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分胁迫对文冠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年生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幼苗为试材,通过盆栽控水试验设置3个水分处理:对照、干旱胁迫和水涝胁迫,研究了不同程度水分处理对文冠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分胁迫下文冠果幼苗地上生物量、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显著下降,根冠比显著增大(P<0.05)。2)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文冠果叶片SOD活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分别比对照上升了43.4%、4.1%,86.8%和12.3%;而CAT活性显著下降,比对照下降了37.2%。3)与对照相比,水涝胁迫下文冠果叶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分别比对照上升了19.8%、50.2%和20.5%;SOD活性、CAT活性显著下降,分别比对照下降了13.9%、55.8%。综合指标分析认为,文冠果对水分胁迫具有较强的忍耐力。  相似文献   

2.
以两个抗旱性不同的芥甘种间杂交获得的甘蓝型油菜品系‘290’和‘299’为材料,设置3种干旱处理,即T1(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13%~17%)、T2(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7%~9%)、CK(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48%~49%),研究新型甘蓝型油菜花期干旱下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结果表明:(1)花期干旱处理可同时诱导油菜叶片和花蕾中丙二醛的积累,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叶片中丙二醛含量较对照增幅持续增加,其中抗旱品系‘290’与不抗旱品系‘299’在T1干旱下,叶片较对照分别增加了0.28%和63.83%;T2干旱下,叶片丙二醛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29.12%和64.18%。叶绿素a/b值持续下降,其中,T1处理下品系‘290’与‘299’叶片中叶绿素a/b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7.43%和22.70%;T2处理下,品系‘290’与‘299’叶片中叶绿素a/b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20.59%和26.61%。花蕾中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的增幅在较重干旱下有所降低且低于叶片。表明在较重的干旱胁迫下,花蕾的细胞膜受氧化伤害程度小于叶片,而不抗旱品系受害更明显。(2)干旱处理可诱导油菜叶片和花蕾中脯氨酸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在轻度干旱T1处理下叶片中脯氨酸和抗氧化酶含量较对照增加明显,其中,品系‘290’与‘299’叶片中脯氨酸积累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583.45%和838.32%;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85.71%和173.53%;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40.52%和42.80%;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较对照增加了93.62%和68.59%;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重度干旱T2处理下叶片的脯氨酸较对照增幅与轻度干旱T1相比有所下降,其中,品系‘290’与‘299’叶片中脯氨酸积累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992.67%和635.37%。叶片中CAT活性较对照分别增加了278.94%和231.09%;叶片中POD活性较对照分别增加了85.00%和47.06%;叶片中品系‘290’的SOD活性较对照增加了41.84%,品系‘299’的SOD活性较对照降低了21.79%,而花蕾较对照除SOD活性外均有持续增加。T1处理的抗旱品系表现更明显。表明轻度干旱下油菜主要启动叶片的防御机制,而重度干旱下应激性启动花蕾防御机制,防止花蕾的脱水,以保证最大限度结实。(3)干旱处理后恢复生长至成熟期,对产量构成因素的考察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总数下降明显,经T1干旱处理植株,品系‘290’与‘299’单株有效角果总数降幅分别为18%和47%;经T2干旱处理植株,品系‘290’与‘299’单株有效角果总数降幅分别约为18%和54%,而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受害相对较小。表明干旱恢复生长阶段的干物质优先分配给籽粒,进而保证了结实。  相似文献   

3.
水分胁迫对线辣椒叶片渗透调节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线辣椒"2号"、"6号"、"L14"品系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于定植20 d(缓苗结束)后进行5个水分梯度的干旱胁迫处理,即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45%、55%、65%、75%、85%(CK),于处理20天后的开花坐果期间测定不同水分胁迫下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细胞膜相对透性,分析土壤相对含水量对线辣椒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3个品系叶片内细胞膜相对透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逐步上升,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5%的处理下,2号、6号、L14的细胞膜透性分别为对照的1.38、1.47和1.35倍,脯氨酸含量分别为对照的2.00、1.47和2.00倍,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67、1.35和3.70倍。说明线辣椒可以通过渗透调节作用来适应干旱逆境。L14在水分胁迫下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的程度较低,渗透调节和耐旱能力较强;6号品系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与抵御能力相对较弱,2号品系居中。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野生及栽培大豆生理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即用相对含水量分别为80%、70%、60%、50%、40%、30%的土壤分别栽种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测定其根系活力、细胞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以及干旱胁迫程度下,相对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表现出高根系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低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由此可以说明野生大豆的抗干旱能力高于栽培大豆。  相似文献   

