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用雀梅桩头培育制作盆景,既易成活,又易成型,普遍受到盆景爱好者的欢迎。但若对雀梅的某些习性不了解,培育养护不当,又容易造成树皮开裂,失条失片,甚至枯死。笔者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对雀梅桩景的培育养护不得要领,屡遭失败。经多次总结教训,掌握了养护的某些关键,使雀梅桩景得以良好生长。现将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1.力争桩头萌芽一步到位桩头萌芽一步到位有两层含意:一是桩头主干、次干、侧枝顶端都能萌芽;二是桩头正反面,尤其是左右两侧均能萌芽。桩头萌芽一步到位,不仅是桩景造型的需要,也是养护好雀梅桩坯、  相似文献   

2.
雀梅根干自然奇特,树姿苍劲古雅,虬曲优美,叶小色翠,耐修剪;扦插、分株、播种繁殖均可。是苏派及岭南派常以雀梅为主要树种。兹就雀梅易发生的异常情况与有效的管理措施,介绍如下:1、老桩初上盆时的重点养护:此时因修剪、绑扎等原因,根部及有的枝条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而雀梅皮薄干硬,极易失水,轻则偏枯失枝,重则整株枯死,故截桩结束时,应立即涂抹白胶水封口。  相似文献   

3.
在培植树桩盆景时,往往因山民从挖桩至上市销售时间过长而失水过多,或培植者选盆不当和养护不善而枯死。面临躯干姿态奇特、苍古自然的树桩没有种活,主人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对这类弃之可惜的树桩,却是盆景爱好者制作盆架佳品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4.
盆栽梅桩是一种很好的观赏植物。水肥管理是使梅桩枝繁花茂的关键。梅桩性喜肥,除盆土用足基肥外,还要根据其耐旱的习性,按气候变化和发育情况进行控制。其中最难掌握的是花芽分化期的管理。早春,当梅桩著花时,盆土应六成干浇水。此时因花放而不必施肥。春末,花谢枝除后,新枝芽开始萌发,需水量小。为利于萌发新根,水不宜浇多,更不能积水。此时不必追施水肥;但在盆土表面可放入  相似文献   

5.
一、栽桩后的管理一般文章大都谈如何合理截桩,充分利用桩材,扬长避短,为培养一盆好桩景打下基础。我认为截桩后的管理措施更不可轻视。雀梅皮薄干硬,极易失水,轻则偏枯失枝,重则整株枯死。故而一旦截桩结束,要立即涂抹白胶水封口。较大的锯疤最好用黄泥浆封涂,并扎上塑料袋保水。然后尽快地栽。栽  相似文献   

6.
义乌有一盆人见人爱的大型雀梅盆景,曾使众多来访者称赞不已,它的作者就是义乌市盆协副会长盛光荣。这盆树桩的原材采于1987年,根坯为连根型。树体高130厘米,主干直径22厘米,上盆经过两年的地栽后,根系发达,枝条健壮,但树势比较零乱。作者经过构思后,随桩施艺。经几个春秋的精心修剪和养护后,于1992年3月,用一个长120厘米、宽60厘米、高25厘米的红色大理石盆作底盆,开始了上盆养护。  相似文献   

7.
1989年春季,笔者在花卉市场上选桩时,无意中寻得此桩(见图)。经一年养坯成活后,制作成双干盆景。1991年换盆后的夏季,由于一时疏忽,没有及时浇水,造成桩坯失水(笔者住楼房),使一侧低干枯死,但另一侧高干仍然生长得枝繁叶茂。枯死部分,经风吹、雨淋、日照后,树皮  相似文献   

8.
桩景能在小小的盆盎中保持强旺的生命力,几十年不衰退,培育者在养护中,几年一次的改植换土,是很重要的一项措施。桩景在盆中生长几年后,桩根沿着盆边密密麻麻地生长,成为绵絮状,将原土迫实,拱离盆面,原有的活性土已经失去团粒结构,造成板结,缺  相似文献   

9.
整形修剪是梅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特别在花后修剪对梅桩当年的生长和开花起着重要作用。修剪不当,不易长出强壮枝,进而影响花芽分化。当从外地购进的梅桩下地保养前和上盆时,要对梅桩进行造型和重修。可根据需要对主干进行“打芽”剪扎或破皮处理,以显枯老风  相似文献   

10.
雀梅具有桩姿奇特,皱皮斑驳,萌发力强,耐修剪等特点。通过截干蓄枝,绑扎修剪,可制作成奇姿异态的桩景,是盆景界广泛应用的植物材料之一。但雀梅桩景在养护过程中,常有枝片萎蔫的现象,业内人士称之为“回片”,至于原因,众说不一,往往笼统地归咎于养护不当,难以令人信服。雀梅在自然界为攀缘藤本状灌木,藤本植物的输导组织有别于直立的乔灌木,这恐怕才是造成雀梅树桩回片的关键所在。藤本植物在长期的攀附生长过程中,不但形成了适用缠绕或攀缘生长的外部形态,而且在内部结构上也发生多种变异。原先坚实的维管柱已不适应藤本植  相似文献   

