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桉树人工混交林林分生长与土壤养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桉树人工混交林中各树种的生长状况、蓄积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探索适于桉树生长的最佳混交模式。【方法】在广东省雷州半岛,选择尾巨桉(DH32-29)分别与团花、马占相思、湿加松混交的试验林和桉树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测定各树种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并在各样地四角以及中心设5个土壤采样点,采集表层0~20 cm的土壤,测定试验林地土壤pH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硼含量。【结果】(1)团花、马占相思、湿加松均可促进桉树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促进作用大小表现为马占相思团花湿加松;4个林分间桉树胸径存在显著差异,树高、枝下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2)团花和马占相思的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和平均单株材积皆大于同一林分内的桉树,而湿加松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和平均单株材积均远小于同一林分内的桉树。(3)各类型混交林中,桉树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大小为桉树湿加松混交林桉树马占相思混交林桉树团花混交林,混交树种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大小为团花马占相思湿加松,总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则以桉树马占相思混交林最大,桉树团花混交林次之。(4)桉树与团花混交后,林地土壤pH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桉树纯林地;桉树与马占相思混交后,林地有机质、碱解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桉树纯林地;桉树与湿加松混交后,林地仅土壤pH和全磷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桉树纯林地。【结论】桉树与马占相思混交后,桉树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最好,林分整体蓄积最大,林地表层土壤养分含量最高,林分质量最好,林分结构最稳定。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和木荷不同类型苗木造林后幼林生长建成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马尾松和木荷容器苗、裸根苗造林后幼树的生长建成差异,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展其1年生容器苗和裸根苗造林对比试验。造林3 a后,对其保存率、生长量、根系特征及N、P养分质量分数等幼树生长建成指标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马尾松容器苗林分4年生幼树平均地径、树高及调查当年新梢生长量分别为35.52 mm、200.59 cm和105.59 cm,分别比裸根苗显著大31.71%、18.25%和21.13%;相对裸根苗,木荷容器苗林分生长量亦表现出较大优势,其地径和树高分别较裸根造林大4.36 mm和26.72 cm,并且调查当年的新梢生长量和保存率分别显著较裸根造林大19.68%和33.73%;两树种容器苗林分平均单株干质量均近等于裸根苗的2倍;容器苗林分根系发育均较相应裸根苗林分优,马尾松容器苗林分幼树平均主根长、根幅和一级侧根数分别比裸根苗相应指标大6.02 cm、14.30 cm和4.13条,木荷容器苗林分幼树平均根幅和一级侧根数分别比其裸根苗幼树相应指标显著高出14.24 cm和6.75条;两树种容器苗林分幼树N、P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裸根苗。因此,从马尾松和木荷不同类型苗木造林初期幼树的生长等相关结果看,容器苗根系的完整性保障其林分幼树根系的较好拓展和发育,利于造林初期其对养分的吸收进而促进地上部分生长;容器苗造林效果不仅体现在当年的成活率高、缓苗快,造林第3年幼林的生长建成及养分吸收优势仍在。  相似文献   

3.
选用4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优良种质繁育的家系组培苗,在广西马尾松Ⅲ类产区开展不同地点造林对比试验,对4年生林分树高和胸径等生长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点立地条件差异对各马尾松家系组培苗生长性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参试马尾松家系组培苗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分别达到4.8 cm和3.74 m,与湿地松实生苗相比无明显差异;生长表现突出的家系B、家系C组培苗试验林,其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分别为4.8、6.4 cm和3.91、4.39 m,分别比对照湿地松提高了26.3%、68.4%和7.4%、20.6%,其中,家系C胸径和树高生长达到广西马尾松Ⅱ类产区速生丰产标准。在本试验立地条件下使用马尾松组培苗造林获得了不低于湿地松实生苗的早期生长效果,研究结果对促进区域造林树种结构调整,保障人工林质量和效益精准提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闽楠容器苗在杉木林冠下进行脱袋与不脱袋、施肥与不施肥造林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闽楠容器苗脱袋造林比不脱袋造林的效果好,脱袋造林当年成活率、保存率、平均地径、平均树高均较高,分别达95.1%、88.3%、3.91 cm、2.8 m,各项指标分别比不脱袋造林分别高出1.7%、1.7%、29.0%、33.3%。施肥对闽楠容器苗造林的生长促进作用明显,容器苗造林施肥的当年成活率、保存率、平均地径、平均树高均较高,分别达95.0%、88.1%、3.93 cm、2.9 m,各项指标分别比不施肥高出2.0%、1.0%、39.9%、52.6%。  相似文献   

