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人类紧迫需求,人工造林是人类改善生态环境的途径之一。人工造林可以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选择科学合理的造林模式,是确保造林成果能够长期保存、持续发挥效益的重要环节,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主要途径。本文对岢岚县造林模式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希望对条件相似或近似地区进行人工造林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彰武县人工造林多以单一树种纯林为主,大面积纯林生态稳定性差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改变传统的发展人工治沙模式,以种群生态学理论为指引,建立了樟子松混交林造林试验和优化配置试验示范区。文章总结了示范区混交林治沙造林模式,阐述了造林技术措施,并对混交林治沙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林业资源管理》2015,(1):77-83
为评价不同造林模式对鲁中南退化砂石山地林下草本植被的恢复效果,以该区域4种造林模式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造林模式2011年、2013年林下草本群落数量特征及其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造林有助于林下草本植物的恢复、生长与发育,不同造林模式人工幼林林下草本种数、群落平均盖度、平均高度和平均密度均高于对照,且各指标均呈现混交造林模式高于纯林造林模式;除各模式草本种数变化不一致外,其余指标均呈现2013年高于2011年的趋势。2)造林可以改变林下草本植物的重要值和优势地位。不同造林模式的草本植物的主要优势种基本相同,造林2年和4年时,物种的动态变化明显,群落物种重要值与优势地位发生更替,造林4年后,群落主要优势种优势地位更加明显。3)不同造林模式的多样性指数高于对照,且呈现阔阔混交>针阔混交>纯林模式的趋势,多样性指数随造林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银杏人工用材林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概述了营造银杏人工用材林的有关技术:包括造林地的选择、造林苗木规格、造林密度、整地规格、经营管理等。其目的为培育人工银杏用材林基地建设提供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平泉县采取封造结合造林替代单一飞机撒播造林,探索封山育林辅助人工造林治理模式,综合实施植苗、直播和撒播3种造林方式,有效降低播区造林成本,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  相似文献   

6.
结合宝鸡市渭滨区自然条件,对人工造林技术进行了探讨,制定了人工造林设计方案,分析了造林后管护措施,为科学地进行人工造林,提升造林质量,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工程类型、造林地类型、主要造林树种等方面对2005年全省人工造林实绩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摸清家底,合理下达造林计划;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逐步完善营造林基础性工作;因此制宜,适度推广微型林网、宽窄行造林模式等三方面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建设地区自然特征、水土流失现状的分析,提出科右中旗水土保持林建设模式。采用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人工造林技术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并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洞口县石漠化现状和造林成林率调查,结果表明:洞口县石漠化区杉木、马尾松、柏木、阔叶林的现有林面积所占比例差异明显,人工造林成林率差异极显著。柏木林的现有林面积所占比例和人工造林成林率远远大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阔叶林仅次于柏木林,马尾松林介于阔叶林和杉木林之间,杉木的林最小。柏木是石漠化地区首选造林树种,其次是阔叶树;营造柏木、阔叶树纯林或柏木与阔叶树混交林可作为洞1:7县及其相同生境石漠化地区主要造林模式;马尾松纯林可作为辅助造林模式应用;杉木不适宜在石漠化土地上生长,不宜作为石漠化地区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0.
沈琼桃 《江苏林业科技》2002,29(2):10-11,42
通过对野生枫香树采用纯林与混交林方法进行人工造林驯化试验及对各种造林模式进行生物量,生产力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枫香树和杉木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中德合作造林项目以其科学的组织、严格的管理、扎实的施工成为当地人工造林的示范工程。其显著的效果,受到项目区干部群众的广泛欢迎。中德合作造林项目的实施,不仅在引进资金、加快我国植树造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更重要的是通过项目的实施,笔者学到了德国在项目管理和实施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国林业发展在观念、思路、管理创新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希望能为国内造林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兴安盟公益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人工造林,文章阐述了公益林造林技术,为兴安盟地区的林业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未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核查办法,对贵州省2013年人工造林未成林地干旱灾害受损情况进行省级核查。分别针对不同受灾地域、工程项目、造林年度、混交方式、树种组5个承灾体,分析受损程度等级、株数保留率情况。为积极有效应对干旱灾害,在科学造林、加大抗旱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完善灾后恢复重建相关政策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日元贷款造林项目的实施,不仅缓解了林业建设资金的不足,而且对中国的造林政策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在对日本贷款造林项目与其他贷款造林项目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之上,重点对日本贷款造林项目对中国造林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干旱荒漠区选取白刺人工造林1~3年的幼树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立地条件下白刺人工造林幼树生长特性的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随栽植年限的增长,白刺人工造林1~3年幼树各项生长指标均呈增长趋势;白刺人工造林当年幼树生长较为缓慢,且容易出现干枝现象;2~3年后幼树随着年限的增长,其各项生长指标逐年增大。2)不同立地条件下,白刺3年幼树各项生长指标排序为:半固定沙丘草沙障地流动沙丘固定沙丘丘间地。3)半固定沙地和草沙障地适宜白刺人工造林,丘间地和固定沙地不适宜白刺人工造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梭梭人工林病害的调查,结果表明:梭梭人工林发生的各类病害有7种,其中:叶部病害有白粉病和枯萎病2种,枝干病害有枝枯病、瘤锈病、黑枯病和干桔病等4种,根部病害有根腐病1种.危害梭梭人工林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和枝枯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造林建设工程造价的定义与计价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就造林建设工程造价中几个重要概念的含义、造林工程造价的特点及其计价特征进行了阐述,同时探讨了这些重要概念和特征对造林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多伦县近年来实施飞播技术、封育技术、人工造林技术、沙障固沙技术等植被恢复技术来防治土地沙漠化。针对这些植被恢复技术进行效果分析,认为这些技术在多伦县沙漠化防治中经推广应用是成功的,并且效果明显。沙障固沙技术实施成林后,起到了明显的阻沙、降低风速、恢复植被的作用;封育、人工造林技术可迅速提高植被盖度,稳定植被群落;在实施封育、人工造林、沙障固沙技术的前提下进行飞播,效果更明显,保存率更高,植被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9.
浅谈如何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园林绿化企业要在日趋严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必须推行有效管理来控制和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结合工作经验,提出首先必须高度认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其特点;其次要熟悉成本控制管理内容和程序;最后要将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措施合理运用,方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营造林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营造林地实施监测,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和土壤蓄水能力对工程营造林地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不同造林措施涵养水源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工程营造林对减少地表径流和消减泥沙的作用明显.2004~2007年工程营造林地累计固土量为64 814.71 t,累计固定肥力约10 085.2t;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是水源涵养的主体(累计贡献率为69.3%),人工造林和配套荒山造林单位面积涵养水源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