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铭轩  秦利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6):144-148
以国有重点林区所在地伊春市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研究区的人文与自然环境概况,以及研究区天保工程实施进展与取得的成果.在探讨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思路和原则的基础上,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将评价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和子指标层4个层次,并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3个方面综合构建了伊春市天保二期工程政策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1个,二级指标3个,三级指标10个,四级指标22个,并计算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因子,其中,生态效益B1、社会效益B2和经济效益B3所占权重分别为0.5396、0.1634和0.2970.该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和计算方法能较好地适用于该区域,满足该区域天保二期工程政策实施评估的需求.最后根据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指出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伊春市天保二期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客观评估,为未来天保工程政策指定指明方向,并且对伊春当地职能机构日常运行有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2.
杨艳芳  罗剑朝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3022-3023
通过对退耕还林还草综合效益以及各评价指标基本内涵的分析,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发展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探讨了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和确立,参照层次分析法将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个层次,列出了能够反映各效益的评价指标,并简要介绍了综合效益评价方法中常用的综合评分法.  相似文献   

3.
罗山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升生态示范区建设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为最高目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4个方面提出了4层、27个指标的罗山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罗山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评价方法.结果表明,罗山县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增加显著,已达到优良标准,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西南地区天保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政  聂华  臧润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35-15038
针对西南地区天保工程实施前天然林严重退化的问题,在实用性与系统性的原则指导下,建立了西南地区退化天然林恢复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二级指标3个,三级指标12个,四级指标24个,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西南地区实施天保工程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10年来取得了可观的综合效益,西南地区天保工程综合评价指数为83.08,其中生态效益指数为56.75,经济效益指数为19.05,社会效益指数为7.28,西南地区天保工程建设成效为良好。该评价指标体系和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特别是西南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综合效益评价作实证指导。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研究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的建立原理和实施程序;确定了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应用层次分析法,综合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建立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一般指标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AHP法的广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科学评价广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必要构建一套广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是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层,其准则层是由生产、经济、社会和生态等4个可持续发展一级指标构成,基础层则由19项指标组成,并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获得各个指标的权重,从而得出一套综合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2005—2010年的数据对广东省近几年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近几年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良好。最后提出了今后广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以期为该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就其评价本质而言属于多指标综合评价。数字资源使用绩效多指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应该包括目标一致性理论、系统评价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理论等。数字资源使用绩效多指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可分为数字资源内容、数字资源检索系统的资源提供能力、数字资源用户利用情况、数字资源成本分析以及数字资源服务情况五要素。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设计一般采用分层法,分为总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能够体现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层次性和相关性等,也便于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8.
天保工程是国家实现"绿山、富民、兴林业、重环保"的重要战略,只有加强对林业生态环境的治理,森林资源才可以得以保护,农村经济才可以得以持续发展。四川省雷波县完成天保一期建设工程以后,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于社会可续发展来说还是不足的,因此,需要进行天保二期工程。工程评价是确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依据评价标准合理控制质量标准,制定天保工程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可确定发展目标和纲要,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其应用 --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能够反映可持续林业的基本特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对可持续林业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全面评价,防止片面性.目前国内学术界指标体系研究方面注重全面性、综合性,未能很好体现区域差异性,本文在选用前人研究的综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指标进行筛选,力求指标体系精简,指标间相互独立,得出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同时根据该指标体系,运用系统论的层次分析法对湖北省的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0.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选取16个指标,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收集安徽省六安市2010年相关统计资料,进行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六安市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3个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数分别是0.749、0.853和0.848,综合评价指数是0.810,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合格水平,未来具有良好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建立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AHP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了该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资金短缺、洪涝灾害、污染扩散和开发不尽合理对生态系统影响较大;加强湿地协调管理、贯彻"32字"方针、发挥水资源优势、加强科学研究和法制建设是保持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制约因素,构建了较全面的、层次清晰、数据较易获取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采用主观赋值法、客观赋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用综合集成赋值法确定各项指标的综合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谦  刘秀娟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611-5612
在明确阐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内涵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国内相关研究结果,建立包括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三大类指标15个单项指标的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进行总体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王成军  柴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31-10533
对东大街综合改造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其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分别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交通安全环境等方面对东大街综合改造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进而建立了东大街改造项目的评价指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每一项指标的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体系。最后,应用建立的评价体系对东大街改造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科学的评判,论证了东大街综合改造项目能够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应对项目建设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用管道的规模、技术先进性、环境保护、安全可靠性和效益5个方面以及20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构成输气管道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国内外著名管道为基准物,按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当前常用参数的输气管道工程实例.推荐采用工程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天然气管道技术水平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SARD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是可持续评价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之一。在涵盖农业与农村人口、社会、资源环境等子系统内容,考虑到指标数据的可得性与甘肃省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特殊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三大部分的甘肃省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设置过程中,尝试使指标体系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比性,以期能为定量测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榆林地区生态经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强  陆迁  赵学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436-3438
构建了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出榆林地区低一级地域单元(县、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发展度综合指标值,进行了生态经济评价,并提出了榆林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游黎  周就猫  邓京虎  赵宝苹  章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67-20169
以物元模型、可拓集合与关联函数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可拓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通过计算其关联度,并且用G1法确定指标权重,将多因子的评价归结为单目标决策,以定量的数值表示评定结果,从而能较完整地反映土地整治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江西省樟树市光明村项目土地整治项目可持续发展居于良好水平,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石丽忠  陈金良  迟道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623-12625
应用水资源复合系统理论,通过Delphi与AHP法的结合,构建了包括3层、11个指标的沈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该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沈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平还不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度为0.438,2001年后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