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目前,桑黄化型萎缩病、桑细菌病、桑褐班病在我省出现流行的势头。为了选育抗病丰产桑品种,我们对全国现行主要桑品种进行集中试验,调查其发病情况。在试验调查中,发现在环境条件和肥培管理相同的同一地块桑园中,由于桑品种不同,其病害程度有明显差异。说明桑品种不同,其抗病性强弱不同。为选育抗病性丰产品种及桑品种引进提供了一定的根根,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1、供试桑品种从全国七大桑区引  相似文献   

2.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流行与桑品种的抗病力有密切关系。因此,查明桑品种抗病力的强弱,选用抗病力强的桑品种,是防治桑黄化型萎缩病的重要一环。在江苏部分蚕区,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曾盛发为害,造成很大损失。为了选拔黄化型萎缩病的抗病桑品种,曾应用大田诱发法,对现有几个主要品种,进行抗病力的鉴定,查明红皮大种、湖桑32号以及各蚕种场的剑持等品种的抗病力是弱的,湖桑7号、湖桑199号的抗病力较强。利用田间诱发法鉴定桑品种抗病力的优点是在比较接近自然状态下来反映其抗病力的强弱,但所化时间至少要三年之久。通过几年来的试验证明,应用嫁接发病中量(用  相似文献   

3.
<正> 桑黄化型萎缩病发病与介体昆虫的密度、桑品种抗病性有密切关系,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本病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选育抗病品种,曾应用大(?)诱发进行抗病力的鉴定,虽接近自然,但花费时间长,大面积鉴定困难。我们进行的试验证明,应用生物性抗病鉴定——病芽套接及菱绞叶蝉接种是一种简便快速的鉴定方法。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桑品种:1986年由本所桑品资组提供108份桑品种穗条,1987年春季在江苏省吴江县桑苗圃进行嫁接繁殖供试品种。  相似文献   

4.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我国重要的桑树病害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福建、山东等省区.20世纪70~80年代,曾经给浙江、江苏等蚕区的蚕桑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开始,浙江、江苏两省的政府部门非常重视,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农业推广系统联合攻关,经过了许多年的努力,基本控制了病害蔓延.北方蚕桑生产发展较快,近来一些地区特别是山东等地桑树黄化型萎缩病发生严重.防治桑黄化型萎缩病没有特效的农药,但采取综合防治,可有效地控制,选栽抗病桑品种是其中最经济、最易推广、最有效的方法.现将近十年来各地对现行桑品种抗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研究结果和新育成桑品种的特性及其对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抗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于五十到六十年代对桑萎缩病病型进行研究,1965年把桑萎缩病分成“三种病型”。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对萎缩病“三种病型”的病原进行研究,进一步查清了“三种病型”的病原。据桑树萎缩病自然发病调查,有的桑树品种发病表现萎缩型,有的桑树品种发病表现黄化型。作者为了进一步证实桑萎缩病表现的病型同品种的关系,于1979~1987年,对萎缩病的病型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关于某些桑品种具有某些抗病性能在品种性状的介绍中可经常看到 ,但对这些抗病品种间的能力差异情况报道甚少。这次 ,我们结合在松阳象溪镇南洲村开展的《桑树黄化型萎缩病防治研究与推广》课题研究工作 ,对目前生产上若干个正在推广的具有抗桑树黄化型萎缩病能力的桑树新品种 ,集中进行了一次抗病力强弱的对比试验调查 ,为今后更好地在控制和防治桑树黄化型萎缩病危害方面选择一个较为理想的抗病桑树品种提供一点参考意见。1 试验地点和时间1 1 试验地点  选择在松阳县象溪镇南洲村 1 997年夏伐后受桑树黄化型萎缩病严重危害的溪滩桑园…  相似文献   

