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榕树盆景的制作中,不管是选桩挑根,或植后提根、露根、或嫁接靠接补根,其目的都是为了展现树根特有的形态美和气质美。而附石榕树的根系,则能最容易、最全面、最彻底体现盆景的根网美。  相似文献   

2.
榕树是我最喜欢的盆景素材之一,我一直梦想着有一天也能拥有一棵根盘缠绕成网、树身挺拔雄浑、枝叶繁茂的古桩大树型榕树盆景。1991年5月我总算寻到了自己较为心仪的毛坯桩材,从此开始了艰辛的创作之旅。历经近20年的不懈努力,这件题名为《壮乡魂》的榕树盆景终于在2008年12月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花卉同艺展上荣获金奖,完成了一个从稚嫩到成熟,从平凡到辉煌的创作历程。  相似文献   

3.
这盆题名为《问天》的榕树盆景在家里分工归我管。这次在参加广东茂名市老干部盆景协会2008年迎春盆景展览时获得金奖。我拿着获奖证书,感慨良多,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果说“十年磨一剑”的话,我这盆盆景花15年时间也不止了。  相似文献   

4.
<正>榕树枝条柔软且具韧性,可任意弯曲和编扎成各种新奇美观的形状。利用多株榕树靠接培育而成的网柱状榕树盆景,干曲洞成、玲珑别致,尽显透、漏、秀的风采。  相似文献   

5.
最近看到《中国化卉盆景》2008年第7期封底柯成昆先生的一幅盆景照片,题名是《十八罗汉》,细看树种竟是榕树,令人惊奇。 榕树是闽南盆景的常见树种,凶为树相多变,制成盆景也形式多样,除了大树型,还有斜干、曲干、临水、连根丛林、悬崖、抱石等等形式,有的艺术家在榕树独有的气根上下功夫,创作了不少新奇名作。  相似文献   

6.
台湾盆景的风格,可分为两个时期进行分析:本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盆景,其风格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一带的传统风格无异:如树种选择单调,以榕树、榆树为主;树体偏大、偏高;造型古朴,几乎清一色按传统规则的圆厚枝托造型。这一风格,与台湾人多从粤东、闽  相似文献   

7.
在盆景界提到陈志福的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他创作的"层林尽染"(榕树60厘米);"浩气凌云"(九里香90厘米);这两件作品早于2005年就已经编入由我主编的《中国盆景金奖集》。此书出版后,海内外同行经常将陈志福的盆景艺术风格与康日照、林联兴、庄文其的作品联系在一起,都是那么苍劲古朴、潇洒自然,使人感到颇有创意。福建省城被称为"榕城"。在福建榕树盆景十分普及,因此对榕树盆景的制作水平要求很高。近10年来,陈志福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榕树盆景的研究和实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为迎接十八大的召开,展现老年人的夕阳风采,近日,郑州市老干部盆景协会举办了“喜迎十八大”盆景精品展,共展出用金雀、三春柳、黄荆、石榴、雪艾、枸杞、榕树、榆树、龟甲冬青等30多个树种制作的盆景作品120盆。这些盆景均为老人们亲手制作,其造型或古朴苍劲,或清秀典雅,或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9.
凡是名榕树附石景点,必有历史;凡是古榕树附石景致。必有故事;好的榕树附石景色,必有人文景观;美的榕树附石盆景.必能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0.
位于北京前海岸边的什刹海盆景奇石苑于今年7月1日举办了第二届什刹海盆景奇石精品展。此次共展出刘天明、陈志昌、李维涛、严捷、孙达、李巍巍等几位盆景奇石爱好者的各种盆景奇石精品200条件。展出的盆景既有南方的榔榆、罗汉松、榕树、九里香、刺冬青,又有北方的黑松、侧柏、刺柏,还有我国湖北钟祥荆山特有的对节白蜡及长江三峡一带濒临灭绝的中华蚊母等珍贵  相似文献   

