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干湿交替过程中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的转化及有效性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传敏  曹翠玉 《土壤学报》1997,34(4):382-391
盆栽试验和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淹水能显著提高石灰性土壤磷含量,其作用顺序为,两合土〉淤土;淹水促使土壤无机磷组分中Ca2-P、Ca8-P含量增加,说明石灰性土壤淹水后土壤磷有效性的提高主要是Ca-P体系的活性提高所致。回旱后,土壤速效磷值明显降低,土壤无机磷组分中,Ca2-P、Al-P、Fe-P组分均呈降低趋势,土壤无机磷向难溶态转化。淹水降低了外加磷肥的肥效。  相似文献   

2.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磷素积累与形态分异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红壤性水稻土19a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施磷处理的土壤磷素处于耗竭状态,耕层土壤会磷含量持续下降,但耕层以下土层的全磷尚未耗损;连年施磷的土壤耕层全磷含量提高,提高的幅度呈现明显量级关系。在本试验条件下,土壤中各组分无机磷含量以Fe-P和O-P为主体,各占土壤无机磷总量的44.63%和31.27%;其次是Al-P和Ca10-P,分别占11.87%和8.01%,Ca2-P占3.52%;Ca8-P只有当土壤无机磷达到一定丰度和供磷强度时才存在,对水稻磷素营养的贡献无实际意义。各组分无机磷对水稻的有效性以Ca-P〉Al-P〉Fe-P〉O-P〉Ca10-P;而对水稻磷素营养的贡献则以Fe-P〉O-P〉Al-P〉Ca2-P〉Ca10-P;长期耗磷或施磷、土壤各组分无机磷减少或增加量的排列顺序与土壤中各组分无机  相似文献   

3.
有机肥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永和  曹翠玉  史瑞和 《土壤》1996,28(4):180-182
研究了3种有机肥料对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其中猪粪能显著提高土壤中Ca2-P、Ca8-P、Al-P和Fe-P的含量,紫云英及稻草的作用明显低于猪粪,3种有机肥料对Ca10-P的影响都很小。  相似文献   

4.
^32P示踪试验表明,加入石灰性土壤中的水溶性磷最初主要转化成Ca2-P,Ca8-P次之,随着时间的推移,Ca2-P不断减少,Ca8-P和Fe-P有所增加,Al-P在一周前后已达到平衡,从比活度看,Ca2-P有效性最高,是石灰性土壤中的速效磷源,Ca8-P,Al-P,Fe-P的有效性接近,是土壤中的缓效磷源。  相似文献   

5.
旱作农田石灰性土壤磷素形态,转化与施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近年来人们十分关注的石灰性土壤磷的固定问题,对石灰性土壤磷素形态转化、有效性及其与施肥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灰性土壤中Ca2-P是最为有效的磷源,其次分别为Ca8-P、AL-P和Fe-P,为缓效磷源,Ca10-P和闭蓄态磷则为无效态磷;磷肥施入石灰性土壤后,绝大部分转化为缓效态Ca8-P,同时有一定量的Al-P和Fe-P生成,而Ca-P体系中,基本不存在Ca8-P进一步向无效态Ca  相似文献   

6.
砂土供磷特性及磷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砂土供磷特性及磷肥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砂土磷素形态以无机磷为主,有机磷甚少,仅占全磷含量的8.84%。无机磷占91.15%,无机磷形态组成以磷酸钙为主,Ca-P平均为无机磷总量的86.1%,O-P占9.6%,Al-P占3%,Fe-P占1.3%。各种形态无机磷与速效磷的关系为:y(速效磷)=49.30x1(AL-P)+21.8547x4(Ca-P)-3.4209,表明Al-P、Ca-P对砂土速效磷的  相似文献   

7.
中酸性土壤无要磷形态及生物学有效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黄棕壤和棕红壤上施用磷肥,经三年室内温润条件下培养,用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极方法测定各形态磷含量,各形态磷增量的分配比例表明,Fe-P居首位,其次为Al-P为O-P,三级Ca-P之和在20%以下,经培养的土壤种植黑麦草,其生物量和吸磷量与各形态磷量的关系除Ca10-P外,均达到极显著水准。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学分析,吸附试验和生物诊断方法,系统研究了风沙土壤磷的有效性和利用率。结果表明:土壤磷素活性高低的顺序为:紧沙土〉轻沙土〉沙土,无机磷盐是风沙区植物所能利用的土壤磷素的主要磷形态,且Ca-P所占的比例最大。磷固定强弱的顺序为:紧沙土〉轻沙土〉沙土,对各处理土壤进行无机磷形态分级测定表明,磷肥施入土壤以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主要是向Ca2-P、Ca8-P转化,Al-P和Fe-P也有不同程度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表明:硝尿磷肥和硫尿磷肥,在主要土壤上的适应性较强。如种植水稻、小麦经连续一年施用后测定均有显著和极显著的增产效果。同时,还可提高土壤磷库中Ca2-P,Ca8-P,Al-P,Fe-P的贮存量,补充作物的有效磷源。  相似文献   

