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乙基多杀菌素等5种药剂对设施甜瓜上蓟马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肖春雷  罗丰 《长江蔬菜》2012,(22):90-92
为了筛选防治三亚地区设施甜瓜蓟马的药剂,选取目前国内常用的5种药剂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的防效最好,最高达到了99.17%;其次为10%虫螨腈悬浮剂,最高防效为70.47%;25 g/L多杀霉素悬浮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效比较差,最高防效分别为58.40%、53.34%和52.85%。  相似文献   

2.
目前设施甜瓜上蓟马防治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为主,但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科学用药现象增多,因此造成其耐药性增强,防治效果差,严重时引发食品和环境安全问题。为有助于设施甜瓜上蓟马防治的合理用药,通过比较6种药剂对海南设施甜瓜蓟马的室内毒力以及田间试验,筛选出对海南设施甜瓜蓟马防效较好的药剂。研究结果表明,设施甜瓜蓟马对60 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最敏感,24 h的LC50值为1.324 mg·L^-1,其他药剂敏感次序由高到低依次为:15%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1.871 mg·L^-1),48%噻虫胺悬浮剂(2.345 mg·L^-1),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3.409 mg·L^-1),3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554 mg·L^-1),20%啶虫脒微乳剂(5.738 mg·L^-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田间推荐剂量下,60 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治设施甜瓜蓟马均可表现出较强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其在处理后1 d和7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82%和79.18%;其次为19%溴氰虫酰胺药悬浮剂,其在处理后1 d和7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46%和72.95%。综合考虑,60 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19%溴氰虫酰胺药悬浮剂可以作为海南设施甜瓜上防治蓟马的优先推荐药剂。  相似文献   

3.
何泽敏  刘芳 《北方园艺》2017,(6):135-137
以烟粉虱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烟粉虱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在5种杀虫剂中,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烟粉虱的防效最好,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其次是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和60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4.
使用香蕉花蕾注药装置,比较了不同药剂、不同注药时间和注药剂量对香蕉花蓟马的防治效果及药害情况。结果表明,注药3 s,平均注药剂量为8.7~14.2 mL,除乙基多杀菌素和噻虫嗪外,防治效果均为负值;注射9 s,平均注药剂量为33.5~42.6 mL,各药剂对香蕉花蓟马的防效均在80%以上。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较悬浮剂更易出现药害,注射未结果的香蕉花蕾更易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防治松花菜斜纹夜蛾的有效生物农药,我们选用了6种生物农药开展药效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00亿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防效最好,药后3d、7d防效达到90.9%和66.8%,其次为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效达到86.4%和63.3%,再次为10%多杀霉素悬浮剂,防效为到72.0%和60.8%,其余3种生物农药防效均低于50%。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可有效防治萝卜甜菜夜蛾的高效低毒药剂,选用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000倍液、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800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1 000倍液、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 000倍液等药剂进行了防效试验。结果表明: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000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1 000倍液对甜菜夜蛾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7 d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防效均达95%,与对照差异均达极显著,且安全性高,对作物生长无异常影响,对斜纹夜蛾还有兼治效果。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可以交替作为防治萝卜等蔬菜上甜菜夜蛾的药剂推广应用,施药间隔期为7~10 d。  相似文献   

