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PCR扩增法,对北京地区8种斑螟亚科昆虫:圆斑栉角斑螟、红云翅斑螟、曲小锯齿斑螟、叉斑螟、亮雕斑螟、富泽云斑螟、微红梢斑螟和牙梢斑螟进行了Wolbachia的wsp基因分子检测;结果发现,在富泽云斑螟、微红梢斑螟和牙梢斑螟体内存在Wolbachia感染,所得的wsp基因序列分别为590,600和613 bp。对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富泽云斑螟体内感染的Wolbachia属于B大组的Btab2组类群,而微红梢斑螟和牙梢斑螟体内感染的Wolbachia属于A大组。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无公害防治微红梢斑螟( Dioryctria rbu ell a)的方法,采用320~585 nm的单波长太阳能灯开展了林间诱杀研究,筛选了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最佳波长、最适时间以及诱杀容器的颜色和置放高度,测定了其对非靶标昆虫的诱杀作用,比较了不同时段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数量和比例。结果表明:380 nm太阳能灯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总量与368 nm的诱杀量差别不大,却显著大于其他波长灯的诱杀量;以21:00—23:00时段诱杀数量最多;蓝色容器的诱杀量最大;将盛水容器放在距地面1.2 m高度比放在地面对微红梢斑螟有更好的诱杀效果;380 nm灯对其他鳞翅目昆虫、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的诱杀量与对照灯的诱杀量相比无显著差异。因此,波长为380 nm的太阳能灯可作为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最佳灯具。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无公害防治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的方法,采用320~585 nm的单波长太阳能灯开展了林间诱杀研究,筛选了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最佳波长、最适时间以及诱杀容器的颜色和置放高度,测定了其对非靶标昆虫的诱杀作用,比较了不同时段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数量和比例。结果表明:380 nm太阳能灯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总量与368 nm的诱杀量差别不大,却显著大于其他波长灯的诱杀量;以21:00—23:00时段诱杀数量最多;蓝色容器的诱杀量最大;将盛水容器放在距地面1.2 m高度比放在地面对微红梢斑螟有更好的诱杀效果;380 nm灯对其他鳞翅目昆虫、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的诱杀量与对照灯的诱杀量相比无显著差异。因此,波长为380 nm的太阳能灯可作为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最佳灯具。  相似文献   

4.
微红梢斑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微红梢斑螟生物生态学特性、监测预报技术和防治技术等方面,综述了我国微红梢斑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推动微红桃斑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球果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4~1988年在辽宁省兴城油松种子园对直接危害油松球果的害虫进行了调查,发现有松果梢斑螟、微红梢斑螟、松实小卷蛾及金绿宽盾蝽,对这4种害虫的生活史、发生历期和生物学特性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微红梢斑螟药剂防治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松树害虫微红梢斑螟的药效试验发现,5%氟虫腈乳油、22%甲维盐杀虫单微乳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微红梢斑螟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0d后防效分别达84.4%、75.1%、83.4%、91.6%。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6,(5):159-160
为详细掌握马鞍山林场国外松的主要病虫害,我们进行了3年的连续调查,结果表明:主要病虫害有:马尾松毛虫、松实小卷蛾、微红梢斑螟、果梢斑螟、桃蛀螟、松茸毒蛾、思茅松毛虫、落叶病、枯梢病等,其中危害最大的为松实小卷蛾;微红梢斑螟;果梢斑螟三种嫩梢及球果害虫,为有效地控制三种害虫对国外松的危害,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便为林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是松树的重要枝梢害虫,生产防治十分困难。通过使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稀释成稀释800、1 000、1 500倍液,在微红梢斑螟发生盛期进行树冠喷雾防治,结果表明该药具有极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为今后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应用生态空间分布的分析方法研究马尾松幼林主要病虫害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马尾松毛虫和马尾松赤枯病均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0.
微红梢斑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红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1):215-215
微红梢斑螟1a发生2-3代,以幼虫在被害枯梢、球果中越冬.生活史极不整齐,以幼虫蛀害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等的主侧梢.造成树形弯曲,或成小老树.  相似文献   

11.
对板栗透翅蛾的形态特征和发生为害特点进行了观察,并采取了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控制了该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紫薇洛瘤蛾Meganola major在江西南昌一年发生代数,生活习性,各虫态历期,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记述中国裳夜蛾亚科1个新记录属塔夜蛾属(Taviodes Hampson,1926)和1个新记录种(幅塔夜蛾T.fulvescens Hampson,1926),并提供新记录种的成虫及雄性外生殖器照片.  相似文献   

14.
思茅松林的树木多样性与主要害虫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人工林的不同混交配置模式的树木多样性及其与思茅松主要害虫的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连续2 a的研究(2009年和2010年)。思茅松与红木荷Schima wallichii,西南桦Betula alnoides或高阿丁枫Altingia chinensis的混交林以及栽松留阔思茅松人工林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思茅松纯林,但林地的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并不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一致。思茅松主要害虫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松实小卷蛾Retinia crstata的危害情况随林地树木多样性指数的增加而降低。在思茅区清水河乔林层中,思茅松毛虫[y = -29.929x + 70.61,R2 = 0.966 7(2010年);y = -14.578x + 34.213,R2 = 0.974 9 (2009年)],微红梢斑螟[y = -8.873x + 20.627,R2 = 0.994 6(2009年);y = -8.653x + 20.215,R2 = 0.935 1 (2010年)]的受害率与乔木层的Shannon指数呈现更好的线性关系,而松实小卷蛾的受害率则与灌木层的Shannon指数呈较好线性关系[y = -5.672 7x + 14.964,R2 = 0.835 8(2009年);y = -4.476x + 12.27,R2 = 0.838 1(2010年)。在景谷文朗,思茅松毛虫[y = -55.454x + 135.16,R2 = 0.954 1(2009年)和微红梢斑螟[y = -23.895x + 57.907,R2 = 0.983 1(2009年)]的受害率与乔木层的Shannon指数同样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图5表3参8  相似文献   

15.
南华松叶蜂Diprion nanhuaensis Xiao是云南松的重要害虫之一。除本省外,贵州也有分布。该虫在云南以为害云南松中幼林为主,对树木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在云南江川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以茧蛹越冬。越冬代成虫5月上旬,第一代成虫8月中旬开始羽化。幼虫进入三龄取食全叶为害加重;第一代7月,第二代(即越冬代)10月是幼虫为害盛期。本文提出了以营林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由于成虫飞翔能力弱,喜产卵于两米以下松针叶肉内的习性,因此要求适树适地优质造林,加强幼林抚育,加快成林速度,使不利于成虫活动产卵;利用南华松叶蜂各虫态的发生与节令、物候及农林生产活动等的关系,进行虫情预测,适时采取人工捕杀幼虫,清除害虫茧蛹及必要的化学手段防治幼虫。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云南松毛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松毛虫在云南省分布较广泛,危害也较严重.以1999~2007年前人所做的研究为基础,从生物生态学特性、营养价值、预测预报技术及防治等方面阐述云南松毛虫在云南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将茶哈梁山设上、中、下腹3个小区,进行“森得保Ⅱ”飞防用药的飞机防治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第10 d对照区松毛虫自然死亡率为8%,施药区松毛虫的校正死亡率达89.34%,拒食率达100%。“森得保Ⅱ”作为飞防用药既能有效地控制松毛虫的发生,又能保护环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