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纳米材料特征、制备方法、纳米复合材料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国内外的学对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木材内部具有容纳纳米粒子的纳米空间.它存在于木材细胞壁上的微细纤维之间;并存在能与纳米粒子结合的活性基团;可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原位插层合成法、注入填充法等方法,形成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木材原有性能均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甚至有可能产生全新的性能,基于木材的特点.以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工业化研究为目标,分析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检测与分析表征的研究现状,提出研究建议与展望,主要包括无机纳米材料的筛选、表面改性和分散处理、纳米粒子与木材复合的途径和复合机理研究、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和性能分析及其应用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硅气凝胶在木材-纳米无机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气凝胶是一种新型的纳米多孔结构材料,具有可在纳米尺度控制和剪载的连续的三维网络结构,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案。结合气凝胶的制备过程,阐述了气凝胶的概念、性能、CO2超临界干燥工艺,探讨了硅气凝胶与木材的结合方式,随着二氧化硅气凝胶在木材科学与技术中的应用,必将给无机质复合木材的研究带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稀土改性杨木材质初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将稀土注入杨木试材中的方法,改善杨木材性,初步得出试材的稀土载药量、注入后试材的干燥程度是影响试材尺寸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同时发现稀土的注入对提高杨木试材的硬度和耐腐性亦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木材中的纳米尺度、纳米木材及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将纳米科技导入木材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把木材科学、木材-无机复合材料学研究水平提升到纳米尺度的研究阶段,该文基于木材细胞壁的层构造及其主成分的堆积模型,提出了木材中的纳米空隙构造、纳米构造单元、纳米木材等新概念,并尝试性地讨论了纳米木材的制备方法,以及0-2,0-3,2-3木材-无机纳米复合的可行性.作者指出:①木材中的纳米空隙预示着木材具有收容纳米微粒、纳米管、纳米棒等纳米结构单元的空间.②木材中的纳米结构单元从大到小可以划分为:纳米层、纳米CMF和Matrix 、纳米晶胞、纤维素分子链簇.理论上由这些单元可以组合成纳米木材.③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可以在0-2,0-3,2-3尺度上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5.
木材中的纳米尺度、纳米木材及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为将纳米科技导入木材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把木材科学、木材-无机复合材料学研究水平提升到纳米尺度的研究阶段,该文基于木材细胞壁的层构造及其主成分的堆积模型,提出了木材中的纳米空隙构造、纳米构造单元、纳米木材等新概念,并尝试性地讨论了纳米木材的制备方法,以及0-2,0-3,2-3木材-无机纳米复合的可行性.作者指出:①木材中的纳米空隙预示着木材具有收容纳米微粒、纳米管、纳米棒等纳米结构单元的空间.②木材中的纳米结构单元从大到小可以划分为:纳米层、纳米CMF和Matrix 、纳米晶胞、纤维素分子链簇.理论上由这些单元可以组合成纳米木材.③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可以在0-2,0-3,2-3尺度上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6.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和非平衡热力学原理,推导出木材中由于热质传递引起的熵产的表达式。分析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和单独的热质传递相比,由于热质传递的耦合作用引起的熵产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7.
以采自大兴安岭的落叶松为试材,从同一部位截取六个试样,将其中五个试样分别经过CCA、PCCA、CrO_3、DPB、Acet等五种不同的改性剂处理。然后,用日本岛津公司的ESCA750光电子能谱仪(即XPS),探知了木材经过以上五种处理前后C的价态分布。进而分析了C的价态分布的变化、羟基等四种基本基团的相对含量变化。并从其微观结构上的变化,对木材改性的处理机理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杨木材性的化学改良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尺寸稳定性处理,木质复合材料,强化处理等几个方面 介绍了近十几年来,杨木化学改性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对用H液的4种不同时间处理与未处理的25-30年生5苹果树木材的物理性质进行测试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木材密度处理材与未处理材之间差异显著;未处理材的木材全干干缩率、木材湿胀率与基本密度呈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速生杨木为研究对象,通过木材改性剂对速生材浸渍强化处理,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对改性前后的木材进行表征,并分析改性前后木材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经木材改性后,速生材物理性能显著提高。X射线衍射仪数据表明,木材改性剂使木材结晶度从39.65%降到36.89%,能谱分析仪结果显示:氮(N)氧(0)碳(C)元素在木材内部分布均匀,扫描电子显微镜谱图分析了禾材改性剂在木材管孔中的分布,最后红外光谱图表明改性剂与木材内部集团发生交联反应.并且羟基数目大量减少。图4表1参7  相似文献   

11.
