种为苔草和小嵩草。夏秋季草场可食牧草营养价值比较高,夏季草场矮嵩草和小嵩草的粗蛋白含量分别达到9.4%和10.6%,秋季草场苔草和小嵩草的粗蛋白分别为10.6%和9.3%,但夏秋季草场可食牧草生物量比较低,主要可食牧草的干物质生物量为30~45g/m2。冬季草场可食牧草粗蛋白含量比较低,主要牧草粗蛋白含量苔草只有5.4%,地上干物质总生物量为29g/m2。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湖地区可食牧草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在牧草生长季节控制放牧压力,通过放牧可以满足家畜的营养需求,冬春枯草季节需要适当补饲。  相似文献   

5.
天然草原改良采用补播牧草的形式,可有效保留原植被,在地表植被不变的情况下,辅以播种适合的牧草品种,达到保持水土、不影响当年草场利用,是成本低,见效快的一种草场改良方法。本试验利用轻重耙耙地补播和利用草地免耕松播机进行天然草场改良两种方式。1试验材料1.1试验机械采用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研制草  相似文献   

6.
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东邻天水,南连武都,西接宕昌,北靠武山、甘谷,境内海拔1100~3312m,拥有天然草场面积11.339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9.627万公顷,占草场总面积的84.5%,草场类型主要有山地草甸草场、山地灌草丛草甸草场、山地灌草丛草场、山地草原化草场和疏林草场5个类型,牧草有56科、158属、287种,形成草地畜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  相似文献   

7.
<正> 湖南省草山面积大,有天然草场9559万亩,其中可利用的草场达8449万亩。牧草种类繁多,可供作干草粉的有100余种。一般天然草场年亩产鲜草可达800公斤以上。从国外引进培育驯化的优良牧草,如禾本科牧草岸杂一号——狗牙根,年亩产可达5000公斤以上,且营养丰富,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达17%~24%;豆科牧草如苜蓿、柱花草、三叶草、胡枝子等品种,干草中粗蛋白在13%~20%左右,且粗纤维含量低,水分少,是做干草粉的好原料。发展牧草和牧草加工有以下几方面的实用价值: 1.可缓解我省饲源紧缺的矛盾。1984年,我省娄底地区农业局用鲜红花草籽晒干研成粉末,对两组架子猪作饲喂对比试验。试验组在日粮中加入10%的草粉,对照组加入10%的麦麸,71天称重,试验组平均每头日增重355克,比对照组多35克。苏联研究指出:在配合饲料中加入10%优质草粉,  相似文献   

8.
今年6~8月我旗生态与农(牧)业气象监测站对全旗天然草场牧草生长发育状况进行监测,测得全旗大部地区天然草场牧草长势良好,根据牧草生长、地上生物量情况,我们建议今年牲畜出栏率为:北部30%~35%,中部30%,南部20%~25%,平均出栏30%。  相似文献   

9.
十堰市地处鄂西北,地理位置独特,南北气候兼有,水热气条件优越,天然草场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天然草场总面积、可利用面积和理论载畜量,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一和第一位。境内成片天然草场更是遍布全市,66.67 hm2以上成片草场达249片,总面积达57.67万hm2,可利用面积为40.03万hm2,理论载畜量达34.79万个黄牛单位。成片天然草场作为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对发展草食畜牧业显得尤为稀缺与珍贵。  相似文献   

10.
<正> 青海省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全省天然草地面积57881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约为50176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6.39%。草场划分为灌丛草场、草原草场、草甸草场、荒漠草场和沼泽草场等五大类型。以灌丛草场和草甸草场为主体,约占全省可利用草场的2/3以上。组成草场的植物种类丰富,优良牧草种类以莎  相似文献   

11.
羊是反刍动物,是适于放牧的家畜.天然牧草是羊重要的饲料来源.充分、合理利用天然草场放牧,可节约粮食,降低饲养成本和管理费用,而且有利于羊的健康.因此,广大养羊地区多采用全年放牧、冬季补饲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羊是反刍动物,是适于放牧的家畜,天然牧草是羊重要的饲料来源.充分、合理利用天然草场放牧,可节约粮食,降低饲养成本和管理费用,而且有利于羊的健康.因此,广大养羊地区多采用全年放牧、冬季补饲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1 草产业发展现状 1.1 牧草生产情况 我市目前共有草地面积26.033万hm2,其中天然草场18.5万hm2(可利用面积16.4万hm2);人工草地11.58万hm2,人工草地中多年生牧草保留面积7.53万hm2,占65.1%,多年生牧草中紫花苜蓿保留面积7.32万hm2,占97.1%,紫花苜蓿中陇东紫花苜蓿占62.5%,阿尔冈金占32.3%,其它占5.2%;一年生牧草种植4.05万hm2,占34.9%.建成千亩以上规模种草点101个,规模种草1.07万hm2.年牧草产量(折干草)约160万t,其中天然草场产量约30万t,人工草地产量约130万t.目前全市紫化苜蓿种植面积最大的为泾川县(1.47万hm2),其次为崇信县(1.34万hm2),其它依次为:静宁县1.17万hm2、崆峒区1.09万hm2、灵台县0.95万hm2、华亭县0.65万hm2、庄浪县0.64万hm2.  相似文献   