5.
不同扁蓿豆种质孕蕾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反复干旱法,在适度、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土壤含水量分别为75%~80%、50%~55%和30%~35%)条件下,研究了12份不同生境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种质孕蕾期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12份扁蓿豆的绝对株高、茎粗、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中度水分胁迫下,12份扁蓿豆叶片相对含水量的降幅均在11%以下,重度水分胁迫严重抑制了扁蓿豆的生长;中度和重度胁迫下,陇县扁蓿豆绝对株高降幅较小,分别下降了1.8%和22.1%;而渭源扁蓿豆叶片MDA含量在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均比其他材料的含量高,分别为26.172μmol·g-1和31.149μmol·g-1。以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处理下绝对株高、茎粗、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叶片相对含水量、MDA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相对值为评价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法对12份扁蓿豆孕蕾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抗旱性强弱依次为:陕西陇县榆中永昌陇西天水渭源土默特自选8号景泰临夏镇原夏河。  相似文献   

6.
利用不同浓度梯度的NaCl单质盐水灌溉试验,研究盐胁迫对文冠果叶片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进而评价文冠果的耐盐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文冠果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随胁迫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最大时达56.90%,是对照的2.94倍;MDA(丙二醛)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大,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POD(过氧化物酶)活性较对照基本均有所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也有一定的积累,在0.4%时达到最大值为0.72g/g·FW,可以缓解由盐溶液引起的渗透胁迫,文冠果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耐盐性。  相似文献   

7.
水分胁迫对长柄扁桃叶片含水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PEG-6000根际模拟土壤水分胁迫的方法,对长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幼苗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处理,研究在不同水分胁迫下长柄扁桃叶片相对含水量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强度的加大,叶片相对含水量持续下降,MDA和质膜透性逐渐增大,但在胁迫的前期,下降和上升幅度相对较小。POD活性在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表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CAT活性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轻、中度胁迫下SOD活性先升而后降低,在重度胁迫下呈现出降、升、降的变化。三种酶活性在胁迫结束时除重度胁迫处理略低于对照外,其余各处理均高于对照,表明长柄扁桃对干旱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系花椒幼苗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花椒幼苗对土壤干旱胁迫的适应性,比较不同品系之间的抗旱性差异,为花椒耐旱品系的确定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中国北方果实品质较好的循化花椒、凤县花椒、秦安花椒、涉县花椒、韩城花椒等不同品系花椒1年生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计4个土壤水分梯度进行控水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75%~80%(对照)、55%~60%(轻度胁迫)、40%~45%(中度胁迫)和30%~35%(重度胁迫)。2016年5—9月份,测定不同水分条件下不同品系花椒的蒸腾耗水量、生物量及抗旱生理指标。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进行不同品系的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时花椒蒸腾耗水量降低,且不同品系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中度水分胁迫条件下,循化、凤县、秦安、涉县、韩城花椒5—9月份的蒸腾耗水量分别为1 148.97、1 001.78、923.08、792.92、951.06 g。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花椒生物量减小,根冠比增大,根系干重占总生物量的比重呈增大趋势,而叶片干重占生物量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在中度胁迫时,循化、凤县、秦安、涉县、韩城花椒叶干重分别较对照降低了42.9%、42.8%、40.1%、38.5%、30.5%,在重度胁迫时分别降低了61.1%、58.4%、52.7%、48.8%、45.6%。重度干旱条件下,循化、凤县、秦安、涉县、韩城品系的苗高生长量分别较对照减小了61.6%、67.5%、56.2%、55.8%、47.2%(P0.05),地径生长量分别较对照减小了38.7%、44.2%、34.5%、32.4%、32.7%(P0.0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4.8%、32.7%、44.8%、26.2%、36.4%(P0.05)。在土壤水分不足时,不同品系之间除了POD活性(轻度胁迫)外,各项生理指标差异显著(P0.05)。韩城花椒和秦安花椒在干旱条件下具有较大的根冠比,叶片相对含水率较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SOD和POD活性显著增大,MDA含量及细胞膜透性增幅较小,具有较强的抗旱性特征。不同品系花椒幼苗具有比较稳定的抗旱性差异。花椒幼苗的抗旱性排序为陕西韩城河北涉县甘肃秦安青海循化陕西凤县。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花椒,对土壤水分不足比较敏感,抗旱性较差。在中国北方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区,适宜栽植陕西韩城和河北涉县品系的花椒。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下骆驼蓬抗氧化酶活性与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多裂骆驼蓬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与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旨在探讨这些生理指标与其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多裂骆驼蓬植株生长量下降。随土壤干旱强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多裂骆驼蓬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呈递增的变化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干旱强度增大,开始增加,然后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轻度和中度胁迫下随胁迫时间延长先升后降,重度胁迫下持续下降;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脯氨酸(Pro)随胁迫强度增大积累增加。表明多裂骆驼蓬耐旱性与其抗氧化酶活性相关,渗透调节物质是构成其耐旱性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液培养、PEG6000渗透胁迫处理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型的小麦品种小偃6号(冷型)、陕229(冷型)和NR9405(暖型)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幼苗期小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水势等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与暖型小麦NR9405相比,冷型小麦小偃6号和映229叶片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缓慢,细胞膜相对透性较低,相对含水量(RWC)、水势较高.该结果说明,冷型小麦对于干旱的适应性较暖型小麦强.  相似文献   