5.
【目的】弥补当前加勒比松遗传范围窄的不足,拓宽其遗传基础,以利于开展加勒比松杂交育种进行种质创制。【方法】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将 22 个种源 / 种批的加勒比松 3 个变种、湿地松种质资源种植于广东省台山市红岭种子园,分别于种植后 1 年、4 年调查生长量,将数据用于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遗传参数估算、相关性分析等。【结果】不同树种(变种)、种源间生长差异极显著,到 4 年生时,古巴加勒比松的保存率最低(44.76%),湿地松的保存率最高(74.95%)。对种源数量最多的洪都拉斯加勒比松进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显示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广义遗传力介于 0.8044~0.9822 之间,表明开展洪都拉斯加勒比松种源选择可靠性较高。与台山湿地松对照相比,巴哈马加勒比松巴西种源的生长表现最好、单株材积增益达到72.73%,洪都拉斯加勒比松澳大利亚种源次之、单株材积增益为 65.85%,而古巴加勒比松的 3 个种源单株材积增益均为负值,表明古巴加勒比松变种不适宜在台山种植。【结论】国内加勒比松资源由于遗传基础狭窄,其子代在生长方面开始出现衰退现象,本研究引进的巴哈马加勒比松和洪都拉斯加勒比松资源变异丰富,部分种源在台山生长表现优异,可一定程度拓宽国内加勒比松遗传基础,为湿加松新种质创制提供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和木荷不同类型苗木造林后幼林生长建成差异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马尾松和木荷容器苗、裸根苗造林后幼树的生长建成差异,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展其1年生容器苗和裸根苗造林对比试验。造林3a后,对其保存率、生长量、根系特征及N、P养分质量分数等幼树生长建成指标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马尾松容器苗林分4年生幼树平均地径、树高及调查当年新梢生长量分别为35.52 mm、200.59 cm和105.59 cm,分别比裸根苗显著大31.71%、18.25%和21.13%;相对裸根苗,木荷容器苗林分生长量亦表现出较大优势,其地径和树高分别较裸根造林大4.36 mm和26.72 cm,并且调查当年的新梢生长量和保存率分别显著较裸根造林大19.68%和33.73%;两树种容器苗林分平均单株干质量均近等于裸根苗的2倍;容器苗林分根系发育均较相应裸根苗林分优,马尾松容器苗林分幼树平均主根长、根幅和一级侧根数分别比裸根苗相应指标大6.02 cm、14.30 cm和4.13条,木荷容器苗林分幼树平均根幅和一级侧根数分别比其裸根苗幼树相应指标显著高出14.24 cm和6.75条;两树种容器苗林分幼树N、P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裸根苗。因此,从马尾松和木荷不同类型苗木造林初期幼树的生长等相关结果看,容器苗根系的完整性保障其林分幼树根系的较好拓展和发育,利于造林初期其对养分的吸收进而促进地上部分生长;容器苗造林效果不仅体现在当年的成活率高、缓苗快,造林第3年幼林的生长建成及养分吸收优势仍在。  相似文献   

