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西瓜7号(原名开杂9号)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和早熟杂优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耐贮运等特点,一般单产3000 ̄3500kg/667m^2,较对照品种郑杂5号增产17.8%。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8%,较对照高0.7%。于1998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定并命名。该品种适宜于土层深厚的砂质土壤栽种。  相似文献   

2.
豫西瓜4号(原名开杂8号)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西瓜分所选育的中熟西瓜杂优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在1990—1994年的品比试验中,其产量、品质、抗逆性均超过对照品种新红宝。平均单产达3910.4kg/666.7m2,较对照增产16.6%。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9%,较对照高0.94%。该品种1995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3.
豫西瓜4号(原名开杂8号)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西瓜分所选育的中熟西瓜杂优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在1990-1994年的品比试验中,其产量品质,抗逆性均超对照品种新红宝。平均单产达3910.4kg/666.7m^2较对照增产16.6%,中心可溶性固形含量10.9%,较对照高0.94%,该品种1995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4.
用双低隐性核不育系1960A与双低材料10843测交转育而成的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不育系354A作母本,优良恢复系99R7与双低品系10848杂交定向选育而成的甘蓝型双低恢复系836作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F1代0590在重庆市区中两年平均产量2234.25kg/h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01%;在国家油菜区试中两年平均产量2588.7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8.11%,两年平均产油量1103.55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1.81%。2010年被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德新油59。  相似文献   

5.
甜椒一代杂种甜杂6号果实绿色灯笼形,连续结果性好。早熟、丰产、稳产,抗病毒病(TMV)、耐疫病。果皮蜡质层较薄,味甜、质脆。适宜保护地及露地早熟栽培,每666.7m2产3000~4000kg,比对照甜杂2号及双丰增产14.9%~39.5%。1993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成为北京甜椒主栽品种之一,并正在全国十余个省市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1998年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共审定大白菜、萝卜、西葫芦、芦笋等品种8个,现介绍如下:一、大白菜(一)秋珍白3号济南市历城区赵新坤选育的大白菜一代杂交种。其组台为自交不亲和系206×自交不亲和系230。1996-1997年在全省大白菜区试中,平均亩产净菜4629.5Kg,比对照小杂56增产41.0%。1997年在全省大白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净菜5231.3Kg,比对照小杂56增产18.5%。该杂交种属秋早熟品种,生长期62天左右。开展度65cm左右,株高约32cm,外叶中绿,白帮,叶球近圆形,球叶叠抱,单球重约2.0Kg,净菜率63.2%,软叶率引7…  相似文献   

7.
苏蜜2号原称苏杂三号,为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优质、高产、中早熟西瓜新组合(83L-7×84-E)。具有稳产及耐贮的特点,该品种采收期比苏蜜1号略迟,早于新澄一号,产量比新澄一号平均增产25.5%左右。较抗病,品质优,生育期95天左右。199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苏密2号,目前已在省  相似文献   

8.
华西7号西瓜是由新疆华西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育成的杂交一代西瓜新品种,全生育期90天左右,果实发育期35天,植株生长势中等,适应性较广,果实椭圆形,果皮绿色,有深绿条带;瓤色大红,中边可溶性固物含量11.1%-8.9%,品质优,抗病性强,较抗枯萎病;平均单瓜重7.5%,每667m^2产量可达5000kg以上,皮薄而韧,耐 运输,2000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殒为“新优27号”,2001年12月通过全国西瓜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两个点对10个西葫芦品种麦后复种旱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晶莹8号’在浅山区栽培,表现早熟、长势较强,抗病,产量48500kg/hm^2,较对照‘嫩玉’增产42.65%,可作为该区域的主栽品种;‘陇葫1号’和‘京葫8号’较早熟、长势强,抗病,较对照‘嫩玉’增产35%以上,可作为该区域的搭配品种。‘碧炎’在高山区栽培,表现早熟、长势中等,抗病,产量21600kg/hm^2,较对照‘嫩玉’增产56.81%,可作为该区域的主栽品种;‘晶莹8号’较早熟、长势强,抗病,较对照‘嫩玉’增产30%以上,可作为该区域的搭配品种。  相似文献   