7.
孙芹  王斌  李志念 《北方园艺》2016,(11):117-119
以扦插月季苗为试材,采用室内盆栽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40%丙硫菌唑悬浮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性粒剂、25%乙嘧酚悬浮剂、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对月季白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0%丙硫菌唑悬浮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性粒剂、25%乙嘧酚悬浮剂、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对月季白粉病具有良好的保护活性和3d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12.5%四氟醚唑水乳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性粒剂、50%醚菌酯水分散性粒剂和250g·L~(-1)嘧菌酯悬浮剂。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叶法在室内测定了40%丁草胺·五氟磺草胺悬乳剂、20%虫螨腈悬浮剂、50%氟环唑水分散粒剂、32%草铵膦·乙氧氟草醚可湿性粉剂、16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水分散粒剂、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6种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1部分家蚕急性毒性试验,对其毒性范围进行分级,评价了其对环境的安全性.结果表明: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的LC50< 0.5mg/L,属于剧毒级;20%虫螨腈悬浮剂、16000IU/mg苏云金杆菌水分散粒剂的LC50在0.5~20mg/L,属于高毒级;40%丁草胺·五氟磺草胺悬乳剂、50%氟环唑水分散粒剂、32%草铵膦·乙氧氟草醚可湿性粉剂的LC50>200mg/L,属于低毒级.就这6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测定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防治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 Morgan)的新型杀虫剂,以指导田间更科学合理地防治该虫。【方法】室内采用叶管药膜法对该虫进行毒力测定;并采用花蕾喷雾法和花蕾注射法,在香蕉园开展防效试验。【结果】不同杀虫剂对若虫的毒力大小及顺序为:乙基多杀菌素(0.19 mg·L-1)溴氰虫酰胺(1.76 mg·L-1)螺虫乙酯(2.09 mg·L-1)氰氟虫腙(4.66 mg·L-1)呋虫胺(5.34 mg·L-1)阿维菌素(7.35 mg·L-1)氟啶虫胺腈(8.57 mg·L-1)啶虫脒(10.42 mg·L-1)噻虫啉(16.66 mg·L-1)氯虫苯甲酰胺(48.34 mg·L-1);对成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与若虫基本一致,若虫对杀虫剂更为敏感。防效试验表明,采用花蕾喷雾法时,乙基多杀菌素和螺虫乙酯对黄胸蓟马的防效均超过80%,其次是溴氰虫酰胺,防效为76.94%;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和氰氟虫腙对该虫的防效与常规药剂阿维菌素、啶虫脒相当。当采用花蕾注射法时,螺虫乙酯的防效最高,为83.14%,其次是溴氰虫酰胺和乙基多杀菌素,防效分别为75.73%和73.38%;氯虫苯甲酰胺和氟啶虫胺腈的防效仅次于常规药剂阿维菌素和啶虫脒。【结论】新型杀虫剂中,乙基多杀菌素、螺虫乙酯和溴氰虫酰胺对黄胸蓟马具有较高的毒力和防效,可作为防治该虫的首选药剂,田间防治时应注意药剂间的轮用与混用。  相似文献   

10.
刘春莹 《现代园艺》2014,(17):115-116
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25%丁醚脲悬浮剂不同剂量处理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25%丁醚脲悬浮剂对茶小绿叶蝉都有较好防效,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最好防效达88.44%,25%丁醚脲悬浮剂最好防效达82.96%。2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茶小绿叶蝉在茶叶生产上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以氟酰脲悬浮剂、茚虫威乳油、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为对照,比较了不同用量氟酰脲·茚虫威悬浮剂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8%氟酰脲·茚虫威悬浮剂38.4、48.0 g/hm2处理对甘蓝小菜蛾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 d防效最高,分别为82.24%和87.16%,持效期7 d左右。因此,28%氟酰脲·茚虫威悬浮剂可作为防治甘蓝小菜蛾的药剂,建议与其他农药进行合理轮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为防治蓟马为害马铃薯组培苗,降低蓟马对组培苗的污染,以石薯1号为试验材料,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吡虫啉、噻虫嗪药剂,研究不同药剂对蓟马的防治效果及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蓟马防治试验中,在MS培养基中添加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的药剂,可以有效降低试管苗根长、株高,且B1处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对试管苗生长抑制最显著;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 000~20 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4 000倍液,均可以有效防治蓟马,降低试管苗发病率,其中A1处理(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 000倍液)、B1处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B2处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的试管苗发病率均为0.00%,对蓟马防效较好。在药剂解除试验中,C3处理的根长、株高、节间距均显著高于C1处理,且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D3处理根长、株高均显著高于D1处理,且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说明在药剂培养基扩繁3次后,再采用无药剂培养基扩繁2次可以快速解除杀虫剂生长抑制作用,达到与正常植株同等的生长状况。因此,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 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均可以防治试管苗中的蓟马,且在采用无药剂培养基扩繁2次可以快速解除杀虫剂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防治石榴蓟马的高效、低毒和无污染的生物杀虫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4种生物杀虫剂和1种化学杀虫剂(吡虫啉)对石榴蓟马不同虫态的毒力效应。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对两种石榴蓟马的毒力依次为:乙基多杀菌素印楝素苦参碱吡虫啉除虫菊素。其中乙基多杀菌素对黄胸蓟马3龄若虫和成虫的LC_(50)分别为8.550和12.078mg/L。对西花蓟马3龄若虫和成虫的LC_(50)分别为13.647和20.185mg/L。印楝素和苦参碱亚致死浓度均可引起两种石榴蓟马的化蛹率和羽化率显著下降。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印楝素和苦参碱均能对两种石榴蓟马种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游秀峰  李为争 《中国瓜菜》2022,(3):26-30,35
综合分析2010年1月1日后登记的瓜类上农药单剂和病虫害的对应关系,构建了"瓜类病虫害防治用药一张图";并用多维尺度图展示了瓜类复配药剂中不同单体的组合频次.推荐如下用药种类:(1)蓟马:吡虫啉>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2)潜叶蝇:噻虫嗪;(3)蚜虫:苦参碱;(4)鳞翅目幼虫: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5)粉虱:溴...  相似文献   

