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采用加-显性(AD)遗传模型,对陆地棉中熟×早熟的8个亲本及其16个F1组合的4个产量性状和5个形态性状的遗传和成对性状间的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遗传组分方差相差很大,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顶部茎粗的加性方差明显大于显性方差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铃重、衣分、株高的显性方差达到极显著水平且较大;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株高、主茎节数、果枝数、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的表现型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陆地棉中熟与早熟陆地棉品种杂交的F1产量性状主要以显性效应为主.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分别与单株皮棉产量间存在正向极显著的显性相关,说明单株皮棉产量表现有优势的组合,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可能表现杂种优势.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分别与株高、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间正向或负向的加性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对杂种后代株高、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的选择,可提高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也相应较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采用加-显性(AD)遗传模型,对陆地棉中熟×早熟的8个亲本及其16个F,组合的4个产量性状和5个形态性状的遗传和成对性状间的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遗传组分方差相差很大,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顶部茎粗的加性方差明显大于显性方差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铃重、衣分、株高的显性方差达到极显著水平且较大;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株高、主茎节数、果枝数、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的表现型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陆地棉中熟与早熟陆地棉品种杂交的F1产量性状主要以显性效应为主。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分别与单株皮棉产量间存在正向极显著的显性相关,说明单株皮棉产量表现有优势的组合,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可能表现杂种优势。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分别与株高、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间正向或负向的加性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对杂种后代株高、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的选择,可提高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也相应较高。  相似文献   

3.
海岛棉枯萎病对产量性状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阐明海岛棉枯萎病病情指数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为选育抗枯萎病高产海岛棉品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对7个海岛棉品种(系)及其F1代17个组合病情指数和4个产量性状的资料,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分量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分析苗期和花铃期枯萎病病指对4个产量性状的遗传影响.[结果]苗期病指对铃重有极显著的加性贡献(CRA=5;);花铃期病指对单株铃数有显著的加性贡献(CRA=100;);苗期病指和花铃期病指对铃数、铃重和皮棉产量均有极显著的显性贡献(贡献率为36;~53;).病情指数对产量性状的加性效应贡献因亲本而不同;亲本V3 、V4 、V5单株铃数的加性效应达到了10;的显著水平,但两个时期病指对7个亲本单株铃数的加性贡献均为0.00,说明病指对单株铃数无显著影响;两期病指对亲本V2、V4 、V6 、V7的铃重具有正向极显著的加性贡献,对亲本V1、V3、V5的铃重具有负向极显著的加性贡献.两个时期的病指对多数组合的单株铃数、铃重、单株皮棉产量有正向极显著的显性贡献.[结论]海岛棉苗期和花铃期枯萎病病指对3个产量性状各遗传组分的贡献率大小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不同组合及其亲本两个时期的病指对产量性状不同遗传组分贡献的效应值因亲本和组合而异.  相似文献   

4.
中熟×早熟陆地棉F_1产量及形态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选配和利用高产、稳产陆地棉杂交种和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利用AD模型对陆地棉8个亲本和16个F1组合的4个产量性状和3个形态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各性状的普通广义遗传率均达极显著水平,特别是铃重、衣分、顶部茎粗的普通广义遗传率达50%以上,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株高、子叶节茎粗普通广义遗传率较低,单株皮棉产量和单株铃数的普通狭义遗传力分别为24%和25%,铃重、衣分等性状的普通狭义遗传力较低或为0。亲本的加性效应分析表明,在中35的杂种后代中易选出高产的遗传材料。各组合显性效应分析表明,部分组合的各性状可能表现正向杂种优势。[结论]陆地棉产量性状的遗传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选配和利用高产、稳产陆地棉杂交种和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利用AD模型对陆地棉8个亲本和16个F1组合的4个产量性状和3个形态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各性状的普通广义遗传率均达极显著水平,特别是铃重、衣分、顶部茎粗的普通广义遗传率达50%以上,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株高、子叶节茎粗普通广义遗传率较低,单株皮棉产量和单株铃数的普通狭义遗传力分别为24%和25%,铃重、衣分等性状的普通狭义遗传力较低或为0。亲本的加性效应分析表明,在中35的杂种后代中易选出高产的遗传材料。各组合显性效应分析表明,部分组合的各性状可能表现正向杂种优势。[结论]陆地棉产量性状的遗传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6.
