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点委夜蛾在玉米上的发生和为害与小麦秸秆还田的田间生态密切相关,其幼虫隐蔽在小麦秸秆下为害玉米幼苗的茎基部和根部。二点委夜蛾生存和为害离不开秸秆覆盖的隐蔽环境。为了探索二点委夜蛾的绿色防治措施,采用对比试验设计,以传统常规播种机播种为对照,分析了播种行旋耕播种对二点委夜蛾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传统常规玉米播种机播种,开沟宽度为5~10 cm,播种行仍有麦秸覆盖,有利于二点委夜蛾在麦秸下隐蔽为害玉米幼苗,玉米平均百株虫量10.5头,被害株率6%;而采用播种行旋耕播种,将带有麦秸的播种行进行旋耕,然后再播种玉米,可使玉米播种行15~20 cm范围内没有麦秸覆盖,玉米出苗后不被麦秸围棵,破坏了二点委夜蛾的适生环境,可有效减轻二点委夜蛾的为害,在播种沟内未发现二点委夜蛾和玉米被害株。采用播种行旋耕播种对二点委夜蛾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麦茬地夏玉米的播种质量,降低种带上麦茬堆积对播种机田间通过性能的影响和二点委夜蛾的危害,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玉米清垄免耕施肥精密播种机。对清秸防堵装置采用条带粉碎和秸秆分流器的组合,施肥装置采用施肥深度可调,播种部件采用齿轮箱调速、4杆仿形量可调和双勺轮式高速排种器相结合。根据播种机的播种要求,对该机具的田间通过性、秸秆粉碎效果、施肥深度、仿形效果和出苗率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通过性良好,种肥深度合格率93.3%以上,粉碎秸秆长度小于10cm的达到91%以上,出苗率超过85.37%,提高了播种质量,满足我国黄淮海一年两熟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Moschler)是夏玉米产区一种新发生的害虫。调查发现,秸秆还田地块尤为严重。本试验对秸秆还田与药剂处理地块的二点委夜蛾的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未进行药剂处理的地块被害株率达到82%,百株虫量最大为88头,喷除草剂和杀虫剂后二点委夜蛾发生量及危害率与未喷的差异不显著,百株虫量略有降低,但无秸秆还田地块喷施除草剂与杀虫剂后,其危害率显著低于上述处理,被害株率为20%,百株虫量为6头。  相似文献   

4.
在二点委夜蛾重发地,小麦收获后立即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将麦残体分别粉碎1遍和2遍后还田,以小麦收获后麦秸直接散落在田间为对照( CK),研究了粉碎麦秸对夏玉米田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粉碎麦秸人为破坏了二点委夜蛾成虫的活动和产卵环境,能明显降低田间幼虫数量,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是1项防治二点委夜蛾简便、易行、省工、节时、有效的农业措施,且利于秸秆腐烂和农事操作。麦秸粉碎1遍对二点委夜蛾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87.85%),粉碎2遍效果(90.38%)更佳。  相似文献   

