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越南鱼 Tilapia mossambica(Peters)在养殖条件下能够自行繁殖,产量高,管养容易,具有不少优点。可是,鱼塭(北方称养角港或海港)应否养殖越南鱼,目前还存在着争论:有人认为,鱼塭养越南鱼是增产措施之一;有人却认为,越南鱼在鱼塭中捕食其它主要养殖对象,尤其残害虾类,是鱼塭的一害。孰是孰非,一直未真正解决,以致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鱼塭养殖越南鱼的进一步开展。一般认为越南鱼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越南鱼在淡水水域的食性和养殖方法,研究者并不乏人,而关于越南鱼在鱼塭中的食性及有关养殖问题,国内未见报道。为了探讨鱼塭应否养殖越南鱼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鱼塭中越南鱼的食性分析,并根据几年来的一些经验,提出了关于鱼塭养殖越南鱼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2.
封苏娅  赵峰  庄平  章龙珍 《水产学报》2012,36(9):1386-1391
为了研究盐度10条件下中华鲟幼鱼鳃丝Na+,K+-ATPase(NKA)α亚基的分子调节机制,采用克隆方法得到中华鲟幼鱼鳃丝NKAα亚基部分基因序列,在鲟鱼转移后3,6,12,24,48,72和96 h检测实验组(淡水-盐水)和对照组(淡水-淡水)中华鲟幼鱼鳃丝NKAα亚基的mRNA表达水平、鳃丝NKA活性、血清Na+、Cl-的浓度和渗透压。结果显示,在转移后0~12 h,实验组中的mRNA表达量与酶活性为适应盐度变化而显著增加(P<0.05),离子浓度和渗透压均显著上升(P<0.05);在转移后12~24 h,mRNA表达和酶活性开始降低到一个较低值,但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值(P<0.05),离子﹑渗透压的变化与酶活性及mRNA变化趋势一致,这表明中华鲟鳃丝NKA在应对盐度变化时通过改变mRNA表达量来增加酶活性,高活性NKA调节血清离子和渗透压平衡。  相似文献   

3.
正河蟹又名中华绒鳌蟹,又叫螃蟹、毛蟹、清水蟹等,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河蟹是一种洄游性动物,在淡水中生长,在河口淡咸水交界处繁殖后代。加州鲈鱼又称大口黑鲈,隶属鲈形目、太阳鱼科(棘臀鱼科)、黑鲈属,为大型淡水鲈鱼。自20世纪8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以来,现已在粤、苏、浙、闽等地区广泛养殖。试验证明,在河蟹养殖池中套养名特鱼类,可使不同鱼类在同一环境中共生互补,共  相似文献   

4.
以淡水组为对照,通过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96 h的急性盐度(15和22)胁迫试验,研究了幼鱼对水体盐度突变的血浆皮质醇和代谢反应,并探讨了施氏鲟适应环境盐度变化的渗透调节机理.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导致幼鱼的血浆皮质醇、血糖及乳酸浓度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随后各项指标逐渐下降,并分别于24、48、96 h时基本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盐度15组的血浆皮质醇、血糖及乳酸浓度分别在胁迫5、24和48 h时达峰值,而盐度22组则分别在0.5、24和24 h时即达峰值,且胁迫后0.5 h时的皮质醇浓度、12 h时的血糖及12~48 h时的乳酸浓度均显著高于盐度15处理组(P<0.05);各处理组的Na+浓度随着盐度的升高及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而Cl-浓度在15和22盐度组中匀先升高后降低,血浆K+浓度在盐度组(15和22)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突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并在24 h达最大值,胁迫12 h和24 h时22盐度组幼鱼血浆渗透压的浓度显著高于15盐度组(P<0.05).15和22盐度组的Na+/K+-ATP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12 h时达最高值,随后下降,但在12~96 h内均处于较高的水平,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盐度突变可在第一时间内导致施氏鲟血浆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而血糖及乳酸的变化则明显滞后于皮质醇的变化,且通过对幼鱼血浆中皮质醇、血糖及乳酸浓度变化的分析,发现通过机体的生理调整,至96 h时施氏鲟幼鱼对水体盐度突变有了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梭鱼(见彩中插2)属鲻形目梭属,外部形态与鲻鱼相似,但脂眼睑不发达,生活于沿海和河口,也能生活在淡水中,是广温、广盐性鱼类。自然状况下刮食硅藻类及腐败有机质,也食底栖生物。池塘养殖中可利用人工配合饵料。在养殖品种中有“南鲻北梭”的说法。在江苏及以北地区主要以梭鱼养  相似文献   

