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业科学》2021,57(8)
【目的】探讨贵州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内不同林分土壤中有机酸的分布特征,以期为野生杜鹃林分土壤管理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集常绿混交马缨杜鹃林、常绿混交露珠杜鹃林、常绿混交迷人杜鹃林、常绿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表层土壤,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测定土壤中的草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乙酸、乳酸、丁二酸、甲酸的含量。【结果】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酸总量分布情况为: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混交露珠杜鹃林常绿混交马缨杜鹃林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混交迷人杜鹃林;土壤有机酸的分布差异显著,有机酸含量高低顺序依次为:草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乳酸乙酸甲酸丁二酸,草酸为优势酸,乙酸、甲酸和丁二酸含量较低;土壤有机酸与pH呈负相关,其中酒石酸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柠檬酸与pH呈显著负相关;聚类结果显示,落叶阔叶混交林明显区别于其他林分类型,且草酸含量最高。【结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中有机酸分布受到优势种的影响,百里杜鹃的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土壤有机酸含量远高于常绿阔叶混交林和常绿混交杜鹃林,森林土壤有机酸分布特征应成为森林林分管理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光照强度与葡萄果实品质形成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透光性不同的果袋(CK:100%、A:50%、B:15%、C:5%和D:0)对葡萄果穗进行遮光处理,测定了果实的糖酸含量及与酿酒相关的一些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果穗遮光后降低了果实品质,果袋透光率不同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总体来看,果袋透光率越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最显著,果实遮光程度超过50%时,果实品质显著下降。和对照果实相比,遮光后不同生育期果实中糖、总酚、单宁、类黄酮及花青素含量下降,完全遮光果实中降低最显著。遮光果实中可滴定酸、酒石酸、苹果酸和乳酸等含量增加,完全遮光果实中含量最高。可见,葡萄在发育过程中品质的形成与光照强度关系密切,光照强度较低时果实糖及一些重要的次生代谢物含量显著降低,而酸含量升高,果实品质降低。因此,适宜的光照强度是葡萄果实品质形成和改善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3.
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是杏果腐烂变质的主要致病菌,其引起的黑斑病是杏果采后的主要真菌病害。杏果感染交链格孢菌后糖酸代谢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蔗糖、苹果酸和柠檬酸发生降解,进而加剧杏果的病害。低温等离子体(CP)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1-甲基环丙烯(1-MCP)可以诱导果实抗性抵抗微生物胁迫。为探究CP和1-MCP处理对杏果采后黑病斑的抑制效果及其机理,采用80 kV,60 s的CP条件或1μL/L 1-MCP分别处理杏果实,并且研究CP、1-MCP对杏果贮藏过程中病害和糖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CP和1-MCP均有效抑制了杏果黑斑病的发生,并维持了杏果的品质。CP和1-MCP处理主要通过抑制转化酶的活性来抑制蔗糖的降解,贮藏至第8天时,CP和1-MCP组杏果蔗糖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57和1.43倍。CP和1-MCP处理通过维持较高水平的蔗糖含量从而抑制果实病害的发生。同时,CP和1-MCP处理通过调控有机酸代谢酶抑制杏果柠檬酸和苹果酸的降解。贮藏至第8天时,CP组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14和1.09倍,1-MCP组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分别为对照...  相似文献   

4.