根据加性-显性遗传模型,采用 MINQUE(1)分析了10个陆地棉亲本、20个组合的F_1和 F_2的产量性状的资料。结果表明,F_2皮棉产量、前期收花率、单铃重和衣分的群体超亲优势的平均值分别为:19%、13%、3%和—6%;单株铃数不显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对产量性状的遗传都有极显著的作用,其中皮棉产量有较强的显性效应,衣分有较强的加性效应。性状的显性方差同加性方差的比值越大,F_2的优势也越大;此外,还分析了 F_2部分高产组合的遗传表现。用两种方法预测 F_2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表明,用 F_1和亲本预测 F_2的遗传表现的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7.
特早熟陆地棉熟性产量品质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5个特早熟陆地棉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对亲本、F1、F2三个世代研究表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结铃数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次之;单铃重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次之;衣分以显性效应为主,无加性效应,有微弱的上位性效应。生育期、霜前花率、铃期等早熟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次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纺纱均匀指数、反射率等品质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和上位性效应较小或者不存在。环境因素对产量、熟性及品质等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影响效应。遗传和表型相关分析得出,子棉、皮棉产量与单株结铃数、衣分、霜前花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铃重、生育期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纺纱均匀指数三个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霜前花率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早熟性状和子、皮棉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马克隆值与产量、早熟性状间的相关性正好与以上三性状相反,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采用加性-显性-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5个陆地棉亲本及其F1代20个组合不同播期的单株皮棉产量及其3个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衣分的加性方差比例最高(43%),铃重、铃数和皮棉产量具有显著的显性效应,铃重和衣分存在显著的母性效应;衣分存在极显著的加性×环境互作效应,4个产量性状还存在极显著的母性与播期的互作效应;中棉所35(CR I35)可作为在铃数和皮棉产量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很好亲本。在以中棉所35做母本的后代中,在早播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出衣分、铃重和皮棉产量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采用NCII设计,以5个不同类型的棕色棉品种(系)为母本,3个棕色棉品种(系)为父本配制15个杂交组合,分析了棕色棉品种(系)杂交组合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产量性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籽棉产量、铃重和籽指的一般配合力(加性)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极显著,皮棉具极显著的特殊配合力(显性)方差,衣分和单株铃数的一般配合力(加性)方差均达极显著.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各产量性状(除籽指外)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中亲优势;产量构成因素的优势为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利用不同类型棕色棉品种(系)配制的杂交组合,F1代皮棉产量增产显著达22;以上,且色泽遗传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陆地棉杂交F_2代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2个陆地棉组合百棉1号×TM-1和百棉1号×中棉所12的杂交F2代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除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在不同组合中表现出正负相关的明显差异外,其他性状与皮棉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2个组合中,株高、总果节数、有效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对这些性状直接选择是有效的;总果枝数、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的偏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虽均为负值,但总果枝数可通过单株铃数对皮棉产量起较大促进作用,主茎节间长度可通过单株铃数或株高对皮棉产量起较大促进作用。经回归分析,不同组合单株铃数、铃重和衣分均对皮棉产量有正向显著影响,主茎节间长度、总果节数和总果枝数对皮棉产量的正向影响因不同组合存在差异,进一步明确了棉花产量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1.
常俊香  李哲  崔秀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088-2089
通过遗传参数的估计和相关分析,讨论了BT基因抗虫棉常规种品种间几个主要经济性状的差异和相关关系,计算了其遗传力和相关遗传力,结果表明:单株皮棉产量的提高主要通过衣分和单株结铃数的提高来实现;各性状遗传力值的顺序为单株皮棉产量>衣分>株高>单株结铃数>铃重>果枝数,株高与单株结铃数、衣分之间的相关遗传力较大;单铃重与纤维伸长率、单株结铃数与纤维整齐度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衣分、单株结铃数与皮棉产量的直接通径都较大。提高单株结铃数可实现高产与优质相结合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2.