11.
油菜苗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油菜苗期抗旱性鉴定效率,筛选抗旱优异种质,以具有代表性的79份油菜为研究材料,通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和盆栽苗期干旱存活率试验,分析油菜苗期在干旱胁迫下鲜重、干重、叶面积、相对含水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12个指标的变化规律,结合抗旱系数和抗旱度量值(D值)为衡量指标,对油菜材料进行了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7个抗旱指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地上鲜重和叶面积平均降幅分别为69.5%和57.9%,过氧化物酶(POD)和脯氨酸(Pro)平均增加67.2%和294%。利用抗旱性度量D值评价不同品种的抗旱性,筛选出39个干旱敏感品种、8个抗旱品种、32个中度抗旱品种。D值与相对含水量(0.221~*)、地上鲜重(0.297~(**))、地上干重(0.253~*)、地下鲜重(0.321~(**))、地下干重(0.324~(**))、过氧化氢酶(CAT)活性(0.276~*)、POD活性(0.496~(**))和Pro含量(0.745~(**))均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油菜苗期抗旱性鉴定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水分胁迫对大豆结荚期光合生理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秦豆8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大豆苗期、花期及结荚期不同土壤控水处理对大豆结荚期光合生理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苗期-花期前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为65%~75%情况下,在花期分别进行轻度(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为55%~65%)、中度(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为45%~55%)水分胁迫,结荚期复水至正常供水后,与对照(大豆不同生长阶段土壤相对含水量均保持为65%~75%)相比,随胁迫程度的加剧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降幅加大,中度胁迫下分别降低13.16%(P<0.05)、28.60%(P<0.01)、7.64%、49.51%(P<0.01),而气孔限制值(Ls)、叶片温度(T1)较对照有所提高,中度胁迫下分别提高48.07%(P<0.01)、0.36%;当苗期-花期正常供水结荚期分别进行轻度、中度胁迫时,Pn、Tr、Ci、Gs较对照均降低,而Ls及T1较对照提高。当苗期-花期前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为55%~65%情况下,在花期或结荚期进行中度胁迫均使Pn、Tr、Ci、Gs降低,Ls及T1升高,复水后则反之。当苗期-花期前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5%~55%时,不论花期或结荚期进行正常供水或轻度胁迫,各处理Pn、Tr、Ci、Gs均高于对照(大豆不同生长阶段土壤相对含水量均保持为45%~55%),而Ls及T1低于对照。当苗期-结荚末期土壤相对含水量连续控制在3个水平条件下,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Pn、Tr、Ci、Gs呈下降趋势,而Ls及T1升高。当苗期-花期前分别进行正常供水、轻度胁迫、中度胁迫控水处理时,不同处理结荚期单株生物量呈显著差异,中度胁迫与轻度胁迫各处理的单株生物量差值小于正常供水与轻度胁迫各处理单株生物量差值。  相似文献   

