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2017—2019年唐山地区姜瘟病的发生动态及发病因子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唐山地区姜瘟病为害严重,地上部茎叶和地下根茎均能感病,常引起全株枯死。2017—2018年定点监测,姜瘟病发病率在9.80%~11.52%之间,6月下旬始发,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病害流行盛期,9月中旬以后病情逐渐趋于稳定。姜瘟病的发生流行程度受气温、降雨量等因素影响。当日均气温达到23.5℃以上开始发病,随降雨量的增多病害蔓延加速。唐山地区6个主栽品种以本地品种冀姜5号田间自然发病较轻,另外5个外地引入品种病株率、病情指数均明显偏高,提示外地调入的带菌姜种是主要侵染源。此外,随土壤连作年限的延长和化肥施入量的增加,姜瘟病发病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云阳县柑橘大实蝇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6年,通过羽化观察、成虫诱集、落果解剖等方法调查重庆市云阳县柑橘大实蝇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该害虫羽化高峰期5月上旬,田间成虫活动盛期为6月中旬至7中旬,蛆果落地高峰期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蛆果落地到幼虫开始入土间隔期2~8 d。大面积田间成虫诱杀适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落果捡拾适期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结合橘园蚧类等害虫防治,6月上旬至7月中旬可选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柑橘大实蝇成虫。  相似文献   

3.
柑橘大实蝇发生为害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永政  张富国  何涛 《湖北植保》2008,(1):18-18,22
柑橘大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俗称柑橘果实蝇或柑蛆,是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主要为害柑橘类,次为柚子、酸橙、红桔等。成虫产卵桔果内皮层,卵孵化后,幼虫随即由内向外在瓤内蛀食,使果实内部腐烂,形成蛆柑,未熟先黄而脱落,完全丧失食用和经济价值。1柑橘大实蝇发生为害规律柑橘大实蝇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于4月下旬开始羽化出土,5月为盛期。5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交尾产卵时期,盛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幼虫最早在7月下旬出现,8月中旬至9月初为盛期。10月上中旬幼虫逐渐老熟,被害果开始陆续脱落,落果1~3d,老熟幼虫出果入土化蛹。1.1柑…  相似文献   

4.
辽宁花生品种对疮痂病抗性及流行时间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辽宁花生产区栽培品种对疮痂病抗性差异及病害发生流行规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五点调查法对不同花生品种疮痂病田间发生情况和时间流行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供试18个品种花生疮痂病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主栽品种白沙1016病情指数最高,可达34.5,新花2号病情指数最低,仅为15.7.根据花生疮痂病相对抗性评价标准,供试品种整体分为3类,高感品种4份,感病品种6份,中抗品种8份,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病害发生规律表现为:7月初为始发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病害盛发期,8月末至9月上旬为病害衰退期.Logistic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花生疮痂病病情指数随时间的流行动态,依据模型公式也推导出主栽品种白沙1016的病情指数最大,日增长量为0.89.  相似文献   

5.
正柑橘黄蒂落果,又叫秋梢期落果,指的是进入果实膨大期前的一种生理落果。在三峡河谷地区发生时间一般为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柑橘生理性落果,作为果树花后一段时期内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发生在5月~8月,而就秭归县而言,一般发生4月下旬~5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中旬、7月上旬~8月中旬,9月以后,果树逐渐进入果实膨大期,很少出现类似落果。而近2年~3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管理  相似文献   

6.
气象因子对焉耆盆地打瓜炭疽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新疆焉耆盆地打瓜炭疽病发生动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焉耆县种植的新籽瓜1号为研究对象,采用定点、定时系统调查的方法,对打瓜炭疽病病情指数与日平均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降雨量、累计降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打瓜炭疽病从6月上旬开始发生,7月上旬到7月中旬为病害快速增长期,7月下旬达到高峰;日平均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降雨量、累计降雨量等气象因素与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调查了穿山龙黑斑病的田间发生流行规律,并进行了田间药剂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3个穿山龙种植区均有黑斑病发生,病害的始发期为6月,盛发期为7月中、下旬,8月田间病情有所停滞,9月病情持续加重。田间病情具有垂直分布的特点。病斑直径和数量变化与田间病情动态基本一致。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对穿山龙黑斑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76%。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2014—2016年,采用性诱监测方法对浦东桃园梨小食心虫田间成虫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该虫在上海地区每年发生4—5代,4月上、中旬始见越冬代成虫,越冬代和第1~4代发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下旬、5月中、下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和9月中旬。7月中旬是该虫全年为害高峰期,蛀梢率达18.50%~36.40%,蛀果率达9%~23%。  相似文献   