15.
邱水林  陆致平 《蔬菜》2011,(9):58-59
用不同浓度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乙基多杀菌素SC对甘蓝小菜蛾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6%乙基多杀菌素SC1500倍稀释液的防效最佳,药后3d、7d、10d的防效分别为98.5%、96.7%、95.5%;6%乙基多杀菌素SC2000倍、2500倍液处理区防效为次,其药后3d、7d、10d的防效分别为97.2%、94.2%、92.4%和95.8%、93.2%、91.3%,防效明显优于对照农药阿维菌素,可作为吴江市防治小菜蛾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6.
蓝莓硬蓟马已经成为蓝莓上的重要害虫。该文选取7种常用杀虫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其中啶虫脒、乙基多杀菌素和螺虫·噻虫啉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始终达到96%以上;溴氰菊酯的防效较好,达到90%;螺虫乙酯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也有较好的防效;只有球孢白僵菌防效最低。  相似文献   

17.
用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治节瓜蓟马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不但速效性好,持效期也很长,药后第2天,最高相对防效达93.03%,药后第10天,最高相对防效达94.64%。且对节瓜安全无药害,可在节瓜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选用乙基多杀菌素、粘颗·苏云菌等5种杀虫剂对小菜蛾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6%乙基多杀菌素和20%氯虫苯甲酰胺防治小菜蛾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粘颗·苏云菌速效性较差,药后5 d防效仅为45.6%,但表现出较强的持效性,在调查后期防治效果仍较强,药后8 d防效达91.9%,药后11 d防效高达94.0%,在5种药剂中持效性最好。5%阿维菌素和5%甲维盐的效果不理想,防效在70%左右。建议在实际防治小菜蛾过程中使用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和粘颗·苏云菌,且最好交替使用,以确保效果及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防治苦瓜瓜实蝇的高效低毒药剂,对60%噻虫·灭蝇胺水分散粒剂、70%灭蝇胺水分散粒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种杀虫剂田间药效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10 d,除60%噻虫·灭蝇胺水分散粒剂13.0 g/667 m2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0 g/667 m2外,其他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均高于62.55%;但药后3~10 d,60%噻虫·灭蝇胺水分散粒剂13.0 g/667 m2防效也达到65.28%~67.64%。由此可见,60%噻虫·灭蝇胺水分散粒剂26.0 g/667 m2和60%噻虫·灭蝇胺水分散粒剂20.0 g/667 m2对苦瓜瓜实蝇的防治效果均较优于其他处理,70%灭蝇胺水分散粒剂20.0 g/667 m2的药剂效果也达到63.91%。因此,为达到防治效果,在生产中应优先使用60%噻虫·灭蝇胺水分散粒剂,其次是70%灭蝇胺水分散粒剂。  相似文献   

20.
柑桔脚腐病是为害柑桔主干基部的病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柑桔脚腐病菌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进行了21种农药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各药剂对寄生疫霉菌丝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率与药剂浓度呈正相关.其中,毒力作用最强的是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EC50为0.259 8μg/mL;其次是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剂、2%春雷霉素水乳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0%多抗霉素B可湿性粉剂、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和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EC50在1.0~7.7 μg/mL之间;再次是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井冈霉素水乳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腈菌唑水分散粒剂、43%戊唑醇悬浮剂、25%丙环唑乳油、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8%碱式硫酸铜水分散粒剂、40%氟硅唑乳油和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EC50在18.0~69.0tg/mL之间;较差的是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EC50在329.0 μg/mL以上,尤其甲基硫菌灵70%可湿性粉剂和50%悬浮剂的EC50分别高达979.166 5和1 713.833 0 μg/mL,不宜推荐继续用于柑桔脚腐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