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仕明 《四川蚕业》2013,41(1):20-21,41
近年来,我镇蚕桑生产受到外出劳动力的影响,随着养蚕人员的年龄日益增长,养蚕技术缺乏,特别是小蚕饲养技术,导致养蚕单产不高,质量差,养蚕效益低,对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蚕茧产量,增加养蚕经济效益,确保蚕桑生产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浙西山区开化县蚕桑生产成本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生产是集栽桑养蚕为一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蚕桑生产效益决定了蚕农对蚕桑生产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蚕桑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因而决定了蚕桑产业的发展趋势。蚕桑生产成本是影响蚕桑生产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蚕桑生产成本主要由桑园肥料、农药、蚕种、蚕药、蚕具维修折旧和养蚕用品消耗等物化成本和桑园培育管理用工、养蚕用工等劳动力成本两部分构成。近年来,由于蚕桑生产资料成本上涨和劳动工资成本提高,蚕桑生产成本也有明显提高。开化县地处浙江省西部,地理环境、生产习惯等因素与嘉湖重点蚕区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养蚕数量的大幅度增加,蚕室、蚕具和养蚕技术跟不上蚕桑生产发展的需要,这个矛盾得不到解决,势必影响今后蚕桑生产的发展。针对养蚕生产所需蚕室蚕具不足和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今年,我县八景公社庄头大队在党的三中全会光辉路线指引下,积极发展养蚕事业,今年试行了小蚕共育、大蚕分户或联户饲养,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全大队养蚕107张,总产蚕茧5751.9斤,春、夏、秋平均单张产茧53.7斤,总收入10353.42元,在生产过程中,他们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盐城市近10年蚕茧主产区农户养蚕规模、蚕茧收益变化及蚕桑规模分布的分析表明:从2004年起,农户养蚕规模化速度加快,规模效益显著。并分析影响农户养蚕规模的因素,提出了蚕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是农户规模化养蚕的主推力量;养蚕规模的大小是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的综合体现;并对蚕桑专业户的发展、兼业户与区域规模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徐继成  陈辉 《四川蚕业》2006,34(2):38-38
蚕桑生产是一个传统的产业,随着养蚕技术的革新,传统的养蚕设施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公司在进入雅安发展蚕桑生产前,雅安养蚕设施一直沿习使用的是五十年代陈旧落后的草笼、和部分蔑折蔟,制约了蚕茧质量的提高、养蚕技术的推广和养蚕生产的发展。落后的蔟具产生大量的次茧,影响农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蚕桑生产也正朝着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当前,影响蚕桑生产发展最大障碍是花工多,劳动强度大,特别是养蚕方面,因此,省力化养蚕技术措施是当前发展蚕桑生产的一项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7.
颜学辉 《四川蚕业》2012,40(3):50-51
近年来,受蚕茧市场起伏波动和农村劳力外出的影响,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很不稳定,且随着养蚕人员的年龄日益增长,养蚕技术的推广和运用难度亦随之加大,导致养蚕单产不高,养蚕总体效益偏低,对稳定和发展蚕桑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生产措施和技术措施,提高蚕茧单产和经济效益,确保蚕桑产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海安蚕桑生产规模快速下滑,其原因有养蚕劳力老化、养蚕安全问题、蚕业科技进步缓慢、经营效益下降等多种原因,其中养蚕安全问题是引起蚕桑生产规模快速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影响海安养蚕安全的主要因素,如工业污染、农业污染、桑园自身污染和蚕病问题等,介绍了海安在防范养蚕安全问题方面的做法,主要有加强蚕桑基地建设、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协调农业治虫、规范使用桑园投入品等,减少了养蚕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在农村大面积养蚕生产过程中,养蚕生产与农事活动经常打逗,传统的一些技术操作与设备已不适应蚕桑生产发展的需要,蚕农养蚕积极性与蚕桑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养蚕技术省力化、简易化既适合蚕农的要求,又有利于推动蚕桑生产发展,提高蚕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笔通过两年时间在蚕桑基地村对旋转方格蔟的制作与应用技术进行研究,经过多次改进和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蚕茧产量、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养蚕积极性。现将旋转方格蔟在生产中的实用效益、制作与使用技术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射阳县2010—2017年蚕桑生产情况和农户规模化养蚕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介绍了种养大户的生产规模与养蚕布局,分析了家庭适度规模养蚕的好处与存在问题,提出了依靠专业村和规模户稳定发展蚕桑生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国荣 《四川蚕业》2011,39(1):55-57
针对宁南县养蚕农户如何实现蚕桑效益最大化,提出了一套蚕桑省力化技术操作方法和生产管理办法,使养蚕农户蚕桑生产达到"三省一高"(省工、省力、省投资、单产高)的目的,最终实现蚕桑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正>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特别是中青年大量向城镇转移,传统的蚕桑生产面临不少新的问题与困难。在新形势下发展蚕桑生产,必须正确分析当前蚕桑生产存在的问题,寻找新的发展模式。1蚕桑生产面临的问题1.1养蚕劳力日渐老化目前农村养蚕人员主要是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妇女,不少人对蚕桑生产技术的接受能力弱,对扩大养蚕规模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文化、懂技  相似文献   

