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二尾蛱蝶Polyura narcaea Hewifson在岳西县内海拔200—1000米的不同地方零星分布,幼虫为害山槐,影响树木生长。形态特征成虫分春型和夏型。春型体长25毫米,翅展约70毫米。体背有黑色绒毛,头顶有四个金黄色茸毛圆斑,排成方形。翅绿色,前翅前缘黑色,外缘和亚外缘带黑色,两缘线之间为绿色带,中室横脉纹黑色,中室下脉有一黑色棒状纹,向外延伸接近亚外缘带,  相似文献   

2.
杨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主要为害杨、柳、白桦、榛子等树种,是杨、柳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时可在短期内将整株叶片吃光,从而影响树木生长甚至导致整株死亡,在北方一些地区常与柳毒蛾伴随发生. 一、形态特征 成虫.雄成虫翅展35~42毫米,雌成虫48~52毫米.翅白色、有光泽、不透明.触角干黑色,有白色或灰白色环节;下唇须黑色.足黑色,胫节和跗节有白环.  相似文献   

3.
三带尺蛾(Zethenia rufescentria Mot-schulsky)是我县人工落叶松林的大害虫之一。1974年秋曾在一面坡林场大发生,针叶被吃光,形似火烧,危害面积达3,000多亩。虫口密度平均达570条/株。为摸清三带尺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以便有效地控制其大发生,我站1975年对三带尺蛾进行了观察研究及大面积防治试验。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1—15毫米,体黄褐色。翅展36—40毫米,前翅黄褐色,顶角处外缘向内凹陷,M_3脉外缘向外突出,内、中、外横线均带状,波浪形,内、中横线褐色,外横线灰白色,有的不清晰,中室端部有一褐点。后翅灰白色,亚外缘线褐色波状,外缘锯齿形,中室有一褐点。触角雄蛾微毛状,雌蛾丝状。卵:初产为黄绿色,约2—3天后变紫褐  相似文献   

4.
<正>芒果天蛾Compsogenepanopus(Cramer)属于天蛾科Spingidae、云纹天蛾亚科Ambulieinae,芒果天蛾属Compsogene。为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和广东海南岛常见的天蛾种类。幼虫食叶,造成枝条缺叶或叶片成缺刻状。形态:饲养的成虫翅展115~136毫米。头、胸部枯黄色至棕褐色;腹部棕黄色,第3~4和第4~5节间在背中线两侧各有一对小黑斑,第5节后的各节两侧有黑斑;前翅暗黄色,基部颜色较深,外线棕色较宽,外缘中部有较大的棕色三角形斑块,近后角处有椭园形棕黑色斑块,斑块上方三条半园形白色线纹;后翅中央有粉红斑,外缘呈深褐色横带;翅反面深黄色  相似文献   

5.
油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是油松的毁灭性食叶害虫,也能危害樟子松。发生严重时,能将松叶吃光,影响松树生长;连年受害时,能使松树枯死。山西省灵丘县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21世纪初曾大面积暴发油松毛虫,本文就油松毛虫发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措施对其综合防治进行了深入探讨。一、油松毛虫的形态特征成虫。雄蛾翅展45~60毫米,雌蛾翅展60~80毫米,触角羽毛状,前翅黄色或灰色,有5条暗黑色横线,内横线、中横线、外横线呈波状,亚外缘略黑色,由9个斑点组成。  相似文献   

6.
涟篦夜蛾Episparis tortuosalis Moore在海南岛尖峰岭是麻楝的一种常见食叶害虫,1973年在广西夏石林业试验站苗圃中的麻楝苗木,曾遭此虫的严重为害。据印度森林昆虫学记载,此虫在印度为害麻棟和黄兰。在1973至1974年期间,我们对此虫进行了初步观察和药剂毒杀试验,现整理如下。一、形态 (一)成虫雌虫体长21毫米左右,翅展49—56毫米;雄虫体长18毫米左右,翅展45—50毫米。体褐色,胸部和腹部具粗毛,雄虫比雌虫体色略深,色泽也较清晰。触角雌虫丝状,雄虫2/3为羽状,端部丝状。前翅前缘直,外缘自翅尖1/3处微内削。后翅外缘中部外凸,然后内削。雄虫前翅外缘线、亚外缘线、后横线白色,中线、基线也白色,但较模糊,有一白色新月形  相似文献   

7.
<正> 桂花蛱蝶(Kironga ranga Moore)属鳞翅目蛱蝶科,其生物学特性国内尚未见报道。近年来,我们在福建省福州市郊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一、寄主与分布此虫寄主有桂花、女贞、木樨、卵叶小白蜡等。分布于福州和莱舟。二、形态特征成虫:雌虫体长22—24毫米,翅展60—65毫米。雄虫体长15—20毫米,翅展50—55毫米。触角、头、胸黑色,腹部黄灰色,有数条黑色横纹。前后翅黑色,前翅边缘较平,沿外缘有三行由黄色斑点组成的纹带,愈向内斑纹愈大,中室有黄色斑纹3个,后翅边缘为大锯  相似文献   

