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柞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生物资源,世界上柞蚕和柞蚕丝绸总量的90%出自中国。我国的东北地区是柞蚕主产区,柞蚕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在重点蚕区,柞蚕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柞蚕茧及其副产物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资源。因此,柞蚕生产对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谈“科学养蚕”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蚕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蚕业发展的新亮点,从2005年起已连续三年蚕茧产量稳居全国之首,2007年鲜茧产量达20.5万吨,占全国产量26%,占世界产量18%,超过世界第二大茧丝生产国印度,成为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蚕业发展最快、蚕茧产量最多的地区;真所谓“世界蚕业看中国,中国蚕业看广西”。广西蚕业的快速发展,产量不断增加,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蚕丝业已成为广西今后蚕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柞蚕、柞树病虫害是目前影响柞蚕茧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严重制约了柞蚕产业发展。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积极整合有利资源,建立蚕业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体系和机制,建设适应现代蚕业发展要求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蚕业重大病虫害的整体预警防控能力和蚕业生产安全水平,可促进柞蚕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柞蚕生产第一大国(占总产量的90%),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柞蚕生产实用技术,全国可利用的柞蚕场近百万公顷.按理论值计算,每公顷蚕场应产柞蚕茧近400kg,而实际产量只有100kg左右,即理论值的1/4.这与柞蚕生产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  相似文献   

5.
我国以蚕茧和生丝为主导产品的蚕桑生产历史悠久,蚕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蚕业资源极其丰富。传统蚕业已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脱贫产业,解决了劳动力出路的社会问题和部分人的温饱问题,其产品为经济较发达地区提供了优质原料,促进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性调整,对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柞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生物资源,世界上柞蚕和柞蚕丝绸总量的90%出自中国.我国的东北地区是柞蚕主产区,柞蚕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在重点蚕区,柞蚕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柞蚕茧及其副产物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资源.因此,柞蚕生产对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文航 《北方蚕业》2002,23(2):38-40
柞蚕生产是辽宁的传统产业,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目前,全省每年放养柞蚕利用蚕场53.3万hm2(其中人造蚕场13.3万hm2),蚕茧产量4万t,放养面积和蚕茧产量均居国内和世界首位,分别占全国和世界的80%和70%,在国内外蚕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河南鲁山柞蚕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山县地处豫西南,是河南省乃至全国典型一化性柞蚕基地之一,素有“柞蚕之乡”美称,年放养柞蚕卵和蚕茧产量居全省第二位。随着西部大开发、东蚕西迁、国家茧丝绸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柞蚕产业基础薄弱,生产技术落后,规模效益不够显著,产业化程度低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县柞蚕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对鲁山柞蚕生产的现状进行了认真词研,客观分析了柞蚕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县柞蚕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浅谈当前辽宁柞蚕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淑萍 《北方蚕业》2006,27(2):12-13
中国是柞蚕的发源地,一直保持着世界柞蚕业第一大国的地位,柞蚕茧年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0%,其中的70%产自辽宁,因此辽宁省的柞蚕业现状就基本反映了世界柞蚕业的现状。而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作为国际野蚕研究中心,拥有着全国83.9%的柞蚕业重大科技成果,其在柞蚕业应用技术领域研  相似文献   

10.
牡丹江市从1958年开始放养柞蚕,到20世纪末,全市累计放养柞蚕8万把,总产值8000万元。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和关心蚕业发展,2001年将蚕业列为13个重点产业化项目之一。2002年又列为四个特色产业之一。重点加以扶持,使牡丹江市蚕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柞蚕放养量达到全省的1/3以上,成为黑龙江省蚕业生产科研重点地区。2003年全市共放养柞蚕1600把,同比增长30%。全市平均单产达到600kg,同比增长20%,蚕业产值950万元,各项指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北纬31°25~36°21',东经110°20'~116°40',属南北气候过渡带,宜柞宜蚕,是一化性柞蚕主产区,其产量占全国一化性柞蚕区的80%以上。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柞蚕业在带动广大山区农村大批劳动力就业、增加收入的同时,又起到保持水土、绿化山川、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是具有产业链条长、绿色环保的优势生态产业。1河南省柞蚕业现状1.1河南省柞蚕生产现状  相似文献   

