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兔巴氏杆菌病是6月龄以下幼兔死亡的主要原因。2001年6月,我县一种兔场应用市售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三联苗免疫后,却复发兔巴氏杆菌病,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 2000年6月下旬,我县尖角乡刘湾村一兔场,用从某私营兽药店买来的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三联苗,给存栏的400多只金丝长毛兔全部做了免疫注射(1个免疫剂量/只)。注射后14d左右,兔群中3~4月龄幼兔开始陆续发病死亡。到2000年8月7日,发病免208只,死亡198只,发病率50.2%,病死率95.2%。发病期间应用磺胺类药、痢特灵、氟…  相似文献   

2.
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各种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巴氏杆菌病的总称。该病菌分布很广,在养兔场以及在健康兔的鼻黏膜上均能寄生,但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引起兔只发病。一旦兔体受到外界不良条件影响以及饲养管理不良,兔体抵抗力降低,该菌便会大量繁殖,毒力增强,病菌即可通过鼻黏膜进入血液分布到全身而引起发病。本病多发生于春秋两季,常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一般发病率为20%~30%。由于很多家兔鼻黏膜带有巴氏杆菌而又不表现临床症状,所以当引进兔时常把该菌带入,  相似文献   

3.
兔巴氏杆菌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临床症状表现为败血症、传染性鼻炎、流行性肺炎等,是严重危害养兔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对兔巴氏杆菌病的病原特征、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养兔场科学防控巴氏杆菌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因病原感染部位不同而有很多临床类型。该病传播迅速,对兔群的危害极大。今年自入秋以来,山东省泰安、临沂、潍坊、日照等地的很多养兔场的兔群发病,表现为鼻炎、肺炎、败血症的临床症状,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无效,后经实验室综合诊断,确诊为兔巴氏杆菌病。于是依据病情制定了正确的治疗方案,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和地方性流行。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2006年9月中旬,山东省泰安地区某新西兰白兔养殖中心,共饲养商品肉兔2300多只,均已注射兔瘟-巴氏杆菌-魏氏…  相似文献   

5.
肉鸽巴氏杆菌病诊疗报告温丽慧高明辉杨华杜亚峰(大庆市让湖路区兽医卫生防疫站·163712)(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我单位职工张某家饲养肉鸽65只,今年4月发生巴氏杆菌病,先后发病34只,死亡20只,发病率为5231%,病死率为5882%。现将诊疗...  相似文献   

6.
韦庆海 《北方牧业》2012,(14):24+26
<正>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于感染的部位不同,有败血症、传染性鼻炎、肺炎、中耳炎、结膜炎、子宫脓肿、睾丸炎和脓肿等病型。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季节多发,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1发病情况2012年4月份,河北省迁安市马兰庄镇某养兔场从安徽省购入杂交野兔500只进行饲养,半个月以后,陆续有兔患病死亡,据场主称兔在死亡前食量减少,没有发现其他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7.
正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病,是危害家兔养殖业比较严重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近几年,兔巴氏杆菌病多为隐性感染,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该病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常造成大批发病和死亡。加之好多养兔场长期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防治,导致致病菌慢慢产生了耐药性。孙宝莹等[1]通过药敏试验发现家兔已经对大多数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  相似文献   

8.
1997年7月中旬,齐齐哈尔市龙沙区王某饲养的哈白兔86只,突然发病,死亡11只。经过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等,确诊为兔巴氏杆菌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畜主王某用4只铁丝笼饲养86只育成兔,1997年7月18日饲喂如常,而第2天突...  相似文献   

9.
1发病情况铁力市某镇一养兔场,饲养哈白、比利时、加里弗尼亚等肉种兔160只,存栏幼兔、青年兔1800多只,已接种兔瘟/巴氏杆菌病二联苗(据了解疫苗已过期)。2007年9月20日从外地购入8只种公兔进场时未进行检疫和隔离观察,即放入兔群中饲养。到9月29日,有5只断奶幼兔和4只青年兔死亡。  相似文献   

