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林业科技情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林业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时掌握国内外科技成就和动向,广辟信息来源,加强文献工作,准确地提供情报资料和分析研究材料,及时、准确、全面、具体地提供各种技术信息,为实现林业现代化服务。根据甘肃林业目前情报工作的实际情况,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人才是事业成功的支柱,情报工作也不例外。忽视科技情报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情报管理人才的培养,不能不说是我国科技情报工作上不去的原因之一。国外和国内科技发展的史实告诉我们,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管理水平,而科技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立法在我国已经有了蓬勃的发展,可是科学技术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情报工作立法,却还没有被果断地提出来。之所以国内情报工作徘徊不前,成绩不显著,不能说与此无关。为了保障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必要提出科技情报工作也必须立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怎样以初级阶段的理论为指导,把我国科技情报工作向前推进一步,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情报工作体系,更充分地发挥情报工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重要作用。笔者就此谈谈个人设想。初级阶段情报工作的构想一、转变几个观念,加深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认识。我国广大科技情报工作者(含领导者)长期以来受“左”的思想影响,再加上社会背景的制约,染上了思想守旧、认识僵化、唯口唯书,与世隔绝的不良习俗,为更新观念,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需要,科技情报工作者本身在  相似文献   

5.
情报是针对特定的对象需求而传递,并在实践中具有继承、借鉴与参考作用的新知识。科技情报工作,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国内外新技术、新动态、新成果,并经过加工、整理、分编、存贮和分析研究后,以多种形式及时准确地提供给用户的一种服务工作。它是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加强科技情报工作,是实现现代化建设、振兴经济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措施.科技情报工作要做好三个服务,达到五性要求。三个服务是: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科技情报和文献工作的地位问题,始终是广大科技情报工作者关心的重要理论与实际问题之一。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并制订与贯彻与之相适应的有关专门政策,对于促进我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虽然在1978年中国科学院图书情报工作会议讨论并通过的《中国科学院图书情报工作暂行条例(试行草案)》和国务院科技干  相似文献   

7.
我国科技情报工作已经有了30年的历程,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面对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蓬勃发展的形势,如何搞好情报工作的改革,把情报工作搞上去,是摆在情报工作者面前的神圣职责。改革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情报工作的改革也是一个不小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面很广,亟需研究和探索。现谨陈几点思考,以就教于同行。危机与转机科技情报工作的发展进程步履艰难,坎  相似文献   

8.
情报工作体系的建设是提高情报工作质量的保证。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建立起了许多情报机构,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情报工作长期处于没有统一部署、统一规划、统一的业务监督与检查的状态,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上下左右、纵横贯通的有效的科技情报工作体系,使得整个情报工作显得涣散,凌乱,工作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国情报调研有了一定发展。目前应有效地围绕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一中心任务,向纵深发展,以充分发挥情报调研的作用。一、从社会调研到情报调研情报调研这一情报术语,是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科技情报工作发展的客观产物,国外科技情报工作,一般都以雄厚的文献资料为基础,情报研究以研究资料为主。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缓慢,直到解放以后,情报工作才开始被重视。有意识、有组织地收集交换情报资料工作,直到1956年才提出。因此,情报资料缺乏积累。1968年,开展情报研究工作是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开始的。在此情况下,当时提出了以调查了解为主的情报调研,客观上起到了弥补资料不足的缺陷。毛主席一贯倡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科技情报系统的形态和特征,与其特有的历史、经济、文化传统和社会条件密切相关。在拟议我国科技情报系统之前,为借鉴而概述国外有关的发展趋势和经验,是有其必要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情报工作在国外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各国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表现出对科技情报工作的巨大关注,自上而下地积极地干预情报机构的组织和管理,参与情报  相似文献   

11.
情报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正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实践表明,中小城市的情报工作不能生搬硬套国外情报理论,也不能抄袭重复省以上情报部门的工作模式。应遵照“科技情报工作必须紧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并根据自身的现实特点,着眼于提高经济效益,创造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法,笔者认为,是切实可行的。下面,仅就情报服务和技术服务相结合的问题作一个初步探讨。科技咨询是情报服务深入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情报学会于今年四月在绍兴召开了一次设计单位情报工作研讨会。全省38个部属和省属设计院,以及一部分地市设计院(室),有50多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上大家交流了近年来取得的科技情报效果与工作体会,探讨了设计单位科技情报工作的方针任务、组织机构、队伍建设、装备经费与情报工作奖励等问题,讨论并通过了“设计单位科技情报工作暂行条例”。为了把设计单位横向组织起来,加强各单位情报工作的协  相似文献   