7.
柏建余  仝德侠 《蚕业科学》1991,17(2):114-115
<正>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一种类菌质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病害,近年来在睢宁县发生面积较大,危及养蚕生产。为控制黄化型萎缩病的蔓延,恢复桑树的生产能力,我们进行了压条法改造、康复黄化型萎缩病桑树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试验材料 桑树品种为湖桑32号,于1987年在桃园乡黄化型萎缩病严重的桑园进行。将发病株分为4级:有1—2根枝条发病的桑树为1级病株,3—4根病枝的桑树为2级病株,5—6根病枝的为3级病株,7  相似文献   

8.
桑萎缩病的三种病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桑萎缩病一名,引自日本。我国各地蚕区群众叫做癃桑、鬈桑、癞头皮桑、猫耳朵、虾桑等。1957年曾提出我国的桑萎缩病有两种病型,即花叶型萎缩病和黄化型萎缩病。最近对黄化型萎缩病的进一步研究,又区分出两种:一种表现为萎缩;另一种表现为黄化丛生。因此,我国的桑萎缩病可分为萎缩型、黄化型和花叶型三种。 这三种病型通过嫁接传染和菱纹叶蝉接种证明病原都是病毒。通过典型症状的对此以及温度对枝条内病原的影响、采伐对潜育期影响、病株隐征现象与季节性关系,春伐对病株消长变化、对寄主致病性等发病条件的论证,认为三种病型的病原是异质的。 从三种病型分布和为害分析,防治桑萎缩病目前已成为蚕桑生产上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三种病型的防治方法方面,分别提出检疫的主要措施、清除病树办法,治虫防病、采用抗病品种、改善采伐,加强肥培管理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桑病防除     
桑的传染性病害,已知的有30多种,但广泛发生、影响生产的有10多种。根据1965~1975年,桑病害的综合试验及蚕桑技术联合试验,提出的桑病发生情况: 纹羽病21县市、芽枯病20县、萎缩病18县,缩叶细菌病14县市、胴枯病13县、桑里白粉病11县。从实际情况看、可以说都是比较难治的病。特别是近10年流行的萎缩病,  相似文献   

10.
<正> 编辑同志: 我从1993年一期《陕西蚕业》上看到钟勇玉等专家报导的“桑宝素防治桑拟萎缩病的研究”后,倍感兴趣。他们经过三年辛勤试验研制的桑宝素,有效地防治了危害桑园建设的大病害,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深表敬意和祝贺。我们大河区是安康市蚕茧大区,早在1990年就年产茧500吨以上,今年预计750吨。但近几年来黄化型萎缩病和桑拟萎缩病逐步扩大(约占5~8%),严重影响了桑园效益。过去我们苦无良策,现在总算有个较好防治办法了,心中自然高兴,同时对省蚕研所驻  相似文献   

11.
张碧霞  王亮 《蚕桑通报》2004,35(3):22-24
嵊州市的蚕桑发展,是和抓桑树病虫害的防治是分不开的. 1桑保工作的主要成绩 20世纪50年代,嵊州市开展了大面积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60年代,在桑病虫害普查时发现,菱纹叶蝉为传播桑萎缩型萎缩病的主要媒介虫害,从而在大面积更换改造老品种嵊县青的同时,发动蚕农联合捕杀菱纹叶蝉,为有效控制萎缩病发挥重要作用;70年代,在完善桑保预测预报的基础上,规范了桑树病虫害具体防治措施,有效地把桑病虫害控制在一较小的范围内;80年代,组织进行了测报防治,把桑病虫防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桑保网络、组建测报队伍,积极开展桑粗皮病防治;90年代初,进行了又一次桑病虫害普查,全市查明了桑树病害15种,虫害27种,调查摸清了主要桑树病虫害的发生时期和消长规律,为制订桑病虫害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了依据.桑保所取得的成绩,为嵊州市蚕桑生产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桑树萎缩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萎缩病又称隐桑、龙头桑、猫耳朵、糜桑、塔桑等,是一种病毒性病害,主要有桑黄化型萎缩病、桑萎缩型萎缩病、桑花叶型萎缩病三种。  相似文献   

