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种养结合,是提高稻田利用率的好方法。我国在稻田中实行种养结合,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700年前的三国时代,四川郫县就有稻田种养的记载。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日趋活跃,以稻田养蟹、稻田养鱼为主的水稻立体种养事业在全国稻区蓬勃兴起,成为淡水养殖的一支新生劲旅,大幅度地提高了稻田经营效益,有效地促进了“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唐海县作为北方水稻的主要产区之一,开展稻田立体种养的历史较早,取得了一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利用生物间互利共生关系、减少水稻病害和杂草,发挥稻田湿地养殖效能,形成全天候、多层次、多级利用的互济共生的生态体系,于2020年8月—2021年12月在上海市崇明区开展了综合“稻虾轮作”与“稻鱼种养结合”的“一稻多渔”(水稻-瓯江彩鲤-克氏原螯虾)综合种养新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一稻多渔”模式的稻田平均产值为150 112.5元/hm2,与传统的“稻虾轮作”或“稻鱼种养结合”相比较,分别提高了26.84%和159.60%。试验说明,“一稻多渔”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一、概述盘山农民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为了提高稻田的经济效益,发展了稻田养蟹试验,以后又为提高经济效益,将河蟹养殖放在首位,变成了"蟹田种稻"。2005年,盘山县开始实施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对该养殖模式重新定位:它既不是稻田养蟹,也不是蟹田种稻,而是种养并重、稻蟹共生的稻田种养新技术。5年来,总结出以"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  相似文献   

4.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是综合利用水田资源,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2015年,我站承担了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资金支持的省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在省专家组的指导下,在县水产总站的领导下,在示范区经营主体肇源县鸿运粮食种植有限公司配合下,经过一年的艰苦工作,全面完成了项目任务,现将有关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水产科学》2007,26(12):683
2007年10月9日,由农业部科教司和渔业局主持,在辽宁省盘山县对全国渔业科技人户示范工程“稻田种养新技术”项目进行了现场验收。农业部以及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组对盘山县的科技人户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摸索出的以“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为核心的稻田种养—“盘山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6.
开发稻田养螯蟹,实行种养结合,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门路。1997年江西安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西安义县水产学会联合组织在鼎湖镇上板村,况家村小组推广开发稻田养蟹示范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开发稻田养螯蟹,实行种养结合,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门路。1997年江西安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西安义县水产学会联合组织在鼎湖镇上板村、况家村小组推广开发稻田养蟹示范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海洋与渔业》2008,(10):33-34
稻田生态养殖模式是以“稻鱼共生”理论和“稻田轮作”模式为基础,通过加高和固化田埂,提高水位,改善稻田种养生态条件;改水稻密植为适当稀植,扩大鱼类活动空间,并改善水稻通风条件,减少水稻病害发生;选种高分蘖能力的水稻品种,确保大田水稻穗数和稳产高产;改依赖化肥生产为通过加强鱼类投饲增肥增产等措施,以建立稻田良陛循环的生态体系,实现少施化肥农药,提高产品品质,实现稻田养鱼种稻,高产优质促增效,稻谷和鱼双丰收。稻田生态养殖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稻鱼共生”生态养殖模式;二是稻鱼共生与种养轮作模式,冬闲田养殖龙虾与种植单季稻轮作。  相似文献   

9.
<正> 为增加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发展“三高一优”农业,1995年我们在高桥镇高桥村西常熟村村民朱永明的二块稻田进行稻、鱼蟹立体种养试验,颇见成效。现将种养配  相似文献   

10.
建宁县农业、水产部门,从行政型变为服务型,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养鱼中的困难,热情支持农民发展稻田(稻萍、莲萍)养鱼,从过去“单-放养”发展到“立体种养”,使全县稻田养鱼有了新的发展。据县水产站5月中旬统计,全县“稻、萍、鱼”、“莲、萍、鱼”和稻田养鱼面积共达13万1千多亩,  相似文献   

11.
《科学养鱼》2015,(1):47
<正>湖北省稻田综合种养现场会召开后,蕲春水产局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稻田综合种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长及二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通过制定方案、合理规划、分类指导、办点示范、政策扶持、加强督办等措施,大力推行稻田综合养殖模式,促进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提高了稻田综合效益,既增加了水产品产量,又提高了水稻品质,实现一  相似文献   