13.
对于我国情报学界,1983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陕西情报工作》第一期发表了一篇题为“为发展中国情报学而开创新的局面”的短文。它呼喊出:“在我国,情报学已成为公认的一门学科了!”这一年,钱学森同志在国防科工委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的长篇讲话,并先后在《国防科技情报工作》、《科技情报工作》和《情报学刊》等发表和转载。他的讲话专门就“科技情报工作是一门科学技术”的问题作了全  相似文献   

14.
国外文摘     
对科技情报工作社会经济效益的评价 1980,No.44,13-24(俄文) 研究情报工作的效益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评价:(1)对情报工作和情报研究工作、科技情报机构、情报服务系统等进行成本效益分析;(2)对一般情报和科技情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3)对输入给情报处理设备的劳动力进行成本效益分析;(4)对情报在科学和工业的有效利用进行研究。本文还分析了科学(包括研究工作和情报工作两个方面)对研究和生产活动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根据以下数据计算情报工作的效益:相应比、相关比、情报效果、情报工作的开支等。  相似文献   

15.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以后,许多高校从教学科科第一线抽调了一些同志及暂无外语教学任务的教师来搞情报工作。科技情报室、情报研究组,资料室、高等教育研究室等,有如雨后春笋,纷纷组成。当时的工作模式是按省市综合性情报所的模式硬套下来的,即收集、加工和分析研究国内外科学技术新成就、新动向;及时准确地了解和预见科学发展的最新苗头、动向;根据需要,将情报“广、快、精、准”地提供给使用者。由于对情报工作规律没有弄清楚,加之别的一些原因,因而造成了机构体制、工作任务等各个方面的混乱。以隶属关系来说,有隶属于科研  相似文献   

16.
一月十七日,在北京开幕的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上,国家科委的领导同志强调指出,今后科技情报工作,是加强生产技术情报工作,更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方毅首先宣布了加强科技情报的三项重大措施:(一)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全国科技情报计算机检索系统。这项工作已列为电子计算机应用的国家重点项目。(二)国家科技情报中心的建设已列为今年开始施工的全国歪点基建项目。  相似文献   

17.
(一)科技情报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日益迫切的社会需求,使有序化的情报,以不同的方式、多种传递渠道,及时而准确地直接进入社会各个领域,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服务。在情报服务工作中,咨询服务工作是颇受广大用户欢迎的一种服务方式。据统计,全国各级各类的科技情报部门中,近年来,先后不一,规模不等地设立了专门的咨询机构。它们逐渐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咨询服务工作,受到  相似文献   

18.
国外一般认为,科技情报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向学者、专家、革新者和生产工作者提供关于科学、技术、先进生产经验发展的最新情报。而提高科技情报系统效率的决定因素则是要求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情报工作队伍和建立一个不断提高这支队伍业务水平的培训系统。对于高水平的情报人员,要求他们接受过专业面相当宽的高等教育,具有辨证  相似文献   

19.
科技情报工作是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份,国内外无数事实证明了科技情报工作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振兴经济发展的费省效宏的有效办法。为了更好地总结六年多来情报工作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探索今后前进的方向,我们开展了全区情报工作的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区情报工作的基本情况涪陵地区位于川东盆周山区,科学技术落后,情报闭塞。1977年成立了涪陵地区科技情报研究所,1977—1978年全区十县先后成立了县情报所,地、县有关部门和单位也相继成立了情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情报学研究与教学的园地里,现在又绽放出一朵令人注目的新葩。这就是由中山大学图书情报学系华勋基副教授主编的《情报科学导论》。与我国同类教材相比较,这本书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该书以恢弘的气度,开创性地把科技情报、社会科学情报、经济情报融于一体,从而形成了所谓大情报体系,这是该书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导论性情报学教材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我国的情报事业创建于50年代,但在30多年的发展中,我们对它的理解一直是很狭窄的。我们往往把情报等同于科技情报,情报工作等同于科技情报工作,把情报学的研究与教学等同于科技情报学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