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忠良 《植物医生》2001,14(4):10-10
为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 ,2000年在雷山县历年稻瘟病危害特别严重的丹江镇陶尧片区 ,近227hm2的稻田全面推广应用稻瘟病综合配套防治技术 ,稻田叶瘟发生面积比上年减少88% ,稻穗瘟发生面积比上年减少90.6% ,杜绝了稻瘟病危害绝收田块的发生。经有关部门测产验收 ,水稻平均667m2 产粮521kg;比上年增产128kg,增长35.7% ,减少防治面积320hm2 ,现将采用的综合配套防治技术报道如下 :1选用高产抗病良种根据县种子公司近年的品比试验结果 ,选用抗性强、产量高的Ⅱ优多系1号、Ⅱ优838、Ⅱ优725、…  相似文献   

2.
武陵山区是稻瘟病常年发生流行地区。病害发生程度,主要受品种抗性及气候条件的制约.1989年,武陵山区大部分主栽品种如汕优63、D 优63、V 优63、V 优64等丧失抗瘟性,稻瘟病猖獗流行,发病面积254.6万亩,占该地区稻田面积的47.1%,稻谷损失7731.46万公斤,其中黔江地区发病面积81万亩,占稻田面积的69.2%,稻谷损失1 440.8万公斤.为了尽快选出抗病高产的杂优水稻组合及制种亲本材料,为今后品种的布局和稻瘟病的综合治理提  相似文献   

3.
姚鹏 《植物医生》2003,16(2):14-15
计划乡地处榕江县西南角 ,月亮山腹地。全乡稻田面积 4 2 1.6hm2 ,90 %以上种植杂交水稻。近几年计划乡稻瘟病发生频繁、严重 ,年发生面积 167hm2 ,减产率达 15 %~ 30 % ,局部重病田块颗粒无收 ,稻瘟病成为计划乡粮食丰收的一大障碍。1 稻瘟病发生的主要原因1.1 气候因子计划乡环境比较特殊 ,平均海拔 70 0m以上 ,森林植被完好 ,林木参天 ,山高谷深 ,年降雨量超过10 0 0mm ,雨日多 ,山大雾重 ,空气湿度大 ,作物光照时间短 ,而且秋雨比较早 ,使稻瘟病非常容易发生。1.2 耕作制度落后计划乡农民一年只种一季作物 ,谷子收割后 ,田块…  相似文献   

4.
2014—2021年黔东南州水稻稻瘟病总体呈发生面积大、发生程度减轻,但年度间、地区间差异大的特点。分析得出,影响稻瘟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病原菌基数、气象因素、品种抗性、综合栽培措施等,据此提出了稻瘟病综合防治措施,为今后黔东南州稻瘟病的精确预测和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2014年东台市穗稻瘟病大发生,对水稻造成严重减产。总结穗稻瘟病大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1997年稻瘟病大发生特点和致因分析许瑞秋(福建省古田县农技推广中心古田352200)古田县水稻复种面积28000hm2,1997年稻瘟病大发生,发生面积多达6567hm2。其发病面积之大、流行时间之长、为害程度之重,均属历年罕见。为制定有效的综合防...  相似文献   

7.
<正>随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属丘陵地区。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粮食比重较大,常年种植水稻11.33万hm2。稻瘟病是水稻上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其发生和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以2014年发生最为严重。现就随州市2014年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情况进行分析。1稻瘟病的发生特点1.1发生面积大、损失重统计显示今年我市稻瘟病的发生面积为3.05万hm2,全市各县市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梅雨期间雨日多、雨量大,有利于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在一些长期淹水稻田,甚至出现了细菌性基腐病、水稻细条病为害,对我省粮食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据7月29日监测,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在鄂东、鄂东南及江汉平原部分县市发生较重,稻纵卷叶螟一般县市亩蛾量600-1400头,最高达9800头;亩幼虫量1100-6500头,最高达46000多头,发生最严重的田块卷叶率达80%以上;稻飞虱百兜虫量600-1200头,最高16800头,少数未防治的再生稻田块已出现"穿顶"。"两迁"害虫发生面积1773.29万亩,较上周新增发生  相似文献   