12.
猪─鱼─稻结合培育工程鲫鱼种高效试验益阳市农科所现有万头工厂化猪场,近7公顷宜渔稻田,3公顷精养鱼池.为开发和综合利用猪场排出的大量粪肥残饲,提高稻田和池塘的种养效益,我们运用“猪-鱼-稻”复合生态系统理论,采用了“田山沟”结合养鱼的方式培育以工程鲫...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我国以特种经济品种为主导的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不断涌现。广西在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同时,注重发展广西土著特色品种,进行了广西黄沙鳖结合稻田养殖,取得了显著成效。黄沙鳖是中华鳖的广西地方种,体型与中华鳖极其相似,较中华鳖体扁,更圆。稻田养殖黄沙鳖,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保证了大米品质,提高了农产品安全;稻田为黄沙鳖提供仿生态环境,养成的商品鳖味道鲜美无腥味,肉质好,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正>一、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过程建湖县为全国稻田养殖较早的县之一,20世纪90年代发展迅速。1998年先后建成恒济东袁、建阳建设、沿河蒿仑稻田养殖示范区和蒋营荡东、冈东康庄等稻田养殖示范点,稻田养殖规模达15万亩,由于稻田养殖技术缺乏,产品品质不高及池塘高密度养殖技术的不成熟,进入21世纪初期,稻田养殖大面积减少。2016年,建湖县部分种养户借鉴外地经验,尝试发展稻田养殖小龙虾,并取得较好效益。截至2023年3月,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由2016年的0.15万亩增至7.9万亩,  相似文献   

15.
成都地区稻田养鱼具有悠久的历史,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具有良好的基础,随着新一轮稻田综合种养浪潮的到来,成都市近年来逐渐加大了工程化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力度,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显现出田间工程改造不当、养殖技术有待提高、销售门路有待拓宽等问题。文章在分析了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的现状及面临的机遇、威胁的基础上,从相关政策制定、加强科技技术推广、探索多途径促进稻田综合种养产品销售从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保护和促进稻田综合种养发展的对策,为成都地区及其它地区的稻田综合种养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稻渔综合种养是近年来我国重点推广的一种典型生态循环农业,立足于粮食安全,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绿色生态”,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做好渔业产业扶贫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提高种养经济效益,促进农(渔)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从2016年开始关注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高效技术研究与推广,开展了稻田养殖小龙虾、稻田养殖甲鱼技术研究,现将稻田养殖小龙虾试验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国稻田养鱼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稻田养鱼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充分利用耕地,将种稻和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它营造种养结合、鱼稻互补的农田生态系统,不仅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还能带来生态效益,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广泛推广.为示范推广稻田养鱼,黑龙江省宁安市今年承担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现总结分析如下: 一、宁安市总体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稻田多层次利用免耕体系的技术,浦北县畜牧水产局和张黄农业站合作,于1987年4月承担了由浦北县科委下达的“稻田免耕立体工程试验”项目,在稻田里实行起畦栽稻,挖沟养鱼,筑塍种蕉的立体种养组合模式——“畦稻沟鱼田塍果”。这一组合模式是以水稻为主,把稻、鱼、蕉在同一丘稻田里进行立体生产,是一种多层次利用的免耕立体农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9.
正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以水稻种植为主、兼顾养殖的稻田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在提升粮食产量的同时,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不但出售养殖动物可增加收益,由于品质的提高,水稻的产出效益也明显增加。一、养殖动物在稻田综合种养过程中发挥的主要作用稻田综合种养能充分利用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利用养殖动物的作用使稻田生态系  相似文献   

20.
正稻田稳粮增渔环保综合种养技术在水产界称其为"稻田种养新技术"。与上世纪的稻田养殖方式相比,其特点是:1.稻田从单一的种植结构转为种养结合的复合结构,综合效益极为显著。2.养殖对象以特种水产为主体。3.采用种养结合,构成"稻虾(鳖渔)共生"系统,通过保持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效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促进物质在系统内的循环和重复利用,使之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食品安全型的产业,产品为无公害、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