13.
杨正堂 《四川蚕业》2000,28(1):53-55
<正> 南部县碾垭乡的蚕桑生产,前几年面大分散,养蚕零星粗放的付业,养蚕单产低,农民收入低,一受市场影响,农民则弃蚕不养蚕或毁掉桑树。现就碾垭乡11村8社养蚕大户罗先锋养蚕量大、单产高、收入高、效益好,  相似文献   

14.
<正> 目前的蚕茧价格是1979年制定的。但六年来,培桑与养蚕成本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而蚕茧价格一直未动。因此,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就比1979年有所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培桑养蚕的积极性,蚕桑生产的发展也因此有可能受到抑制。为此,我们于7月底到8月初对丹阳、丹徒、句容3县的8个养蚕村就蚕桑生产的成本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桑田  相似文献   

15.
根据蚕桑样本户调查统计分析,找出当前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强蚕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养蚕布局、加大"十天养蚕法"技术模式推广力度、加强蚕桑病虫害防治、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和方格蔟自动化上蔟技术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以进一步提高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稳定蚕桑生产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 蚕桑生产季节性强,技术要求高。它既有种植业,又有养殖业,生产环节多。加之目前栽桑养蚕主要以户营为主,具有面对千家万户,量小面广分散的生产经营特点。这不仅给普及和推广蚕桑科技带来了很多困难,而且直接制约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影响蚕茧产量质量的提高和养蚕的经济效益。研究如何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让广大蚕农掌握实用栽桑养蚕生产技术,提高蚕茧  相似文献   

17.
千阳县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千阳县蚕桑生物资源丰富,单一的栽桑养蚕缫丝生产模式受茧丝价格市场波动的影响,养蚕相对效益较低。探索蚕桑生物资源综合开发途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应用现代高新科技和消费理念,挖掘蚕桑功能性用途,可延伸产业链,全面提升蚕桑产业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一) 我县种桑养蚕有较长的历史。解放前,合江、那务、林尘等地的农民就利用地界种桑,农民养蚕生产的蚕茧只是作加工丝被或织造士丝布。解放后,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对蚕桑生产的领导,我县的蚕桑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到1985年,全县的种桑面积达2.8万亩,产茧4.15万担,这一年,全县农民养蚕收入茧款840多万元,地方财政从缫丝工业获税利100多万元。尔后两年,由于桑青枯病的严重危害和蚕茧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县的蚕桑生产出现滑坡,到1987年我县桑园面积仅剩下0.87万亩,产茧1.45万担,只有1985年产茧量的34.93%。从1985年  相似文献   

19.
<正> 作为全县蚕桑生产基地,彭家乡栽桑养蚕已成为经济生产的骨干项目。目前,全乡有桑树280.4万株,人平250株,由于十分重视科技养蚕,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发展蚕桑的政策优势和条件,对全乡桑树进行技术改造,开展良桑嫁接,使全乡基本实现良桑化,桑叶产量、质量也随之提高,为发展蚕业经济创造了条件。但由于近年茧价下跌,挫伤了农民养蚕积极性,不少农民因此而抛种或不认真养蚕,蚕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淳安县临歧镇近几年蚕桑生产现状的分析,找出了蚕桑生产持续下滑的原因,提出了成立蚕茧专业合作社,推行“十天养蚕法”,建立蚕桑休闲观光示范园区,调整养蚕布局,继续推广方格蔟自动化上蔟技术等措施;以提高蚕茧质量与效益,减缓临歧镇蚕桑生产持续下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