10.
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尽管广泛应用疫苗预防效果不错,但在部分地区出现效果异常,如一些接种过该疫苗的兔发病也屡见不鲜,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将损失降至最低。1发病情况2001年7月1日,某户饲养的杂交肉兔48只,其中1窝(7只)在87日龄时死亡2只,次日全部死亡。据户主称此兔群体在32日龄时已做过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三联疫苗接种。户主对存活肉兔给予磺胺类药物复方新诺明,未控制死亡。2临床症状及剖检2.1临床症状病兔突然抽搐,惨叫急而死,兔死后鼻孔流出淡红色血液,…  相似文献   

11.
巴氏杆菌病是家兔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对家兔养殖业危害十分严重。2003年4月14日大田县某养兔专业户饲养的523只家兔相继发生巴氏杆菌感染,4天内患病兔达104只,发病率为20%,死亡78只,病死率为  相似文献   

12.
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是危害家兔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根据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分为败血型、鼻炎型、肺炎型、中耳炎型、结膜炎型、生殖器官感染和脓肿等类型。在兔群中常呈散发性,近年来,大批急性死亡已经较少见。2012年11月,昆明某养兔场发生鼻炎和肺炎型的  相似文献   

13.
2000年7月末,我市河南街纪某家饲养的比利时兔发生了以下痢、腹部臌胀、流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通过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观察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兔大肠杆菌与球虫病混合感染。1发病情况此养兔户共饲养比利时兔326只,按常规进行了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疫苗免疫。从7月29日个别兔开始发病,至8月4日共发病121只,发病率为37.1%,其中1~6月龄兔发病93只,占发病只数的76.9%,6月龄以上发病28只,占23.1%,共死亡44只,死亡率为36.4%。2临床症状食欲减少或废绝,结膜苍白,皮毛粗乱…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济源市一养兔场发病,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细菌分离培养、纯化、生化鉴定诊断为兔巴氏杆菌病.对分离的巴氏杆菌(Pm)进行扩菌,经甲醛灭活,以蜂胶为佐剂,制成本场巴氏杆菌灭活苗(含菌量为100亿/mL),接种于产前母兔和仔兔,对兔巴氏杆菌病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兔瘟又称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以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瘀血及出血性变化为主要特征,是危害养兔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兔传染病。2005年8月临沂市某养兔场发生了1起肉兔兔瘟与兔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现就其诊治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兔瘟又称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以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淤血及出血性变化为主要特征,是危害养兔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兔传染病。2006年8月,肇东市某养兔场发生了一起肉兔兔瘟与兔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现就其诊治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振 《动物保健》2006,(9):55-55
2005年8月临沂市某养兔场发生了一起肉兔病毒性出血症与兔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现就其诊治情况概述如下。(一)发病情况2005年8月25日我市某养兔场王某饲养的320余只3~4月龄新西兰肉兔,其中21只突然发病,开始患病兔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从鼻腔中流出粘性分泌物,打喷嚏,体  相似文献   

18.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培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氏杆菌通常寄居于多种哺乳动物的上呼吸道,常引起鼻炎和支气管肺炎,它在兔群中感染率非常高,所导致的家兔鼻炎的发病率也非常高。特别是在规模化养兔场,波氏杆菌与巴氏杆菌、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相当普遍,已成为兔病防治的一大难题。笔者通过对某兔场有明显鼻炎症状的兔群进行细菌学检查,就波氏杆菌的基本特性作一初步研究,为兔鼻炎的预防、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病料的采集无菌棉拭采集病兔的鼻腔分泌物,置含1mL马丁肉汤的试管中,37℃增菌2小时。1.2细菌分离病料增菌培养后,在含5%血清的营养琼脂…  相似文献   

19.
家兔肺出血性巴氏杆菌病的诊治张明智(河北省承德农业学校,承德067411)1996年10月,承德县某个体兔场暴发一起以死前口鼻出血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前后共死亡家兔56只,其中公兔1只,母兔4只,仔兔和青年兔共51只。经实验室检查为巴氏杆菌病,选...  相似文献   

20.
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豆状囊尾蚴混合感染病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守龙 《畜牧与兽医》1994,26(4):170-171
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豆状囊尾蚴混合感染病例崔守龙(安徽省滁县地区畜牧兽医站)1993年2月25日,滁州卫校的实验动物兔突然发病,3天死亡了14只。经临床检查和实验室诊断,认为该病是一起由气温突变为诱因的兔的豆状囊尾蚴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所造成的传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