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1991至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财政支持对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近些年国家财政支农绝对量的增加对提高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推动作用的长期或短期效果都还不令人满意,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影响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因此,本文提出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建立财政对农业支持的长期稳定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投资作为财政支农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愈加凸显。基于2003—2016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农田水利专项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控制相关影响因素条件下,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应主要体现在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长,而难以成为拉动农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有利因素。(2)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财政对农民的补贴性或转移性支出,产生了收入“替代效应”。(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田水利专项投资的农业生产增收效应具有收入递增性和地区差异性。一方面,增收表现出边际递增态势,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越高,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果越强。另一方面,更依赖农业收入的地区,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应越显著。依据本文得出结论,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应还未趋于饱和,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并优化农田水利支农资金结构,有助于深化财政支农改革,促进各地区农村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吴红霞  张润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94-12697
运用灰色理论中的GM(1,1)模型对2010~2015年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进行预测,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与总收入的关联关系,得出工资性收入是影响总收入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甘肃省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年鉴2013》等统计资料中的相关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分析甘肃省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的影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对家庭经营性收入没有显著性影响;2农村基本建设支出和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有显著性影响。为此,给予一定的对策建议:1加大对农村的科技投入;2合理增加支援农业生产支出,试图通过增加农村基本建设只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支出来增加农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  相似文献   

5.
广西农村居民家庭的收入主要有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根据1980—2010年广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消费水平建立消费函数模型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影响广西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工资性收入对消费的弹性不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弹性最小。因此,要拉动广西农村的消费需求,必须改革农村生产经营制度,努力提高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就业培训,提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加农民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  相似文献   

6.
刘耀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300-11302,11329
依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选取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等7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我国“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间农民纯收入与各项收入、国家财政支农总支出与各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纯收入与各项财政支农支出的灰色关联度变迁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各时期与家庭经营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呈现下降的态势;从总体上看,国家财政支农总支出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的灰色关联度有下降的趋势,财政支农总支出与农业科技3项费用和农村救济费的灰色关联度呈现上升的趋势;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呈现出下降趋势,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表现出增强的趋势,救济费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积极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农民收入的增长对农业科学技术的依赖性呈现出增强的态势。最后提出了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坚持对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实行动态调整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定量分析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化特征,发现虽然广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人均纯收入依然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得知: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对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联度较高,家庭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关联度较低。  相似文献   

8.
王彦秀 《河南农业》2014,(15):59-60
<正>一、我国农民收入的构成我国农民收入的构成可以从收入的来源和收入的性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的来源分析从农户的收入来源看,我国农户人均纯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含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近几年情况如下表所示。从表1、表2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1990—2012年农业家庭经营性收入从原来的518.55元增加到  相似文献   