9.
广西早稻中后期主要病虫的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简析廖皓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在广西5~7月份正值早稻生长的中后期,此时稻田植株生长繁茂,气温高、降水多,很利于各种病虫的发生为害。其间的主要病虫有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  相似文献   

10.
广西水稻年种植面积约3300万亩,近年水稻病虫发生为害呈逐年加重态势,年发生面积达9000万亩次,总体发生程度达4(5)级,尤其是稻瘟病和纹枯病的发生,给水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稻瘟病是广西水稻上发生为害仅次于水稻纹枯病的病害,全区总体发生程度一般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近几年年发生面积在800多万亩次左右,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4多。其发生特点是:(1)以历史病区和种植感病品种的稻区,特别是桂东北、桂东南及沿海地区局部稻田发生较重;(2)个别感病的优质稻、常规稻发病后,往往易造成落窝,产量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1.
桂林市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廖家榜(桂林市植保植检站)稻瘟病是桂林市水稻最主要的流行性病、害。一般早稻重于晚稻,在1971~1993年的23年中,偏重程度以上发生的年份有11年,尤其自1989年以来,连续5年为中等偏重至大发生。稻瘟病已成为水稻持续...  相似文献   

12.
黎贤伟 《植物保护》1994,20(6):48-49
1993年应城市晚稻稻瘟病大流行及应急措施1993年晚稻稻瘟病在我市发生了罕见的大流行,全市晚粳面积16.83万亩,全部发病,实际损失达1200万公斤。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对1993年稻瘟病大流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1大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3.
稻瘟病的可发生程度取决于它的诸多影响因素的适应性和重要性的共同作用。对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公社西边的早稻田,本文选用1980—1984年间的菌源多少、土壤中缺碱解N、缺速效P、缺速效K的稻田面积百  相似文献   

14.
桂平市地处广西东南部,种植模式是一年三熟(即稻-稻-马铃薯或冬菜).由于雨水充沛,气温适宜,复种指数大,非常有利各种病虫害的大发生,2007年就暴发了稻纵卷叶螟、稻飞虱,2008年稻瘟病大发生.该市近几年的稻瘟病发生有上升的趋势,而2008年的稻瘟病则是30a来最重的一年,发生面积达6.53万ha,给粮食的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2008年秀山县稻瘟病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特点表现为叶瘟发生偏轻,穗颈瘟流行快,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品种间差异明显。原因是病原充足、气候条件有利、品种抗瘟性差、防治不力、技术宣传指导不力、农药市场混乱等。提出了稻瘟病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
苏北稻区水稻大螟种群消长特点及在寄主间的转换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螟在苏北稻区1a发生3~4代,主害代第三代主要为害中晚稻。大螟寄主范围广泛,一代主要发生在稻田外,二、三代在稻田内转株为害。大螟在不同生境寄主上发育进程有差异。依据其发生特点,制定了大螟的有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一)稻瘟病是我省水稻产区的主要流行性病害之一,每年均有发生。解放以来我省稻瘟病曾出现过l 2次大流行,在50~70年代,该病发生为害一般较轻,80年代起发生流行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袁秀萍 《广西植保》2015,28(2):34-35
2013年都安县14个乡镇的中晚稻发生严重的稻瘟病,发病面积2733 ha,因穗瘟绝收面积20ha,是都安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稻瘟病发生最严重的一年。笔者分析了导致2013年都安县中晚稻稻瘟病大发生的原因:一是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二是气候条件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三是农民防治不到位。提出了选择种植抗性品种、加强技术培训、把好用药关,做到有效防治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房县水稻稻瘟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水稻稻瘟病在房县呈偏重到大发生的趋势,常年造成产量损失在8%以上,特别是二高山稻区年年造成局部成灾甚至绝收。因此,研究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摸清其流行规律,对完善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措施,保证水稻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珊  聂祖平 《植物医生》2009,22(1):38-39
水稻是平塘县重要的粮食作物。约占粮食总产量的75%,由于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的影响。水稻生长期高温高湿,穗期易受阴雨、低温、秋风危害,稻瘟病发生面积大,突发性强,来势猛。危害大,常年发生面积667hm^2,给水稻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为了控制和减轻稻瘟病的危害,探索稻瘟病综合防治新措施。笔者在2007年进行了水稻多品种混播栽植抗稻瘟病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