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栾城试验站为研究基地的科研论文发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CNKI 和ISI Web of Knowledge 两大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工具, 统计了1981 年到2010 年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开展科学研究的科技论文发表情况。结果表明: 所检索到的过去30 年发表的论文为1 151 篇, 其中中文论文920 篇、英文论文231。1981~2010 年, 年度发表论文数量呈稳步增长趋势, 2001年以前发表的科技论文主要以中文论文为主, 2001 年以后英文论文数量逐年增加, 年均增长速度为22.4%; 中文论文2005 年达到高峰后逐年减少。论文作者单位主要集中在河北、北京、山东等地, 与国外合作单位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论文的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的为: 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玉米、产量、土壤水分等。开展研究所得到的资助项目主要以国家科研计划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科研计划项目为主, 其次为地方科研计划项目, 国际合作项目相对较少。论文发表的期刊来源主要为:《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华北农学报》、《Hydrological Processes》、《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Plant, Soil and Environment》、《Irrigation Science》。发表论文的平均引用次数为5.6 次, 引用次数超过100 次的论文为6 篇, 引用次数超过50 次的论文为34 篇。  相似文献   

2.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土壤退化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土壤退化领域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采用文献计量法和CiteSpace软件,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Index子库检索1988—2018年的土壤退化领域相关文献,从关键词、作者、机构、国家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得到结论:1988—2002年发文量8 357篇,2003—2018年发文量达到31 496篇,增长速度快;研究热点集中在土壤污染物、土壤微生物和化学农药等方面;该领域核心作者较多,有341位,在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的发文量最多、影响力最大,并且与其他多个国家存在合作关系,中国发文量仅次于美国,但合作国家数量较少,影响力有待提升;中国科学院、美国农业部、西班牙高等科学研究理事会发文量位居前三,但是中国科学院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3.
于悦  崔红佳 《土壤通报》2022,53(3):747-756
  目的  土壤侵蚀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土壤磁性示踪技术已应用到土壤侵蚀领域,但少有专题综述。本文梳理相关文献,并分析国内外土壤侵蚀磁性研究的发展进程和前沿热点。  方法  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筛选近3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研究热点、作者等网络知识图谱,分析不同时期土壤侵蚀磁性研究的发展脉络。  结果  (1)国际土壤侵蚀磁性研究的发文量在2018年达到峰值。中国英文论文发文量在2020年达到最大值,中文论文数量逐渐减少。(2)国际土壤侵蚀磁性研究集中在量化土壤侵蚀、确定侵蚀泥沙来源和人工磁性示踪技术等。国内研究集中在土壤磁性机理、坡面土壤侵蚀和磁性示踪技术等。(3)美国发文量居全球首位,其次是中国,且近3年发文量高于美国。(4)国内外研究机构均存在合作程度低的状况。  结论  国际土壤侵蚀磁性研究处于增长阶段,研究内容较丰富,各国合作日益紧密。国内对研究者发表的英文论文重视程度高,研究进展快,但对中文论文重视程度低,中国学者发表的中文论文数远低于英文论文数;研究方法多从国外引进、创新性不够。因此,我国要发挥磁性示踪技术优势,深入理解土壤侵蚀内在机理,强化土壤侵蚀定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2011 — 2015年《甘肃农业科技》刊出的1 930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表明:载文量、基金论文数、扩展总被引频次、引用刊数、影响因子呈稳步上升趋势。文献分布最多的是农作物、园艺、植物保护、农业基础科学和农业经济等5个学科,占期刊载文量的79.6%。机构发文数和以第一机构发文数最多的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影响最大的高发文作者是郭天文,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献最多是袁伟。排在前10位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有机肥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素芝  李孝良  肖新  周成  李飞跃  谢越  尹炳  汪建飞 《土壤》2020,52(4):659-667
从Wo S数据库核心合集中检索出1900—2019年相关文献4473篇,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工具,对合著国家、机构、作者、学科领域、关键词、文献共被引网络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有机肥料的研究进展及演变趋势进行图谱解读与分析:①有机肥料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土传病害、提高作物产量品质的作用及其机理依然是研究重点;②最新的基因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有机肥料研究中将得到更加广泛应用;③添加天然沸石、生物质炭等物质制造有机类肥料是未来有机肥料加工的重要方向;④有机肥料研究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涉及农业、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科学、工程学等众多学科领域;⑤中国有机肥料研究发展迅速,国际上合作发表有机肥料学术论文数量前三的研究机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正专家简介谷保静,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管理领域的交叉研究,在大尺度氮循环模型构建、资源环境健康效应评估、成本收益分析及其管理调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70余篇,包括以第一/通信作者在Science、Nature、PNAS、Nature子刊等重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多篇。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联合国环境署基金、英国牛顿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担任中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的基金评审专家,国际氮素促进会(INI)亚洲区工作委员会成员,国际氮素管理系统(INMS)课题组长,中国土壤学会氮素工作组委员,《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The Innovation编委,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编辑。  相似文献   

7.
