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对系统产量及土地当量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进一步明确以稳定玉米产量为目的的不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对间作体系产量、产量构成和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3-2014年连续两年通过设置玉米单作、花生单作、玉米花生带状复合种植(行比分别为2∶3、2∶4、3∶3、3∶4)6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玉米、花生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土地当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玉米净面积上产量随净面积上穗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则呈下降趋势;玉米花生2∶4模式净面积上玉米公顷穗数和产量最高,其间作花生产量最高,是该试验条件下最有利于花生产量提高的一种间作模式;各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表现出明显的产量优势;玉米花生3∶4模式系统产量最高,2013、2014年分别达到8 367.0、10 432.5 kg/hm2,均高于同年玉米单作对照和其它间作模式系统产量,其间作玉米、花生产量较高,获得最大土地当量比和系统产量,土地利用效率提高15%、21%,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稳粮增油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汝南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耕地面积139万亩。常年实行小麦—玉米、小麦—花生一年两熟制栽培模式,玉米常年种植面积70万亩。玉米在种植的产量和品质都位于全国前列。最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不断的进行优化调整,玉米的种植面积和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对更好的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结合目前国内玉米栽培的实际情况,就玉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  相似文献   

3.
强化优质品种布局 提高花生种植效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河南省是我国花生的主要产区,近年来,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hm^2左右,产量达到300万t以上,均占全国花生的1/5以上。在河南省,花生是继小麦、玉米之后的第三大农作物,其花生种植面积超过1.33万hm^2的县(市)就有24个,正阳县花生种植面积达到6.67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4.
小麦、菠菜、花生、玉米立体种植模式以小麦和花生为主体作物,兼收菠菜和玉米,可以实现粮油产量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南阳盆地每年花生种植面积300万亩左右,平均单产260kg/亩左右,种植面积居河南省第二位,总产第一位,不仅形成了小麦、花生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和产品交易的区位优势,并且花生成为继小麦、玉米之后的第三大作物。  相似文献   

6.
花生是北京市密云县种植的主要油料作物,本研究通过分析3种不同花生种植方式(2年3种3收,即春播花生-小麦-夏播玉米;春播花生-小麦-夏播花生;2年2种2收花生)的产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发现,春播花生-小麦-夏播玉米模式虽然经济效益不及2年2种2收花生的种植模式,但其防风固沙的生态效益显著,建议在密云县库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油料作物高产创建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推动了长葛市花生产业的稳步增长,花生在长葛市的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玉米。长葛市人多地少,传统花生生产投入人工较多,由于麦垄套种、小麦收获等环节的制约,花生种植密度很难保证,花生单产不稳定。在现有紧张的土地上,只有农机农艺融合,集约资源,集成高产栽培技术,集中力量提高单产水平,才能真正实现花生高产、节本、增效。自2013年以来,长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大周和官亭2个  相似文献   

8.
绿洲灌区典型间作模式的产量和光能利用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河西绿洲灌区低耗水、高光效、高产多熟种植模式,在限量灌水条件下,通过大田试验对该区主要种植模式的产量和光能利用率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4种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排序为玉米/豌豆>玉米/油菜>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在同等可比面积上,小麦、玉米、豌豆和油菜在间作模式下均较单作表现出显著增产效应,但在不同模式下增产效应不同,小麦在小麦/玉米和小麦/大豆2种间作模式下产量分别提高49.14%、51.50%,玉米在玉米/油菜、玉米/豌豆和小麦/玉米3种间作模式中产量分别提高20.88%、53.48%、70.34%.各间作模式下的光能利用率为玉米/豌豆>玉米/油菜>玉米/小麦>小麦/大豆.玉米/豌豆间作模式可作为目前河西绿洲灌区低耗水、高光效型种植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适宜的种植模式是提高盐碱地经济效益的关键。本研究以小麦和小黑麦为越冬作物,以玉米、高粱、花生为夏播作物,组合成小麦-玉米、小麦-高粱、小麦-花生和小黑麦-玉米、小黑麦-高粱、小黑麦-花生6种复种模式,比较不同模式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夏播作物相同时,复种的产量和效益表现为小黑麦﹥小麦;越冬作物相同时,周年产量效益表现为花生﹥高粱﹥玉米。经济效益表现为小黑麦-花生、小麦-花生、小黑麦-高粱、小麦-高粱、小黑麦-玉米比小麦-玉米每公顷分别增收13 822、8 506、8 325、4 297、2 933元。因此,将盐碱地传统的小麦-玉米复种模式升级为冬种饲用小黑麦,夏种花生、高粱等高价值作物,不仅有利于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绿色高效开发,也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南阳夏花生蛴螬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阳是河南省主要的花生种植区和集散地,年花生种植面积300万亩左右,其中夏花生种植面积170万亩左右.平均单产260kg/亩左右,种植面积居河南省第二位,总产第一位,不仅形成了小麦、花生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和产品交易的区位优势,并且成为继小麦、玉米之后的第三大作物。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玉米/花生间作的耐荫高产花生品种,缓解山东省农业生产中粮食作物与油料作物争地的矛盾,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2013—2014年在菏泽农科院试验农场对10个山东省主要种植的花生品种进行玉米/花生间作试验,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调查花生田间农艺性状、荚果性状和产量结果,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花育19和花育25的株型紧凑,抗倒伏性较强,单株饱果数、结果枝数较多,单株生产力、出仁率较高,2年平均产量最高,产量表现稳定,与其他8个品种相比,最适宜玉米/花生2∶4间作。  相似文献   