10.
饲用甜菜新品种“甜饲2号”是以甜菜雄性不育系G04A为母本,饲用甜菜自交系LC-1—1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F1代杂交种。多点试验平均根产量为107751.8kg/hm^2,较时照增产2.3%;含糖率为13.7%,比对照高5.0度。2007年参加了生产示范试验,2008年底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命名。该品种经济产量高,蛋白质含量和含糖率较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1.
《山西果树》2014,(4):58-58
鲁枣8号是从枣品种金丝小枣自然实生苗中选育出的制干鲜食兼用新品种,2011年12月通过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果实椭圆形,橙红色,平均单果重7.8g,最大10.1g。果肉绿白色,肉质细、疏松,汁液中多,风味酸甜,制干、鲜食品质上等。可食率96.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7.1%,维生素c含量2330mg/kg。  相似文献   

12.
孙强 《蔬菜》2000,(2):16
齐杂茄三号"是由齐齐哈尔市蔬菜研究所育出的茄子新品种,并已通过了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审。该品种早期产量高,商品性状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长茄品种。现将"齐杂茄三号"介绍如下。一、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极早熟型,在黑龙江省从开花到采收只需15天左右。株高65cm,果实黑紫色,长棒形,果长25cm,果粗(横径)4.5cm,单果重115g,果肉绿白,早期产量占总产量的60%以上,比对照龙茄一号增加19%,品质优且抗病,黄萎病发病率比对照低20%以上,每667m2产量3300kg,比对照增加18%,其综合经济…  相似文献   

13.
极早熟优良茄子品种龙杂茄二号龙杂茄二号是黑龙江省园艺所北方茄子研究中心,1987年配制的早熟茄子一代杂种.原代号“88—37”,1992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龙杂茄二号.该品种表现极早熟、抗病、丰产、质优.其突出特点是前期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
齐菜豆一号是我省首次用性发样经四代选择育成的新品种。通过1987年 ̄1988年两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14.3%;1988年 ̄1989年两年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23.6%,达到省定各项指标,1990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齐菜豆1号,并决定在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采用杂种1代与其父母本性状进行对比研究.选用的品种是杂种1代新密杂6号(8501)、新密杂7号(8601).这2个品种于1990年通过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准予在全疆推广.目前这2个品种是新疆甜瓜的主要栽培品种,甘肃、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也开始种植。  相似文献   

16.
豫西瓜7号(原名开杂9号)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早熟杂交1代新品种,中产一般为3000~3500kg/667m2,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抗枯萎病和炭疽病。1998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17.
鄂茄1号(8819)是利用87-25和87-16两个优良自交率杂选育而成的。该品种早熟、较耐低温、较抗绵疫病、商品性好、丰产,比对照品种上海紫×长约早熟3天,前期产量增产37.7%~52.3%,约占总产量的45%,总产量增产14.6%~25.7%。一般每公项产52.5t,高产者达75t以上,该品种已在国内20个省市推广,种植面积达4400hm2。  相似文献   

18.
更正     
乐薯一号马铃薯在乐都县表现早熟、块茎大、商品率高、丰产性好等特点,2005年全县种植乐薯1号7666.7hm^2,占该县马铃薯播种面积的57.5%.平均667m^2产量达2770.5kg,最高达3741kg,商品率在90%以上。该品种于2004年2月通过青海省第六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成为青海省马铃薯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9.
西农8号"是我国著名蔬菜瓜类育种学家、博士生导师王鸣教授选育出的杂1代西瓜新品种。1993年7月25日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7年5月4日又分别通过甘肃省及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其一代杂交种育种方法于1996年7月12日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93109218.3,国际专利主分类号:AOIH1/02,1996年10月获国家级新产品荣誉称号和证书(见封2彩照)。1植物学性状及生物学特性由于西农8号的商品种子大,千粒重97g,因而出苗快、出苗齐。幼苗特别健壮,植株生长势强。第1雌花一般在第7~8节出现,其后每隔3~5节再现雌花,…  相似文献   

20.
秦甘70是甘蓝一代杂种,2000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丰产性 1993~1995年在原陕西省蔬菜花卉研究所试验农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秦甘70从定植到收获70 d(天),667 m~2产量4 520.8 kg,比对照中甘8号增产16.7%。1998~1999年秦甘70连续两年参加陕西省品种区域试验,同时进行了生产示范。区域试验2 a(年)667 m~2平均产量4 788.0kg,比对照中甘8号增产15.1%。生产示范秦甘70同样表现增产结果,667 m~2平均产量4 43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