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甜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育种计划的制定基于多样性和优良的数量及质量性状的选择。因此,遗传多样性的评估是每个植物育种计划的第一步。本文概述了甜菜种质资源在形态学水平、细胞学水平、生化水平尤其DNA水平(RAPD、SSR、ISSR、SRAP、ISSR和SNP等分子标记)上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甜菜种质资源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甜菜抗丛根病基因(Rz1)ISSR分子标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ISSR(简单重复间序列)技术对感病甜菜品种KVS3418及3个以KWS3418为轮回亲本的甜菜抗丛根病近等基因系进行分析,综合RAPD、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经过多次重复,在一套ISSR引物中,筛选到与抗病性状相连锁的3个RAPD标记:Boya940、Boya800、Boya770。筛选到一个引物BA0061,在甜菜抗丛根病基因系间表现多态性。当用这个引物对已知的3个抗病材料及其它不舍此基因的感病材料进行检测时,多态性标记BA0061-1200,可从3个含抗丛根病基因的抗病材料中检测到1条12001bp的多态性带,而在其它感病材料中未出现。此标记可用于甜菜的分子育种。  相似文献   

3.
笔者对在国外考察甜菜生产与科研的过程中,以参观、学习、研讨等方式将获得的甜菜育种方面的见闻进行回顾总结,供作参考。主要内容:⑴甜菜育种目标;⑵甜菜育种技术(甜菜雄性不育系选育;加快育种程序;多倍体育种;甜菜品种田间比较试验);⑶甜菜育种的未来(扩展甜菜原料的用途;加强甜菜综合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甜菜育种;现代甜菜育种技术力求快优);⑷甜菜良种繁育(种子生产;甜菜种子加工;甜菜种子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
利用ISSR构建甜菜品种指纹图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快速、准确鉴定甜菜品种,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39个甜菜品种进行扩增并构建其指纹图谱。利用8个不同的甜菜品种DNA进行引物筛选,在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4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对39个甜菜品种进行PCR扩增,构建甜菜品种指纹图谱。结果表明,2条ISSR引物ISSR826和ISSR827扩增条带多态性为71.4%~90.0%(平均85.2%),利用该2条构建的指纹图谱就可以完全区分39个甜菜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甜菜品种指纹图谱的构建为甜菜品种的鉴定、区分,为科学、快速、高效鉴定甜菜品种,保护科研工作者以及农民的利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甜菜育种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甜菜由多胚种发展成单胚种后,甜菜的产糖量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甜菜产糖量的增加除了栽培、植保、机械化等方面发展的原因外,最主要的因素是甜菜育种技术的进步。本文就甜菜传统育种以及生物技术育种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同时对甜菜育种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回顾和综述了甜菜育种的主要动向:群体选择(类型选种)、品质育种、远缘杂交育种、抗病育种、多系品种的培育及形态特征的遗传规律研究。讨论了甜菜育种技术上的主要变异特点:积极创新和寻找新的遗传变异,突出杂交和选择是甜菜育种的基本手段,选种过程中注意个体间在群体的表现,加速世代繁殖、缩短育种年限,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是提高育种的新途径。并根据多年育种实践提出宝贵经验和策略:确定甜菜育种目标要有的放矢,从育种目标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研究;探索育种目标简便有效的测定技术;发挥多学科联合攻关及协作、选育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甜菜未授粉胚珠植株的移栽及后代观察陆国庆(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甜菜未授粉胚珠培养是快速获得纯合系的有效方法。该项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结合能加速杂种性状稳定,缩短育种年限,提高选择效率,为甜菜优势育种开辟了新途径。甜菜未授粉胚珠培养所用接种材料广泛...  相似文献   

8.
甜菜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国立北海道农业试验场(以下简称北农试),土地面积103.4hm~2。旱田部的甜菜育种法研究室从事甜菜育种理论和育种技术的研究,该研究室设有常年可调温度(5~10℃)和湿度(50%左右)的种子库,有的种子已保存30余年,发芽率仍不低于50%。甜菜育种研究室,从事甜菜正规育种研究,下设细胞实验室、组织  相似文献   

