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质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广8优798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8优798是用不育系广8A与恢复系R798组配选育而成的感温型优质三系杂交稻组合,该组合全生育期112d左右,与对照广8优2168相当,丰产性好,米质较优,高抗稻瘟病,2017年6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优质杂交稻广8优2168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杂交稻组合广8优2168(广8A/GR2168)属感温型、早、晚造均可应用。该组合2009年、2010年参加本省二次晚造区域试验、一次晚造生产试验,表现良好,于2012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随后,汕头市种子管理站对该组合表证示范,其农艺性状、丰产性能、米质等方面均有较好表现,得到农业部门的好评和农户的青睐。为此,从2014年早造起列其为汕头市加快推广的杂交稻新组合。1产量表现该组合2009年、2010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区试,产量依  相似文献   

3.
广8优864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共同选育的增城丝苗型优质杂交稻新组合,202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210061),适宜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季种植。该组合具有米质优、丰产性好、株叶形态好、后期转色顺、熟色好等特点。对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韩成卫 《中国种业》2015,(10):74-75
<正>鲁宁776是济宁市农科院2009年以自选系L277作母本、J106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于2015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15011号)。该品种株型紧凑、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易制种,适宜于山东省夏玉米区种植。1育种技术路线根据黄淮海区主推品种的特征特性,采用的育种技  相似文献   

5.
新单36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新2386为母本、自选系新6为父本,经杂交后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201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10011。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制种产量高等突出优点,适合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国豪玉7号是用两个新自选系绵98-3、绵232组配而成的优质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2012年通过四川省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玉2012007)。该品种具有全生育期适中,中秆大穗型,抗病、抗倒力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籽粒商品性好,丰产稳产性突出,制种产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正>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以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为基地,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制种优质高产为突破口,以自选系F-SQ3为母本、F-28为父本,进行杂交组配选育出了杂交玉米品种敦玉328,种子质量达到GB 4404.1-1996玉米杂交种的标准,2013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玉2013007号。1品种特征特性1.1农艺性状该品种平均生育期124.8d,幼苗  相似文献   

8.
惠优6601是广西桂穗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优质不育系惠A与自选恢复系R6601配组育成的感温型三系杂交稻,2011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该品种的亲本来源、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玉米杂交种宁研51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研518是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山东金诺种业有限公司在2010年以自选系J16作母本、JN09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于2015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易制种、适应机械化作业等特点,适宜于山东省夏玉米区种植。对该品种的选育思路、技术路线、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同时,在多年高产创建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宁研518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良种良法的组装集成。  相似文献   

10.
五丰优2168(五丰刖广恢128)是由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和金稻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感温型优质杂交稻组合,2006年和2007年参加广东省2次晚造区域试验、1次晚造生产试验,表现良好,于2008年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广审稻2008048)。该组合在汕头市表证示范,由于农艺性状、丰产性、米质等表现优良,得到当地农业部门的好评、农户的青睐,从而很快得到推广应用。到2011年晚造,累计种植面积接近3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