9.
荸荠枯萎病在我国各个荸荠Eleocharis dulcis产区普遍发生,是影响荸荠产量的重要病害。为有效防治该病害,于2010—2012年调查了湖北省荸荠枯萎病的田间发生动态,并进行了荸荠品种抗病性评价、室内药剂筛选及药剂处理球茎盆栽和田间试验。3年田间病情调查结果表明,荸荠枯萎病于8月中旬开始发生,8下旬—9月上旬温度适宜,病害开始缓慢增长;9月下旬—10月中旬为该病发生的高峰期;病情指数均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但各年份的病情指数与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均无显著相关性。沙洋荠、肇庆荠、韶关马坝荠、桂林荠-1品种对荸荠枯萎病有较强的抗性。10%苯醚甲环唑、25%多菌灵、40%氟硅唑和25%嘧菌酯4种药剂处理球茎均有利于荸荠出苗。经多菌灵和氟硅唑处理的球茎假植到大田2个月后对荸荠枯萎病仍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22.3%和27.0%,而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对该病基本无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贡水白柚观察园果实病虫害观察及落果统计分析表明,造成柚果脱落的病虫害主要有实雷瘿蚊、褐腐疫霉病、桃蛀螟、裂果病和大实蝇。实雷瘿蚊的危害居首,总落果率63.4%,落果时间从6月中旬至11月中旬达5个月之久,有4个落果高峰,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上旬~8月中旬,9月中旬~9月下旬,10月下旬~11月上旬,其中前两个高峰期落果最严重。其次为褐腐疫霉病,总落果率27.45%,落果时间从6月~11月达5个月,有1个落果高峰,在9月中旬~9月下旬。桃蛀螟第三,总落果率2.6%,无落果高峰,6月中旬~7月中旬落果较多,后期较少。裂果病和大实蝇仅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辽宁省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innaeus)的发生规律,于2014—2016年连续3年对辽宁省彰武县哈尔套镇10个村59个不同梨园采用三角屋胶粘式诱捕器进行了雄成虫数量消长动态的监测,并对幼虫蛀果率、老熟幼虫数量及化蛹行径、蛹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辽宁省彰武县,从4月下旬至9月下旬,苹果蠹蛾成虫共有2次发生高峰:第1次为5月下旬,第2次为7月中下旬;苹果蠹蛾在2016年全年内有3次明显的蛀果高峰期:第1次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次为8月上旬,第3次为8月下旬。老熟幼虫更趋向于脱果后直接掉落到地上再从地上沿着树干往上爬并在老翘皮下寻找合适位置化蛹;苹果蠹蛾经人工饲养的蛹期为9.95 d。研究表明,苹果蠹蛾在辽宁省彰武县1年发生2代,第1代从5月中旬到9月下旬,越冬代从7月中旬到翌年6月下旬。  相似文献   

12.
2010-2014年对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平阳镇蔗区进行栗等鳃金龟发生为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栗等鳃金龟在平阳镇蔗区发生为害比较严重,2010/2011榨季田间虫口密度高达21 000.1头/667m2,受害株率高达82.0%,2013/2014榨季甘蔗受害株率为30.4%,栗等鳃金龟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率为32.0%,糖分损失率为23.3%。建议采用综合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3.
In a national survey of the incidence of powdery mildew (Erysiphe betae) in sugar beet in Britain, between 1980 and 1989, in which between 335 and 717 fields were inspected at the end of August each year, the average crop area infected ranged from 2% in 1986 to 68% in 1989. The effect of various climatic factors that might be expected to influence powdery mildew development over this period was examined, using meteorological records from Broom's Barn Experimental Station, Using 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disease incidence and both air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incidence in the period April-August, However, air temperature and frost incidence in some winter months were also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powdery mildew in the following crop.
Combinations of these variables were examined in stepwise multiple-regression analyses, The model of best fit, incorporating winter frost incidence with summer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incidence, accounted for 95% of the variation. Model validation procedures demonstrated the superiority of this model over those involving single variables. Nevertheless, for forecasting purposes, the bes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crop area infected at the end of August each year and the number of days with a ground frost in the preceding February and March. This single climatic variable accounted for 82% of the variation and its potential use to forecast powdery mildew incidence in the national sugar-beet crop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矢尖蚧是危害柑橘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搞好测报可以指导适时防治。笔者在重庆市北碚区柑橘园对矢尖蚧进行多年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矢尖蚧在该地一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第1代发生较为整齐,便于统一防治。因此,以2012年-2018年该虫发生前3个月的气象资料和矢尖蚧发生的田间历史数据为依据,应用DPS软件,分别采用简单法和多因子互作法进行逐步回归,建立了春季矢尖蚧第1代发生期的预测回归方程。两个方程总体回归达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两种方法建立的回归方程证明:第1代发生高峰期与发生前3个月的温度、湿度、雨日和降雨量等气象资料均有关系。将2019年数据用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两个回归方程结论均为“比较准确”,均能比较准确地预测出该地矢尖蚧的发生高峰期。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梨木虱在不同品种梨树上的发生规律,于2015-2016年对天津市混栽梨园中3个品种梨树上中国梨喀木虱Cacopsylla chinensis的周年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梨喀木虱冬型成虫在早酥梨树上的出现日期为2月底,在黄冠和晚秋黄梨树上的出现日期为3月上旬至中旬。3月中下旬始见第1代卵,4月上旬达高峰期,4月下旬孵化为若虫并达到高峰期,4月底至5月初始见第1代夏型成虫,5月上旬至下旬达高峰期;5月下旬第2代若虫孵化,6月初达高峰期,中旬成虫羽化,下旬成虫达高峰期;6月底至7月初第3代若虫陆续出现,7月上旬至下旬达高峰期,下旬成虫羽化;8月上旬第4代若虫出现,中下旬达高峰期;9月中旬第5代若虫出现,月底达高峰期。早酥梨树上中国梨喀木虱发生高峰期的数量显著高于黄冠和晚秋黄梨树上的数量,晚秋黄梨树上1、2代的发生量显著高于黄冠梨树上的发生量。  相似文献   