9.
基于安徽省1995~2010年的统计数据,对安徽省的财政农业投入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利用ADF单方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安徽省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据此,提出了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财政农业投入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影响四川农民现金收入波动因素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采用2003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三季度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收入、转移性收入与现金收入的季度数据,借助Johansen协整检验,运用VEC模型分析了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对现金收入波动的影响。【结果】短期看,前一期工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对当期四川农民现金收入具有正效应,其中前一期的家庭经营收入对当期现金收入的正效应最大;长期看,工资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对当期现金收入具有正效应,但是家庭经营收入对现金收入产生负效应。【结论】该分析对四川省政府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何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08-6811
为探讨财政农业投入与农民收入的关系,根据1978~2006年经济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分析了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并得到了计量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支援农业生产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有利作用,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阻碍了农民收入增加。然后对变量间的脉冲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支持农业生产和各项农业事业费的支出变化对农民纯收入有正的冲击,并且从第2年开始冲击越来越大;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开始反应为正,持续到将近第3年发生波动;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农民收入的脉冲响应开始为负,并持续了大约5个时期,然后才转为正的冲击。最后结合我国财政支农的一些特征,得出我国财政支农的规模、比重以及结构严重不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分析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构成情况,找出影响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为研究者与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广西统计年鉴数据,从性质、来源、农户人均家庭经营收入3个角度来分析2001-2011年广西农民纯收入现状及特点,从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财政支农支出、农村金融、农民文化程度来分析影响广西农民纯收入的因素,并提出增加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对策。【结果】2001-2011年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呈上升态势,农民纯收入主要来源于生产性纯收入,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生产性纯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大,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经济发展、工业化发展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城镇化、地方财政、农民文化程度对农民收入提高有正向推动作用,农村金融体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的产出和农民收入增长。【建议】通过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与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劳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家庭收入,发挥政策作用来提高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13.
田艳  谭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106-4108
为进一步探讨农业产业化和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选取1996~2010年四川省的相关数据,采用总生产函数的分析框架,建立基本模型,利用Eviews分析软件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增加农林牧渔业产值及农产品出口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而农民收入的增加会提高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机械总动力和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向效应,且这种关系是长期均衡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6-2011年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农村金融发展对我国及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村金融机构人均贷款额的增加、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效率的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的增加会对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农民增收起到促进作用,增加获得贷款的农户比例也能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中部地区除外),而单纯增加可发放贷款的农村金融机构比例、提高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比例、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法人机构数量很有可能对农民收入产生不利影响。要想从根本上促进农民增收,应该提高金融机构发展效率、扩大农户贷款覆盖面和人均贷款额度。  相似文献   

15.
运用1 682个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通过门限效应模型和样本选择修正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市场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门限效应模型分析得出人均基本需求农地的面积为0.068 hm~2,即人均年基本需求粮食为466.27 kg。2)农业机械化水平对门限前后的农户市场化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门限前的农户市场化程度就提高0.496个单位,门限后的农户市场化程度就提高0.67个单位。3)自我农机作业方式和外包农机作业方式都对门限前后的农户市场化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另外,户主不健康和转出土地对农户市场化程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家庭社会资本、粮食价格、人均土地面积、复种指数、平原地区对农户市场化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重点提高平原地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程度,关注农户健康问题,增加家庭社会资本,鼓励农户复种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从而促进农户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张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497-4500
农业发展离不开财政支持.采用1990 ~2012年间江苏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数据,运用R软件,通过函数lm建立财政支农支出与江苏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关系的线性回归模型,利用函数summary得出概要统计数据,并从图像指令plot、方差分析表等方面对回归模型进行诊断检验,最后从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支出、优化支出结构、平衡各区域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农业发展受到资源、环境以及生态的约束日益增强。粗放型的农业发展方式已难以支撑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威胁着2020年我国农民收入倍增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利用DEA-Tobit二阶段回归模型对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综合效率较低,相对于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偏低可能是主要原因;另外,农业科技投入、城镇化率、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的数量以及农户家庭经营规模是影响我国农业发展方式效率的重要因素。其政策含义在于,我国应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快农业劳动力结构性转移,加强对农业科技和农村教育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以此来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用行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民增收.基于武陵山茶叶主产区634个农户调研数据,通过构建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分析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进一步探讨技术采用行为对农户不同茶叶收入水平的影响及差异.结果表明:1)农户对品种改良、土壤改良与生物农药单项技术的采用率...  相似文献   

19.
王岩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科技扶贫的实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分析科技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本研究以随机抽取的山西省汾西县佃坪乡5个行政村400份农户的2016年科技扶贫成效测度的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扶贫的总效应显著为正,即科技扶贫对农户的人均纯收入呈正向影响作用;科技扶贫的独立效应不显著,即单纯增加农户物质资本对农户人均纯收入影响并不显著;科技扶贫的联动效应显著,即科技扶贫基础设施完善以及农民技能水平提升对农户人均纯收入影响显著。因此在科技扶贫项目中,要充分发挥科技扶贫的联动效应,并注重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与农民技能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