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寻遵义市酒用高粱的合理种植规格,以高粱品种红缨为材料,研究等行距和宽窄行处理对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等行距栽培产量和效益高于宽窄行栽培,等行距栽培(行距60cm,穴距27.75cm,穴栽2株)产量最高,为398.03kg·(667m~2)~(-1),投入产比达1∶3.65。  相似文献   

2.
通过滴灌冬小麦不同种植密度试验,了解塔额垦区新冬51号小麦在不同种植密度情况下的生物性状及产量,试验结果表明,新冬51号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0kg/667 m2(45.01万粒/667 m2),该种植密度产量最高,为594.47 kg/667 m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3.
高粱红缨子宽窄行与等行栽培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宜高粱红缨子的适宜栽培方式,进行了宽窄行与等行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栽培产量为274.15kg/667m~2,比对照增产23.65kg/667m~2,增9.44%,增加纯收入170.28元/667m~2。可以在生产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辣椒产业是汇川区发展较为成熟的特色产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为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开展遵义朝天椒6号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为3 500株/667 m2时产量最高,表现良好,折合产量473.2 kg/667 m2。综合考虑种植成本因素,建议遵义朝天椒6号在汇川区海拔900 m左右地区667 m2栽培密度3 000~3 500株。  相似文献   

5.
王纯武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219-222
通过对滴灌红籽瓜不同密度对比试验寻找其适合大型机械化作业的最佳密度,从而进一步探讨红籽瓜高产栽培技术,为指导大田生产服务。采用扩大行距,对留苗方式进行必要的调整,分别对3700、5550、7400株/667m2三种密度做了小区试验。结果以5550株/667m2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在此密度下单产达147.8 kg,达极显著水平。总结出适合新疆昌吉地区红籽瓜高产栽培的最佳密度为5550株/667 m2,其产量、植株生长、主要经济性状、干物质积累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杨石秀 《耕作与栽培》2023,(6):100-101+105
通过对比全程机械化种植(毯状式育苗、钵盘式育苗)与传统人工种植水稻对水稻产量及产值的影响,试验得出,全程机械化种植(毯状式育苗)单产508.5 kg/667 m2,农户传统种植单产638 kg/667 m2。全程机械化种植(钵盘式育苗)单产502.5 kg/667 m2,农户传统种植单产595.6 kg/667 m2。不同品种农户传统种植单产均高于全程机械化种植。农户传统种植比全程机械化种植(毯状式育苗)收入多388.5元/667 m2,但纯收入少6.5元/667 m2;农户传统种植比全程机械化种植(钵盘式育苗)收入多279.3元/667 m2,纯收入多59.3元/667 m2。  相似文献   

