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北京市日光温室与塑料大棚生产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4~8月,共走访北京市13个郊区(县)63个乡(镇)124个村的804家从业者(791户农户和13家企业/合作社),调研2009~ 2010年日光温室与塑料大棚经济效益的整体情况和不同茬口模式下的效益状况.结果表明:日光温室种植食用菌、花卉与草莓的投入产出比高于种植蔬菜和西甜瓜,其中食用菌的年产效益最高,达35 895.34兀·(667 m2)-1,蔬菜的最低,为8 003.09元·(667 m2)-1;同样种植蔬菜与西甜瓜,塑料大棚的平均效益远低于日光温室,其中蔬菜比日光温室低34.29%,西甜瓜低28.94%;日光温室获得高效益[>2.00万元·(667 m2)-1]的可能性大于塑料大棚,其中日光温室种植蔬菜获得高效益的比例最低为7.14%,而塑料大棚仅为3.06%;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多茬种植的效益都明显高于一大茬种植.针对制约设施园艺经济效益提高的因素,提出了优化种植结构,合理安排茬口模式;加大生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发挥合作社优势,拓宽销售渠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我们在探索农业高效种植栽培技术过程中,利用露地栽培蔬菜,通过合理安排茬口实行1年多茬栽培,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效益,还可缓解蔬菜淡季,平衡上市,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其中菠菜-厚皮甜瓜-辣椒1年3熟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显著,一般667m2产菠菜3500kg、厚皮甜瓜2500kg、辣椒3200kg,667m2效益达1.9~2.1万元,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调研了河北省12个蔬菜生产大县(市)14种日光温室果菜一大茬种植模式。日光温室生产成本较高,平均667 m2为23 591元,其中人工成本占比最大,约28.7%,是影响日光温室果菜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设施和装备折旧成本分别位列第2和第3,约占25.5%和13.3%;对日光温室的效益分析可知,在不计地租情况下,667 m2收益不足10 000元的模式有6个,占42.9%,5个模式收益为15 000~26 000元,占35.7%,40 000元以上的模式有3个,占21.4%。日光温室果菜生产有盈亏平衡点产量,即667 m2产量7 000 kg,对于生产技术水平低的经营者来说,利用流转的土地经营(成本包含地租),则不能盈利。综合分析生产成本、效益及风险与难度等指标,筛选出日光温室高效益模式5个,其中生产难度较小、投入较少,可作为河北省优先发展的高效模式1个,为馆陶县的番茄一大茬生产;生产难度较大、投入较多,适宜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地区发展的模式2个,即乐亭县茄子、黄瓜一大茬生产;生产较容易、投入较多,适宜资金充足、技术基础较弱的地区优先发展的模式2个,即乐亭的尖椒一大茬和永清的黄瓜一大茬生产。  相似文献   

4.
张丽萍 《中国蔬菜》2011,1(5):53-54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因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生产的西瓜品质、风味均较为优良。近年来,当地日光温室西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栽培技术和模式不断创新,涌现出日光温室一年四茬、五茬栽培和塑料大棚一年三茬栽培等新模式,其中一年四茬栽培技术已在凉州区全面推广。2009~2010 年度凉州区日光温室西瓜种植面积达360 hm2,平均每667 m2 纯收入达1.48 万元,在目前凉州区所种植的瓜果类蔬菜中经济效益最高,同时用水量也较其他瓜菜作物少,节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宁夏石嘴山市各县区日光温室生产多采用多茬栽培,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现将本市日光温室蔬菜多茬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秋冬茬西甜瓜—冬春番茄—春苦瓜(薄皮甜瓜)1.1茬口安排秋冬茬西甜瓜,8月中旬育苗,9月中旬定植,12月下旬拉秧。冬春茬番茄,10月中旬育苗,1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开展品种试验、总结部分专业合作社菜农的先进种植经验,探索出青菜1年多茬绿色高效轻简栽培模式。经小面积示范种植,该种植模式纯效益超过2万元/667 m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该文介绍了青菜1年多茬绿色高效轻简栽培模式的茬口安排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本县塑料大棚瓜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为了提高大棚蔬菜的种植效益,笔者进行了大棚春甜瓜——夏芹菜——秋菠菜1年3茬高效栽培模式试验,经过3年的试验,每667m2纯收入达1.1万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衡水市主要的设施类型为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一般1年3茬或2茬,近年来,以饶阳县南北岩为中心的设施菜产区推广厚皮甜瓜——番茄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冬春茬为厚皮甜瓜,秋冬茬为番茄。据调查,该种植模式秋冬茬番茄平均667 m2产量4 500~6 000 kg,产值2.0万~2.5万元,纯效益1.3万~1.8万元;冬春茬甜瓜平均667 m2产量5 000 kg,产值2.1万~2.4万元,667 m2投资6 000~7 000元,  相似文献   

9.