14.
黄河首曲地域辽阔,人口稀少,草原广袤,草场总面积83.045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9.54%,可利用草场面积85.868万hm^2,占草场总面积的96.7%。黄河首曲从汉代起就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著称,是甘肃省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草场植被良好,牧草丰茂,草场类型属川西藏东高原灌丛草甸区,为亚洲最大最好的优良牧场,被誉为“亚洲第一优良牧场”。草场可分为6类11组,20个草场类型。有74科413种牧草,其中优等牧草13种,良等牧草44种,中等牧草68种。  相似文献   

15.
提高草地产量和品质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人工草地比天然草场产量高5~10倍。根据目前生产水平,在人工草地上除实施施肥、灌水措施外,还可以采取混播牧草、根瘤菌接种、使用增产菌和丸衣种子等措施,现具体介绍如下两种措施。1混播牧草通常用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混播牧草的干草产量比单播高14%~25%。混播牧草根据利用目的可分为:1.1刈草型混合牧草地主要作为刈草场,其利用年限较长,一般4~7年或更长。选择的牧草应该是发育一致的中等寿命的上繁草,主根型的豆科牧草如:紫花苜蓿、沙打旺、红三叶等。禾本科牧草主要是疏丛型的如:黑麦草、羊草…  相似文献   

16.
祁连县草场资源利用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况祁连县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祁连山中段 ,草场垂直分布比较明显。气候特点是冬春漫长 ,冷季牧草枯黄 ,量少质劣 ,营养下降 ,枯草量仅为旺季青草的 1 3~ 1 2。境内地区热量分布差异大 ,地形复杂 ,决定了草场在放牧利用上的季节性。全县天然草场总面积 99 36万hm2 ,占土地总面积的81 2 7% ,可利用草场面积 84 99万hm2 ,占草场总面积的85 5 4% ,无论是草场总面积还是可利用草场面积 ,均比门源、刚察、海晏县的草场多 ,居海北州第一位。草场类型以山地草甸类草场为主 ,广泛分布在多隆、默勒、峨堡、阿柔等地区的山地、滩地上 ,此…  相似文献   

17.
盘县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盘县天然草地资源丰富,可利用天然草场7.73万hm^2,其中:灌丛草地5.33万hm^2,疏林草地0.83万hm^2,草地1.57万hm^2,共计载畜量106553个黄牛单位,还有农作物秸秆载畜量49300个黄牛单位,总计理论载畜量155853个黄牛单位。天然草场可食牧草10余种。  相似文献   

18.
1四川阿坝牧区天然草场退化的原因造成草场退化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四川阿坝牧区天然草场退化主要是人为因素,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1.1持续超载过牧据调查,若尔盖县在上世纪70年代只有牲畜33万头只,2002年已发展到160万头只,增加了5倍多,可见其载畜超载是惊人的。据国外有关资料记载,当家畜采食的牧草超过草场产量的50%以上时,草场就发生退化,阿坝牧区草场上可食牧草以及部分杂草几乎全部被牲畜采食,因而,草场退化是不可避免的。在红原县龙日坝草场上毛茛料、百合科等毒害植物占50%以上,这正是草场出现严重退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9.
适宜的牧草品种是发展畜牧业生产、建立人工草场、改良退化草场的物质基础.为改良祁连山区退化天然草原,通过牧草品种引种对比试验,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共引种54个牧草品种,豆科、禾本科牧草各占27种.通过对参试品种进行出苗率、越冬率、物候期、生长速度、产草量等测定分析,综合评价在祁连山区的适宜性.结果表明,有23个品种对当地气候环境较为适宜,其中,紫花斜茎黄芪等13个豆科牧草品种和爱冠无芒雀麦等10个禾本科牧草品种,可作为在祁连山高海拔冷凉地区进行退化天然草原改良的适宜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的目的在于探讨烧荒与施肥对天然草场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出在烧荒与不烧荒、烧荒施肥与不烧荒施肥的情况下,天然草场牧草长势长相、产量、质量的科学试验数据,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论证在我省天然草场上烧荒是否可行和用粗放的施肥管理措施来提高天然草场牧草的产量、质量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