7.
在马尾松采伐迹地采用保留母树及封山育林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试验,结果表明:形成的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生长良好,株数达到2683株/hm~2,树种组成为8马2阔,10年生马尾松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6.9cm、6.0m、0.0123m~3;阔叶树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9.7cm、7.1m、0.0277m~3,显示出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胡少锋 《安徽农学通报》2013,(13):120-121,127
在闽中南部沿海山地开展湿地松、深山含笑人工混交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与深山含笑采用6:4星状混交(造林密度2 000株/hm2)是可行的,2种树种混交林冠呈镶嵌紧密结构,相互促进,明显提高林分产量和质量。8a生混交林中湿地松、深山含笑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比各自纯林提高了7.7%、6.1%、20.0%和13.2%、10.5%、37.2%。混交林分蓄积量达26.61m3/hm2,分别比湿地松、深山含笑纯林提高了43.5%和20.4%;8a生时种间关系还比较协调,结构比较稳定,空间分布格局合理,充分利用了营养空间,且一定程度上改良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对29年生的福建柏与不同针叶树种的混交林生长、土壤肥力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单位蓄积分别达到14.4m、18.8cm、0.196 7m~3和204.8 523m~3,分别比纯林高7.1%、3.1%、15.5%和14.6%;与柳杉混交,福建柏单株生长最好,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达到14.8m、19.7cm和0.219 5m~3;福建柏与湿地松、秃杉、柳杉、杉木、马尾松的混交林中,土壤有机质分别比纯林高了83%、110%、327.9%、32.6%和54.7%。因此,培育福建柏混交林,能促进林分是生长,改善土壤结构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0.
在永春县东关镇开展了卷荚相思不同坡位造林试验和卷荚相思、湿地松、西南桦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卷荚相思生长存在差异,其中树高差异不显著,胸径和单株材积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坡位卷荚相思生长大小顺序为下坡〉中坡〉上坡;卷荚相思、湿地松和西南桦3种树种的生长量大小顺序为卷荚相思>西南桦>湿地松,卷荚相思、西南桦与湿地松在树高、胸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卷荚相思与西南桦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卷荚相思和西南桦的土壤疏松程度比湿地松土壤好,肥力状况也优于湿地松土壤.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引种班克松的种源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北美引进的9个种源班克松所做的17a的试验结果表明:班克松是适合辽宁地区的一个优良速生树种,在各个生长时期的生长表现都要好于乡土速生针叶树种———樟子松。班克松不同种源之间的生长状况存在着较大差异,班克松各种源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在2年生苗期、造林后5年生、8年生、15年生时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2、8号种源班克松15年生时的生长表现最佳,它们的树高分别比9个种源平均高大4.8%、4.8%,胸径分别比9个种源平均胸径大8.2%、4.9%,材积分别比9个种源平均材积大21.1%、13.5%;而3、5号种源班克松15年生时的生长表现最差。班克松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状况与纬度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来自北美北纬46°附近的班克松种源是最适合辽宁地区引种的优良种源,而远离北纬46°及越向高纬度地区的班克松种源在该区表现较差。建议辽宁地区引进北美北纬46°附近的班克松种源,并建立起优良的班克松种子园。  相似文献   

12.
罗宁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9):54-57
为探明不同遮光度下的南方红豆杉生长规律,采用3处理3重复的不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处理1:强遮光>60%(Ⅰ型);处理2:弱遮光40%~60%(Ⅱ型);处理3:全光照(CK),分析遮光度对其生长的影响;通过解析南方红豆杉标准木,分析其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遮光度显著影响15a生的南方红豆杉树高、地径、胸径和冠幅,显著影响造林保存率,但对高径比、冠径比无显著性影响.15a红豆杉的年平均胸径生长量0.99cm,年平均树高生长量0.40m,年平均材积0.0033m3,属中度速生树种.  相似文献   

13.
苏付保  冯立新  陈荣  戴庆辉  梁立  黄妹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58-10859,10984
[目的]研究坡向对西南桦人工林造林的影响。[方法]在造林试验地内海拔约450、550和600m处的阳坡、半阳坡、阴坡和半阴坡设置调查样地,重复3次,进行西南桦人工造林试验以评价坡向对西南桦生长的影响。[结果]坡向对西南桦高、径、材积生长均有显著影响。不同坡向平均树高从高到低排序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平均树高阴坡比阳坡高7.9%;不同坡向平均胸径从高到低排序为阴坡、半阴坡与半阳坡、阳坡,平均胸径阴坡比阳坡大11.1%;不同坡向平均单株材积从高到低排序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平均单株材积阴坡比阳坡多33.0%。[结论]坡向对西南桦的生长影响显著,阴坡西南桦的生长状况优于阳坡。  相似文献   

14.
闽楠天然林与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江西吉安闽楠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群落调查及树干解析分析,结果表明,闽楠天然林和人工林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等生长特性基本相似.其生长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1~10 a为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生长的缓慢期;10~20 a为树高生长速生期,此时闽楠林树高连年生长量达0.60 m以上;10~30 a胸径生长急剧上升,期间胸径连年生长量达到0.86 cm以上;15~25 a时材积生长逐渐加速;20 a后为树高生长匀速期,连年生长量平均为0.33 m;30 a后胸径生长速度变慢,连年生长量平均为0.44 cm,33 a时达到数量成熟,并且随着树龄的增大,树形不断向圆锥体靠近;25 a后材积生长迅速提高,平均生长量达0.013 63 m~3,说明闽楠生长速度并不缓慢,是培育珍贵阔叶树种大径材优良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15.
沿海较高海拔山地引种秃杉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勇 《现代农业科技》2012,(12):145-146,156
进行沿海较高海拔山地引种秃杉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秃杉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高,其与柳杉一样可适应贫瘠较高海拔山地的气候环境。秃杉前2年生长较慢,随后生长速度较快并逐渐超过柳杉、马尾松;九年生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分别达9.0 m、8.7 cm、0.028 4 m3和45.42 m3/hm2,分别比同林龄柳杉提高了8.40%、7.40%、26.34%和23.48%。此外,秃杉的耐寒性、抗风性以及抗病虫害能力强,可以作为沿海较高海拔山区代替马尾松、杉木以及柳杉的栽培和迹地更新树种。  相似文献   