根据东北林区森林凋落物淋洗液中草酸、柠檬酸和苹果酸的浓度范围,用不同浓度的上述3种外源有机酸溶液叶面喷施长白落叶松幼苗,再置于4℃下进行低温胁迫,研究有机酸对低温逆境条件下长白落叶松幼苗多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低温胁迫下外源有机酸对苗木抗寒性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3种有机酸均降低低温胁迫后长白落叶松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不同程度提高SOD,POD,APX和CAT等多种抗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缓叶绿素的下降趋势。外源有机酸能通过促进长白落叶松体内保护酶活性提高,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强渗透调节能力和细胞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最终明显提高其低温抵御能力。3种有机酸对上述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强弱表现为:柠檬酸>苹果酸>草酸,适宜的最佳使用浓度为5.0mmol.L-1。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泰山嘎拉’苹果的优质生产理论和技术提供基本资料,研究探讨了M26中间砧对‘泰山嘎拉’果实品质和味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八棱海棠为基砧,采用M26中间砧嫁接‘泰山嘎拉’,与未采用M26中间砧嫁接的对照相比,果实单果重由208.06g增加到232.83g,差异极显著,果皮花青苷、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升高,果肉硬度显著增加,但果形指数没有显著性变化;在采用和未采用M26中间砧嫁接的‘泰山嘎拉’果实中均检测到3种糖与6种有机酸组分,其中糖组分均以果糖含量较高,葡萄糖、蔗糖次之,有机酸组分含量均以苹果酸最高,琥珀酸、草酸、乙酸、柠檬酸、酒石酸较低;采用M26中间砧嫁接的‘泰山嘎拉’果实果糖、葡萄糖含量及糖总量显著高于对照,其果实甜味指数绝对值与风味指数值分别为1 759和3 999,也显著高于对照值。上述结果表明,M26中间砧对提高‘泰山嘎拉’的果实品质和味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肥料对葡萄果实品质和成熟期影响对于提高葡萄栽培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葡萄转色期施用不同浓度磷酸二氢钾对果实品质和成熟期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的青颗粒为14.8%,且成熟期比对照早14天;3个处理的浓度水平都可使可溶性固形物总含量最高,风味最好;对于果实中酒石酸影响效果为T2T3T1,对于苹果酸含量的影响效果以此为T2T1T3;各处理中,以T2水平下葡萄果皮花青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高效解钾菌对含钾矿物的解钾效果及其与有机酸的相关性,以探究解钾菌解钾作用机制。采用摇瓶实验,将经过筛选出的4株解钾菌K3、K7、K11、K24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发酵培养,然后测定发酵液中的有机酸含量、速效钾含量及pH值。利用通径分析法,研究草酸、酒石酸、丙酮酸、乙酸、柠檬酸5种有机酸对解钾效果的直接与间接影响。结果表明,4株解钾菌发酵液中的速效钾含量比对照(CK)增加了674.88%,且速效钾的含量与有机酸的含量之间呈现出显著相关(P0.05),故5种有机酸均对速效钾的含量变化有影响,其中丙酮酸对钾长石溶解的直接作用影响最大,其直接通径系数为1.689,酒石酸对速效钾的间接作用影响最大,其间接通径系数为0.205。有机酸与含钾矿物解钾量呈正相关关系,速效钾的含量随着有机酸浓度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风兰的药用和营养成分,对采自奉化和舟山两地的野生风兰叶片中总多糖、总黄酮、总蛋白、9种有机酸和16种水解氨基酸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风兰叶中总多糖含量不高,奉化、舟山两地样品中含量分别为17.13、16.21mg·g~(-1);总黄酮含量较高,占到叶片干重的4.02%以上;叶片中含有柠檬酸、苹果酸、草酸、乙酸等有机酸,其中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最高,大于0.80 mg·g~(-1),丁二酸含量最低;风兰叶片中总蛋白含量占鲜叶质量的1.21%以上,水解后包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说明野生风兰植物具有良好的药用和营养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枣不同品种和果实不同部位糖积累及相关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不同的枣品种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不同部位糖积累特征及其与糖代谢相关的酶活性的关系,为进一步完善枣果实糖积累理论提供依据。【方法】以3个枣品种壶瓶枣、婆婆枣、婆枣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测定不同发育时期枣果实果肩与果顶部位的蔗糖、果糖、葡萄糖、淀粉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1)3个枣品种果肩部位糖积累均早于果顶,且果肩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果顶(P0.05)。在果实发育前期主要积累果糖和葡萄糖,壶瓶枣果实最早开始积累蔗糖,成熟时其含量为果糖和葡萄糖的3~4倍;其次是婆婆枣,其糖积累模式与壶瓶枣相似;婆枣果实糖积累发生最晚,其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远高于蔗糖。成熟时婆婆枣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壶瓶枣和婆枣(P0.01)。