13.
前言桑萎缩病江浙农民叫做“癃桑”,是为害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关于萎缩病发病原因,有很多争论,有的认为桑萎缩病是生理性病害,主要认为是采伐过度,生理机能遭受某种程度影响的关系;但近年来,有更多的人认为桑萎缩病是病毒病,是由一种病毒的寄生而发病的,可以通过嫁接而传染,但从发病的情况及发病率来看,萎缩病的发生与外界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为此,我们仅对桑园肥培管理与萎缩病之关系,进行初步的探索。下面是我们试验的经过和对结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研究证明:桑树品种选792对桑黄化型萎缩病有较强的抗性,比湖桑32号抗性高1~2倍,比新一之濑高1~3倍.  相似文献   

15.
周锋 《江苏蚕业》1993,(2):29-29
<正> 我场在七十年代中期发现了桑萎缩病的危害,当时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及科学的防治方法,致使病害日趋严重,1981~1982年每年挖出的病株堆积如山,田块病株率达30~50%。1982年开始重视桑萎缩病的综合防治工作,通过5年(1983~1987年)的努力,发病率逐步下降到18%左右。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发病率仍较高。从1988年开始,针对前5年防治方面的薄弱环节,我场在防治工作上又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了以下几个关键措施:一、彻底挖除病株除冬春彻底挖除病株外,重点抓6月、7月和9月,尤其是掌握夏伐后6月中下旬这一关键时期,因为这是一年内桑树发病的高  相似文献   

16.
《江苏蚕业》2016,(4):1-4
以桑花叶型萎缩病(Mulberry mosaic dwarf disease,MMDD)类病毒为侵染材料,通过、田间调查、试验以及RTPCR分子检测技术的应用,在被桑花叶型萎缩病病原污染的土壤上栽培的桑树的花、叶、病健桑树花粉杂交的果实以及果实培育的苗中都检测到小分子RNA,表明了桑花叶型萎缩病的小分子RNA可通过土壤、花粉、果实传染,这对类病毒侵染循环规律研究和防止病原扩散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蒯元璋 《蚕业科学》2011,37(2):278-284
业已明确的桑树病毒病有10种。在前文报道部分桑树真病毒及病害的研究进展之后,再重点介绍桑花叶萎缩类病毒及病害的研究进展,包括病原物提取、基因组序列分析、寄主范围、致病特征、诊断方法和病害控制等,为桑花叶萎缩类病毒的深入研究以及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二倍体桑品种7707的新梢芽为材料,用0.4%秋水仙碱+3%二甲亚砜的混合液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多个变异芽植株,将变异芽植株嫁接繁殖,并进行单株选择、系统选育和品种比较鉴定试验,获得性状表现稳定的四倍体桑树新品种,2014年通过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皖桑优1号。该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在区域适应性鉴定中与二倍体桑树品种湖桑32号比较,桑叶年产量增加18.75%,桑叶养蚕的产茧量提高6.18%,茧层量提高5.63%,并且抗寒性及抵抗桑疫病、桑黄化型萎缩病的能力较强,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抗逆能力较强的四倍体桑品种,适合在长江流域蚕区栽植。  相似文献   

19.
桑叶是家蚕主要饲料,桑叶品质如何对家蚕生长发育起着决定作用,又与茧质、卵质等有极大关系,而叶质又与桑品种特性紧密相关。因此,我们用不同桑品种对蚕种卵量及卵质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试验设区 l、桑品种育71一1、育72一l、湖桑32号 2、蚕品种丰一、54A、苏六 3、试验设区针对不同蚕品种,每个桑品种重复三次,每区100  相似文献   

20.
施炳坤  夏明炯 《蚕业科学》1992,18(3):146-149
凤尾芽变桑是从凤尾桑品种的变异芽条中选出,具有生长势旺、产叶最高、叶质优、抗黄化型萎缩病较强等特点,是一个很有希望的丰产抗病桑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