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获得四倍体药用万寿菊材料,采用秋水仙素对药用万寿菊‘内蒙1号’的种子进行多倍体诱导研究。以0.15%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露白的万寿菊种子24 h,幼苗变异率较佳,可达到56%。幼苗定植于田间,初步筛选并标记形态变异植株,自花授粉后采收种子播种并观测子代形态指标,对形态变异明显的植株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确定获得15株纯合四倍体。通过将四倍体与二倍体进行比较,四倍体植株茎粗、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例和单朵花重量显著高于二倍体植株,四倍体植株总叶量、叶宽、叶长、叶长宽比、叶片气孔密度和单株花朵数量显著低于二倍体植株。获得的四倍体万寿菊植株单株花总重量比二倍体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中性盐(NaCl),碱性盐(Na2CO3)处理膜荚黄芪种子,分析各种盐分对黄芪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05%、0.10%浓度的盐碱处理能促进黄芪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芽率、发芽势、α-淀粉酶活性、株高、叶面积呈升高趋势,而高于0.15%浓度的盐碱处理则抑制黄芪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芽率、发芽势、α-淀粉酶活性、株高、叶面积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浓度Cr6+对生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0、5、10、20、30、40 mg/L的Cr6+溶液进行生菜种子发芽试验。[结果]Cr6+对生菜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影响不大、对发芽率影响极显著;活力指数随Cr6+浓度的增加而下降,Cr6+为20 mg/L影响显著,为40 mg/L影响极显著;Cr6+显著抑制苗长和根长,浓度越高影响越大;Cr6+≥5 mg/L显著降低生菜种子的成苗率。[结论]在该研究浓度下,不利于生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以‘文椰2号’、‘文椰3号’和‘椰4号’成熟种果为材料,研究种果长宽比值、预处理方法对种果萌发率、萌发时间、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长宽比值对种果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萌发时间影响显著,对幼苗生长指标也有显著影响。不同预处理对部分品种的萌发时间和萌发率存在显著影响,部分生长指标与对照相比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云南热区澳洲坚果种植区季节性干旱及先天性低有效磷的土壤特征,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接种对具有排根的引种作物-澳洲坚果幼苗磷利用的影响,为外来物种的本地驯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正常水分与水分胁迫条件下,对盆栽的澳洲坚果幼苗分别接种土著丛枝菌根真菌(native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测定接种不同AMF对澳洲坚果幼苗生长、菌根定殖、酸性磷酸酶活性、柠檬酸分泌及磷素吸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土著AMF(N-AM)处理对澳洲坚果幼苗排根或非排根的侵染率显著高于接种摩西球囊霉(G-AM)处理,正常水分条件下N-AM处理的侵染率最高;两种水分条件下,接种AMF的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更高,正常水分处理下达到最大。菌根侵染率与排根产生量之间显著正相关,水分胁迫显著抑制了植株的排根产生量;与不接种相比,接种处理能显著提高排根产生量。接种AMF后根系对磷素的活化、吸收及转化能力显著升高,表现为接种的澳洲坚果幼苗根系、茎秆和叶片中全磷含量较高,两种水分条件下均表现为N-AM>G-AM>CK;菌根与排根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显著改善了澳洲坚果幼苗根系对磷素的活化和吸收能力,且菌根比排根发挥了更大作用,尤其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两种AMF均能与澳洲坚果幼苗建立共生关系,N-AM处理的幼苗各指标显著优于G-AM处理,可能是由于拥有多样性优势的土著AMF在澳洲坚果幼苗根系中定殖能力较强或是AMF真菌对外来物种澳洲坚果有正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农杆菌浸花处理对小麦结实及后代种子萌发的影响,用小麦品种郑麦9023、西农889和西农979进行了不同浓度农杆菌茵液的浸花处理.结果表明,小麦基因型和农杆菌菌液浓度对小麦结实率、千粒重、种子发芽率、幼苗高度、幼苗鲜重、幼苗干重、幼苗根长、叶绿素含量、MDA含量、POD、SOD活性及卡那霉素抗性苗率影响的互作效应不显著;随着农杆菌菌液浓度的增加,不同小麦品种的结实率、种子发芽率、幼苗高度、幼苗鲜重、幼苗干重、幼苗根长、叶绿素含量、POD及SOD活性呈降低趋势;MDA含量和卡那霉素抗性苗率总体随着农杆茵茵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小麦品种对农杆茵的反应存在一定基因型差异.综合分析农杆菌对小麦结实和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卡那霉素抗性苗率,农杆菌浸花处理的使用浓度在1.0~1.5 OD范围可能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浓度玉米秸秆浸提液对玉米、大豆和小麦3种作物种子萌发及其幼苗叶片抗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根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浸提液促进玉米和小麦种子萌发,发芽率分别提高18.4%和7.6%;秸秆浸提液浓度为0.8 g/m L时,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发芽率降低11.3%。不同浓度秸秆浸提液处理,3种作物根系活力、抗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受到不同程度抑制或促进作用,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8.
丛枝菌根真菌对澳洲坚果幼苗的生长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澳洲坚果种子进行表面消毒,并播种于盛装已灭菌珍珠岩的塑料育苗盒中,观察其幼苗期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hiza Fungi,AMF(CL.mosse)】对澳洲坚果幼苗生长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MF对澳洲坚果幼苗的生长发育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AMF 能促进澳洲坚果幼苗的生长及其幼苗叶片蛋白质及糖分的积累;能促进其根系磷酸酶的活性,磷酸酶活性与AMF侵染率存在显著相关性。接种AMF可增强澳洲坚果幼苗根系活力,促进其根系对N,P等矿质养分的吸收和积累,并促进澳洲坚果植株的光合作用,提高其幼苗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青蒿素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运用室内培养皿法,分析了不同浓度的青蒿素溶液浸种后小麦种子发芽率及幼苗高度、根长、整株鲜重、根和茎鲜重及干重、根系活力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青蒿素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显著。与无菌水对照相比,青蒿素浸种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的种子发芽率、苗高、根长、根鲜重和茎的鲜、干重,增加了根干重和根冠比。小麦的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青蒿素浓度的增加而递减,可溶性糖含量则随之递增,叶绿素含量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20mg·L-1处理含量最高。此外,青蒿素浸种处理对小麦幼苗各项指标的影响与15mg·L-1多效唑相似。  相似文献   

10.
磁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磁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通过不同强度及时间的磁场处理小麦种子,研究了磁场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经过磁场处理的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高于对照;多数经处理的幼苗叶片中的叶绿体色素含量、光合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也高于对照。说明磁场处理增强了小麦种子的萌发能力,提高了小麦幼苗的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