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水稻“沼液水肥一体化+配方肥”技术模式1.施肥技术水稻品种:南粳9108。移栽时间与方式:6月上中旬机插秧。土壤种类与肥力水平:水稻土、潮土,中等及以上肥力。水稻全生育期内亩施用氮、磷、钾(折纯)分别为16.25公斤、5公斤、6.25公斤,其中化肥氮、磷、钾(折纯)分别为8.75公斤、0、2.5公斤,有机肥(沼液)氮、磷、  相似文献   

2.
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是实现蔬菜化肥"零增长"的重要技术之一,有机肥的施用不仅可以提高蔬菜品质,还可以改善菜地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培肥地力。结合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实施,我县推广了“有机肥+配方肥机械化深施”模式、“沼渣沼液+配方肥+机械化深施”模式、“设施蔬菜+秸秆生物反应堆”模式、“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有机肥+机械深施”模式5种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实现了化肥减量、有机肥增施、消纳畜禽粪污量、蔬菜品质提升、土壤培肥改良、产地环境改善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江苏省黄河故道低肥力土壤条件下,探究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小麦玉米和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明确低肥力土壤中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规律和潜力。田间试验于2017年10月布置,设置6个不同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常量化肥(F)、常量化肥+40%有机肥(FM_(0.4))、NPK总养分相等情况下分别用有机肥替代20%(F_(0.8)M_(0.2))、40%(F_(0.6)M_(0.4))及60%(F_(0.4)M_(0.6))化肥。结果表明:(1)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有机肥替代化肥在小麦季产量明显降低,其中有机肥替代60%化肥时,小麦产量显著降低而在玉米季产量无显著差异。在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中,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不显著。(2)施肥提升了小麦玉米和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有机质提升8.07%~36.61%,水稻小麦轮作体系土壤有机质提升7.69%~40.22%。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全氮及速效钾含量呈降低趋势,而土壤磷素及碱解氮含量逐渐升高;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中土壤全氮含量逐渐降低,土壤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逐渐升高。(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作物产量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黄河故道地区由于基础地力较低,有机肥替代化肥并未表现出对作物的增产作用,但有机肥的投入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的养分状况,因此该区低肥力土壤在作物栽培中应当维持化肥用量并增施有机肥,以提升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沼液替代不同比例化肥氮对冬小麦产量、生长发育特征(生育进程、株高动态、群体动态和干物质积累动态)、品质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小麦产量显著增加(P<0.05),以沼液替代50%化肥氮(50% Nbs)处理产量最高,为7.75 t·hm-2,比全施化肥(Ncf)处理增产18.14%;以沼液替代100%化肥氮(100% Nbs)处理与Ncf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籽粒千粒重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穗粒数和收获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沼液替代化肥氮比例的增加,小麦各生育期株高、分蘖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都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成熟期,100% Nbs处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Ncf处理(P<0.05);以沼液替代200%化肥氮(200% Nbs)处理的小麦株高、分蘖数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都显著高于Ncf处理(P<0.05)。施用沼液可改善小麦品质;提高小麦籽粒的Cu和Zn含量,显著降低Cd和Cr含量(P<0.05),对Pb和As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各处理籽粒重金属含量均低于相应的污染物限量标准。当沼液替代化肥氮比例达到50%以上,由于贪青晚熟,以及基部节间长度显著增长等原因可能导致倒伏、减产,施入大量沼液也可能导致二次污染风险。因此,本研究初步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麦田灌溉沼液替代化肥氮最佳比例为50%。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等氮条件下沼液按不同比例替代化肥对冬小麦产量和麦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21—2022年在安徽农业大学农萃园设置大田试验,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单施化肥、沼液替代20%、50%、80%和100%化肥,分别分析小麦产量和三类节肢动物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沼液替代化肥量的增多,害虫数量呈现减少趋势,天敌数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沼液替代20%化肥时,土壤节肢动物密度最高。当沼液替代50%化肥时,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天敌优势集中性指数最高。当沼液替代化肥达50%及以上时,小麦各产量指标均显著低于单施化肥。结论表明改厕沼液替代化肥比例宜控制在50%到20%之间,可为改厕沼液科学比例替代化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为双季稻区有机物料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2017—2018年度在安徽省江淮水稻主产区布置田间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单施化肥(F)、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FM)、单施化肥+秸秆还田(FS)。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早、晚稻及周年稻谷产量。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秸秆还田处理与单施化肥相比,2017年产量没有明显差异,2018年早、晚稻产量分别增加6.27%、9.79%和10.11%、9.81%。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处理均提高双季稻地上部对N、P2O5、K2O的积累量,且主要表现在晚稻季,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施用效果优于秸秆还田。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处理2年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68.93%和57.77%。