综合介绍了近年来纳米粉体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对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通过纳米材料在木才、塑料、涂料等领域的应用,提出了纳米材料在木材科学与技术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木材-热塑性塑料复合材料的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回顾了木材-塑料复合材料(简称WPC)的发展历史,介绍了WPC的生产工艺方法,总结了木塑复合材产品性能中的不足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3.
胡晗  吴章康  王云  关成  黄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956-3957,3993
木塑复合材料的老化性能直接关系其使用寿命和适用范围。该研究使用稻壳、橡胶木锯末和橡胶籽壳分别与回收聚乙烯混合制备木塑复合材料,通过色差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3种木塑复合材料经荧光紫外老化后表面颜色、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经2 000 h老化后,3种木塑复合材料表面均出现褪色、羰基浓度增大,并随着老化时间增加而增加。其中橡胶籽壳基WPCs的变化最大,稻壳次之,橡胶锯末最小。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木塑复合材料相比,发泡木塑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成本低、强重比高、冲击韧性好等优势,因而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该研究采用挤出成型的加工方式制备木粉/HDPE发泡复合材料,并对其密度、泡孔形态、流变行为、力学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发泡木塑复合材料具有芯层泡孔尺寸大,表层泡孔尺寸小、结构致密等典型结皮发泡特征.随木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大,但冲击强度有所降低;随发泡剂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密度降低,冲击强度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温度是木塑挤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其控制精度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有重大的影响。针对木塑挤出温度控制过程高度非线性和分段温度,研究了模糊—PID控制方法,阐述了木塑复合材料挤出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实现方法,仿真研究结果也证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6.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杨木塑合木尺寸稳定性欠佳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杨木塑合木进行丙酮抽提24h试验,利用扫描电镜(SEM)的微观观察和对快速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反应机理分析,从根源上探求了PMMA-杨木塑合木长时间浸水环境下尺寸稳定性欠佳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在所采取的塑合木制备工艺条件下,MMA仅与木材细胞壁发生了微弱的键合,主要通过自身的双键聚合生成PMMA,沉积填充在木材细胞腔中,延缓了水分向木材细胞壁的渗透,并未从根源上消除木材细胞壁上的吸着点羟基.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纳米TiO2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聚合物/纳米TiO2复合材料的作用机理,综述国内外对环氧树脂、聚酰亚胺、聚氯乙烯等聚合物/纳米TiO2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以废旧橡胶粉、意杨胶合板砂光粉和聚乙烯(HDPE)为主要原料,结合碳酸氢钠(Na HCO_3)发泡剂、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MA-PE)偶联剂和聚乙烯蜡润滑剂,采用挤压工艺生产木橡塑复合材料(WRPC)。详细探讨了木粉、橡胶与HDPE配比及发泡剂用量对WRPC材料内部微孔结构及拉伸性能、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发泡与否,WRPC材料均具有大量泡孔,泡孔的数量、尺度和形态与物料配比,尤其是HDPE和发泡剂的用量密切相关;WRPC材料具有优异的拉伸性能和湿稳定性,在挤压工艺不变时,木粉、橡胶粉和HDPE的用量对拉伸强度具有明显影响,且具有交互效应,根据交互影响结果可绘制性能等位线;发泡后WRPC材料密度明显降低,拉伸强度减小而吸水率增大,当发泡剂用量为3%时,拉伸强度最大。研究结果为订制特定需求的WRPC材料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应用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二苯甲酮为光敏剂,通过紫外光辐照引发,将N,N-二甲基十四烷基对乙烯基苄基氯化铵( C9 H9 Cl-14DMA)单体接枝在含有乙烯基的木塑复合材料( WPC)表面,赋予WPC表面抗菌功能。利用XPS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WPC的表面化学组成和形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抑菌圈法对大肠杆菌进行抑菌活性研究。探讨了单体质量浓度、光敏剂质量浓度、光照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接枝条件为:光敏剂质量浓度0.150 g/mL、单体质量浓度0.800 g/mL、光照时间3 min,接枝率为62.5μg/mm2,接枝后的WPC表面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