6.
白鸽鱼,学名蜥形副平牙虎鱼,暖水性小型底栖鱼类,栖息于河口咸淡水及近岸滩涂处,也生活在江河下游淡水水域中。在我国,白鸽鱼野生分布区域北到福州,南至海南岛,珠江流域各河口区野生白鸽鱼资源量最为丰富。人工养殖条件下,白鸽鱼摄食水蚯蚓条件下生长速度最快;白鸽鱼为广盐性分布种类,可存活盐度范围在0~30;白鸽鱼较耐低温,96h致死低温为10.78℃,当水温在12℃以上时,未出现死亡现象。目前,国内外对白鸽鱼繁育与养殖、放流等技术还未见报道。白鸽鱼属于虎鱼类,借鉴虎鱼类现成的养殖繁育经验,可以为白鸽鱼资源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白鸽鱼为珠江流域的特色水产珍品,在滩涂池塘养殖中具有适盐范围广、适应性强、食性广、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随着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白鸽鱼必将成为继大弹涂鱼之后的又一养殖热潮。  相似文献   

7.
中华乌塘鳢(俗称鳁鱼、泥鱼、乌鱼),属乎暇虎鱼亚目塘鳢科,大多数栖息在近海沿岸、河口或淡水内,其肉美味,是一种名贵的食用鱼类。  相似文献   

8.
蔺玉华 《水产学报》2005,29(6):757-761
将鲤(6月龄)饲养在Cr6 浓度系列:0、0.12、0.67、1.22、3.661、0.97和32.91mg.L-1的水体中40d,T0.12~T3.66组的绝对增重率和绝对增长率较对照鱼有增重的趋势;铬对鲤血清渗透压和血清离子的影响:自染毒T0.67组引起血清渗透压升高,血清Na 和Ca2 浓度较对照鱼也有明显提高;血清K 浓度有升高的趋势,仅T10.97组有显著差异;个别染毒组Mg2 浓度降低;铬对多数染毒鱼的Cl-浓度影响不明显。铬对血清激素水平影响:T3.66组的T3含量、T10.93组的T4含量以及T0.67组以上的高剂量染毒组的皮质醇含量均较对照鱼明显升高。多数铬处理组鲤肌肉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对照鱼降低。鱼体铬蓄积量大小依次为:肌肉<鳃<肝<肠。肌肉中铬含量超标(3.00mg.kg-1)为T32.91组鱼,肠中铬超标(2.24mg.kg-1)为T0.67组鱼。  相似文献   

9.
苏氏芒鲶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氏芒鲶 (Pangasiussutchi (Fowler) ) ,隶属于鲶形目 ,芒鲶科 ,原产于东南亚的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地 ,成鱼体形、体色酷似鲨鱼 ,故而在我国有些地区称之为淡水鲨鱼。该鱼肉质好、生长快、饲料来源广、产量高 ,适合多种养殖方式 ,是一种经济性状优良的淡水鱼类。但它是一种热带鱼类 ,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 ,水温低于1 6℃时不摄食 ,活动力减弱 ,甚至出现冻伤和休克死亡 ,这给越冬保种和苗种繁育带来了很大困难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进一步推广。该鱼自1 978年引入我国以来 ,仅在南方部分地区和北方少…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einensis)俗称毛蟹、河蟹(以下简称河蟹)。该蟹分布广,北起我国的辽东半岛及黄渤海,南达钱塘江口。亲蟹性成熟后,从淡水降河洄游到河口咸淡水区进行产卵繁殖,发育至大眼幼体再溯河进入淡水生长肥育。解放后,我国在上述沿海河口地区及沿江湖口,建闸筑坝,阻隔了河蟹的生殖及索  相似文献   