综上所述,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能保证安徽江淮丘陵区双季稻高产,并且能够培肥地力,有利于土壤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化肥减量对玉米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探讨有机培肥时化肥减量对玉米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的影响。【方法】于2010-10-2011-07在陕西杨凌进行大田试验,试验共设置化肥不减量+高有机肥(NPK+HM)、化肥不减量+中有机肥(NPK+MM)、化肥不减量+低有机肥(NPK+LM)、化肥减量70%+高有机肥(30%NPK+HM)、化肥减量50%+中有机肥(50%NPK+MM)、化肥减量30%+低有机肥(70%NPK+LM)和对照(NPK)7个处理,分别于玉米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浆期及成熟期采集玉米田0~20 cm土层土样,测定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无论在化肥减量还是不减量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均可以明显提高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但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却显著下降;有机培肥条件下,不同的化肥减量处理对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不同,其中化肥减量50%+中量有机肥(50%NPK+MM)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最高,且与化肥不减量+高量有机培肥(NPK+HM)处理对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作用几乎一致。另外,各有机培肥处理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土壤呼吸强度均较对照(NPK)处理高,但差异并不明显。【结论】在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化肥减量50%+中量有机肥(50%NPK+MM)是比较合理的施肥方式,化肥适度减量在土壤培肥过程中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比较沼液、化肥及有机液体肥在青菜上的应用效果,并考察了追施不同沼液量替代化肥对青菜产量、品质、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75%沼液替代化肥处理对青菜生长性状的改善效果显著,青菜产量稳定,每667 m2产量2 786.12 kg,与常规施肥相比提高9.26%;100%沼液替代化肥的重金属检测表明,青菜的重金属含量都未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26—2017)的标准值;沼液施肥对青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影响;沼液追肥对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含量有所增加,青菜沼液施肥短期内不会对土壤重金属含量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化肥减量增效的有效措施,为探索单位面积有机肥适宜用量及替减化肥幅度,在玉米上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配方施肥的基础上一定范围内随着有机肥用量增加玉米单产不断增加,有机肥亩用量为324 kg时,玉米亩产最高,为584 kg;在亩增施100 kg有机肥的基础上减少20%化肥用量(35%配方肥15 kg)未造成玉米明显减产,说明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切实可行,本次试验减少的化肥氮磷钾总养分与有机肥提供的总养分相当,因此玉米不会减产。随着有机肥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钾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说明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必须长期坚持增施有机肥才能使耕地肥力逐年稳步提高、理化性状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0.
沼液与有机肥配施条件下氮损失风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索沼液、有机肥配施等氮量替代化肥的模式,期望能够在保持产量稳定的前提下,降低稻田氮素损失的风险。本试验以太湖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了空白对照(CK)、常规化肥(NPK)、100%沼液、75%沼液+25%猪粪有机肥、50%沼液+50%猪粪有机肥和100%猪粪有机肥六个处理,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的稻田氨挥发特性,同期测定稻田田面水氮含量,以及全施肥期径流流失量。试验结果显示,在等施氮量条件下,常规化肥处理水稻产量达12 752.70 kg·hm~(-2),其农田氨挥发总量为76.99 kg·hm~(-2),径流氮损失量39.11 kg·hm~(-2);100%沼液施用处理和75%沼液+25%猪粪有机肥配施处理氨挥发量较高,分别为120.66、88.01 kg·hm~(-2);而50%沼液+50%猪粪有机肥配施处理氨挥发总量和径流氮流失量均低于常规化肥处理,分别为58.03、22.00 kg·hm~(-2),其产量与常规化肥处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100%猪粪有机肥施用处理尽管氨挥发总量和径流氮流失量表现最低,但其产量低于50%沼液+50%猪粪有机肥配施处理。综合比较而言,50%沼液+50%猪粪有机肥配合施用处理在保持一定产量的基础上又能减少氨挥发及氮流失风险,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结合喷施外源硒对白术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理,采用大田试验,设置喷施清水(CK)、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结合喷施清水(OM)、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结合喷施5 mg·m-2硒肥(OM+5Se)、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结合喷施10 mg·m-2硒肥(OM+10Se)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结合喷施15 mg·m-2硒肥(OM+15Se)五个处理,考察不同处理对白术叶功能性状、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OM、OM+5Se、OM+10Se和OM+15Se显著增加白术的叶面积,增幅分别为12.3%、25.3%、22.5%和10.4%。OM+5Se和OM+10Se处理显著增加白术叶干质量,增幅分别为10.7%和13.0%。OM+5Se处理显著增加白术叶片比叶面积,增幅为13.0%。OM+5Se和OM+10Se处理显著降低白术叶片长宽比,降幅分别为15.6%和18.4%。OM、OM+5Se、OM+10Se和OM+15Se显著增加白术产量,增幅分别达到37.3%、121.7%、91.7%和65.2%。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外源喷施硒肥对白术生长整体表现为促进作用,但促生效果呈现低浓度上升、高浓度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通过测定白术的叶功能性状可初步了解白术的生长情况。与对照相比,其他四种处理显著增加白术根际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综上表明,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或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结合喷施外源硒肥均能促进白术生理生长,提高白术产量,且以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结合喷施5 mg·m-2硒肥对白术的促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沼气肥包括沼渣、沼液两部分,是优质高效有机肥。沼渣做基肥,具有农家肥迟效养地作用。沼液做追肥,又有化肥速效快生之功能,因此,科学施用沼气肥生产大白菜,无须使用其它有机肥和化肥。既能增产增收,又能提高品质。一、技术要点1、基肥整地时按每667m2用沼渣1500kg均匀条施于沟  相似文献   

13.