11.
要使梅桩开花繁茂,需做好翻盆换土、修剪、肥水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实生梅以其耐逆性好、抗病力强、亲和力佳等优点,最宜作盆栽梅桩的砧木,这样的盆梅才有可能传世百年而不衰。作砧木的实生梅选用山野中老桩为佳,在劈凿修整加工老桩中,对多余或过长的根必作适当的锯截取舍,它们有的虬曲奇弯,有的半枯朽腐,有的叉根交结形态多变,在缺少实生梅的地方,弃之实在可惜。  相似文献   

13.
徽梅历史悠久。据记载唐时就有人植梅以观赏,明清时期不但梅的品种繁多,而且其游龙梅桩盆景已在盆坛上独树一帜,与徽墨、歙砚齐名。游龙梅桩属规则式造型,其奇古苍劲之躯和秀美端庄之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更启迪人们对龙的遐思。许多人对徽梅龙桩盆景缺乏了解,往往误称为游蛇式、蚯蚓式等等。所以笔者特以龙桩的造型方法来谈谈龙桩的特点。梅花游龙桩的造型可分以下几个步骤:  相似文献   

14.
●翻盆换土梅桩盆景经过一至二年的培育,主根伸长,幼根老化,盆土的养料几乎消耗殆尽,因而影响枝叶的生长,花开不好。故每隔一至二年,在春季花谢后萌芽前应翻盆换土一次。翻盆时,要除去宿土一半左右,剪除部分老根、腐根,再上盆时换入一半新培养土,以促进新根萌发,增大吸水、肥的能力。盆底及四周须充分填土,并以木棒捣实。盆面土离盆口3厘米左右,以利浇水。翻完盆浇透水,放在背风蔽荫处10天左右,再置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处养护。  相似文献   

15.
悬崖式在盆景的范畴内比起其它式样要少得多。其原因是取得理想素材较困难。养护也同样较难,一般按正常情况养护,还没有等到作品成型,下部枝条往往就枯死了。而松柏类的悬崖式盆景则要好得多。落叶、杂木类树种的悬崖式制作养护要困难得多。图1是悬崖式雀梅盆景,图2是倾斜30度的养护状态图。杂木类树种尤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根据中原地区的气候地质条件,就如何科学养护雀梅的几点技术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作了初步总结。本期先发“雀梅的保护技术”。其他如“伤口处理技术”、“盆土配制技术”、“浇水施肥技术”、“修剪换盆技术”等将分期刊出,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树木盆景在上盆时,一般都要讲求悬根露爪,但树木盆景所用的盆大都盆浅土薄,有的盆景树木的根裸露于盆土之外,过冬时容易冻坏根部,即使是扎入盆中的根,由于盆浅土少,也容易冻透、冻伤根系,影响了根的呼吸及养分的吸收,影响了成活.所以树木盆景需要冬天在室外越冬的,必须保护好根部.即使是耐寒力比较强的树种,在室外越冬,也要保护好根部,如果冻坏了根部,来年春天整个树桩便会枯死,结果使辛苦数年或数十年培植的桩景毁于一旦.所以冬季做好桩景的防冻保暖、保护好桩景的根部是十分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8.
家庭园艺     
问:盆栽花木早春怎样管理? 答:很多盆栽花木刚买来时生长繁茂,花色艳丽,但一两年后,虽经正常的肥水管理,却变得枝叶稀疏,花朵瘦小,甚至慢慢枯死。这是没有翻盆的缘故。花木经过一个时期的生长,盆土硬结,同时盆中的根系交错缠绕,不利于新根生长与养分吸收,因而必须进行翻盆。翻盆在早春进行,时间因花木而异。松、柏、榆、雀梅、月季等耐寒的花木,可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梅花、迎春、春兰、茶花、石榴、罗汉松等初春开花  相似文献   

19.
友人送我一株素白台阁梅作纪念。盆、桩一配总觉不协调,梅桩上部作游龙弯,下部则笔直,一嫌桩太高大,次则曲直过渡生硬、反差悬殊。怎么办?我对着梅桩反复推敲琢磨,心里顿然领悟,何不将上部曲干部分截断,这样既可降低树桩高度,且主干可得到一个穿着长裙仙女的轮廓雏形,若再将基部两枝梢作处理,便可谋划出仙女双臂广袖漫舞的动态,正好创作一个题为“梅姑报春”的桩景。构思妥贴,即着手进行加工。  相似文献   

20.
已故著名园艺家周瘦鹃先生一生爱梅成癖。早在20年代蛰居上海卖文为生吋,就常在狭小的庭院中放上一二十盆梅桩自娱。“九·一八”事变后,他痛心疾首,隐居苏州。倾20多年卖文所得,在城内黄杨桥头买地筑园,垒石为山,掘地为池;山上遍植梅树,建造梅屋。到梅放时节,红梅、绿梅、白梅、玉蝶梅、铁骨梅等竞相争妍,暗香销魂。朋友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