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若尔盖高原湿地草场退化成因分析及其保护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若尔盖高原湿地草场的特征,分析了本区湿地草场面临的主要威胁,如泥炭开采、过度放牧以及鼠害猖獗等人类活动的干扰而破坏草场植被,从区域气候因素的特殊性、草场植被演替趋势、草场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及其沙化等方面寻求草场退化的成因,并提出了湿地草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对石油的需求,近年来,石油开采在阿克苏地区大规模的展开。石油开采过程中的设备架设、钻井、爆破、石油输送、厂房建设、工作人员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而植被破坏将产生草场退化、地下水位下降、湿地退化、土地盐碱化沙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亟需对石油开采区被破坏草场开展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加快植被恢复进程,维护生态系统平衡。阿克苏地区石油开采区主要分布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对石油的需求,近年来,石油开采在阿克苏地区大规模的展开。石油开采过程中的设备架设、钻井、爆破、石油输送、厂房建设、工作人员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而植被破坏将产生草场退化、地下水位下降、湿地退化、土地盐碱化沙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亟需对石油开采区被破坏草场开展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加快植被恢复进程,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相似文献   

4.
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对黄河源头区天然草场中的高寒草原、高寒灌丛、高寒沼泽与水生植被、高寒沼泽草甸、高寒草甸、高山垫状植被、高山冰缘和流石坡稀疏植被等主要草场植被类型的分布范围、群落结构和组成及其年轻性、脆弱性、敏感性、原始性、典型性等特点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对黄河源区天然草场植被保护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选取青藏高原5个省份共573块牧户草场,利用2000-2016年遥感、气象、社会经济等数据,计算牧户草场植被覆盖度,设定实证模型,综合分析确定了21世纪以来青藏高原牧户草场退化等级、各要素的变化趋势以及导致草场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区牧户草场退化面积占总面积的69%,以轻度退化为主;草场植被盖度的变化是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气候变化中,温度的升高和降水的增加对草场植被生长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不合理的经济发展要素和人口密度的增加会引起草场植被盖度的进一步降低。此外,距离城市越近的草地植被盖度越低。从变化的机理来看,草地载畜量与植被盖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超载放牧仍是导致青藏高原草地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草场资源是大自然的主体部分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玛曲黄河源湿地草场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在中国西部生态环境系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保护好玛曲黄河源湿地草场生态,是保持青藏高原生态链完整有序的重要一环。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生态系统,要尊重自然规律,坚持主要依靠自然恢复原有植被,适当进行人工促进。用"3S"技术对黄河源玛曲草场开发进行生态耦合性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对保护整个黄河流域和国家的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河源区天然草场的植被类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虎 《中国草地》2004,26(2):70-75
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对黄河源头区天然草场中的高寒草原、高寒灌丛、高寒沼泽与水生植被、高寒沼泽草甸、高寒草甸、高山垫状植被、高山冰缘和流石坡稀疏植被等主要草场植被类型的分布范围、群落结构和组成及其年轻性、脆弱性、敏感性、原始性、典型性等特点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对黄河源区天然草场植被保护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古浪县北部荒漠草场改良过程中植被变化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王天河 《草业科学》2005,22(8):14-16
结合古浪县北部荒漠草场生态治理工程,在自由放牧、围栏封育和人工补播条件下,对退化草场的植物种类、植被盖度、生产力水平等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随自由放牧时间的延长,草场植被盖度、生产力逐渐下降,植物种类逐渐减少;2)随围栏封育时间的延长,放牧压力减轻,草场植被盖度、生产力逐渐提高,物种丰富度增加;3)人工补播种草加快了草场的恢复演替速度。围栏封育和人工补播使草场植物群落优势种得到加强,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ra,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大量生长,草场植被盖度和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是恢复和改良退化草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草地畜牧业作为藏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产业,一直以来政府和科研人员致力于通过试验示范区探索和推广天然草场围封改良、补播改良、优质混播人工草地建植等措施来提高草场利用率和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GPS实地测量人工、天然草场以及自由放牧、暖季休牧和禁牧不同放牧制度的草场试验样地范围,以2006年7月及2008年年内时间序列的CBERS-02星数据作为遥感数据源,分别监测人工与天然的休牧草场、天然的自由放牧-暖季休牧-禁牧草场的植被长势。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差值植被指数(DVI)的均值、标准差、极值及优势度反映不同草场植被长势、覆盖均匀度等情况。结果表明:人工补播的草场植被普遍长势、最佳长势及最劣长势均优于天然草场,但人工草场的覆盖均匀度不及天然草场;天然禁牧、天然暖季休牧、天然自由放牧草场长势依次递减;休牧在九月中旬放牧之前与禁牧草场的植被覆盖均匀度基本保持一致,两者的NDVI标准差远低于自由放牧草场,但休牧草场在放牧之后,植被均匀度遭到破坏,NDVI标准差介于禁牧与自由放牧草场之间。此外,该研究采用3S技术,从另一角度有效地实现了对草场覆被长势的动态、宏观监测。  相似文献   

10.
观测了浙江要种山羊的浙江低山灌丛草场从丘陵山地草丛草场的海拔、光、热、水等气象因子,植被及牧草质量等生态因素影响下的采食行为和繁殖性能。结果表明,除遗传因素外,草场的植被类型与牧草的营养水平是影响山羊繁殖力的基本因素;丘陵山地草丛草场的地势、植被种类等生态因素比低山灌丛草场更适合杂种山羊的放牧,使其有较大的日采食量与营养总摄入量;在光、热、水等气候因子同时直接作用下,丘陵山地草丛草场的杂种山羊性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