11.
<正>滩头鱼Leuciscus brandti(Dybowski)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雅罗鱼属、滩头雅罗鱼种,学名勃氏雅罗鱼、滩头雅罗鱼、三块鱼(国际商品名)、远东雅罗鱼、亚细亚陆鱼,地方名有大红线、小红线、大白肚、金滩头、银滩头、黑滩头、高丽细鳞等,是鲤科鱼类中唯一溯河产卵的鱼类,分布于我国图们江及绥芬河流域下游纯淡水和河口的半咸水中。通过几年来的生产实践,笔者摸索出在土池中将滩头鱼水花培育成大规格鱼种的主要技术措施,即滩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凤鲚生境履历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琴  赵峰  宋超  张涛  庄平  姜涛  杨健 《中国水产科学》2019,26(6):1175-1184
利用 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技术(EPMA)对长江口崇明和邻近吕四凤鲚(Coilia mystus)耳石 Sr 和 Ca 的微化学进行了分析。定量线分析和 Sr 含量面分布图谱显示,凤鲚耳石核区的 Sr/Ca 比值存在 Sr/Ca<3、37 这 3 种类型,分别对应的耳石核心面分布同心环区域颜色为蓝色、绿色和黄-红色,据此推断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凤鲚孵化场存在 3 种,即淡水孵化场、河口半咸水孵化场及海水孵化场。凤鲚个体耳石从核心到边缘的 Sr/Ca比值变化波动极为显著,有对应淡水生活的低值阶段(Sr/Ca<3,最小为 2.04±0.87),也有对应海水生活的高值阶段(Sr/Ca >7,最大为 7.81±0.91),可将凤鲚的生境履历类型分为 4 种类型:淡水河口半咸水型、河口半咸水定居型、河口半咸水海水型和淡水河口半咸水海水型。长江口邻近海域吕四凤鲚有淡水和河口半咸水孵化个体,其生境履历类型包括淡水河口半咸水型、河口半咸水海水型和淡水河口半咸水海水型,而长江口崇明岛海域有海水及河口半咸水孵化个体,其生境履历类型包括淡水河口半咸水型、河口定居型及淡水河口半咸水海水型,这反映了长江口崇明岛及邻近海域吕四 2 个海域凤鲚个体间的共性以及差异性。通过本次研究,首次证明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凤鲚存在 3 种孵化场及 4 种生境履历类型,准确反映了凤鲚个体组成及其生活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台湾省I Chiu Liao和Su~Lin Chang把红罗非鱼分别养在海水(34‰)、咸淡水(17‰)和淡水(1.S-2.0‰)中进行比较。雌雄混合饲养试验的结果表明,红罗非鱼在咸淡水和海水中比养在淡水生长快。但在全雄性饲养试验中,淡水中饲养的鱼生长最快。咸水中生长的罗非鱼鱼体重变化也比淡水中大。地区和交配习性的不同可能造成不同盐度的水域中饲养鱼的生长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水温19℃下,将体质量为(22.24±4.68)g的达里诺尔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碱水种)和松花江瓦氏雅罗鱼(淡水种)暂养在42.6cm×28.4cm×29.3cm的循环可控水族箱中,将水的碱度由不添加NaHCO_3的对照组(C_A0)、以5 mmol/d的速度缓慢提升至NaHCO_3碱度30 mmol(C_A30)和50 mmol(C_A50)后维持各碱度22d,观察和比较在不同碳酸盐碱度胁迫下肾和肠组织结构的差异及肠内容物pH的变化,以阐明肾和肠组织在瓦氏雅罗鱼耐中、高碱度过程中的作用。显微结构显示,(C_A0)对照组碱水与淡水雅罗鱼的肾脏较为饱满,毛细血管发达,肾小球和肾小管完整;随着碱度升高,两种实验鱼的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明显皱缩,其中碱水种在C_A50时收缩程度更为明显。正常条件下,两种雅罗鱼的肠道完整,纹状缘发达,肠粘膜褶皱呈纵向"Z"字形。从前肠到后肠,黏膜褶皱高度逐渐降低,纵肌变薄,环肌变厚,前肠和中肠可见杯状细胞;随着碱度升高,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中肠,碱水种后肠也出现了少量杯状细胞,而淡水种后肠则未见杯状细胞。两种雅罗鱼前肠、中肠、后肠pH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综上所述,碱水与淡水雅罗鱼在碱度胁迫下肾机能降低,尽管碱水种肠杯状细胞随着碱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未检测到肠内容物pH升高的变化趋势。因此,本研究尚不支持肠道参与瓦氏雅罗鱼耐碱过程的渗透压调节。  相似文献   