13.
丁伟  辛睿滢 《植物保护》2021,47(3):83-88
莠去津是玉米田应用的优秀除草剂品种,然而由于其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常对轮作后茬敏感作物造成严重毒害。采用生物修复菌肥做种肥、结合菌肥拌种和叶面喷施方法,研究对玉米后茬旱直播水稻生长发育及药害修复机理,对土壤中莠去津残留量、水稻生长和生理指标、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颗粒菌肥做种肥+粉剂菌肥拌种+水剂菌肥叶面喷施是莠去津土壤残留毒害修复的最佳方法,土壤中莠去津含量在喷施菌肥后7 d从施用菌肥前的0.9 mg/kg下降到0.1 mg/kg,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33.74%,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23.39%和92.57%,丙二醛含量则显著降低48.01%;水稻株高、地上部鲜重、干重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22.33%、67.51%和74.80%,根系鲜重和干重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33.98%和55.43%;土壤磷酸酶、脲酶及纤维素酶含量分别显著增加49.17%、528.65%和35.21%。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人工控水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对苗期胡麻叶片相对含水量(RWC)、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不同抗旱类型的胡麻品种RWC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中度和重度胁迫下,RWC平均比CK降低4.36%和13.74%,即随胁迫强度的增加RWC下降幅度变大,强、弱抗旱性品种平均比CK降低7.67%和10.42%,即抗旱性强的品种RWC下降幅度相对较小;抗旱性强的品种其CAT和POD活性在中度和重度胁迫下平均比CK升高12.46%、15.14%和65.01%、156.01%,均随胁迫的增强而增加,但抗旱性弱的品种却为46.84%、29.85%和58.73%、38.20%,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MDA含量均随胁迫加剧呈上升趋势,但抗旱性强的品种MDA含量随胁迫的增强增幅较小,为2.99%;Pro含量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不断增加,且抗旱性强的品种体内游离脯氨酸积累量较高,平均升高108.64%。RWC和Pro可作为胡麻苗期抗旱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5.
以天然生长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隆畅河自然保护站的濒危植物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去内果皮的种子为材料,以不同渗透势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条件,研究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蒙古扁桃种子吸胀速率、萌发率、萌发指数、活力指数、苗高和根长、组织饱和含水量等指标均表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而幼苗初生芽干重、根干重和根冠比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蒙古扁桃种子对水势变化既敏感又抗旱,种子能够萌发的最低渗透势阈值为-0.65 MPa。干旱胁迫未能萌发的种子复水后萌发率较高。分析认为,蒙古扁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特征对种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人工栽培时保证 土壤墒情应是保障建植成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低钾胁迫下不同干旱程度对烤烟幼苗生理特性及烟株钾含量的影响,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水培法,分别设置不同钾水平(低钾0.15 mmol·L-1,常钾5.00 mmol·L-1)和模拟干旱程度(PEG-6000浓度分别为0、5%、10%、15%、20%)双因素处理,对烟株生理指标、光合特性及烟株各部位钾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相同PEG-6000浓度下,低钾水平处理的烟株地上部及根系干质量、鲜质量、根系活力、烟叶光合指标(除胞间CO2浓度和水汽压饱和亏外)和各部位钾含量均低于常钾水平,其中低钾水平下烟株地上部及根系钾含量较常钾水平分别降低了10.62%~21.70%和35.96%~58.82%。常钾水平下,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烟株根系干质量、根系活力、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POD、CAT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且均在PEG-6000浓度为10%时达到最大值,与PEG 0处理相比,各指标分别增加了16.01%、131.66%、27.87%、73.6...  相似文献   