8.
<正> 苹果烟尺蠖(Phthonosema tendinosaria Bremer)属鳞翅目尺蛾科,是刺槐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对刺槐人工林危害严重。据记载,此虫仅分布在四川、黑龙江。经过调查,发现洛阳地区也有分布。为了便于防治,近两年来我们对苹果烟尺蠖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一、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体长19—29毫米,翅展61—83毫米,触角丝状(见图—1)。雄虫体长17~27毫米,翅展54—61毫米,触角羽毛状(见图—2)。虫体均为褐色,复眼均为茶褐色。胸部背面有灰色的鳞毛,腹部密生黄色鳞毛,背部颜色略深。翅灰色,前翅基部有明显灰黄色或灰褐色斑纹,内横线、外横线、外缘线均  相似文献   

9.
缀叶丛螟(Locastra muscosalis 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是商洛地区黄连木的一大食叶害虫。在重点产区受害株率达100%,对黄连木的正常生长和结实影响极大。一、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体长19毫米,翅展40毫米;雄成虫体长17毫米,翅展32毫米。触角丝状,上面布满灰褐色鳞片。雌成虫下唇须前伸,雄成虫下唇须上卷。全身灰褐色,胸背有一黑色丛鳞。前翅色深,稍带淡红色,有明显的二色内横线和外横线,其前缘外横线内淡墨绿色,中部向外凸起,内横线二侧近前缘处各有一个黑色丛鳞,外侧较小,内侧较大。后翅由内向  相似文献   

10.
杉木桉袋蛾Acanthopsyehe subferalbata Hampson属鳞翅目袋蛾科,在靖卅排牙山林场杉木种子园内发现。幼虫群集性较强,一根小枝多达10头以上。被害针叶有绿豆大小孔洞、缺口和灰白色斑点,但食量小,为害轻,尚未成灾。袋蛾是杉木种子园的一种新害虫,为了增加我省昆虫资源资料和防止次生害虫上升造成杉木种实损失,作者于1988—1989年对其虫进行了观察。成虫雄蛾体黑色,体长5.92毫米,翅展9.5—11.2毫米。触角梳状,黑色。头胸两侧被暗棕色毛,中胸大呈圆球形,腹部各节黑色,节间膜浅棕色。前翅灰黑色,后翅背  相似文献   

11.
杨黄卷叶螟,又名黄翅缀叶野螟,是杨树、柳树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幼虫喜在嫩叶上吐丝、缀叶危害,大发生时常把叶片吃光,变成秃梢,严重影响苗木和幼林生长. 一、形态特征 1.成虫.体翅橙黄色,雄蛾体长11.5~14毫米,翅展26~29毫米;雌蛾体长12~14.7毫米,翅展18~32.8毫米.触角丝状较长,复眼淡蓝色,头部褐色,两侧有白条.前翅具灰褐色边,后翅中央具有一条横波状纹,其内侧有一黑斑,外侧有一短线,外缘亦具较宽的灰褐色边,腹部背面橙黄色,腹面灰白色,雄蛾尾部末端具褐毛丛,停息时触角后覆于体背,四翅平展,有的雄虫尾端常翘起.  相似文献   

12.
<正>华北落叶松叶蜂(学名待定)属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科(Tenthredinidae)在丰宁县为害华北落叶松,大发生时可将大片松林的针叶全部吃光,严重影响林木生长。为摸清其生活习性,寻求预测预报和防治方法,1981年开始对该虫进行了室内和野外饲养观察,现整理报告如下。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5.9—6.2毫米,翅展12.5—14.2毫米。头大部黄色,触角窝至后头黑色,具刻点和茸毛。复眼裸,黑色。单眼3个,呈钝三角形排列。触角丝状,9节,具茸毛,背面黑褐色,腹面黄色;柄节圆柱形,  相似文献   

13.
刺槐袋蛾(Acanthopsyche nigraplga Wileman)属鳞翅目袋蛾科。国内分布除江苏外,文献记载还有北京、河北、山东、辽宁等地。国外分布日本。幼虫主要为害刺槐、中国槐,也为害檀树、榨树、竹、杉木等叶片,文献记载还为害柏、核桃等。此虫以卵在袋囊成虫羽化后蛹壳内越冬,这在袋蛾科昆虫属少见。我们于1980—1984年对此虫进行袋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形态特征 (一)成虫 雄成虫体长9毫米左右,翅展23毫米左右,体黑褐色,被黑色浓毛,触角黑褐双栉齿状,前翅基部1/3处,后翅基部1/2处布有黑色鳞毛,前后翅的近端半部透明可见翅脉。雌成虫体长13—15毫米,  相似文献   

14.
枣黏虫又名枣贴叶虫、包叶虫等,属鳞翅目卷蛾科。 一、形态特征:成虫翅展14mm,全体灰褐黄色,触角丝状,黄褐色。复眼暗绿色,前翅褐黄色,前缘有黑白相间的钩状纹10余条,在前几条下方有斜向翅顶角银色纹3条,最下的1条最长并与近外缘的1条银色线汇合,翅面中央有黑褐色纵线纹3条,翅顶角突出并向下呈镰刀状弯曲。后翅灰色。卵扁圆或椭圆,初产时黄白色,最后变成橘红色。  相似文献   