2)整个果实发育阶段,3个枣品种果实淀粉含量均较低(最高值为6.78 mg·g~(-1)FW),且果肩部位淀粉含量均低于果顶,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基本与其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3)3个品种果肩与果顶部位蔗糖代谢酶活性变化规律相似;在整个阶段,酸性转化酶(AI)活性始终高于中性转化酶(NI),果实发育前期较高活性的转化酶促进了蔗糖的分解;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变化与3个品种的蔗糖含量差异及变化趋势均相符;婆婆枣和壶瓶枣蔗糖合成酶的合成方向(SSs)活性分别极显著和显著的高于婆枣,3个品种蔗糖合成酶的分解方向(SSd)活性均较低,品种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壶瓶枣和婆婆枣为典型的蔗糖积累型果实,婆枣为己糖积累型果实;SPS是调控婆婆枣同时也是影响3个枣品种果实蔗糖积累的共同关键酶,可能也是引起不同枣品种果实糖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枣果实中蔗糖合成酶活性以合成方向为主,壶瓶枣果实糖积累受蔗糖代谢相关酶的综合调控,婆枣果实糖积累还受SSd调控。淀粉酶在3个品种枣果实淀粉积累过程中起着主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丰香草莓为试材,研究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生长曲线以及主要糖、有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果实横径变化呈S型生长曲线;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糖、葡萄糖和总糖含量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有机酸含量随果实发育逐渐升高,到转熟期达最大,然后再缓慢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糖含量与果实大小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桃果实糖酸代谢的差异性及采后风味劣变的机理,从而为适宜采收成熟度的选择奠定理论基础,以不同成熟度的‘沪油018’油桃、‘湖景蜜露’水蜜桃和‘玉露’蟠桃为试材,对其果实在采后糖酸代谢的规律和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采收时,七、八、九成熟的‘沪油018’其果实中的蔗糖含量间无显著性差异,八成熟‘湖景蜜露’水蜜桃果实中的蔗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七成熟果实,七成熟‘玉露’蟠桃果实中的蔗糖和山梨醇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八成熟果实;‘玉露’蟠桃果实中的蔗糖含量(82.8~91.49 mg·g~(-1))显著‘湖景蜜露’水蜜桃(77~87 mg·g~(-1))‘沪油018’(55~60 mg·g~(-1));七、八成熟‘沪油018’和‘湖景蜜露’水蜜桃果实中的苹果酸和总酸含量间的差异均不显著,七成熟‘玉露’蟠桃果实中各游离酸和总酸含量均显著高于(P≤0.05)其八成熟果实;‘玉露’蟠桃和‘沪油018’果实中的苹果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湖景蜜露’水蜜桃。2室温贮藏期间,3种类型桃果实中蔗糖和总糖含量的变化均较缓和;七、八成熟‘玉露’蟠桃和‘沪油018’果实中的苹果酸和总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七成熟‘湖景蜜露’水蜜桃果实中的奎宁酸和苹果酸含量均呈急剧下降的趋势。3低温冷藏下,七、八成熟果实中糖的合成速率均低于室温贮藏的果实,九成熟果实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已呈降解趋势,其甜度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七、八成熟‘湖景蜜露’果实中各游离酸和总酸含量均呈急剧下降趋势,而‘沪油018’和‘玉露’蟠桃的变化均较缓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桃果实的糖酸组分及其代谢存在一定的差异,‘湖景蜜露’水蜜桃风味劣变快于其他两个品种;室温和低温贮藏期间,其果糖组分及含量的变化均缓和,而其果酸组分及含量的变化却均剧烈。文中因此建议,以酸代谢为果实低温冷藏研究的主要方向,以酸降解峰点来界定果实的安全贮藏期。  相似文献   

12.
苹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使皮肤白净细腻,故称“美容果”。苹果是碱性食物,能中和体内酸性物质,并可预防和消除疲劳,故又称抗疲劳食物。苹果中的磷和铁,是溶解性矿物元素,易被肠壁吸收,具有补脑安神,益气补虚的功能,因脑眼同源,凡健脑食品,皆有益于保护眼睛,所以苹果又是眼保健食品。 苹果中所含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不同品种枣果在成熟发育过程中的质地变化动态,从而为鲜食或制干枣果的适宜成熟度与最佳采收期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分别选取骏枣、灰枣、马牙枣白熟期至完熟期6个果熟时期的果实样品,采用质地剖面分析(TPA)法,对其质构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成熟期枣果质构指标中有若干指标的变化较大,且枣品种不会影响其变化趋势;不同成果期、不同品种枣果质地指标间的相关性基本一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质地得分最高的是脆熟全红期枣果,完熟期枣果的得分最低;脆熟半红期马牙枣的质地最佳,最适合鲜食,完熟期灰枣的质地最佳,最适于制干及加工食用。综合分析认为,枣果实在成熟发育过程中其质地变化显著,鲜食枣果最佳采收期为脆熟半红期,制干枣果适宜于完熟期前采收。  相似文献   

14.