9.
我国甜菜抗病育种研究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甜菜主要病害为褐斑病、根腐病、丛根病、黄化毒病、白粉病,是抗病育种的主要目标。对上述甜菜5种主要病害的抗病育种研究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今后甜菜抗病育种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0.
1988年7~10月,笔者到波兰学习了甜菜育种技术。3个月内,访问了波兰甜菜各育种机构,比较详细地了解了波兰的甜菜育种方法。本文着重就有关波兰现代育种的主要方法、工作重点、发展趋势及如何发展我国的甜菜育种事业等问题谈谈看法,供商榷。单粒型育种的主要方法目前,波兰的甜菜品种构成方式基本上是单粒二倍体雄性不孕系与二倍体或四倍体多粒授粉者杂交,利用用杂种一代优势。单粒二倍体不育系主要是通过国际合作途径或私人  相似文献   

11.
针对来源于德国的18份甜菜品种和来源于瑞士的2份甜菜品种进行遗传图谱的构建和聚类分析。以5份甜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引物UBC801~UBC900等100个引物进行筛选,筛选出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7个。利用7个ISSR引物扩增适宜新疆种植的20份甜菜种质资源,共获得39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的变幅为3~8个,平均等位变异数5.6个。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0条,7对ISSR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变化范围为0.6273~0.8360,平均为0.7650,20份参试品种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4615~0.9231,平均为0.6923。供试20份甜菜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有效地用于甜菜品种资源评价和指纹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12.
甜菜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甜菜离体再生技术自70年代末由邵明文等人在国内首次培养成功后,通过培养技术的不断完善,被广泛应用于甜菜常规育种技术的补充,提高了选择效率,缩短了育种年限,并逐步建立了培养体系,将某些优良基因转移到甜菜组织或细胞中,使之再生,进一步形成转基因品种(系)。目前,在甜菜抗性育种中运用较广泛。  相似文献   

13.
问顾二十几年来我国甜菜育种工作的历程,感到甜菜育种技术要想获得较大的突破,从现在起,在甜菜遗传学研究方面应投入较多的力量,花费较大的功夫。然而,甜菜遗传学的研究,在我国仍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多年来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继续下去,将会影响甜菜育种工作的进展。本文想对甜菜遗传学的研究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展望了我国在新世纪的甜菜育种工作发展方向,并就甜菜糖业产业政策与结构调整,育种机构及运行机制改革,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育种方向及育种目标,完善育种技术及手段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日本唯一的甜菜育种机构是北海道农业试验场甜菜部,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和研究,在设备和育种技术方面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就育种成就而言,已在高糖、质优及抗病性方面育出了具有较高水平的新品种;在生产上,基本实现了雄性不育和单粒一代杂种化。育种工作的新成就促进了甜菜生产和制糖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日本的甜菜产量正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甜菜糖的比重已上升到国产糖的60%,并在国际市场上展开积极的竞争,从而引起了世界各甜菜国的关注。本文略对日本甜菜育种工作予以综述,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褐斑病、根腐病、丛根病是甜菜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甜菜的产量与品质。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3种主要甜菜病害的抗病育种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甜菜抗病遗传育种存在的问题,建议今后我国的甜菜抗病育种要以丰产、高糖、兼抗为目标,拓宽遗传基础,丰富我国甜菜抗病种质资源;建立高效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MAS)体系,加强甜菜抗病基因工程研究,加快甜菜抗病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几种生物、物理技术在甜菜育种方面的应用概况简述,说明了通过这些方法对甜菜种子的处理和以后研究的发展方向及对植物界育种工作产生巨大影响,可以看出育种工作的广阔性,同时也给育种工作者带来更大的工作空间和自身的工作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波兰甜菜育种家─—肖塔教授肖塔教授(博士)生于1929年2月23日,1954年毕业于波兰华沙大学农学系,1955年在植物育种及驯化研究所开始从事甜菜科研工作,任高级技术官员。1959年荣获洛克菲勒基金会会员奖,同年在美国培训1年,主要学习甜菜遗传育种...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甜菜育种的主要方法、存在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总结了我国甜菜育种中品系的选育方法以及品种的育成模式,指出如今我国甜菜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甜菜育种所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浅议甜菜品种抗褐斑病研究进展及随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甜菜褐斑病(CercosporabeticolaSacc.)是甜菜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甜菜的产量和含糖率。本文从甜菜褐斑病菌的致病力、甜菜褐斑病抗性资源、抗性机理、鉴定指标与技术及甜菜抗褐斑病品种的选育出发,对我国甜菜品种抗褐斑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概述了未来甜菜抗褐斑病育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