5.
基于二点委夜蛾兼具腐生性,田间虫量大小与玉米被害率无明显相关性,为了获得符合田间实际情况的二点委夜蛾防治指标及虫害分级标准,通过对河北和山东夏玉米田广泛调查,获得了大量二点委夜蛾幼虫虫量与被害损失率的相关数据,并利用Excel软件中的规划求解功能,分别构建了适宜为害区和不适宜为害区百株虫量与被害损失率的曲线回归模型;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得到回归方程,代入经济允许损失率,计算出防治指标。其中,适宜为害区回归模型为Y=a/(b+e-cx)-d,求解后得到回归方程Y赞=53.475 8/(0.468 2+e-0.0205x)-36.152 1(R2=0.952 2),表现为指数型曲线;不适宜为害区回归模型Y=a/(b+ecx),求解后得到回归方程Y赞=1.054 0/(0.028 8+e-0.047 5x)(R2=0.818 2),为典型的"S"型曲线。在目前经济允许损失率为3.82%时,适宜为害区的防治指标为百株有虫6.81头,不适宜为害区的防治指标为百株有虫29.40头。结合二点委夜蛾田间发生特点,确定幼虫防治指标为:在小麦收获或玉米播种后10 d开始调查,当百株虫量达6头、围棵玉米沿行死苗率达3%时,应立即进行防治。并进一步确定了二点委夜蛾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oschler)在我国夏玉米田为害严重,但因其幼虫为害的隐蔽性,使化学杀虫剂防效降低,因此本试验开展了二点委夜蛾幼虫植物性引诱剂的研究。采用培养皿法,测定了二点委夜蛾不同龄期幼虫对9种植物试材的行为反应,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相结合比较鉴定了有较高引诱作用的麦秸和灰绿藜的挥发性组分和含量,并用Y-型嗅觉仪测定各植物挥发性物质对二点委夜蛾的引诱活性。结果表明:9种供试植物试材中,麦秸和灰绿藜对二点委夜蛾幼虫引诱率较高。2种植物试材挥发性物质中,(Z)-3-己烯-1-醇(0.1μL/mL)对试虫引诱率最高,达到78.3%,显著高于对照。因此,(Z)-3-己烯-1-醇可作为二点委夜蛾幼虫引诱剂的活性成分和杀虫剂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7.
棉花棉根蚜别名菜豆根蚜、甜菜根蚜,属同翅目瘿绵蚜科。棉根蚜是一种危害多种植物根部的害虫。近几年,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棉根蚜在棉田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004年、2005年,开封市尉氏县邢庄乡、水坡镇、通许县邸阁、玉皇庙等乡镇中度发生。据调查,2004年平均田块发生率18%,一般发生田块虫株率5%~8%,每株蚜量30~50头;严重发生田块虫株率20%~30%,每株蚜量60~120头,死棵率5%~10%。2005年,平均田块发生率20%,一般田块虫株率5%~10%,每株蚜量45~55头;严重地块虫株率25%~35%,每株蚜量70~15…  相似文献   

8.
正受虫口基数大、气候条件适宜、幼虫发生盛期与玉米苗期高度吻合等因素影响,今年我省二点委夜蛾呈大发生态势,对夏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我省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高度重视,见势早、行动快,全力推进防控措施落实,有效遏制重发危害的势头。截至目前,全省发生面积约500万亩,发生田块百株虫量一般2—10头,被害株  相似文献   

9.
研究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不同用药时间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一代二化螟初孵幼虫高峰期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25mL/hm2防治,15日后再防治一次防效较好。在越冬代蛾始峰期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25mL/hm2防治,15日后再防一次,防治二化螟保苗效果较差,防虫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10.
二点委夜蛾为害玉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进行了二点委夜蛾为害玉米试验,用直线回归法求出二点委夜蛾样点接虫量与玉米产量为害损失率相关式为Y=-2.642682927+7.698963415X,呈极显著回归关系。求出经济允许损失率为4.46%,代入回归算出防治指标为每样点0.92头;进一步确定二点委夜蛾发生程度分级标准,1~5级样点虫量分别为:0.92~1、1.1~2.0、2.1~2.6、2.61~3.6头和3.6头。  相似文献   

11.
棉花棉根蚜别名菜豆根蚜、甜菜根蚜,属同翅目瘿绵蚜科.棉根蚜是一种危害多种植物根部的害虫.近几年,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棉根蚜在棉田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004年、2005年,开封市尉氏县邢庄乡、水坡镇、通许县邸阁、玉皇庙等乡镇中度发生.据调查,2004年平均田块发生率18%,一般发生田块虫株率5%~8%,每株蚜量30~50头;严重发生田块虫株率20%~30%,每株蚜量60~120头,死棵率5%~10%.2005年,平均田块发生率20%,一般田块虫株率5%~10%,每株蚜量45~55头;严重地块虫株率25%~35%,每株蚜量70~150头,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甜菜夜蛾是一种间歇性发生的害虫.近几年来,随着我县滁菊种植面积增大、菊花田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气温增高,甜菜夜蛾发生愈来愈重.2003年部分产区暴发成灾,虫口密度高,为害期长,被害株率30%~60%.菊花受害后减产15%以上,重害田块减产达30%以上.为此,笔者将近3a来甜菜夜蛾在滁菊上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人工刨埯、扎埯板法、滚动播种器、手提式播种器播深3 cm、4 cm、5 cm、1~6 cm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手提式播种器播深4 cm和3 cm的效果最好,玉米苗期保苗率高,整齐度好,玉米产量可比常规播种方法增加6.78%~10.78%,产值可比常规播种方法增加1 235~1 699.44元/hm~2。  相似文献   