12.
花生又名落花生,属蝶形花科落花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安阳市是河南省花生出口重要基地,花生果出口总量占全省的90%以上,常年花生种植面积约5.33万hm2,占全市秋作物种植面积的13%,仅次于小麦、玉米,居第3位,成为安阳市继小麦、玉米之后的第三大作物。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其产量和品质受病虫害  相似文献   

13.
南阳市夏花生冠腐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盆地常年花生种植面积300万亩左右,平均单产260kg/667m2左右,种植面积居河南省第二位,总产第一位,不仅形成了小麦、花生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和产品交易的区位优势,并且成为继小麦、玉米之后的第三大作物。  相似文献   

14.
<正>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推广夏玉米—夏花生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夏玉米每亩产量稳定在500 kg左右,夏花生每亩产量150~200 kg,达到了稳粮增油的目的,促进了农业增效,提高了农民收入。1夏玉米—夏花生高效种植模式夏玉米—夏花生稳粮增油高效种植模式为3∶4,即玉米每一间作套种带宽2.4 m,种植3行玉米,4行花生。玉米行距30 cm、株距20 cm,种植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相同带宽条件下不同玉米花生种植行比对花生光合特性和系统产量的影响,为构建适宜行比的玉米花生带状间作模式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方法】以玉米花生带状间作系统为对象,设置玉米单作,花生单作,玉米花生间作(3.6 m的总带宽,行比分别为2∶6、4∶4、6∶2),研究不同行比对间作花生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叶片光合参数、产量构成和玉米花生系统产量的影响。【结果】3种间作模式的干物质量和叶面积指数均小于单作,其中2∶6种植模式在花生生育后期的叶面积指数较4∶4和6∶2分别提高30.07%和44.19%,等带宽间作体系下相对较少的玉米行比可以增加间作花生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保持花生叶片较高的光合能力,从而获得产量优势。间作显著降低了玉米的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以及花生的单株饱果数和百果重,系统产量以2行玉米6行花生的种植模式最高,为13 749.9 kg/hm2,3种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且综合产量均显著高于单作玉米和单作花生。【结论】在玉米花生等带宽间作模式下,花生行比的增加缓解了玉米的荫蔽效应,改善了花生的光合能力,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稳粮增...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玉米花生宽幅间作技术在山东省中部地区的具体间作配比及其种植模式,2019年在昌乐县设置春玉米//春花生3∶6、夏玉米//夏花生3∶6和夏玉米//夏花生4∶8三种玉米花生宽幅间作模式试验,研究对比三种模式的产量及效益表现。结果表明:春玉米//春花生3∶6种植模式玉米、花生产量分别达到9 262. 5、4 029. 0 kg/hm~2,综合效益每公顷达到40 846. 5元,均高于同年其它玉米花生间作模式,为昌乐县玉米花生宽幅间作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7.
小麦、花生、玉米复合群体"三八"模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品种更新、技术进步,农技人员在传统种植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出沟播小麦套种地膜花生复种夏玉米复合群体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小麦花生玉米三作单产均可达到400kg以上水平,群众俗称"三八"模式。该模式集中体现了旱作农业单项技术的综合应用,塑造了理想的复合群体,充分利用有限的光、热、水、土资源,提高了单位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河北省是小麦和玉米生产大省,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仅次于河南省和山东省,居全国第3位,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均占我国玉米播种总面积和总产量的10%左右;与此同时在棉花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河北省的种植面积仍在500万亩以上,因此,粮食和棉花生产对河北省农业生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水利条件的改善及稳定的粮食价格使得河北省的棉区从种植棉花逐步改为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但由于缺少地表水,地下水成为灌溉水的重要来源,从而导致地下  相似文献   

19.
一、河南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小麦产量全国第一,以一年两作种植模式为主.一年两作,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20.
我们宁阳县西部及沿汶平原地区土质肥沃、水浇条件好,是著名的“汶阳田”的组成部分。传统的种植方式是小麦套种玉米。近几年由于受市场的引导,群众强烈要求改变种植习惯,我们及时在上述地区推广了小麦套种花生的种植方式,面积逐年扩大,去年小麦套种花生面积达到了12万亩,农民收入也有了相应提高。麦套花生面积扩大后,玉米的种植面积大大减少,粮经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