15.
长丝鲈学名:osphronemas goramyJ,属丝足鱼科(Osphronemidae)长丝鲈鱼属(Osphronemas)。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后来被广泛引进到东南亚一带,俗称固拉密、淡水巨鲷,当地华人也称其为舢舨鱼或三板鱼,又叫巨型丝足鱼,在越南俗称“财神鱼”。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鱼类,兼具食用和观赏价值。我国引进长丝鲈已有8年时间,长丝鲈不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极具食用价值,还有很高的观赏性。下面我主要介绍一下长丝鲈作为观赏鱼类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和优点。  相似文献   

16.
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Abbott)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下游湖泊、长江口、黄海、渤海沿岸河口及朝鲜西海岸,系河口洄游性鱼类,进入淡水产卵,亦可在淡水中定居生活,是银鱼科中个体最大的种类,产卵期为12月到翌年3月,是目前主要移植、增殖的品种之一。我们从1994年开始在南昌地区的四个中小型水库采取投放大银鱼受精卵的方式进行大银鱼移植试验,以探明大银鱼在长江以南天然水域中的生长繁殖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MS-222对条石鲷的最适麻醉浓度以及麻醉剂对鱼应对低温刺激的影响,在22±0.5 ℃海水温度下,比较了不同浓度(50、100、150、200、250和300 mg·L-1)MS-222对条石鲷的麻醉效果,并以血糖和血浆中的乳酸含量为指标,研究MS-222对条石鲷应对低温刺激的影响。试验结果:麻醉时间随着MS-222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浓度为100 mg·L-1时麻醉时间最长(5.13±0.81 min),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浓度为200~300 mg·L-1时,试验鱼在3 min内可被深度麻醉,且麻醉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恢复时间则随着MS-222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浓度为100 mg·L-1时恢复时间最短(1.66±0.53 min),显著低于200~300 mg·L-1浓度组;150~300 mg·L-1浓度下,恢复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鱼在3 min内均恢复到正常状态。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MS-222对条石鲷的适宜麻醉浓度为200 mg·L-1。在麻醉剂对条石鲷急性低温应激影响的试验中,以50 mg·L-1的MS-222处理的鱼体内的血糖浓度相对于未处理鱼变化平缓,乳酸的变化则呈现出不同的趋势。表明MS-222的处理改变了鱼体中应对低温刺激的代谢底物情况,减缓了鱼体为应对急性冷刺激而引起的血糖和血浆中乳酸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18.
淡水白鲳生长快,在华中大部分地区利用夏季三个月的高温季节,就能长成商品鱼,因而倍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青睐。但在养殖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放养时间宜晚不宜早。淡水鲳属热带鱼,而在鱼苗阶段对低温的忍耐力更小。华中  相似文献   

19.
麦穗鱼生物学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治桃 《内陆水产》2007,32(11):33-33
麦穗鱼(Pseudoroasbora parva)属鲤形目、鲤科、鱼句亚科、麦穗鱼属,在淡水中广泛分布,常见于中国东部地区各大水系。别名:罗汉鱼、麻嫩子、混姑鱼等。  相似文献   

20.
泰国笋壳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种,属暖水性经济鱼类,是国家农业部“948”项目及科技部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所确定的淡水鱼类最新引进、推广品种。该鱼主产于柬埔寨、泰国、越南等国,是产地国效益较高的大宗出口水产品,是日、韩、新、马、台、港、澳国家及地区进口的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