16.
尾巨桉与马尾松不同混交处理3年生造林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尾巨桉与马尾松不同混交比例、3年生生长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尾巨桉纯林(CK1)单株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较不同比例混交林中的处理1、处理2、处理3尾巨桉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降低27%,42%,45%;17.2%,28.4%,30.9%;70.3%,126.7%,142%,不同比例混交林的处理1、处理2、处理3的马尾松单株平均胸径,树高与纯林马尾松(CK2)比较,树高生长各林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平均胸径生长分别降低79.8%,25.6%,2.6%.尾巨桉纯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与不同混交林的处理1,处理2,处理3的蓄积量分别是87.6,74.6,66.2,53m3/hm2.从3年生林分的各性状生长结果分析,不同比例混交林的林木生长以处理2表现效果最具生长潜力,有利于林木生长,对尾巨桉栽植风险具有缓冲作用,也有利于林地地力的恢复,对生产实践具有一定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福建南平人工林与天然林中的乐东拟单性木兰生长规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9年生乐东拟单性木兰人工林林分密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带皮材积分别为1425株.hm-2、18.30 cm、16.20 m和0.19736 m3;天然林中99年生乐东拟单性木兰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带皮材积分别为40.20 cm、19.50 m和0.91212 m3。29年生乐东拟单性木兰人工林生长量远高于同龄天然林,树高、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高峰均比天然林早,峰值也比天然林大。天然林中的乐东拟单性木兰早期生长较慢,但后期生长量大,99年生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均高于人工林29年生。乐东拟单性木兰是一种生长速度较慢的树种。  相似文献   

18.
杉木多代连栽采伐迹地营造秃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代全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57-159
以福建洋口(顺昌)林场杉木多代连栽迹地改植的14 a生秃杉人工林和连栽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2种人工林的生长量和造林后1~14 a的平均树高、胸径(去皮)、单株材积(去皮)生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4 a生秃杉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和平均蓄积量分别为15.54 cm、12.03 m、0.11484 m3/株和269.88m3/hm2,分别比密度相近的杉木林高16.32%、10.27%、29.37%和25.37%。秃杉平均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前3 a总生长量与杉木相近;秃杉3 a生时胸径总生长量略小于杉木,4~14 a生超过杉木;秃杉树高总生长量在10 a生前与杉木接近,但10 a生后明显大于杉木,且差异有逐年增大趋势;秃杉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始终大于杉木。说明在福建顺昌杉木多代连栽采伐迹地上轮作秃杉可以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用10年生造林密度试验林观测资料,分析造林密度2 500、3 000、3 600、4 500株/hm~2对乳源木莲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的影响,应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造林密度显著影响着乳源木莲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林分蓄积等5个生长性状,密度显著影响着乳源木莲的圆满度、通直度、冠长率、高径比、枝下高等5个形质性状,密度显著影响着乳源木莲Ⅱ、Ⅲ级木以下株数比例。乳源木莲的平均胸径、冠幅、冠长率、单株材积随密度增大而减小;树高、树干通直度、树干圆满度、高径比、枝下高等生长形质指标以及Ⅱ、Ⅲ级木以下株数比例等林分分化性状随密度增大而增大;林分蓄积随密度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密度对乳源木莲的造林保存率、胸高形数无显著影响。造林密度显著影响乳源木莲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的综合表现,表明合理造林密度的必要性,并通过分析得出乳源木莲大中径材的合理造林密度宜为2 500~3 600株/hm~2。  相似文献   

20.
黄春 《现代农业科技》2012,(24):169-170,175
对马尾松、乐东拟单性木兰人工混交造林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乐东拟单性木兰混交是可行的,按照2500株/hm2、1:1带状混交的规格栽植,2个树种的种间关系协调,空间分布合理,土壤理化性状,林分产质量明显改善。八年生混交林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纯林提高了39.75%、87.80%、19.87%。同时,混交林中马尾松大于平均胸径的径木所占比例比其纯林提高了30.6%,有利于培育马尾松大径材;但此时混交林分结构稳定性较差,亟需进行适当的间伐,以进一步改善种间关系和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