14.
正广平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海河平原的黑龙港流域,耕地面积35万亩,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主要农作物,夏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为21万亩。由于小麦普遍采用机械收获,秸秆还田率在90%以上,田间麦糠和秸秆量大、覆盖厚,为二点委夜蛾成虫产卵和幼虫发育提供了适宜环境。一、二点委夜蛾和地老虎的区别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该虫在形态上与地老虎等存在明显区别。1、形态区别  相似文献   

15.
二点委夜蛾是邢台市2007年在玉米上发生的一种新虫害,主要以幼虫在6月下旬~7月上旬为害玉米幼苗,轻者造成玉米幼苗倾斜或倒伏,严重的造成幼苗枯死。近几年邢台市二点委夜蛾发生危害面积都在50万亩以上,虫田率10%~13%,虫株率3%~10%,重的达20%~30%,单株有幼虫2~5头,多者10头以上。  相似文献   

16.
二点委夜蛾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Moschler)在我国属于耕作制度变革后新发生的害虫,为了便于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测预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了二点委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并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出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温度对二点委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在温度为15~30℃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其发育速率明显加快。二点委夜蛾的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均与温度呈明显的相关性,其卵、幼虫、蛹和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72、10.80、9.63和10.04℃,有效积温分别为71.47、248.89、134.00和552.95 d.℃。利用本研究结果,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可准确预测出该虫在当地的发育代数。  相似文献   

17.
胚龄对小麦盾片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播种时间、取材时间和盾片大小对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器官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元月初播种的材料具备很好的盾片组织培养效果,生根和绿点率都可达100%,植株再生频率平均为46%,开花后第16d取材,生根和绿点率都达100%,植株再生频率平均达80%,达到最佳组织培养效果的的盾片大小为0.15~0.20cm。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对玉米安全,同时可降低草地贪夜蛾虫口基数、有效防控玉米苗期草地贪夜蛾发生的种子处理剂,试验特选用40%溴酰·噻虫嗪、50%氯虫苯甲酰胺、35%噻虫嗪、30%吡蚜·噻虫胺、20%呋虫胺、20%多杀霉素、10%高效氯氟氰菊酯7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玉米出苗后7d, 50%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处理出苗率最高,为87.00%,各处理间出苗率差异不显著,与对照差异显著。防效方面,以40%溴酰·噻虫嗪、20%多杀霉素2个拌种处理最为突出,苗后7d虫口防效分别可达89.10%、87.14%,保苗率分别可达84.12%、81.80%;苗后14 d虫口防效分别可达74.10%、70.49%,保苗率分别可达72.59%、71.23%;苗后21 d虫口防效分别可达58.34%、56.37%,保苗率分别可达55.75%、53.09%。药效的持效期维持在苗后14~21 d左右。  相似文献   

19.
商水县地处平原地带,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玉米是商水县的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67 万hm^2左右。二点委夜蛾是商水县玉米田的主要害虫之一,其为害可使玉米田出现大面积缺苗,造成严重减产,尤其是2020 年,该害虫大面积出现,全县玉米受害面积近0.6 万hm^2,因此,二点委夜蛾的防治尤为重要,笔者现把二点委夜蛾的发生与防治介绍如下:一、形态特征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卵形状如馒头,上有纵脊,初产黄绿色,后期成土黄色,直径不到1 mm,一般卵产在麦秸基部,单头雌蛾可产数百粒卵,繁殖量较大。幼虫体长1.4~1.8 cm,黄灰色或黑褐色,头部褐色,各体节背面前缘有1 个倒三角的深褐色斑纹,腹部背面有两条褐色背侧线,到胸节消失,幼虫受惊会缩成“C”字形,并具假死状。  相似文献   

20.
济南市长清区二点委夜蛾发生特点及防控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本区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6万hm2。在过去的近30年本区未有二点委夜蛾发生为害的植保记载。2011年该虫在本区暴发,发生面积达0.5万hm2,虫害发生田一般被害株率20%。40%,严重地块则高达60%,平均有虫12-20头/m2,高的30头/m2,给夏玉米的安全生产造成了极大的为害,由于基层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缺乏对该虫害的基本认识和了解,给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