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产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地位”。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没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前,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甘肃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当代农业》2009,(8):7-7
今年江苏“三农”投入将达427亿.比上年新增50亿,这些新增投入主要用于支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支持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和推广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支持高效农业规模化.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粮棉生产基地县安徽涡阳为例,对当前市场转型过程中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实际调查表明:农民发挥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作用是模糊的,农民不具备商品生产者的独立地位;由于政府的不规范行为,宏观调控措施不力,导致农民负担有增无减、农民积极性无法提高两大难题;实践中,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没有真正落实,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限制因素。借鉴先进的典型和经验,今后涡阳县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要以保农兴农、富裕农田、繁荣市场、全面振兴为目标,加快传统农业的改造步伐。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现代化理论建设的指导思想,目的在于兴农,增值,繁荣市场,富裕农民,其内涵在于农民是基础产业的主体,着眼于9亿农民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没有9亿农民的小康主没有我国的小康,不依靠9亿农民的力量就不可能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家庭经营是基础产业的根本制度,着眼于我国农民积极性的发挥和合法权益和维护;强调农户+一体化组织的建设模式取决于我国农民在现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背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相似文献   

8.
贾永彪 《现代农业》2011,(5):150-151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相似文献   

9.
对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思路与途径的认识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在认识农业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归纳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思路或途径;继承传统农业精华,突破小农经济束缚,发挥农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协调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关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农民利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完善积累和投入机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选择劳动力与技术相结合的集约方式,建立有效的农业服务体系,抓住三种重要模式;分阶段实施;建成农业现代化示范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要通过中、小城镇的建设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来转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工业对农业的支持给农业提供物质投入,通过农业的技术改造,特别是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保证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而后者就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土地以的流转和对农民及农业科技人员的投资将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主体,是农业生产力第一要素,大力加强农村农业科技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县事业经费投入不够,基础条件差;培训经费短缺,教育培训基地和教学设施缺乏;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民年龄结构及文化结构不合理,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年龄大、文化水平低、收入少,使人不能不对我县的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长期发展产生忧虑。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并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对此,就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如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党中央对农业基础地位理论的认识过程,农业基础地位被忽视的表现,后果和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认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就必须改变现行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无助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4.
根植创业思想保护农业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生活的小康和富裕,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和富裕;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中国能否真正富裕,关键要看农村经济。可见农业、农村、农民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尤为重要,这使农业职业教育选择了面向“三农”的教育方向。可是,我们的农村现状不容乐观,农民素质不容忽视,我们学生的心态更应引起我们重视。请看我们现实中…  相似文献   

15.
陈雨  陈晖涛 《世界农业》2023,(12):66-74
数字乡村建设是提升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中国在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涉农创新投入不足、农业产业数字化水平较低、数字乡村建设环境有待优化的问题。日本信息化建设起步早,通过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不断提高本国的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如重视乡村基础信息建设、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采取多方合作发展模式、优化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及增强农业农村吸引力。鉴于此,本文对日本数字乡村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提出中国数字乡村建设要通过持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构建全国农业农村统一信息服务平台、不断优化数字乡村建设环境、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改进农业农村宣传工作,来逐步实现中国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以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是继材料和能源之后的第三资源,是支撑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信息技术也正在向农业领域渗透,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已不再是仅仅取决于传统农业资源投入的多少,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运用的程度和信息的获取及利用程度。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促进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农业要抓好三件大事,即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这三件大事都离不开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两会代表们也对农民增收问题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农家顾问》2008,(3):5-5
2008年1月30日,新华社发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於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意见》共分8部分,包括: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著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农业现代化首先是管理的现代化,创造领先世界的农耕技术是第二位的。农民、农业、农村是我国文化落后、科技落后和基础建设落后的集中人群和地区。农业的现代化,应当是农民的现代化、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农业与农村基础建设的现代化,加强发展农村教育是当前大事。农业是百业之基,农业是战略之基,农业是民生之本。13.4亿人的中国,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现代化首先是管理的现代化,创造领先世界的农耕技术是第二位的。农民、农业、农村是我国文化落后、科技落后和基础建设落后的集中人群和地区。农业的现代化,应当是农民的现代化、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农业与农村基础建设的现代化,加强发展农村教育是当前大事。农业是百业之基,农业是战略之基,农业是民生之本。13.4亿人的中国,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