为给果袋在葡萄生产中的科学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以3年生‘阳光玫瑰’葡萄树为试材,分别采用白色、绿色、蓝色纯木浆纸袋的套袋处理,对不同颜色果袋处理下的光照强度、透光率、温湿度、果实品质及香气物质的含量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白袋、绿袋和蓝袋的透光率分别约为50%、20%和10%。蓝袋内的温度、湿度均显著高于白袋。绿袋和蓝袋处理均提高了果面光洁度、果面亮度L*值和果实中的Vc含量,降低了其色泽指数(CIRG);绿袋和蓝袋处理的果实单粒质量、单穂质量、果粒的纵横径以及果形指数与白袋处理(对照)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果实完全成熟时,绿袋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蓝袋处理降低了果实的固酸比,绿袋处理使‘阳光玫瑰’葡萄的成熟期推迟了1周,而蓝袋处理使其成熟期推迟了2周。‘阳光玫瑰’葡萄果实中的香气成分,以具有绿叶清香和果香的主成分2-己烯醛及己醛的醛类物质为主。从果实样品中检测出的化合物的种类,绿袋和蓝袋处理均少于白袋处理;但检测到的醛类化合物的数量和相对含量,绿袋和蓝袋处理均显著高于白袋处理。绿袋处理改善了‘阳光玫瑰’葡萄的果面色泽和光洁度,提高了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且增加了‘阳光玫瑰’葡萄中醛类化合物的种类数量和相对含量,从成熟期的果实品质来看,绿袋处理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红色康乃馨干燥保色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色康乃馨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有机酸、Mg2+及蔗糖的浓度梯度设置对红色康乃馨花瓣进行处理,经过干燥、破坏性试验后比较、选择确定出最佳干燥花保色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有机酸对红色康乃馨干燥花保色效果较为显著,其中保色效果较好的酸的先后顺序为: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并筛选出保色效果较好的处理方法为:7.5%酒石酸浸泡处理15h;10%酒石酸处理10h或15h。金属离子Mg2+与蔗糖处理对红色康乃馨干燥花保色无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山楂果实最佳采收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我们对山楂生长期的果实进行了分期采收,测定其不同营养成分的含量变化,以便正确判断其成熟程度,为适时采收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和方法供试材料:1985年秋在商县山地山楂园内栽的“敞口”品种。选取生长势中等的植株10株,挂牌固定。从8月27日开始,每隔10天采收一次果实,到10月7日为止,共采收5次。采收后将果实用塑料袋装好,放入冰壶内,当天运回贮放于冰箱内,然后分别测定其维生素 C、有机酸、总糖、单宁、果胶等的含量,每次测定在1至2天内进行完毕。测定方法:有机酸用碱滴定法,维生素  相似文献   

17.
东北林区森林凋落物中的有机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叶松(Larixolgensis)、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红松(Pinuskoraiensis)、白桦(Betulaplatyphylla)是东北林区主要造林树种。于2002年10月初,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爷岭和尖砬沟试验站(45?2?45?0碞,127?0?127?8碋)采集了4个树种林分的森林凋落物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当年新鲜凋落物及半分解凋落物中有机酸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鉴定出13种有机酸,包括草酸、丙二酸、反丁烯二酸、丁二酸、顺丁烯二酸、苹果酸、柠檬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结果表明:对于新鲜凋落物而言,所测的7种低分子量有机酸中草酸含量最大,一般高于30mg/g;6种高级脂肪族酸中油酸或亚油酸含量最大,高于40mg/g;在半分解凋落物中,草酸含量最多,其次为亚油酸,再次为油酸;同一树种新鲜凋落物中有机酸种类和含量明显多于半分解凋落物。图5表2参10。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核桃生长发育中内源激素与果实特性的关系,以‘香玲’和‘西林3号’核桃为试材,测定不同发育期果实中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含量,分析果实生长和综合品质变化,并探讨激素含量与果个变化和核仁营养品质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两个核桃品种的4种内源激素含量均随果实发育进程呈波浪状变化,且趋势相似。其中ABA和IAA峰值出现在6月份,GA和ZT峰值出现在5月份。整个发育过程中,4种内源激素ABA含量始终最高,GA含量最低。(2)随着果实生长发育,青果重、青果横纵径、坚果三径及均值呈上升趋势;核仁粗脂肪含量逐渐增加,‘香玲’和‘西林3号’的峰值分别为69.29%和69.13%。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整体呈升-降-升的趋势,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则呈连续“W”形变化。(3)不同发育时期,不同内源激素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不同,‘香玲’粗脂肪含量与IAA、GA极显著负相关,‘西林3号’则与ABA、ABA/IAA、ABA/GA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核桃品种果实中各种激素含量不同,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各异,IAA、GA和ABA三种激素在果实生...  相似文献   

19.
以5个红色品种("黑比诺""梅鹿辄""品丽珠""蛇龙珠""赤霞珠")与2个白色品种("霞多丽""贵人香")共计7个酿酒葡萄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7个品种果实纵横径、单粒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以及果皮酚类物质(总酚、单宁和总花色苷)含量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不同酿酒葡萄品种之间果实品质存在显著性差异。"贵人香""霞多丽""蛇龙珠"果粒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含量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糖酸比高,果皮酚类物质含量低;"黑比诺""品丽珠"果粒相对较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含量较低,可滴定酸含量高,糖酸比较低,果皮单宁和总花色苷含量高;"梅鹿辄"果皮总酚和单宁含量最高。这些结果为武威地区酿酒葡萄栽培中品种选择、品种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以及为提高该产区酿酒葡萄原料和葡萄酒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用益果灵、奇宝、昌果3种品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多种鲜食葡萄上进行了果实性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奇宝、益果灵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不仅能够增大果粒,而且可使果实外观更加美观,同时也不降低果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昌果虽然可使果实增大很多,但对于不同的葡萄品种使用时期要严格掌握,否则会使葡萄果梗、果柄增粗,果蒂耐拉力下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所降低,成熟期推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