15.
花棒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又名灰斑古毒蛾、沙枣古毒蛾,宁夏、内蒙古、甘肃、山西等省区均有发生。近年来我区西部的阿拉善左旗飞播种植了大面积花棒,因花棒毒蛾的危害,树木生长不良. 形态特征成虫:雌蛾体长10—17毫米,翅退化。雄蛾体长10—12厘米,翅展24—30厘米.雄蛾体黄褐色,触角干黄色,栉齿黄褐色.前翅赭褐色,内线褐色、宽,中部向外微弯,中区前宽后窄色暗,前缘有一近三角形紫灰色斑,横脉纹赭褐色,新月形,周围紫灰色,外线褐色,锯齿形,亚端线褐色,不  相似文献   

16.
1、形态特征茶翅蝽成虫体长12毫米~16毫米,宽6.5毫米~9.0毫米。体色淡黄色至灰褐色,具黑刻点,背面金绿色。触角黄褐色,喙伸达第1腹节中部。头部侧缘有明显的弯曲。前胸背板有5个隐约的小黄点。翅褐色。腹面淡红褐色。卵长约1毫米,短圆筒形,灰白色,卵块最少为28粒,卵排列呈六边形。若虫似成虫,体小无翅,腹部背面有黑斑。黄斑蝽成虫体长18毫米~23毫米,宽10毫米。黑色,密布刻点,并具黄斑。触角黑色。喙细长伸至第3腹节中部。腹部腹面中央有凹下的纵沟。卵长圆形,光亮,卵块通常12粒,排成四行。卵产在叶背,初产的卵淡绿色,近孵化时呈深黄色。…  相似文献   

17.
柳毒蛾为害杨柳树木,我省泰安、临沂、烟台等地区为害较重。如1972—1973年在太安良庄公社茅茨大队的防护林内大发生,加拿大杨、箭杆杨等杨树叶片几乎全被食光,虽时值盛夏,林带却似深秋景色,严重影响林木生长,降低了防护林的效能。在其他地区,此种情况也屡见不鲜。 柳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成虫全体白色,稍有光泽,足的胫节和趺节有黑白相间的环纹,触角主干也有黑褐色与白色相间的斑纹(杨毒蛾和其相似,但触角主干白色,易于区别)。卵灰白色,园形,排列成堆,堆上覆有泡沫状粘液。幼虫黑褐色,头部淡褐色,体背有灰白色较狭的纵带,中央有暗色的背中线,体侧各有黑褐色纵带一条,其上毛瘤亦为黑褐色,着生黄白色长毛(杨毒蛾头黑色,背中线较宽,黄白色,体侧毛瘤红色)。蛹黑褐色,披有褐色毛,尾部有棕色毛簇一丛,(杨毒蛾蛹为黑色,有白斑)。  相似文献   

18.
卫矛巢蛾(Yponomeuta polystigmellus Felder)属鳞翅目、巢蛾科,是卫矛发芽期的主要害虫,幼虫蛀芽,卷叶为害,影响枝叶抽伸,严重发生时至5月中、下旬仍不见芽叶伸出,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削弱树势。卫矛是北方城市和公园重要绿化树种之一,由于此虫为害有损观赏价值且有碍公共卫生。在山西省分布较普遍,以太原、晋中地区发生较重。自1962年以来的观察,只见为害卫矛。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3毫米左右,翅展30毫米左右,体与前翅表面被银白色鳞片,有丝光。触角丝状、呈黑、白相间的环节状;复眼黑色球形。胸部背面有6个黑点。前翅表面有  相似文献   

19.
胡杨天幕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发生于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危害面积已达30万亩,其中15万亩是严重受灾区,虫口密度在1万条/株以上,最多的可达10万条/株。在这些林内,胡杨树叶、嫩枝均被吃光,轻则使胡杨生长不良,重则造成大枝干枯,也有少量的老树在严重的虫害下濒于死亡。形态特征成虫:雌蛾体长20毫米,股宽8毫米,触角短羽状,长3—4毫米;翅黄色,前翅中部有一黄褐色带。雄蛾体长16毫米,股宽4—6毫米,触角黄褐色,长8毫米;前翅有两条褐色线,翅上密被淡黄色鳞片,前翅外缘有1毫米宽的褐色绒毛,顶角有3块黑斑,斑长约1.5毫米。卵:白色或灰色,圆柱形,长1毫米,直径0.8毫米,中央凹入,有褐色点,在股内以粘丝连接,丝长2—3毫米。排列在1—2年生的小枝上,呈顶针状。  相似文献   

20.
<正>一、形状特征成虫:雌蛾体长28~45 mm,翅展70~1 10mm,触角栉症状;雄蛾体长24~37mm,翅展55~76mm,触角毛状。体色和花斑有灰白、黑褐色等。前翅较宽、外缘较直,内、中、外横线深褐色,外横线呈锯症状,中室白斑大面明显,后翅灰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