  目的  全面直观了解近年来全球土壤酸化研究趋势与前沿热点。  方法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基础,借助VOSviewer和CiteSpace等可视化分析软件,对1991 ~ 2020年发表的土壤酸化文献共7049篇,从发文量、国家、研究机构、作者、高被引论文、期刊和关键词等多个角度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  结果  近30年来国际土壤酸化领域年度发文量呈逐渐上升趋势;中国和美国的发文量远超其他国家,但中国中心性较低;中国科学院发文量和中心度最高,中国科学院大学、瑞典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也具有较强的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研究人员独立性较强,核心研究群体之间合作较少;共被引期刊主要有WATER AIR SOIL POLL、PLANT SOIL、SOIL SCI SOC AM J、NATURE和SCIENCE等;热点研究包括氮、铝、沉降、施肥、重金属、森林土壤、气候变化、有机质、植物生长、酸化影响和治理等方面,并呈阶段特征。  结论  研究有利于全面了解近年来国际土壤酸化研究发展历程,为国内酸化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近21年国内外印度芥菜修复土壤污染领域的研究进展、热点和前沿,理清该领域发展趋势,结合当前有关土壤修复技术,提出今后可开展深入探讨的角度,以期为后续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的研究论文作为样本,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图谱软件对2000~2021年间有关印度芥菜修复土壤污染所发表文献进行发文机构、学科门类、载文期刊、作者耦合、文献共引、关键词和关键词突现等计量分析。(1)国际期刊发文量呈快速增长趋势,而国内期刊发文趋势则先增后减。(2)主要发文机构为阿里格尔穆斯林大学、印度农业研究所和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3)该领域研究涉及农业、环境科学和园艺等多学科领域,主要发文期刊有Plant Physiology、Plant and Soil、《土壤》和《土壤学报》等。(4)文献核心作者群体间联系度较强,Belimov与蒋先军的论文累计引用次数相对较高,说明两位学者的相关研究受到较高关注。(5)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关键词趋同,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重金属Cd污染土壤修复。未来印度芥菜修复...  相似文献   

9.
李国旗  谢博勋  解盛  刘星  张柯雨  刘秉儒  石云 《土壤》2022,54(1):103-113
为了把握土壤种子库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研究前沿动态,客观反映各个国家、机构及研究者在该领域的影响力,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9—2020年和中国知网数据库1983—2020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的发文趋势不同,国外期刊论文逐年上升,但国内论文自2009年以后开始下降。在发文量的国家排序中,美国排名第1,澳大利亚和中国分别位列第2和第3。国家间合作关系密切程度不大,相比较而言,美国的合作贡献量最大。中国科学院在该领域的发文量最多,总被引次数也最大,刊载该领域论文的外文期刊主要为《Plant Ecology》《Journal of Vegetation Science》和《Applied Vegetation Science》,中文期刊主要为《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和《植物生态学报》,该领域的文章在外文论文中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生态学和植物科学3个学科,而国内主要集中在农业资源与环境、林学、生物学3个学科。目前,有关土壤种子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种子库中种子本身特征、与地上植被的关系、土壤中种子持久性...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水土保持学报》,基于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及查阅期刊文献数据,利用文献计量法研究分析《水土保持学报》2011—2022年的载文情况,了解其载文特点、发展态势和办刊质量,为《水土保持学报》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1—2022年《水土保持学报》共发表论文3 948篇,年载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学科主要为农业基础科学和农艺学;论文基金比呈阶梯状增加趋势,且基金项目发文主要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平均占比达73.26%;论文作者地区分布广泛,主要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且多为农林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期刊总被引频次逐年增长,影响因子和篇均被引频次也均呈逐年增长趋势,处于农业基础科学学科Q1区。《水土保持学报》影响力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稿件来源除本校作者外,还应积极吸引校外作者投稿。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水土保持行业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亦可为读者和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生晖  杨宗帅  陈粉丽  宋昕  魏昌龙 《土壤》2022,54(6):1247-1256
为研究三十年来地下水中氨氮污染去除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本文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文献可视化软件,分析了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已发表地下水中氨氮去除相关文献的发文数量、发文国家及机构、发文作者、载文期刊、关键词和共被引情况。结果表明:2000年之后,地下水氨氮污染去除研究的发文数量不断增长,中美两国在该领域的发文更多、联系更为紧密,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明显增多;中国地质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目前研究热点集中在材料吸附、厌氧氨氧化、硝化作用等去除方式,研究对象较多关注浅层含水层、潜流带的地下水,未来应更加强新型吸附材料筛选及微生物脱氮等技术的研发,同时注重评估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国崩岗研究现状及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崩岗是一种发育在中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地貌类型,侵蚀量巨大,危害严重.为回顾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崩岗研究的发展历程,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统计分析1966-2016年间以“崩岗”为主题的文献数量、时间分布及载文期刊情况,基于CiteSpace对崩岗研究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挖掘与分析,识别出核心作者群、主要研究机构及高频关键词.