16.
广西旱地作物主要金龟子种类及其发生动态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2013年, 通过挖土调查和太阳能诱虫灯系统调查了广西各地旱地作物金龟子的种类及其种群动态。统计结果表明, 全区共采集到金龟子4个科56种, 发生盛期为4月底至7月上旬; 各地发生种类和时期不同, 主要优势种为深绿异丽金龟、红脚异丽金龟、异丽金龟和桐黑异丽金龟, 发生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6月中旬至8月上旬、5月中旬至6月中旬、5月中旬至6月下旬。  相似文献   

17.
柑橘青苔病是一种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的病害?本试验选择3个甜橙品种和3个杂柑品种为研究对象, 在重庆忠县和开州分别采集有病症和无病症的叶片样品共24份, 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两地不同品种柑橘叶际真核生物的群落组成?结构及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24份柑橘叶片样本共检测到491个OTUs, 多样性较为丰富?柑橘叶表真核生物的优势属为枝孢菌属 Cladosporium, 橡胶藻属 Heveochlorella, 杯梗孢属 Cyphellophora, Parastagonospora 等?有病症组中丰度显著高于无病症组的物种包括不可培养的球藻uncultured Apatococcus?黄绿异小球藻 Heterochlorella luteoviridis?海南橡胶藻 Heveochlorella hainangensis?无柄杯梗孢 Cyphellophora sessilis?椭圆球藻 Chloroidium ellipsoideum 和胶孢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它们可能与柑橘青苔的发生密切相关?不同品种和不同区域的12份有病症组叶样中优势菌群的组成结构及丰度均存在较大差异?柑橘青苔病的发生可能是由多种绿藻及病原真菌复合侵染造成的, 青苔侵染对柑橘叶际真核生物群落结构有很大影响, 不同品种及地区间柑橘叶片受青苔侵染后的叶际优势菌群特征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人参黑斑病流行发生期及参籽产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2-1983年在左家地区调查人参黑斑病情、孢子捕捉量,结合有关的气象数据,通过偏相关分析,明确了病情指数与孢子捕捉量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R=0.8722;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平均气温X1及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连续降雨天数X6建立预测当年初发病时间Y1的模型为:Y1=-26.68+2.07X1-0.25X6±0.0745;依据初发病时间XⅡ1及7月至8月上旬均湿度XⅡ4建立预测当年病害出现高峰时间Y2模型为:Y2=9.0495+0.336XⅡ1-0.0359XⅡ4±0.0089:另据初发时间XⅡ4及7月至8月总降雨量XⅡ2建立的预测模型:Y3=5.514+0.4575XⅡ1-0.0013XⅡ2±0.0586。上述模型数学检验合理,经实测数据证明模型有较高的可靠程度。参籽产量Y与病情指数相互间的曲线回归:Y=25.54e-0.4060x  相似文献   

19.
柑桔贮藏病害发生动态和化学防腐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1983~1995年间研究了浙江自然状态下柑桔贮藏病害的发生动态。结果显示,以采后侵染为主的病害发病率占59.79±22.40%;采前采后均可侵染,但以采前侵染为主的病害发病率占40.21±22.40%。后一类病害为害加剧是浙江柑桔贮藏病害发生的新动态,从国内外16种药剂中筛选出抑霉唑(Imazalil)、扑霉灵(Prochloraz)、百可得(Bellkute)等新型柑桔防腐保鲜剂,大量用于生产,解决了柑桔青、绿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药剂的抗药性问题,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研究了抑霉唑对柑桔青、绿霉病菌的敏感基线,在国内外首次报道大幅度降低使用浓度(仅原来的1/2~1/4)仍有良好效果,并率先在浙江桔区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怀集县柑橘溃疡病发生面积、发生程度和空间分布调查,分析柑橘溃疡病对怀集县柑橘产业发展造成的影响,就柑橘溃疡病发生原因,提出相应地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