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探索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验,水利部自2010年起,先后在辽宁省的9个县市区所辖的27个乡镇开展了试点工程,项目经过3 a的实施,建成梯田12 243 hm2,修建蓄水池、谷坊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514座,完成截排水沟79.14 km,田间生产道路308.41km,有效地治理了坡耕地水土流失,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辽宁省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系统总结一些经验和教训,对今后全省大规模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验,国家水利部自2009年起,先后在贵州的14个市县所辖的27个乡镇、75个村开展了试点工程,3年多来,建成梯田3 729.76 hm2,修建蓄水池、沉沙池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 029座,完成截排水沟渠75.6 km、田间生产道路97.06 km,有效地治理了水土流失,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总结贵州省自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以来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对后续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坡耕地是广大山地和丘陵区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用地,同时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为进一步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十三五"期间甘肃省选取8个市(州)的27个县(区)开展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共完成坡耕地改梯田5.66万hm~2。采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评估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总结典型经验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4.
北方土石山区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与示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坡改梯工程建设应包含梯田工程、水源及灌溉工程、防洪和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防护林网工程、地力建设等内容。依据河北省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实践,科学总结了北方土石山区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并对典型地区的水土保持措施综合配置模式及水土流失治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各典型地区在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后生态效益明显,保土效益达到50%以上,蓄水效益达到45%以上,对水土流失的调控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
2011年以来秦州区牢牢把握被列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的大好机遇,紧紧围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三大目标,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进行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调整,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群众收入大幅提高,实现了山区耕地梯田化、农田道路网络化,初步探索出了"唱水保歌、修饭碗田、念果树经、发产业财"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6.
定西市抢抓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启动实施的机遇,以梯田建设为主体,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有效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依托梯田工程,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旱作农业,助推农民增收。总结了实施坡改梯试点工程的成效、经验与启示,提出了发展思路和目标。  相似文献   

7.
凌源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属低山丘陵区,坡耕地比例较大,自然降雨较小,且大多在雨季,易造成坡耕地水土流失。为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坡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在项目区内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通过修建水平梯田、谷坊、截排水沟等一系列措施,对综合治理效果进行科学监测和评估,使工程的科学性、实用性与高效益达到统一,土地资源潜力得到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突出以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先后实施了"长治"工程、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工程等,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万km2,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暴洪灾害频发,防洪能力薄弱"、"水土流失严重,治理任务艰巨"、"生产建设项目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依然存在"、"水土流失监测能力不足"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多措并举,确保治理成果的巩固"、"建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坡耕地是我国耕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喇嘛洞镇坤都营子项目区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试点地区。项目区内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50%,坡耕地大部分未经治理,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因此开展本地区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是为了保障本地区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本项目共治理坡耕地面积200. 27 hm2,其中新修石坎水平梯田100. 27 hm2,新修土坎水平梯田100. 00 hm2,布设2. 55 km截水沟,共修建田间道路3. 90 km,共修建谷坊26座。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60. 52%,年增加蓄水量6. 02万m3,保土0. 33万t。增加粮食产量60. 08万kg,年增加经济收入120. 16万元。经过治理,项目区在汛期洪峰比过去减弱并延迟,农田被冲毁程度变小,土地单产得到增长。广大农民得到甜头,认识到了坡耕地治理的好处,保护水土流失的意识普遍增强。  相似文献   

10.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梯田作为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工程措施,在甘肃打赢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经济攻坚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坡耕地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高标准梯田工程,满足农业机械化作业要求;因地制宜,尊重规律,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需求引领,科学布局,面向民生,注重效益;协同农业特色产业与高质量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坡耕地是我国耕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国家启动实施首批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一年多来,试点地区出色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有效治理了水土流失,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但仍面临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要加快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新时期搞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目标,理清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着力把握和重点处理好典型带动与整体推进、重点治理与生态保护、综合治理与产业开发、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工程建设与管理维护这五个关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前期工作、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建设管理、搞好后续维护、营造良好氛围,全面提升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设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渭县是2010年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50个试点县之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乡政府密切配合,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引领作用、组干部的带动作用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坚持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以梯田建设为重点,配套林草、谷坊、田间道路、排水沟等措施;加大项目资源的整合和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了项目区...  相似文献   

13.
紫色砂页岩区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梯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土石混合梯坎+黄花菜梯埂"梯田技术就是下部毛条石梯坎、上部土质梯坎,梯埂种黄花菜,组成较为稳定的梯田埂坎。该技术比毛条石坎梯田投资少,比土坎梯田稳定性强、埂坎占地少,具有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为紫色砂页岩区坡耕地综合治理提供有效途径,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水土流失严重,尤其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30%以上,坡耕地已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制约着山丘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2010年以来,国家先后安排商城、陕县等7个坡耕地面积较大的县启动实施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河南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的主要特点和实施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在配备水源工程、培育特色产业、规模开发、集约经营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必要性,以江西省进贤县为例介绍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工程概况,探讨了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做法与经验,分析了工程实施后产生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针对坡耕地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2010年正式启动,到2013年已实施4年,共完成新修水平梯田2.58万hm2,修筑生产道路498.93 km,排水沟16.62 km,总投资达5亿余元。据测算,项目区每年可增产粮食4 538.67万kg,平均1 hm2增产2 250 kg,年人均增加粮食383 kg,坡耕地水土流失控制率达90%以上,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显著。介绍了项目建设成效及经验,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甘肃旱作农业区聚居着70%以上的农村人口,区内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条件差,大量的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源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后备资源。加快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梯田化建设,对于提高旱作农业区综合生产能力意义重大。从区域环境条件入手,分析了甘肃的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潜力,提出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推进生态修复工程等对策,旨在建立保障该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坡耕地是我国耕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坡耕地综合治理是控制水土流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以黑龙江省依兰县双兴项目区为例对黑土区坡耕地治理的各项措施的配置及治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对坡耕地的治理措施主要采取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在坡耕地的坡上林地交接处采取截水沟来分散坡上来水对坡耕地土壤的侵蚀;对于坡耕地中的侵蚀沟治理措施主要配置跌水、谷坊和削坡等工程,从而达到防止侵蚀沟切割,剥蚀坡耕地土层的效果。有关对坡耕地治理后期的商榷,需加强治理措施的管护,加强水土流失监测和效益监测,并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深松耕法等措施,通过技术支持,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取"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方法,静宁县贾马项目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修梯田、调结构、兴科技、促增收"的路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介绍了静宁县贾马项目区的治理模式与思路,包括创新机制、强化责任抓落实,创新思路、统筹安排抓规划,综合治理、整合资源求效益,创新模式、规模治理促发展,创新理念、培肥地力抓技术,强化管理、规范运作抓报账,以及关于梯田、经果林,村社道路与道路绿化、田间道路及配套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0.
简讯     
<正>四川省领导调研广安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2012年4月19日,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到广安区2011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现场进行了调研,对广安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工程规模大、质量高、效果好、有形象、有亮点,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