<正>一、连云港市赣榆区1.稻麦-蔬菜-果树“腐熟粪肥(或商品有机肥)+配方肥”技术模式针对稻麦作物,亩施用腐熟粪肥350~4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150~200公斤)作基肥,机械撒施,耕翻入土,替代化肥比例20%~25%;针对蔬菜作物,亩施用腐熟粪肥1~1.5吨(或商品有机肥500公斤)作基肥,同时配合施用配方肥,机械撒施,耕翻入土,替代化肥比例30%~40%;针对果树作物,秋冬季亩施腐熟粪肥800~10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400公斤),沟施或穴施,同时配施配方肥或高钾复合肥,施肥后覆土,替代化肥比例约50%。根据果树养分需求规律,适时适量追施化肥,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水肥一体化,做到水肥耦合。  相似文献   

14.
长期粪肥还田条件下稻米品质及氮肥利用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等氮量粪肥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与氮肥利用率的长期累积效应,本文基于长期定位田间试验,于第8~9a采用2种粪肥(猪粪、沼液)和2个氮替代比例(50%、100%)处理,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及氮素吸收与利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等氮量猪粪、沼液和化肥处理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化肥相比,等氮量猪粪、沼液处理提高了整精米率和稻米食味值,有助于改善稻米食味品质,其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稻米蛋白质含量。等氮量猪粪处理降低了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有利于改善稻米外观品质;沼液处理对稻米外观品质影响较小。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率(NUE)整体呈现等氮量沼液 > 化肥 > 猪粪处理的规律,并与氮肥生理利用率、稻米胶稠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中,沼液处理年均NUE为41.9%~44.0%,高于化肥处理(40.7%),主要原因是增加了稻草氮含量。但与化肥相比,50%沼液、100%沼液和50%猪粪处理NUE差异均不显著,而100%猪粪处理显著降低了NUE。等氮量猪粪、沼液替代化肥有助于改善稻米食味品质;等量沼液、半量猪粪氮替代对水稻产量及NUE影响较小,而全量猪粪氮替代会显著降低水稻NUE。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对不同肥力土壤氮素转化及其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评价不同施氮量下不同肥力土壤在小麦孕穗期的土壤活性氮组分(土壤矿质氮、可溶性有机氮和微生物量氮)的转化与氮肥利用率的变化。【方法】以长期(37年)定位试验下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贫瘠土壤-NF:长期不施肥;低肥力土壤-LF:长期施用化肥;中肥力土壤-MF:长期施用低量有机肥配施无机肥;高肥力土壤-HF:长期施用高量有机肥配施无机肥)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利用15N示踪法,研究添加外源硫酸铵氮肥(N0:0、N1:135 kg·hm-2、N2:180 kg·hm-2)之后,小麦生长旺盛时期(孕穗期)土壤活性氮组分在不同肥力土壤中的变化以及与土壤供氮效应之间的联系。【结果】随施氮量增加,不同肥力土壤的可溶性氮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1处理最高,而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在N2达到最大,N1最低;不同肥力土壤可溶性氮变化均为高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低肥力土壤>贫瘠土壤,而微生物量氮变化均为高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贫瘠土壤>低肥力土壤(P<0.05);施氮对不同肥力土壤可溶性氮和微生物量氮的影响在低肥力土壤最大,而在高肥力土壤增幅最小。不同肥力土壤供氮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吸氮总量和吸15N量的变化均为高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低肥力土壤>贫瘠土壤(P<0.05),其中,吸收15N量所占小麦吸收总氮的百分比大小变化为低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高肥力土壤>贫瘠土壤(P<0.05)。相同肥力不同处理下,土壤供氮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小麦吸氮量和吸15N肥料的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以N1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总体上施氮处理下小麦吸肥料氮所占吸收总氮的百分比的平均值为44%;各肥力土壤中肥料损失量均为贫瘠土壤>低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高肥力土壤(P<0.05),而且氮肥损失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2处理最大;土壤活性氮组分与土壤供氮、氮肥利用率、小麦吸氮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高肥力土壤上添加适宜氮量(135 kg·hm-2)利于土壤中活性氮组分的转化,能更好地协调土壤供氮与作物需氮间的关系,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在土壤中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农业部门为了推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茶园有机肥替代方式,推荐采用3种有机肥替代化肥方式,即商品有机肥+配方肥、农家肥(饼肥)+尿素、农家肥(饼肥+沼液)。