11.
您见过像图1这样的榕树盆景吗?多股根合栽在一起代替主干,且扭曲为龙形,一副龙欲腾飞的模样。制作这样一盆90厘米高的盆景,我仅用了4年时间。它既不是山采野桩,也不是扦插苗,而是我用榕树的气生根培养而成的。  相似文献   

12.
从幼苗培育成直径25厘米左右、树干苍古雄奇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大榕树盆景,需很长时间。如用快速培育方法,可缩短成形周期,一般十年左右可见成效。根据榕树生长力强的特点,笔者用下述方法培育一大榕树盆景,只花八年时间已初步成型。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漫谈细叶榕     
适用于制作榕树盆景的白榕,称谓为小叶榕、细叶榕。实际上盆景爱好者都认为是大叶榕,而把某些叶子特小品种,称为细叶榕,而真正称得上细叶榕的品种极少,而“冒牌”的却很多。问题的提出和寻求《中国花卉盆景》于1994年12期转载了海外一篇精辟文章《浅谈杂木盆景》,作者写道:“在同一树种中,品种优劣,差距很大,例如榕树,目前榕树盆栽几乎全部实生苗,若要保持优秀品种原有特长,则必须以插枝培养,选择叶小、面平、富有光泽、叶与叶之间间隔小,并发育良好的品种。”这说明榕树在海外也不能满足盆景素材的要求,应寻找叶小、节短,发育良好的品种。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不懈的努力。印度榕应用,最早见于耐翁先生1981年所著《盆栽技艺》。先生认为,“印度榕,叶小节密,但枝条肥笨、僵直,缺乏古树的老而瘦的气味,因叶特小,曾  相似文献   

14.
2007年9月,厦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林妙燕女士送展的榕树盆景《雄风浩然》,在“国际(中国·厦门)第六届园博会”上荣获银奖。它与同溢堂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国军先生获得金奖第一名的榕树盆景《一览众山小》一起载誉而归,成为美谈。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近日,记者在四川省成都市三圣花乡了解到,福建省漳州市生产的榕树盆景在成都非常受欢迎,不仅价格高,而且销售量大。来自福建泉州的花商潘先生告诉记者,他去年从漳州调运了一些榕树盆景到成都龙泉驿进行试销售,  相似文献   

16.
盆景作品在审美过程中,能使欣赏者产生美感,就具备了美学意义。植物的生理特性决定了榕树盆景有奇特的根。因此,在欣赏榕树盆景时,其美感特征突出地表现在根。榕树盆景奇特的根表现在:独有与变化。与其它植物盆景相比,气根、块根、盘根是榕树盆景所独有的。其变化表现在:有时一种、两种或三种根呈现于一盆之中,形成根与根形状的对比变化;每种根本身又都富有变化。气根,是榕树枝或干上生长出的气生根,上悬于枝干,下垂人土中;有的气根单垂,有的气根联垂,有的  相似文献   

17.
“绿苑”的这件榕树盆景(见《中国花卉盆景》2008年第3期封三),特色鲜明,像一个活生生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讽刺了“固步自封”的思想,令人回味深长,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18.
海西的土地上 榕石盆景立世 如果说大自然的榕石景观是睿智的老人,那么盆盎之中的榕树附石盆景必是热血青年了。  相似文献   

19.
1994年第二期《作品赏评》栏是一个很好的“课堂”,作为学习,我试对其中的树木盆景作些分析,以此与盆友共探讨。《榕树》系近景式大树型作品,格调清新、自然,勃勃生机,给人以健康、向上的美感。但从精益求精的角度考虑,该作品也有可改之处。  相似文献   

20.
以我个人之见,我国盆景在南方发展迅速,不但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不断出现,而且在理论研究上也有所突破,如福建榕树盆景研究所对树种特殊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而中原及北方盆景事业发展迟缓,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树种选择上存在着重大的失误和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一些不能或不耐盆栽的树种做为中原、北方的主要盆景树种。例如,在《中国盆景》、《中国盆景制做技术》等权威性盆景书籍中,就把柽柳、黄荆、枸杞、金银花等列为中原、北方的盆景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