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2.
3.
采用胸肌注射法对7日龄蛋雏鸡人工感染耐药菌株发病,分7组进行药物治疗试验,分别为抑制剂高剂量组、抑制剂中剂量组、抑制剂低剂量组、西药对照组(环丙沙星)、中药对照组(中药复方制剂)、阳性对照组(感染不给药)和阴性对照组(不感染不给药),饮水给药,连用7d,停药观察14d。结果表明,耐药抑制剂对感染鸡的死亡率降低到10%,治愈率达到70%,有效率达到90%,相对增重率达到101.18%。该耐药抑制剂对鸡耐药沙门氏菌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对来自重庆万州某鸡场的52株鸡大肠杆菌分离株,按K-B法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阿米卡星、头孢胍酮、菌必治等对鸡大肠杆菌为较好的高敏药。 相似文献
6.
从河南省4个地市(区)商品肉鸡病料中分离了15株大肠杆菌(E.coli),在对其进行生化鉴定的基础上,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了17种抗菌药物对它们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并按照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标准(2009年第十九版)进行耐药性判断和耐药谱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5株鸡E.coli对17种抗菌药物中的16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头孢唑林、恩诺沙星、新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性比例达90%~100%,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庆大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性比例达到80%以上,对多西环素、大观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比例达到60%以上。17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比例达到60%以上的有多粘菌素B、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其余药物的敏感性比例均在40%以下。15株鸡E.coli均为多重耐药菌株,耐药谱最多的药物达到14种,耐药谱最少的药物有6种。说明鸡E.coli对常用抗菌药物已产生比较普遍的耐药性,而且耐药谱较宽。 相似文献
7.
对分离自不同年代患病畜禽的196株大肠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对20种抗菌药物(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四环素、多西环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土霉素、头孢噻呋、磺胺异恶唑、安普霉素、氟本尼考和甲氧苄啶)的耐药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除对头孢氨苄、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安普霉素全部敏感外,对其余抗菌药物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不同年代分离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现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菌株的多重耐药率也明显增加。不同年代菌株显示出不尽相同的耐药谱,且耐药谱呈现出不断增宽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食源性大肠杆菌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简称NCCLS)推荐的琼脂稀释法,以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粪肠球菌ATCC2921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为质控菌株,对411株分离自鸡肉和凉拌菜的大肠杆菌进行了6大类共12种抗生素的药敏性检测.结果表明受试菌株对四环素的耐药率(98.3%)最高,其次是链霉素(71.3%)、奈定酮酸(68.4%)、阿莫西林(67.6%)、氨苄青霉素(61.8%)、环丙沙星(50.6%)、氯霉素(48.4%)、卡那霉素(40.6%)、庆大霉素(36.7%),所有受试菌株对阿米卡星的敏感性最强,仅有11.9%(49)的耐药率,其次是头孢西丁(14.1%)和头孢哌酮(29.9%).247(60.1%)株分离菌表现5重以上耐药性,其中鸡肉分离株占236株. 相似文献
9.
随着抗菌药物长期、大量的应用,大肠杆菌耐药株频现,且其耐药株引起的感染在临床上也有增多趋势。本文将对某鸡场大肠杆菌耐药性进行研究分析,以确定其耐药性的产生与鸡场生产管理和特殊环境的关系,找出能够减少其耐药性的产生及危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32株临床分离仔猪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吉林省不同地区猪场仔猪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情况,实验采用Kirby-Bauer氏法(K-B法)测定了临床分离的13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2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继而通过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其中的40株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对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132株大肠杆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并且多数为多重耐药株,其中的40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对6种常用抗菌素的耐药率在31.3%~93.8%之间。这些结果为临床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以中医药文化涵育人、教化人有利于个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并在社会层面进一步营造健康文化氛围,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医药文化育人策略应兼具专业性与通识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灌输性与启发性。构建中医药文化育人策略的中心思想是以人化文、文而化之,即强化中医药文化育人属性,展开中医药文化育人实践。为实现中医药文化育人策略,应使中医药医术文化\"进课堂\"、中医药医理文化\"进头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进行应用分析比较,优化调剂方法。方法 统计并分析本院传统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数据(调剂出错率、处方数等),并随机抽取180例于该院就诊的患者及12名在该院从事配药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在患者选择和工作人员选择等方面对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相比,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在出错率、取药方便程度、药品剂量准确度、卫生、食用方便程度、携带存储及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减少药物浪费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0.01)。结论 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具有明显优势,但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中医药工作者的不断完善与改进,发挥中医药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中药质量评价指纹谱研究与中药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秀伟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8,30(4):497-505
中药质量控制的理想技术方法是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效应谱,但由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滞后于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的研究和发展,某些问题亟待提出和寻找对策,以促进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效应谱的健康、有序发展。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和效应谱两者对应,效应谱是对指纹谱的验证,有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的是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对于这样一项需要一定资金投入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应视为政府、大专院校和研究院所与企业的联动行为。由于我国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逐渐形成,中药物质基础研究以及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效应谱的研究和制定将在新的机遇中蓬勃发展。在中药有效成分不可能完全研究清楚的现实条件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由此带来中药农业发展新的契机。这是树立和落实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16.
大肠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肠杆菌耐药的现状、特点、生化机制和分子机理及抑制剂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便正确理解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特点及其规律,从而为防治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索中药中微量锗测定的最佳条件,并且测定其含量。[方法]通过对吸收波长、显色剂用量、显色时间、缓冲液用量、增溶剂用量、酸用量进行精确测量,并在最佳试条件下对柴胡、百合、紫草、何首乌、金银花、鱼腥草和半夏7种中药中微量元素锗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最佳试验条件为显色剂(浓度0.03%苯基荧光酮乙醇溶液)1.5ml,缓冲液(浓度1.0%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水溶液)2.5ml,1∶3硫酸1.5ml,增溶剂(浓度5.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2.5ml,显色15min,λmax510nm,回收率为98.8%。[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精密度好,且有很好的重现性,回收率93%~107%,能满足日常分析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中药“疫佳灵”对雏鸡免疫器官及血液中T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鸡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及血液中T淋巴细胞的动态观察。在鸡饮水中按终浓度1%和0.5%加入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疫佳灵”。结果显示,“疫佳灵”对雏鸡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的重量和指数明显增高;酯酶染(色ANAE)法检测了各组鸡的T-淋巴细胞数量,试验组T-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1.0%组T-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0.5%组(P<0.05)。结果表明,该免疫增强剂对鸡免疫器官的重量和指数及血液内T-淋巴细胞数量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且1.0%浓度优于0.5%浓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