本文针对3种石台县常用的替代方式比较茶叶产量品质及对地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商品有机肥+配方肥+尿素这种方式效果最佳,商品有机肥+尿素次之,完全有机肥方式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燕山丘陵区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导致肥料利用率低的现状,研究了有机肥、缓控释尿素、秸秆还田和生物炭与化肥减量配施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探讨了化肥减量替代的可行性,旨在探索燕山丘陵区春玉米田化肥减量配施技术模式。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以赤单218为试验材料,设置平衡施用化肥(NPK)、NPK基础上减氮20%(RN)、RN基础上有机肥替代总氮量的20%(RN+OM)、RN基础上缓控释尿素替代总氮量的40%(RN+CRU)、RN基础上秸秆全量还田(秸秆还田)和RN基础上生物炭基肥替代总氮量的20%(生物炭肥)共6个处理,研究燕山丘陵区化肥减量配施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氮配施可以增加玉米产量、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对穗粗、穗长、行粒数和千粒重也有积极的影响。减氮配施有机肥条件下,玉米产量最高,相应的产量构成因素穗粗、穗长、行粒数和千粒重也最高,。其次是减氮配施缓控释尿素处理,而秸秆还田和生物炭肥配施处理的表现却并不突出,综合考虑作物产量与环境保护等因素,在春玉米生产中减少氮肥用量、施用有机肥和缓控释尿素可以保证产量,同时还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值得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适宜河北省低平原区冬小麦生产中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的最佳替代率,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比例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冬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推荐施氮量240 kg/hm2时,有机肥氮替代15%化肥氮(OPT-15%M)处理的冬小麦产量最高,达6 145.7 kg/hm2,有机肥氮替代30%化肥氮(OPT-30%M)处理的冬小麦产量为5 918.8 kg/hm2,均与单施化肥OPT处理无显著差异;在有机肥氮处理中,随有机肥氮比例的增加,小麦产量逐渐降低。OPT-15%M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土壤无机氮含量较OPT处理低5.2%~13.9%,但较其余有机肥氮替代处理仍能维持较高水平,可以保证小麦对氮素的需求。OPT-15%M处理的小麦吸氮量为211.5 kg/hm2,与OPT处理几乎无差异,OPT-30%M处理的小麦吸氮量为203.6 kg/hm2,与FP处理几乎无差异,且OPT-15%M处理和OPT-30%M处理的冬小麦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均高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化肥过量使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低、农林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制约农业发展。研究有机替代和减量施肥相结合的科学施肥方法,为珠江三角洲香蕉产区化肥减量与土壤培肥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有机替代和减量施肥相结合对香蕉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设置常规施肥(CK)、减施化肥10%+低量有机肥(T1)、减施化肥20%+高量有机肥(T2)、减施化肥10%+低量炭基有机肥(T3)和减施化肥20%+高量炭基有机肥(T4)5个处理,测定各处理对香蕉生长势、产量、叶片营养元素、果实品质及土壤养分和理化性状等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有机替代和减量施肥处理(T1~T4)可以提高土壤的pH和有机质含量,其中对pH的影响在香蕉成熟期更为显著、提高了0.38~0.77;有机质含量则是前期提高更为显著、比对照提升6.62%~56.09%,且随有机物料施加量的增加而提高。香蕉成熟期的土壤大量元素以及钙、镁含量整体高于抽蕾期,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1~T4处理对香蕉生长、产量、品质以及叶片营养元素方面均有正向效果,其中施加炭基有机肥的T3和T4处理效果更佳,香蕉...  相似文献   

20.
通过烤烟田间试验,有机肥(腐熟生猪粪肥沼液)替代15%、30%氮肥施用,探索有机肥替代氮肥对烤烟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腐熟生猪类肥沼液)替代15%氮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对烤烟产量及品质提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