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是我国农林类专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山西财经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策略,为提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培养高素质农林管理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对林业物流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应用SCP模型,将农林院校物流专业建设的目标市场定位为农林物流人才培养,并对农林物流管理特色专业课程建设这一目标市场策略进行了SWOT分析和绩效分析。分析结果认为,为进一步提升农林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竞争力,应采取如下措施:物流管理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交叉培养;优化和完善学科交叉课程体系与教材设置;农林院校与农林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学科交叉型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李思靓  赵君彦  薛宝颖  戴芳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3):186-187,207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卓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势在必行.河北农业大学卓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依托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不断探索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一流课程,探索启发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开始成为我国农林院校开设的热点专业之一。论述了农林院校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的必要性和旅游管理专业在农林院校的发展现状,并从资金投入、办学定位、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以及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的塑造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特性与社会发展对该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出发,针对该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提出通过做好工作室选点与硬件设施建设,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加强宣传、组织与管理5个方面工作,构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以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创业和就业能力等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教师"双能型"能力的必由之路。立足于农林专业"双能型"教师发展的现状,从测评体系、合作目标、合作主体、合作平台、效果评价与反馈的角度,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模式,为促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农林专业教师内涵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理论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造成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社会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不仅具有紧迫性而且也具有可行性。加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需要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已经变成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作为农林高职院的机电专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为现代农业服务,走出自己的特色,依托农林学院的优势资源,走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之路,培养出有农林特色的机电专业创新型人才,打造属于农林高职院的机电专业的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9.
为了贯彻落实"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关于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任务,并结合北京农学院"3+1"本科人才培养要求,北京农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从培养目标的调整、培养方案的提升以及课程结构和体系的优化、双导师制的推行、远程教育平台的搭建、"涉农企业深度培养"模式的构建、"六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稳固、考评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对卓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搭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兰州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情况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要求,提出了搭建以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实验室及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教师责任及激励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介绍了石河子大学《农业机械学》自治区教学团队的建设思路、措施及建设成效。课程组制定了合理的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及配套措施,推动团队师资队伍水平提高;坚持深化实践教学体改革,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致力打造三位一体的教学团队;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丰富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立足兵团"大农业、大农机",凝练研究方向,科研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2.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程是一门专业实践性强的技术类课程,要求学生充分掌握其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熟练的把技术带到实际生产中。该文从实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阐述了地方院校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实践与探索,为培养适应本区域经济发展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做好师资队伍的稳定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教师的培养和知识更新;改革教师管理模式,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继续深化和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六个方面探讨加强我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实现建设一支一流师资队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陈晓兰 《农学学报》2017,7(5):50-55
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实现高职英语教学信息化的关键。通过对农林高职院校152名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高职院校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软硬件支持度比较高,英语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较好,对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创新的态度也较积极,但其信息化教学能力整体偏弱,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与技能以及技术应用与研究创新能力均较弱,尤其是对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虚拟仿真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差。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提出以下提升策略:(1)强化信息化教学理念;(2)注重信息化教学专题培训;(3)完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激励机制;(4)构建高职英语教师教研合作共同体;(5)创建农林高职特色信息化英语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5.
《财政与金融》作为经管类学生的必修课,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体系不够科学、教学方式受限、师资队伍建设不力等原因,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在地方本科院校职教改革背景下,课程改革要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转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课程培养目标、科学设置教学内容,采用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配合团队建设人才支持,达到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非会计专业和会计专业的教学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旨在通过改进和调整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符合专业要求的专门人才,构建符合特点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优化过程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过程,高等教育体系已从自身成长向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协同转型发展。对面新农科建设肩负的“四大使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国际农经学科专业发展新格局,传统农经专业转型发展等新形势、新状况,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势在必行。从人才培养目标、能力素养要求以及课程支撑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国内各类典型农业院校农经人才培养体系特征和差异,结合地方农业院校办学实际与特色,从“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理念,课程体系的动态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联动协同,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地方农经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实施课程思政是健全高校育才、育人的重要举措,农林高校是乡村振兴人才的培育库。农林高校实施课程思政具有促进个体成才、推动学校建设和服务社会需要的价值。农林高校实施课程思政存在教师认知和能力不足的主体之困、思政元素挖掘偏颇的内容之困、管理低效的机制之困、校园文化育人不足的环境之困。针对农林高校实施课程思政的共性和特性问题,应发挥教师实施课程思政主体作用;厘定课程思政内容边界,贯通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交互桥梁;健全教学组织运行机制;全面建设高辨识度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