崔秀珍  常俊香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277-1278,1280
方差分析表明:15个半合子Bt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皮棉产量间差异极显著,株铃数、衣分、铃重在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显著性大小为:铃数>衣分>铃重;相关分析表明:铃数和衣分对皮棉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铃重与皮棉产量呈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株铃数是影响皮棉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衣分,而铃重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低酚棉品种资源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34个国内外不同来源的低酚棉品种资源的单株子棉产量、单株皮棉产量、果枝数、单株结铃数、铃重、衣分、衣指、子指8个产量性状和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5个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13个数量性状大都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遗传变异潜力小到中等。相比而言,单株子棉产量、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4个性状的遗传变异潜力较大,遗传变异系数在10%以上;纤维整齐度、长度、比强度、仲长率和衣分5个性状遗传变异潜力较小,遗传变异系数在5%以下;其它性状遗传变异潜力介中,遗传变异系数为5%~10%。遗传力分析表明,铃重、子指、衣指、衣分的广义遗传力较高,均在70%以上,而纤维比强度、整齐度、伸长率的遗传力较低,均在60%以下,其它性状的遗传力在60%~70%之间。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这13个数量性状的遗传进度,表明在产量及其组分(单株结铃数、铃重)上选择效果较好,而5个纤维品质指标的选择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4.
陆地型长绒棉新种质F2代主要经济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地型长绒棉亲本98301与高产亲本石远321杂交,对F2分离群体Len(2.5%跨长)、Un(纤维整齐度)、Str(束纤维拉力,g/tex)和Mic(麦克隆值)4个纤维品质性状及单株籽棉产量(霜前)、单株皮棉产量(霜前)、衣分、单株铃数(霜前收获铃数)、单铃重、籽指、青铃率7个产量性状间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Un与Str和Mic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Un与Len为显著负相关;Len与Str为极显著正相关;Str与Mic为负相关。Un与籽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和单株铃数间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Len与籽指、单铃重和青铃率间为正相关,而与衣分间为负相关;Str与籽指和青铃率之间为显著正相关;Mie与单株铃数和籽指间为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与皮棉产量有正向直接作用的性状是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籽指。4个纤维品质性状中以Mic与皮棉产量间的负向直接作用最为重要,Str对皮棉产量直接作用为正值,它通过单株铃数、单铃重及Mic对产量的间接作用均为正值;Len通过单铃重和铃数对皮棉产量的正向间接作用有利于实现育种目标,而Len通过衣分对皮棉产量的负向间接作用在后代选择时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陆地棉新品系主要性状进行详细了解和在新品种选育中指导亲本组配。[方法]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对9个陆地棉新品系进行杂交,对获得的36个杂交组合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籽指、霜前花率、株高、果枝始节和果枝数9个性状进行了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对品系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除籽指外,其余各性状在杂交组合之间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除株高的一般配合力外,组合间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差异显著。S801和S808是综合性状优良的陆地棉亲本,组合S801×S805和S802×S806有一定的生产利用价值。[结论]该研究可为杂交育种正确评价亲本和组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品质陆地棉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24份高品质陆地棉品系分别为A001、A016、A018、A106、A107、A111、A112、A113、A201B、A203B、A210、A301、A402B、A405B、A407、A408、A413、A705,A708、A709、A9—1、P2、P4。  相似文献   

17.
朱建东  王伟  李哲  崔秀珍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190-2193
对29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常规品种的主要产量性状进行了简单相关、偏相关、遗传相关及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株铃数、单铃重、表分是影响皮棉产量的三要素,其中株铃数最为重要.陆地棉产量性状受环境变异系数影响较大,皮棉产量易受栽培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选择育种中一定要协调好株铃数、单铃重与表分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应重视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18.
对霜前皮棉产量与其它相关数量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结铃数、衣分均与霜前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果枝数对霜前皮棉产量有较高的综合正效应;籽指与霜前皮棉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单铃重与霜前皮棉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正向较高,但与其它性状互作后产生的综合效应为负向;其它性状对霜前皮棉产量的效应有正负之分,但影响甚微。因此,棉花育种应着重于单株结铃多、单铃重及衣分适中、早熟不早衰等性状的选择,并将霜前皮棉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控制在最佳范围,形成动态平衡,充分发挥各因素的优势作用,以选育出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