10.
磷石膏与氮肥混合施用对氨挥发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草甸土和轻度碱化草甸土上进行了磷石膏与尿素和碳铵混合后施用的室内模拟试验,并在轻度碱化水稻土上进行了水稻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磷石膏与氮素化肥混施具有降低氨态氮挥发损失和提高氮素利用率的显著作用,其中以1/2SO4^2-:NH4^+之比为1:1型的磷石膏碳铵和磷石膏尿素可使氨态的近轨损失率降低41.08-50.34%和27.62-33.46%;1:1和2:1型的磷石膏碳铵分别使水稻的氮素利用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无机磷各组分间的转化关系及其对有效磷的影响 ,结果表明 :苏打碱土的Ca2 -P、Ca8-P、Al-P和Fe -P对有效磷贡献量较大 ,O -P对有效磷表现为负贡献 ,Ca10 -P对有效磷几乎无影响。草甸碱土的Ca2 -P和Fe -P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影响有效磷 ,Ca8-P和Al -P主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有效磷 ;碱化草甸土的Ca2 -P对有效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直接作用 ,Ca8-P、Al-P和Fe -P对有效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间接作用。在苏打盐渍土的磷素循环系统中 ,无机磷各形态间存在一定的转化关系 ,Ca2 -P、Ca8-P和Al-P易于相互转化 ,Fe -P和O -P易于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2.
不同碱性条件对苏打盐碱土无机磷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明不同碱性条件下苏打盐碱土无机磷各组分的含量及转化情况,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结合室内分析方法,以吉林省西部地区苏打草甸碱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pH条件下土壤不同形态无机磷组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碱土pH值有利于增加土壤中Ca2-P、Fe-P、AlP及Ca8-P等形态磷的含量,其中pH值8.3处理比pH值9.2处理分别提高了44.8%,4.1%,45.9%,42.0%;比pH值10.2处理分别提高了81.5%,19.6%,39.3%,103.7%;O-P含量受土壤pH值的影响相对较小,改变土壤pH值短时期内不会导致其含量发生变化;Ca10-P的含量随着土壤中pH值的升高而增加,pH 10.2处理比pH 9.2处理和pH 8.3处理的Ca10-P含量分别提高15.6%和51.4%。研究表明,不同碱性条件可以影响土壤无机磷各组分之间的转化,碱土pH值降低有利于提高土壤中有效态磷组分的含量,但减少了潜在磷源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顾益初、蒋柏藩的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长期施肥下砂姜黑土无机磷组分含量变化、生物有效性及其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耗竭状况下Ca2-P和Ca8-P的植物营养效率最高,其次为Al-P和Fe-P,O-P和Ca10-P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有效性;Fe-P和Al-P对植物的营养贡献率最高,虽然Ca2-P和Ca8-P活性最高,但由于含量低,对磷素养分的贡献率较低,土壤磷素极度耗竭下,Ca2-P的植物营养贡献率甚至低于Ca10-P和O-P。砂姜黑土对磷的固定严重,土壤中积累的磷主要向Al-P、Fe-P和有效性更低的Ca10-P和O-P转化,Ca2-P、Ca8-P的增量较少。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无机磷组分对有效磷的贡献为:Al-P>Ca8-P>Ca2-P>Fe-P>O-P>Ca10-P;建立了Olsen-P与无机磷组分间的回归方程:Y = 3.8751 +0.4674X1 +0.4470X2+ 0.3769X3-0.1166X4-0.07838 X 5 (Y代表有效磷含量,X1、、X2、X3 、X4 、X5分别代表Ca2-P、Ca8-P、Al-P、Fe-P和Ca10-P含量;P<0.01,R2=0.9989)。  相似文献   