17.
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与适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大型活动遮雨棚池栽对夏玉米进行了出苗后的全程水分控制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生育期夏玉米叶面积、根系活力、叶片膜脂过氧化以及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对不同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与适应。结果表明:轻度受旱在大喇叭口至抽雄初期对植株叶面积影响不大,但抽雄后直至灌浆中期,轻度受旱持续时间长了也会对叶面积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而重旱胁迫在各生育时期对叶面积的影响更为不利。干旱胁迫下,夏玉米生育进程中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基本呈现一致下降的态势,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从而引发细胞内膜系统直接受损,可能是干旱逆境下作物主要的生理反应。各生育阶段因受旱时间和强度的不同,三个保护酶活性下降及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积累均表现不同,随干旱胁迫的推进,短时期内对某些保护酶有一定的激发效应,即在大喇叭口期SOD和POD的活性有所增加,但此效应维持不长,其后骤降。受旱时间越长,受旱程度越重,则保护酶活性越低,MDA积累越多。根系对土壤干旱胁迫甚为敏感,玉米拔节期根系活力下降就见端倪,随受旱的延长及加剧将更加促使根系老化,根系活力快速衰减。  相似文献   

18.
选取耐旱品种陇糜4号和旱敏感品种晋黍7号,利用防雨旱棚与人工控水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糜子产量、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水分胁迫降低了糜子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重度水分胁迫下差异达显著(P<0.05)水平,且旱敏感品种晋黍7号的降低幅度大于耐旱品种陇糜4号。整个生育时期,糜子叶片的SOD、POD和CAT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 水分胁迫降低了糜子叶片的SOD、POD和CAT活性,与对照相比,重度水分胁迫下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水分胁迫下,耐旱品种陇糜4号SOD活性2年内平均降低22.58%,而旱敏感品种晋黍7号2年内平均降低44.94%。水分胁迫处理增加了糜子叶片的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糜子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灌浆期表现为最大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糜子产量与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CAT活性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土壤干旱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干旱下冬小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幼苗株高、叶面积、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总生物量、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率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呈降低趋势;根冠比、叶片水分饱和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MDA含量以及叶片SOD、POD活性均呈增加趋势。这说明,在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幼苗一方面通过改变生物量分配策略,较多地提高根比重,以利于根系吸水增加抗旱性;另一方面,通过改变叶片的生理特性以提高抗旱性。  相似文献   

20.
梭梭根系的水分再分配特征对其生理和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上下分根方法及根系观测技术,设置控制处理(仅接受白天自然光照),夜间光照处理(接受24 h光照),加水及夜间光照处理(接受24 h光照+加水),对梭梭根系是否存在水分再分配作用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了水分再分配对梭梭生理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控制处理梭梭黎明前及正午同化枝水势高于夜间光照处理,且控制处理和加水及夜间光照处理梭梭上管部分根水势也较夜间光照处理高,说明夜间弱蒸腾作用下,控制处理的梭梭发生了水分再分配作用。(2)水分再分配作用促进梭梭蒸腾及光合作用,控制处理与加水及夜间光照处理的梭梭蒸腾速率均大于夜间光照处理,且控制处理和加水及夜间光照处理的梭梭最大净光合速率也较夜间光照处理高。(3)控制处理与加水及夜间光照处理梭梭地上部分生物量显著高于夜间光照处理,不同处理的梭梭地下部分总生物量、上管地下部分生物量及上管比根长的关系为:加水及夜间光照处理控制处理夜间光照处理。梭梭具有水分再分配作用,在夜间弱蒸腾条件下,根系吸收下层湿润土壤中的水分并释放至上层干燥土壤中,以缓解干旱环境下植物的水分亏缺,水分再分配作用可促进植物蒸腾及光合作用,增加植物的根冠比和根系碳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