在日光温室大棚蔬菜栽培中,茬口的选择是获得高产高效的基础.河西走廊一般在8月初定植西葫芦、黄瓜、番茄等蔬菜,以供应冬季市场,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在本茬蔬菜收获后,时值3月,为不影响下季蔬菜的定植,有些农户只好采用荒田或简单种点油白菜,其效益十分低下.笔者于2003年开始,在河西学院试验基地进行了塑料大棚春茬甜玉米套种大白菜栽培试验,1月份育苗,6~7月份产品上市.经2年的试验,每667m2(平方米)产鲜食玉米3 500~4 000穗,产值可达3 000~3 500元;每667m2(平方米)产春大白菜2 500 kg~3 000 kg(公斤),收入可达3 000~3 500元,合计产值为6 500~7 500元/667m2(平方米),经济效益可观.该模式的优点:一是利用生育期长短结合,高矮结合,深根系和浅根系结合,喜温和喜凉结合,充分利用了温室的环境条件;二是6月份大白菜和甜玉米在市场上奇缺,市场行情十分看好,可明显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三是解决了在不影响下茬蔬菜定植的同时,提高了复种指数.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殿伶  吴存江 《蔬菜》2008,(2):14-14
北京市顺义区日光温室上茬甜瓜下茬番茄的种植模式,已有10多年历史,其产量和效益一直比较稳定.近年来种植面积稳中有升,2007年全区达到130余hm2.上下两茬667 m2产量在8000~9000kg,产值1.5万~2万元.李遂镇东营村郭秀芝是北京市蔬菜科技入户五星级示范户,2007年在她的667 m2日光温室中,上茬甜瓜产量达到2 225kg,产值13 250元;下茬番茄产量7500kg,产值12000元;全年总产值25 250元,扣除生产开支3 870元(不含工资),全年纯收入21 380元.其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棚袋栽是食用菌主要的栽培方式,为提升大棚袋栽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解决食用菌产品安全问题,研究大棚袋栽食用菌管理的质量安全风险监管体制。从温度管理、水分管理、通风管理、防治虫害、灾害处理五方面研究大棚袋栽食用菌管理方法,并基于此法以实际从业者为基础,从贯彻食用菌质量安全标准、以服务型技术指导代替行政性管理与监察两方面,研究大棚袋栽食用菌管理的质量安全风险监管体制,并提出加强生产环境监管、远离重金属污染源、严禁使用添加剂等提升食用菌质量安全措施,以期为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铜仁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玮  龙艳  吴仲珍 《长江蔬菜》2012,(20):106-108
贵州铜仁市设施蔬菜发展迅速,大棚设施面积已达到1046.7 hm2,主要进行春早熟蔬菜、大棚西瓜、食用菌等种植,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指出铜仁市设施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科学规划、组织化生产、结构优化等发展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广西通过大力打造食用菌优势产业,现已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为在全国占有相当分量的重大经济作物产业群,成为广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通过开展不同栽培技术对蘑菇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大棚二次发酵栽培技术虽投入成本相对较高,但是产出大,是今后开展蘑菇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有效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史旖旎  解恒燕 《蔬菜》2021,(10):41-46
针对我国北方寒区塑料大棚广泛存在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大棚闲置的原因及其危害,对我国北方寒区闲置大棚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概括总结,其中闲置大棚主要用于种植蔬菜、食用菌栽培、畜禽养殖、光伏结合温室等方面,并提出了闲置大棚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同时,指出开展规模化开发利用闲置大棚关键技术研究是加速闲置大棚利用的有效手段;对现有大棚进行加固是增强大棚骨架荷载及其可利用性的方法;对大棚内部环境设施及控制系统进行设置及改造是塑料大棚开发利用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5.
宋波 《中国食用菌》2020,(2):128-130,133
从分析食用菌的人才需求状况入手,总结出食用菌产业应在专业工厂化生产、加大对食用菌产业的科研力度、规范食用菌行业发展标准、加强食用菌宣传意识等方面增加高端人才的供给,以促进食用菌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菌糠综合再利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栽培后产生了大量的菌糠。食用菌采收后,大部分菌糠得不到及时处理,这不仅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给之后的食用菌栽培带来很大隐患。当今世界资源短缺,能源匮乏,因此及时科学地处理食用菌菌糠,实现废物再利用,变废为宝,形成农业经济循环刻不容缓。菌糠已成为数量十分可观的重要资源,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菌糠不但可以再利用栽培食用菌,还能应用于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菌糠的转化再利用,解决了环境问题,也产生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总结了食用菌菌糠在食用菌栽培、食用菌菌种生产、做菌糠饲料、做栽培基质以及土壤改良方面的再利用研究情况,提出了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菌糠再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给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为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助力脱贫提供了方向,乡村振兴的助力下,贵州省食用菌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管理混乱等问题。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应该利用乡村振兴的政策优势,强化科学技术支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富丰经营主体、加强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和物流体系建设、加强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的品牌定位和品牌传播、加强食用菌菌材林的培育以及食用菌废菌棒的处理和循环利用,助力贵州省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产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过程中通过利用各种农、林、牧副产品,将木质纤维转化为优质食物,实现立体高效生产、环保可循环的种植模式,因此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对整个农业产业来说至关重要。通过收集10个食用菌品种的产值、种植面积、用工人数等指标数据,从土地产出率、成本利润率等6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联合熵值法对河北省食用菌种植综合效益进行评价。2种分析法中10个品种综合效益评价结果排名较为相似,羊肚菌综合效益最高,白灵菇、双孢菇综合效益最差。在对10个食用菌品种综合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应在提高食用菌产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建立食用菌种植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并积极调整河北省食用菌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产业作为一种新兴农业,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和重视。我国政府颁布多项政策法规支持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的野生食用菌贸易中,云南食用菌产值占比超过50%,出口量不断增加,但是增长的幅度和质量却不理想。放眼当下,不断优化的国内政策环境和在国际上良好的合作关系都在为食用菌的出口快速增长带来积极影响。尤其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对云南食用菌出口贸易产业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对促进云南乃至我国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指出我国食用菌行业主要存在的问题不仅是开发规模小、科技含量低,而且品种质量参差不齐、销售渠道不畅、食用菌产品存在滞销等。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影响我国食用菌产业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食用菌年度生产总量、食用菌行业从业人员总数、出口贸易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支出水平与食用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于此提出了助力我国食用菌产业升级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