14.
对山西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的形态、加入外源磷后无机磷形态的转化及施加膨润土后对提高磷素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山西石灰性土壤中磷素以无机磷为主 ,而无机磷中以Ca P为主 ,Ca10 P和Ca8 P占无机磷总量的 85 % ,Ca2 P仅占 4 42 %。土壤加入外源磷后 ,Ca2 P有所增加 ,其次是Ca8 P、Ca10 P、Fe P ,Al P和O P增加很少。施加膨润土后使加入外源磷的土壤无机磷都有所增加 ,其中Ca2 P增加最明显 ,Ca8 P、Al P、Fe P增加较多 ,而Ca10 P和O P增加最少 ,说明施用膨润土是实现土壤无机磷释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在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的干旱区高寒湿地上,氮添加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在保护良好的巴音布鲁克高寒湿地沼泽(S)、沼泽草甸(SM)和草甸(M)布设野外原位试验,依据巴音布鲁克草原氮沉降量,设置0(CK),8(N1),16(N2) kg·N/(hm2·a)的施氮量,研究短期氮添加对高寒湿地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寒湿地土壤全磷含量平均为1.09 g/kg,总无机磷平均为492.71 mg/kg,而总无机磷平均占全磷的45.67%。(2)3种湿地类型土壤无机磷主要以Ca—P形态存在,在Ca—P中以Ca10—P为主,占无机磷含量的50.27%~64.69%。S区土壤Al—P、Fe—P含量显著高于SM和M区,SM区Ca2—P、Ca8—P、O—P含量显著高于S和M区,M区土壤Ca10—P含量显著高于S和SM区。(3)氮添加显著影响高寒湿地土壤各形态无机磷的含量,氮添加下,S和SM区土壤Al—P含量较CK显著增加了9.92%~17.35%,而Ca8—P含量显著降低3.18%~9.36%。[JP]S和M区土壤Fe—P含量显著降低了3.18%~9.36%,S区土壤Ca2—P含量显著降低了10.31%。氮添加下3种湿地类型土壤O—P含量均显著增加,较CK显著增加21.83%~25.94%。(4)土壤pH、有机碳、碱解氮和速效钾均是影响无机磷形态的重要因子。不同湿地类型土壤无机磷形态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氮添加显著改变了土壤各无机磷形态含量,主要是通过增加土壤中难利用无机磷(O—P)含量,使高寒湿地土壤的供磷潜力降低。研究结果有助于预测未来氮沉降持续增加背景下全球高寒湿地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北方耕地和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状况研究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以北方一般耕地和蔬菜保护地为供试土壤 ,研究了不同种植条件下土壤磷素状况 ,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 ,蔬菜保护地土壤全磷、无机磷、有机磷、Olsen-P的平均含量是一般耕地土壤的 2.7~14.0倍 ,土壤Olsen P占全磷的比率 ,Ca2-P ,Ca8-P ,Al-P占土壤无机磷的比率显著高于一般耕地土壤。蔬菜保护地土壤各形态磷素主要积累在 0~20cm土层 ,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形态磷素的含量逐渐降低 ,各土层Olsen-P ,Ca2-P ,Ca8-P ,Al-P含量降低幅度明显高于Fe-P ,O-P ,Ca10-P含量的降低值  相似文献   

17.
施磷对滨海盐土无机磷组分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提出的土壤无机磷组分测定方法,在50d的培养过程中对滨海盐土的各无机磷组分进行了跟踪测定。结果表明:施入盐土中的无机磷在短期内主要增加土壤中的Ca2-P和Ca8-P的含量,而对A1-P、Fe-P和O-P的影响较小;施入盐土的无机磷首先转化成Ca2-P,然后再向Ca8-P、Ca10-P、Al-P、Fe-P和O-P转化;培养过程中,水分和温度的有利条件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强了微生物对无机磷的固定。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3大土类中潮土的无机磷含量极显著高于棕壤和褐土。3大土类不同形态无机磷中,以Ca-P为主,平均占无机磷总量的65.7%,3大土类间Ca10-P、Fe-P差异极显著,Ca8-P差异显著;褐土和潮土高产农田的Ca2-P、棕壤的Fe-P均显著高于中低产田。6种不同形态的无机磷中棕壤以Al-P、潮土和褐土以Ca2-P的有效性最高,是反映土壤磷素有效性的主要指标之一,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通过3大土类2个产量水平土壤的无机磷与解磷微生物的数量、强度和各种酶的活性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土壤无机磷通过土壤微生物和磷酸化酶的生物活性进行转化的机制,为3大土类和2个产量水平的土壤培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耕作方式对黄绵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并已经进行了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采用蒋-顾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黄绵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78.6%的磷以无机磷形式存在,且以Ca-P占绝大多数。无机磷各形态含量排列顺序为:Ca10-P Ca8-P O-PAl-P Fe-PCa2-P。与传统耕作不覆盖(T)相比,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不覆盖(NT)、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TS)均可降低土壤中的Ca8-P、O-P和0—5 cm土层中的Ca10-P含量,其中NTS最为明显;NTS处理可提高土壤中的Al-P、Fe-P含量。不同处理中,Ca2-P、Ca8-P、Al-P、Fe-P均以0—5 cm土层中含量最高,且随着土层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是Ca10-P 以5—10 cm土层含量最高;各处理O-P在土壤剖面中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植年限黑土型蔬菜保护地磷素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分级方法,对不同种植年限的蔬菜保护地0~60cm土层土壤磷素形态及其含量特征与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市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处于大量积累状态,其中全磷、速效磷、有机磷、Ca2-P、Ca8-P、Al-P、Fe-P、O-P、Ca10-P在0~20era土层积累较多,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形态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