研究结果表明:1)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崩岗研究的论文数量整体呈现区间波动增长的态势.2)载文期刊以水土保持学科为主,学科交叉研究有待加强;期刊影响因子总体偏低,反映崩岗研究水平有待提高.3)研究机构之间学术交流较少,科研实力差异显著,有待加强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4)中国崩岗研究主要围绕“崩岗”“崩岗侵蚀”“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坡面”“风化壳”等展开,“崩积体”和土体“抗剪强度”是近年来崩岗研究的热点.崩岗研究产出论文大部分与防控治理措施有关,定量研究较少.研究结果有助于科研工作者对中国崩岗研究历史与现状有较全面、客观、准确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精炼研究方向,为崩岗的后续研究提供更深入具体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了解国内外生物质炭的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为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与决策者提供参考,该文以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3-2020年间全球发表的生物质炭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全球生物质炭研究的发文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中国总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均位居世界首位。中国-美国是生物质炭研究最大的合作关系体。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中国科学院。中国有8名学者发文量进入世界前20名,上海交通大学曹心德的总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位列大陆学者榜首。发文量最大的学科方向是环境科学。中国在生物质炭研究方面发展快、成果产出多,但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核心成果,在研究创新性和发文质量上还有待提升。关键词分析表明,生物质炭在土壤改良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利用生物质炭处理废水及修复污染土壤,以及生物质炭制备方法和工艺的创新是生物质炭的主要研究热点。而生物质炭制备材料与工艺的创新、各类功能型生物质炭纳米复合材料的开发,以及继续拓宽生物质炭在不同领域的高效利用可能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国内外土壤固碳的相关研究前沿与进展,本文基于 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与CNKI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领域内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关于土壤固碳研究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且近几年增幅较大。美国的发文量及发文期刊的影响力均较高。从国际合作水平来看,中美两国的合作较紧密,对该研究领域的贡献最大,中国科学院、俄亥俄州立大学和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而国内影响力较强的机构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国际上主要发文期刊有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农业生态与环境)、Soil & Tillage Research(土壤与耕作研究)、Global Change Biology(全球变化生物学),国内生态学报、生态环境学报和应用生态学报发文量较多。从学科分布来看,国际土壤固碳研究涉及的学科主要有环境科学、土壤科学和生态学;国内主要集中在农学与林学。国际研究热点关键词包括“organic matter”(有机物)和“nitrogen”(氮),研究前沿是“Greenhouse gas emission”(温室气体排放)和“Nitrous oxide emission”(一氧化氮排放)对土壤固碳的影响;国内主要的研究热点关键词是“土壤有机碳”和“固碳”,“群落结构”(特指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固碳的影响是目前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15.
艾草历史悠久,用途广泛,开发利用前景良好。为促进艾草应用研究进一步发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2002年以来收集的艾草研究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借助Excel 、VOSviewer等工具,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从艾草研究相关中文文献的年度发文、热点主题、被引文献、研究机构、作者、期刊、学科和基金项目资助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艾草各领域的研究起步虽早,但初期进展较缓慢,始于2008年发文量逐渐增长,进展态势良好,近2 a年发文量达180篇以上。研究机构及人员趋于稳定,表现出领域广、方向多的特点。在研究主题方面,高频  相似文献   

16.
康飞  杜学军  胡树文  任雪芹 《土壤》2021,53(6):1261-1270
土壤酸化问题在近年来广受土壤和环境领域关注。为探索土壤酸化和改良材料应用现状,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万方专利数据库为基础,以“acid* soil*” or “soil acidi*”为检索式检索1990-2019年的期刊论文,以“酸化/酸性土壤改良剂/调理剂”为主题词检索2010-2019年的发明专利,分别检索出10193篇期刊论文和297篇发明专利,采用VOSviewer、CiteSpace和HistCite等可视化软件对关键词、期刊、作者、机构、国家等字段进行共现、共被引和引文分析等。结果表明土壤酸化及其改良材料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土壤酸化及其改良研究对土壤基础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领域聚焦于土壤酸化的生物化学过程、土壤铝毒及其防治、土壤重金属活化及其钝化、土壤酸化及其改良材料应用四大方面;近10年来,土壤酸化改良主要聚焦于石灰、农业废弃物/副产品、工业废弃物/副产品和矿物类等热点改良材料,而生物质炭、天然高分子、腐植酸盐和微生物菌剂等新型热点材料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高产国家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农业大国合作关系密切;高产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和西澳大学等机构有密切合作关系;高产作者Baligar VC,Xu renkou,Fageria NK等有密切合作关系。本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土壤酸化及其改良研究领域现状和趋势,为土壤酸化调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