7.
于桂霞 《作物杂志》1999,15(2):29-30
高粱地膜覆盖高产栽培的技术创新点,一是改草种植方式,带状两行种植,增加群体种植密度;二是分层施肥,“三肥接力”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三是创造了黑龙江省高粱地膜覆盖高产栽培亩产吨粮的新纪录。1 产量和经济效益高粱地膜覆盖栽培的产量分析表明(表1),覆膜栽培比未覆膜直播栽培的增产幅度大,7年覆膜栽培平均产量13891.5kg/hm2,比直播未覆膜栽培平均增产78.9%。特别是1988年、1989年和1994年,3年覆膜高粱亩产突破吨粮田。高粱地膜栽培不但产量高,而且经济效益比较显著。7年试验和生产示范,高粱覆膜栽培比直播未覆增产粮食3502.5~8292.0kg/hm2,高粱按0.44元/kg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农科糯336的特性及增产潜力,2019—2021年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在全省开展了鲜食玉米农科糯336引进试验示范和产业培育。结果表明,在贵州500~1 200 m寡日照海拔地区鲜食玉米农科糯336最佳播种时间为2月5日—4月13日;最佳种植密度为3 200~3 400株/667 m2;最佳施肥模式为基肥施用农家肥1 500 kg/667 m2,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0 kg/667 m2,一次性施用发酵有机肥400 kg/667 m2;最佳播种方式为漂浮育苗,其次为托盘育苗、营养球育苗和直播;最佳复合种植模式为鲜食玉米+水稻/籽粒玉米+蔬菜;在1 000 m海拔以下地区能稳定实现一年两季连作,并于2021年在750 m海拔地区贵州余庆成功实现了一年三季连作;在产业发展方面在全省3个地区兴义、播州和福泉已具雏形,2021年在福泉连片种植,平均产量达1 302 kg/667 m2,平均产值达3 124.8元/667 m2,比种植籽粒玉米产值高1 60...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实验设计方法,以酒用高粱"茅梁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栽培试验,来探索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其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条件下的高粱单株产量和单产分别在29.67~46.67 g、261.80~519.70 kg/667m~2。种植密度对单株产量、群体产量和穗长都具有重要影响,单株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群体产量却显著提高;当种植密度为10000株/667m~2时与对照处理相比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在57.20%~68.17%之间,当种植密度10000株/667 m~2、施肥量30kg/667 m~2时单产最高,但是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施肥对高粱单株产量、群体产量、穗长和千粒重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密度与行距对玉米‘协玉3号’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玉米产量、穗部性状以及通过穗部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寻求最佳种植行距与密度,为实现玉米超高产栽培创建提供技术依据。以玉米品种‘协玉3号’为材料,设置3个行距[50 cm等行距、60 cm等行距与40 cm+60 cm宽窄行]、3个种植密度[60000、67500、75000株/hm2],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共27个小区,每小区行长6 m,行宽3 m,面积18 m2。50 cm等行距与宽窄行为6行区,60 cm等行距为5行区。结果表明,行距对‘协玉3号’的产量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且不同行距配置中穗重、穗行数、穗粗以及穗粒重差异显著,不同密度间穗重、穗行数、百粒重与穗粒重差异显著,多个作用大小不一的穗部性状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决定玉米产量。‘协玉3号’在密度为75000株/hm2和60 cm等行距模式下产量最高,可达16646.70 kg/hm2。因此,在山西中部水浇地条件下采用紧凑型玉米品种‘协玉3号’,适当扩大种植行距、缩小株距、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积极应对干旱天气对黔西南州水稻生产的影响,探索新型轻简、增产、增效的水稻种植模式,进行了免耕直播覆膜、覆膜移栽、常规等行距移栽3种不同种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直播覆膜和覆膜移栽有效穗、结实率和产量均高于常规等行距栽培,3种栽培方式有效穗分别为19.7万/667m2、18.6万/667m2、17.1万/667m2,结实率分别为89.3%、84.1%、79.4%,产量分别为663.4kg/667m2、671.2kg/667m2、587.5kg/667m2。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植模式对高粱晋糯3号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高粱新品种晋糯3号的最佳种植模式,研究了不同行距及密度对晋糯3号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共设3个行距:30、50和60cm,每个行距处理设4个密度:4.5万、7.5万、10.5万和13.5万株/hm 2。结果表明,行距50cm时,晋糯3号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LAI)、单穗粒数及产量最高,其次为行距60cm,行距30cm处理最低;相同行距时,密度为13.5万株/hm 2时产量较高,但与密度10.5万株/hm 2的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密度为4.5万株/hm 2时晋糯3号单穗粒数是密度为10.5万和13.5万株/hm 2时的1.8~2.0倍,产量为同一行距最高产量的72%~88%,这表明晋糯3号具有较强的群体调节能力。行距50cm结合密度4.5万株/hm 2促进了开花后植物对氮的吸收,开花后植株较强的氮素吸收能力是低密度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行距50和60cm密度为10.5万和13.5万株/hm 2时产量较高且没有显著差异,但行距50cm有利于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为此晋糯3号的最佳种植模式为行距50cm结合密度10.5万~13.5万株/hm 2。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茶园中使用三种有机肥料及5个梯度施肥用量对比试验,测定茶叶春梢内含物质变化。结果表明,EM生物有机肥的最佳施肥量为200 kg/667 m2,酵素菌生物有机肥的最佳施肥量为300 kg/667 m2,油枯肥的最佳施肥量为200 kg/667 m2;当施肥量为150 kg/667 m2、200 kg/667 m2、250 kg/667 m2时,最佳肥料均为EM生物有机肥;当施肥量为300 kg/667 m2时,最佳肥料为酵素菌生物有机肥。在所有处理下,除油枯肥150 kg/667 m2处理,酚氨比略高于8,其余处理酚氨比都低于8,适宜加工绿茶。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适宜兴安盟盐碱地种植的水稻材料,本试验以蒙东地区的25份主栽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人工插秧的方式,进行试验研究。筛选出8份产量、耐盐碱能力、生育期适宜的水稻材料,分别为松辽186、松辽5号、吉农大538、兴粳6号、乌兰105、松粳29、龙稻208、兴粳5号,表现突出的是松辽186、松辽5号、吉农大538,其产量分别为491.36kg/667m2、490.61kg/667m2、483.20kg/667m2,相较于长白9号增产11.06%、10.89%、9.21%,是适宜兴安盟盐碱地种植的水稻材料,值得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通过改变种植方式减少玉米增密后对玉米植株产生的不利影响。以‘郑单958'为实验材料,本试验设置了等行距种植,宽窄行种植和双行交错稀植种植3种种植方式,设置3个处理:8.33万株/hm2,12.1万株/hm2和15.1万株/hm2,研究高产夏玉米合理的种植模式。本试验通过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提高了根系干物质积累,增加了棒三叶总面积,提高玉米冠层顶部的日光截获率,将绝大部分的光截获并促使净光合速率(Pn)提前达到最大,在中午强光时进行午休,保护强光下的叶片光合系统免受破坏,进而显著地提高了玉米产量。双行交错种植(SHJC)比单行种植(DH)增产3402 kg/hm2,增产39.83%;比宽窄行种植(KZH)增产2774.7 kg/hm2,增产30.26%。双行交错种植在保证玉米群体数量的前提下,减少了单株的竞争,保障了个体发育潜力的发挥。双行交错种植方式显著改善了玉米群体的冠层光分布、提高了光合特性,提高了玉米产量;在本实验条件下,双行交错种植方式下15.1万株/hm2的玉米产量表现最佳。这为黄淮海地区玉米高产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带距配置种植方式对高粱品种红缨子产量的影响,设计不同带距配置方式对红缨子群体质量、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最适宜种植方式下,通过改变种植的宽窄行距、株距和移栽株数的不同设置可以寻找出带距及移栽株数最合适的配置,红缨子高粱在遵义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80cm+窄行40cm)×27.5cm),穴栽2株时产量最高,达490.01kg·(667m~2)~(-1),产量最低的是宽窄行((宽行80cm+窄行40cm)×41.5cm),穴栽3株种植方式,只有390.53kg·(667m~2)~(-1),但各带距处理的小区产量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不同宽窄行及播种密度对玉米弘大8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紧凑型玉米弘大8号进行6种不同宽窄行和5种密度的组合试验。探讨紧凑型玉米的最佳宽窄行行距和密度。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宽窄行行距下弘大8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不同,最佳种植密度分布79500-91500株/hm2之间;同一密度不同的宽窄行处理,弘大8号的产量不同,宽行80 cm窄行40cm的产量最高。在种植密度较大的条件下,实行宽窄行种植可增产。弘大8号的最佳宽窄行行距和密度组合是:宽行80 cm窄行40cm,密度79500株/hm2,产量为9950 kg/hm2。  相似文献   