12.
胡继安 《蚕桑通报》2006,37(2):47-50
黄山是安徽省重点蚕区,蚕业是我市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蚕业经济比例占安徽省蚕业经济的25%以上.既具有生产规模大,技术力量强的优势;又具有充足劳动力资源,较好的区位优势.在以后的蚕业发展中,必将成为中部省区的一个重要蚕茧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13.
<正> 茧丝绸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也是我国唯一能主导国际市场的商品。我国蚕茧产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二,生产产量占世界的60%,生丝出口量占世界的90%。1993年全国丝绸出口创汇30多亿美元,农村养蚕茧款收入15.2亿元,茧丝绸是利国富民的支柱产业。 四川产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产茧量连续15年居全国第一,但茧丝增长不同步,后加工力量弱,出口创汇及江苏或浙江的一半。究其原因:蚕茧质量已成为目前四川蚕业和丝绸经济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和制约因素。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现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4.
张金山 《北方蚕业》2003,24(3):31-33
我国二化柞蚕区包括辽宁省和山东省、吉林省部分蚕区,柞蚕茧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二化柞蚕区由于年放两季柞蚕,放春蚕是为秋蚕生产种茧,放秋蚕才用于生产原料茧.所以,利用杂交种放秋蚕是使原料茧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鲁山县是河南省乃至全国典型的一化性柞蚕主产区,素有"柞蚕之乡"美称。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鲁山蚕业,柞坡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确定为河南省柞蚕生产基地县。八十年代成立专业管理机构--蚕业局。其下设一个县蚕站、六个蚕区基层工作站和六个国营柞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柞蚕生产第一大国(占总产量的90%),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柞蚕生产实用技术,全国可利用的柞蚕场近百万公顷.按理论值计算,每公顷蚕场应产柞蚕茧近400kg,而实际产量只有100kg左右,即理论值的1/4.这与柞蚕生产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  相似文献   

17.
成都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全省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和区域性经济中心。我市郊区农村经济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形成了不同于一般蚕区的经济特点。但成都自古农桑并重,蚕业生产和科学技术在成都蚕业历史上有过辉煌的成就!我市蚕业生产也跟全国,全省一样,几起几落。历史最高年1994年发种13.7万盒,1998年发种锐减至3.8万盒,生产始终在低水平徘徊。据省蚕业统计资料公布:1996-1998年成都市三年平均出库蚕种所占份额仅占全省的 0.81%,是典型的蚕业次产区。 …  相似文献   

18.
外种猪遗传改良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多年成为世界养猪和猪肉生产第一大国,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全国出栏生猪达6.67亿头,猪肉产量达5070万t,均占世界生猪出栏总数和猪肉产量的40.6%以上;中国畜禽肉总产量中猪肉的比重已占64.59%。猪肉在中国肉类市场中的重要地位推动了中国种猪业的兴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说说柞蚕大棚土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鲁山县是全省著名一化性柞蚕放养区,全县柞蚕一直沿袭传统野外放养,因受外界不良条件的影响,致使全县稚蚕保苗率仅有40%左右,直接影响全县柞蚕的产量和效益,同时严重制约着全县柞蚕生产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稚蚕期保苗率?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一直是广大蚕业科技工作者冥思苦想的话题。从2002年起在县蚕业工作站有关科技人员具体指导下,瓦屋乡庙庄组村民张生娃率先在菜园地里搭建柞蚕大棚土坑育。  相似文献   

20.
齐永红 《北方蚕业》2006,27(2):14-15
柞蚕是我国的资源优势,产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柞蚕丝绸是世界人民喜爱的瑰宝和传统出口创汇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在柞蚕业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使柞蚕业越来越市场化,特别是在柞蚕业综合利用上开辟了新的市场前景。发展柞蚕生产不仅有利于增加山区农民的收入,而且有利于山区水土保持,保护生态平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