18.
采用适宜的密肥措施,是青贮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之一。通过研究不同的密肥组合,探讨了青贮玉米庆红509适宜的种植密度及一次性施肥量,以寻找最佳的密肥组合模式。结果表明:密度因素对玉米植株性状和果穗性状的影响表现为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秃尖长在增加,穗长、穗粗、行粒数在减小;玉米生物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开始下降;在所有密度和施肥量的组合中,以密度67500株/hm2,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60kg/667m2得到的青贮玉米生物产量最高,但从产投比看,产投比最高的是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40kg/667m2,结合密度因素,产生最佳经济效益的组合是密度为67500株/hm2,施一次性缓控释肥40kg/667m2。  相似文献   

19.
为薏苡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采用2 因素裂区设计,设置2 种行距(等行距、宽窄行)和4 种密度(7 万、6 万、5 万、4 万株/hm2),研究不同的种植方式对薏苡花后光合生理、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改善了薏苡的群体结构,提高了叶片光合性能和籽粒灌浆能力,与等行距种植的薏苡相比,4 种密度种植的薏苡产量分别提高7.87%、7.90%、7.87%和8.75%;种植密度对薏苡产量影响显著,2 种行距配置的薏苡都以种植密度为5 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分别达到4544.1、4901.9 kg/hm2。薏苡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万株/hm2,宽窄行种植是薏苡高产栽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和平展型玉米品种富友9号为试验材料,连续两年在山西省阳曲县开展宽窄行种植和均匀行种植对旱地春玉米冠层结构、光合特性以及产量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种植方式先玉335叶向值均大于富友9号;先玉335群体内透光性较好,下部叶片的Chla/Chlb高于富友9号叶片的,有利于改善中下部叶片的受光状况;宽窄行种植下部叶片的光合速率(Pn)高于均匀行种植;宽窄行种植上部叶片与中部叶片的气孔导度(G6)高于均匀行种植。紧凑型品种先玉335采用宽窄行种植的最佳密度为67500株/hm2,产量可达11485.63kg/hm2;平展型品种富友9号宽窄行种植的最佳密度为52500株/hm2,产量达10941.03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